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认真分析了产生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着重针对动态控制担保链风险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關键词:担保链风险;动态控制;五步法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8-000-02
引言
近年来,由于受到经济短期下行的影响,部分地区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逐渐升高,而且不良贷款余额也在逐渐上升,特别是在经济活动较为活跃的浙江省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升”的过程当中,浙江银行面临着严峻的担保链风险,部分银行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惧贷”心理。在这种局面下,银行必须不断加强风险控制文化的完善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实现企业担保链风险的动态控制。
一、产生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
从外部原因来看,目前,由于互保联保而引发的信贷风险逐渐暴露出来,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当前外向型经济出现短期下行,承受了巨大压力,为了维持自身的稳定发展,绝大多数企业采用了高负债的发展模式,从而使担保链条的稳健性被大大削弱[1]。另一方面,由于浙江省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狭窄而块状经济较为发达所致。从银行自身的角度来看,由于银行业自身消极的风险控制文化同样也是导致现阶段企业担保链风险发生率逐年上升的关键因素。从表面上来看,浙江省的银行业通常情况下会采用互保联保的保证贷款方式来开展信贷业务。这里所说的联保指的就是所有成员都为其中任何一家的信贷承担还款连带责任,而互保指的就是企业之间相互为对方保证贷款,在对方无法偿还所贷金额时,需要承担还款连带责任。相关调查发现,近年来,80%以上的银行在开展贷款业务时并没有对贷款人的资金用途进行认真地分析、没有对借款项目的第一还款来源进行细致的研究、没有对借款的第三方保证方的真实背景进行有效甄别,而是只要有担保或由抵质押就可以发放贷款。在这种消极风险控制文化的影响之下,最终形成的企业信用增进机制,从表面上看好像在短期时间内使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实际上进一步推动了企业过度投资风险沿着担保链向前向后传递,最终造成了企业经营困境和局部金融风险。这种消极风险控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浙江省及时信贷投放的大省,同时又是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的区域。
二、动态控制担保链风险的有效措施
2014年,绍兴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4.7亿元,增长15.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6%,房地产投资增长14.2%。
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浙江省绍兴恒信银行一方面积极寻找投放资金项目,另一方面就已经开始试行企业担保链的风险管理,通过实施“五步法”这一有效措施,实现了担保链风险的动态控制,明显提升了风险管理的效果。以下本文就运用“五步法”来动态控制担保链风险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步,科学分类,展现担保全景。浙江省绍兴恒信银行充分结合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如担保人的担保能力、担保金额以及担保个数等,深入分析了各个担保链的类型,最终将担保链大致归纳为八种类型,即“一对一非关联担保”的I型、“两人或以上以一人担保”的M型、“一人为两人或以上担保”的V型、“三人或以上同方向、半圈型担保”的C型、“彼此存在关联关系的关联担保”的G型、“两人之间互相担保”的H型、“三人或以上循环担保”的O型以及“上述多种类型混合存在和交叉互保“的N型,并且进一步将这八中类型划分为了“低风险等级、一般风险等级以及高风险等级”三类风险等级,其中I型和M型属于低风险等级,V型和C型属于一般风险等级,而G型、H型、O型以及N行则属于高风险等级。与此同时,还配套出台了《保证贷款管理办法》,对允许担保的最高额度和保证担保准人的条件予以了充分明确[2]。八种类型和三类风险等级将所有的担保关系都囊括在内,能够充分体现出一家机构的担保全景,对于担保风险底数的掌握非常有帮助。浙江省绍兴恒信银行通过对2014年上半年的担保贷款数据进行排查,统计结果为:高风险等级担保链贷款所占的比例为16.31%,一般风险等级所占的比例为36.23%,低风险等级所占的比例为47.46%。
