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胡大白,大家都非常敬仰。她不仅在河南,在全国都赫赫有名,因为她对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由她创办的黄河科技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也是全国第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办本科高校。
从一开始的自学考试辅导班发展到今天拥有3000余亩校园,30多亿固定资产,涵盖诸多办学层次的综合性、开放性民办院校,可以说,黄河科技学院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胡大白的深谋远虑和英明决策。黄河科技学院凝聚着胡大白的毕生心血,同时也融进了她敢想敢做、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气神儿。
“敢为天下先”是黄河科技学院的一张名片。在32年的办学历程中,黄河科技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国诚信自律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如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在教育部鼓励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改革中,黄河科技学院再一次站到队伍的前列,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领跑者和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典型。
今天,我们专访胡大白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因为她是当下的双创背景下一位成功的老创客,还因为这位教育家的身上总闪耀着情怀、梦想、责任和担当的光芒。
我们更想从精神、思想的层面走近她。
情怀:愿为“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竭尽所能
《河南教育》(高教):胡大白董事长,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很多人都说,您是一位“有情怀的教育家”,您怎么看待这个评价?
胡大白:之前采访过我的媒体很多,但很少有人从精神层面说起。我个人一直觉得,思想比思维、行动更可贵,所以你们这种形而上的采访话题让我感到很惊喜。
我是中文系出身,接受过古今中外文学的熏陶,大学毕业后我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自认为我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普遍有理想,大家都有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热情。也正是有坚定的信仰,那时我们都充满激情,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具有育人使命和教育.隋怀。
《河南教育》(高教):我们认为,黄河科技学院的办学历程和办学成就自始至终彰显出了您的个人魅力和教育理念,您的情怀是不是一直贯穿在其中?
胡大白:关于情怀,我从我的特殊经历说起。我原来是郑州大学中文系讲现代文学和影视文学的教师,因为年轻、有活力,讲课也比较精彩,1981年学校派我到修武县的一个五七干校讲课。不幸的是,我在一次突发事故中严重烧伤,在病床上躺了3年。这3年,我可以承受身体上疼痛的折磨,但我精神上的痛苦却很难平息。我躺在床上思考了很多。38岁正值人生的黄金年龄,我是一位母亲,却无法教育子女;我是一个孩子,却不能孝敬父母;我是国家培养的栋梁,还没有为祖国做出贡献,却成了国家的负担。
我常想,我该怎么做到“残而不废”,报效国家、回馈家庭?我打心眼儿里喜欢学生、迷恋讲台、热爱教育。被烧伤后,我感到庆幸的是我的脸没有疤痕。因为只要我的脸好好的,我就能站在课堂上讲课,就不会吓着学生。但是由于烧伤面积过大,我站不起来,更没法儿走动。怎么办呢?我自己教不了,我可以请人来教。很多高校的教师愿意延展自己的社会价值,那些离退休的教授也想继续发挥余热。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办了自学考试培训班。但我办班不拿工资,只尽义务。因为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的办学宗旨从一开始就是——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当时我还提出两句很通俗的口号: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
尽管条件艰苦,但师生同心,自考通过率大幅提高了,自学考试培训班的社会反响也很好,生源“火爆”。我真的没想到我以残疾之躯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办的学校会那么受学生欢迎,我感觉我办的事情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所以我发自内心地想办好学,为每一个学生服务好。
《河南教育》(高教):教育从来不是一项急功近利的事业,只有有情怀的人才能真正地做好教育事业。那么是什么样的教育情怀让您推动着黄河科技学院不断发展?