第二步,创新技术,全面排查识别。具体而言,应该建立担保链风险类型的识别系统,对所有担保关系进行全面排查识别,不留任何死角。同时,应该努力构建起数据分析平台,将已经存在的客户关联关系和担保关系等数据及时导入到系统当中,并且应该严格按照三类风险等级八种担保链类型各自的逻辑,建立起相关模型,逐一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认真分析,在运行全部数据。针对同一个客户涉及多种担保链风险类型的结果,应该严格按照“风险孰高”的基本原则,将发生重复的数据一一剔除,最终便可以得到系统识别的初步结果,需及时将这一结果纳入担保人和担保链数据库。运用“五步法”来动态控制担保链风险的关键在于系统识别技术,该技术使得传统人工排查和识别的局限性得到了有效的克服,大大提高了排查效率[3]。目前,浙江省绍兴恒信银行已经对全辖区所有的担保贷款实施了每月一次的担保链风险全面排查。
第三步,定量分析,评估担保能力。首先,应该及时将排查、识别的结果下发至基层行社,由专门的风险经理人定量分析担保体内各个主体担保主体的实际担保能力,并予以进一步分类。具体而言,可以将担保内的各个保证主体分为两大类,即非自然人和自然人,然后以各保证人的净资产和年收入等核心要素对担保比例进行合理的计量。同时,应该根据保证人的盈利能力、净经营性现金流以及信用等级等关键要素,严格按照一定比例对系数进行合理调整。另外,还应该对担保比例和调整系数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以此来判断担保人的实际担保能力,并与实际对外的担保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便可以初步得到担保风险的分类结果,需及时将所得到的结果提交至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由他们对担保风险进行更加深入地评估。定量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打能够代表担保人实际担保能力的强弱系数。通过进行定量分析能够有效实现计算机快速评定,使担保准入的机控审核得到不断强化,从远期来看,还能够有效推动担保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第四步,定性评估,把握风险实质。具体而言,针对担保结构较为复杂、担保总量比较大且担保风险等级较高的担保链,应该予以充分重视,并附加定性评估。担保风险管理小组人员应该充分结合担保人的各方面因素,如主营业务未来前景、参与民间融资风险以及业内声誉等,对初步的风险评定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以此获得更加审慎而全面的风险判断,再根据所作出的判断指出复杂担保链的关键风险节点[4]。对初步的风险评定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能够使由于不准引起和数据不全的风险判断偏差得到明显减少,从而大大提高风险判断的准确性。
第五步,综合处理,重建担保架构。针对最终已经确定为高风险等级的担保主体,应该逐一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方案,并由专人负责该方案的具体执行,在执行方案的过程当中,应该按照“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繁为简”的基本原则,通过“一断脱险、以堵治险、以疏化险”的处置思路,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切断复杂的长链,将其进一步分解为一条条封闭式的短链,重新搭建起结构扁平且关系清晰的担保架构,切实提高担保效力。以断脱险指的就是主要采用缩量退出和更换担保的方式,将担保链条切断,最大限度避免风险继续传导。该方式尤为重视对主营生产业务正常但是承担了过量担保金额的实业客户予以保护。以堵治险指的就是主要采用置换担保、增加抵押以及核实担保等方式,将关键风险点堵住,阻断风险传导[5]。以疏化险指的就是主要采取各种合理有效的调整措施,如重组、展期以及续贷等,用时间来换取更多的空间,使个别担保链的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最大限度避免由于盲目的将担保链拆除而激发出更大的风险。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担保链而引发的担保链风险时有发生,且出现了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升”的不良现象。通常,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担保链问题一直是一个潜在的风险源。因此,面对这一不利局面,银行必须不断加强风险控制文化的完善工作,积极有效的运用“科学分类,展现担保全景、创新技术,全面排查识别、定量分析,评估担保能力、定性评估,把握风险实质、综合处理,重建担保架构”这“五步法”来实现担保链风险的动态控制,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担保链风险,推动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馬国建,唐瑞,陈健.基于银行信贷数据的担保圈风险治理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06):1022-1023.
[2]张乐才.企业资金担保链:风险消释、风险传染与风险共享——基于浙江的案例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89(10):1352-1354.
[3]陈少华,陈菡.我国中小企业担保圈风险演化过程分析——基于博弈论研究视角[J].开发研究,2013,52(02):1032-1035.
[4]施春荣.金融抑制、民营企业担保链风险及金融深化——金融危机背景下绍兴民营企业遭遇分析[J].金融经济,2011,85(18):1001-1002.
[5]杜向朝.担保链:考验银行的信贷管理能力——基于对浙江萧山农合行的分析[J].中国农村金融,2010,85(03):1685-1686.
作者简介:何雪堂(1973-),男,浙江省绍兴市人,就职于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人民政府,担任中级统计师,研究方向:统计学。
關键词:担保链风险;动态控制;五步法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8-000-02
引言
近年来,由于受到经济短期下行的影响,部分地区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逐渐升高,而且不良贷款余额也在逐渐上升,特别是在经济活动较为活跃的浙江省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升”的过程当中,浙江银行面临着严峻的担保链风险,部分银行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惧贷”心理。在这种局面下,银行必须不断加强风险控制文化的完善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实现企业担保链风险的动态控制。
一、产生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
从外部原因来看,目前,由于互保联保而引发的信贷风险逐渐暴露出来,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当前外向型经济出现短期下行,承受了巨大压力,为了维持自身的稳定发展,绝大多数企业采用了高负债的发展模式,从而使担保链条的稳健性被大大削弱[1]。另一方面,由于浙江省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狭窄而块状经济较为发达所致。从银行自身的角度来看,由于银行业自身消极的风险控制文化同样也是导致现阶段企业担保链风险发生率逐年上升的关键因素。从表面上来看,浙江省的银行业通常情况下会采用互保联保的保证贷款方式来开展信贷业务。这里所说的联保指的就是所有成员都为其中任何一家的信贷承担还款连带责任,而互保指的就是企业之间相互为对方保证贷款,在对方无法偿还所贷金额时,需要承担还款连带责任。相关调查发现,近年来,80%以上的银行在开展贷款业务时并没有对贷款人的资金用途进行认真地分析、没有对借款项目的第一还款来源进行细致的研究、没有对借款的第三方保证方的真实背景进行有效甄别,而是只要有担保或由抵质押就可以发放贷款。在这种消极风险控制文化的影响之下,最终形成的企业信用增进机制,从表面上看好像在短期时间内使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实际上进一步推动了企业过度投资风险沿着担保链向前向后传递,最终造成了企业经营困境和局部金融风险。这种消极风险控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浙江省及时信贷投放的大省,同时又是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的区域。
二、动态控制担保链风险的有效措施
2014年,绍兴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4.7亿元,增长15.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6%,房地产投资增长14.2%。
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浙江省绍兴恒信银行一方面积极寻找投放资金项目,另一方面就已经开始试行企业担保链的风险管理,通过实施“五步法”这一有效措施,实现了担保链风险的动态控制,明显提升了风险管理的效果。以下本文就运用“五步法”来动态控制担保链风险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步,科学分类,展现担保全景。浙江省绍兴恒信银行充分结合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如担保人的担保能力、担保金额以及担保个数等,深入分析了各个担保链的类型,最终将担保链大致归纳为八种类型,即“一对一非关联担保”的I型、“两人或以上以一人担保”的M型、“一人为两人或以上担保”的V型、“三人或以上同方向、半圈型担保”的C型、“彼此存在关联关系的关联担保”的G型、“两人之间互相担保”的H型、“三人或以上循环担保”的O型以及“上述多种类型混合存在和交叉互保“的N型,并且进一步将这八中类型划分为了“低风险等级、一般风险等级以及高风险等级”三类风险等级,其中I型和M型属于低风险等级,V型和C型属于一般风险等级,而G型、H型、O型以及N行则属于高风险等级。与此同时,还配套出台了《保证贷款管理办法》,对允许担保的最高额度和保证担保准人的条件予以了充分明确[2]。八种类型和三类风险等级将所有的担保关系都囊括在内,能够充分体现出一家机构的担保全景,对于担保风险底数的掌握非常有帮助。浙江省绍兴恒信银行通过对2014年上半年的担保贷款数据进行排查,统计结果为:高风险等级担保链贷款所占的比例为16.31%,一般风险等级所占的比例为36.23%,低风险等级所占的比例为47.46%。
第二步,创新技术,全面排查识别。具体而言,应该建立担保链风险类型的识别系统,对所有担保关系进行全面排查识别,不留任何死角。同时,应该努力构建起数据分析平台,将已经存在的客户关联关系和担保关系等数据及时导入到系统当中,并且应该严格按照三类风险等级八种担保链类型各自的逻辑,建立起相关模型,逐一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认真分析,在运行全部数据。针对同一个客户涉及多种担保链风险类型的结果,应该严格按照“风险孰高”的基本原则,将发生重复的数据一一剔除,最终便可以得到系统识别的初步结果,需及时将这一结果纳入担保人和担保链数据库。运用“五步法”来动态控制担保链风险的关键在于系统识别技术,该技术使得传统人工排查和识别的局限性得到了有效的克服,大大提高了排查效率[3]。目前,浙江省绍兴恒信银行已经对全辖区所有的担保贷款实施了每月一次的担保链风险全面排查。
第三步,定量分析,评估担保能力。首先,应该及时将排查、识别的结果下发至基层行社,由专门的风险经理人定量分析担保体内各个主体担保主体的实际担保能力,并予以进一步分类。具体而言,可以将担保内的各个保证主体分为两大类,即非自然人和自然人,然后以各保证人的净资产和年收入等核心要素对担保比例进行合理的计量。同时,应该根据保证人的盈利能力、净经营性现金流以及信用等级等关键要素,严格按照一定比例对系数进行合理调整。另外,还应该对担保比例和调整系数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以此来判断担保人的实际担保能力,并与实际对外的担保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便可以初步得到担保风险的分类结果,需及时将所得到的结果提交至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由他们对担保风险进行更加深入地评估。定量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打能够代表担保人实际担保能力的强弱系数。通过进行定量分析能够有效实现计算机快速评定,使担保准入的机控审核得到不断强化,从远期来看,还能够有效推动担保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第四步,定性评估,把握风险实质。具体而言,针对担保结构较为复杂、担保总量比较大且担保风险等级较高的担保链,应该予以充分重视,并附加定性评估。担保风险管理小组人员应该充分结合担保人的各方面因素,如主营业务未来前景、参与民间融资风险以及业内声誉等,对初步的风险评定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以此获得更加审慎而全面的风险判断,再根据所作出的判断指出复杂担保链的关键风险节点[4]。对初步的风险评定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能够使由于不准引起和数据不全的风险判断偏差得到明显减少,从而大大提高风险判断的准确性。
第五步,综合处理,重建担保架构。针对最终已经确定为高风险等级的担保主体,应该逐一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方案,并由专人负责该方案的具体执行,在执行方案的过程当中,应该按照“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繁为简”的基本原则,通过“一断脱险、以堵治险、以疏化险”的处置思路,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切断复杂的长链,将其进一步分解为一条条封闭式的短链,重新搭建起结构扁平且关系清晰的担保架构,切实提高担保效力。以断脱险指的就是主要采用缩量退出和更换担保的方式,将担保链条切断,最大限度避免风险继续传导。该方式尤为重视对主营生产业务正常但是承担了过量担保金额的实业客户予以保护。以堵治险指的就是主要采用置换担保、增加抵押以及核实担保等方式,将关键风险点堵住,阻断风险传导[5]。以疏化险指的就是主要采取各种合理有效的调整措施,如重组、展期以及续贷等,用时间来换取更多的空间,使个别担保链的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最大限度避免由于盲目的将担保链拆除而激发出更大的风险。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担保链而引发的担保链风险时有发生,且出现了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升”的不良现象。通常,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担保链问题一直是一个潜在的风险源。因此,面对这一不利局面,银行必须不断加强风险控制文化的完善工作,积极有效的运用“科学分类,展现担保全景、创新技术,全面排查识别、定量分析,评估担保能力、定性评估,把握风险实质、综合处理,重建担保架构”这“五步法”来实现担保链风险的动态控制,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担保链风险,推动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馬国建,唐瑞,陈健.基于银行信贷数据的担保圈风险治理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06):1022-1023.
[2]张乐才.企业资金担保链:风险消释、风险传染与风险共享——基于浙江的案例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89(10):1352-1354.
[3]陈少华,陈菡.我国中小企业担保圈风险演化过程分析——基于博弈论研究视角[J].开发研究,2013,52(02):1032-1035.
[4]施春荣.金融抑制、民营企业担保链风险及金融深化——金融危机背景下绍兴民营企业遭遇分析[J].金融经济,2011,85(18):1001-1002.
[5]杜向朝.担保链:考验银行的信贷管理能力——基于对浙江萧山农合行的分析[J].中国农村金融,2010,85(03):1685-1686.
作者简介:何雪堂(1973-),男,浙江省绍兴市人,就职于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人民政府,担任中级统计师,研究方向: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