胡大白:我理解的“教育情怀”就是对国家、人民负责,为社会培养人才。
教育是个良心活儿。从开始办自考辅导班的时候,我就抱着对学生负责的决心。建校时,更是明确地提出要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
办自考辅导班时,我提出要“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到这两个“全心全意”并不容易。我常常是坐着轮椅由别人把我推到教室。因为不能站,我就坐在课桌上给学生加油鼓劲儿。
我曾经为17名未能成功报名参加考试的学员请愿。那时自学考试每年报一次名。1984年,有17个考生因为参加当年的阅兵错过了报名时间,我就请别人用轮椅推着我去河南省招生办、河南省政府,前前后后跑了近20趟,直到时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的徐玉坤接见了我。他说我的责任心和坚持打动了他,他随即专门作了批示,允许这17名学员参加考试。
我也为学生争取过公平。20世纪80年代初,河南省的自学考试通过率本来就低,有一年的《外国文学》考试竟有13分试题超出了考试大纲的范围,考试结束后学生们特别悲观。按照惯例,国家组织的考试成绩是无法更改的,但我把考试大纲、考题找齐之后,有理有据地去找相关部门理论,最终相关部门研究决定给所有考生都增加了13分,还给学生一个公平。
至今,我们办学已经32年了。学校永远把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第二位是教师,行政人员、学校领导都排在后面。
另外,学校在不同的阶段,首先考虑的都是国家、社会、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黄河科技学院发展的前10年,我们解决的是老百姓上不了大学的问题;后20多年,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孩子们上一所好大学。 如今,学校已基本步入稳定期,但是我们每年在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有很大的投入。“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学校每年都会引入新的教授、博士等,而且对学历、职称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每年给教师充足的时间做科研,送他们外出学习深造、进修,目的就是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和实力,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教育方法。
我们愿为“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竭尽所能。
梦想:梦想是不断丰满、不断修正的,但要坚强、坚持、坚守
《河南教育》(高教):从办自考培训班,到现在创建了一所高水平的综合型大学。我想,您从一开始就是有梦想的,并且您的梦想在不断丰满、壮大。您能否跟我们谈谈您对梦想的理解?
胡大白:我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我想对国家和家庭尽责。但是我没想到自考辅导班竟那么受学生欢迎。
随着辅导班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多。1985年5月,经市教委批准,“郑州市高教自考班”更名“黄河科技专科学校”。但学校没有图书馆,没有操场,学生不能开展一些文体活动。而自考也逐渐脱离实际,落后于社会发展。所以,1988年我梦想着创办一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办大学。
当时,兴办大学是有风险的。但我还是精心地做了谋划,提出了目标、计划、行动纲领和具体的措施。然后,这个梦想在几年后实现了——1994年的2月5日,我校成为民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虽然国家承认了学校学历,但我们绝不能“夜郎自大”、盲目乐观,并且我认为大专不能算是真正的大学,“学校必须得升本”,因此,我的梦想进一步丰满了。
终于等来2000年3月21日,教育部正式下文,黄河科技学院实现了专升本,成为全国第一所(当时也是唯一的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升本以后,我的梦想没有止步,我提出新的目标:30年后,黄河科技学院要成为国内一流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河南教育》(高教):您的梦想在一步一步的实践中不断丰满、壮大,并且从未止步。在您逐步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感想?
胡大白:梦想是需要调整修正的。我们在提出“30年成为国内一流大学”的梦想以后,黄河科技学院信心满满,激流勇进。我们远学清华大学,近学郑州大学,聘请最好的老师,使用最好的教材,但还是出现了新问题:一门130个学时的课程,即便增加到250个学时,学生仍掌握不了。那时我忽然意识到,这不是课时的问题,是学校努力的方向不对,是学校的办学思想出现了偏差。学校只顾着对学生进行精英教育,却忽略了学子的接受能力。况且2000年以后的大学生不再是社会上的精英了,他们毕业后的去向不再是政府机关、研究所和高校了,社会需要到一线的人才。国家也开始提倡职业教育,鼓励学校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但黄河科技学院刚刚升成本科,不可能倒退转去做职业教育,因此我们学校的发展徘徊了两三年。
我意识到我的梦想不符合时代需求,需要调整。
2003年,黄河科技学院先在艺术设计学院搞教学探索。鼓励学生大胆地到企业去开展毕业设计。学生的作品设计得好,企业会采用,给学生一些设计费,如果企业看中了学生,还可能直接聘用他们。
事实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对的。我还记得,2003年5月28号,艺术设计学院的毕业生举行了毕业设计展,到会的企业绝口称赞展出作品,并把当年的毕业生抢聘一空。就这样,经过三年的徘徊,黄河科技学院有了自己发展的路子——坚定地走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路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领域培养一线人才。
在学校的30周年校庆上,我正式提出了新梦想:30年后黄河科技学院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河南教育》(高教):现在,很多年轻人普遍觉得梦想是虚无缥缈的。不少人要么没有梦想,要么他们的梦想不切合实际。关于梦想,请您寄语年轻人。
胡大白:首先,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或大或小,或充实或遥远的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动力。但你的梦想一定要符合时代需求,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这样才会更容易实现。
其次,我们不但要敢想,还要敢做。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必定会有各种障碍,我以我的经历告诉大家:办法一定多于困难,关键是敢做。
最后,我想说,梦想也是需要修正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梦想需要跟着调整。
梦想对我们的意义是能够帮助我们确定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我觉得,一个人只要他想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那么他就有用武之地。
个人有个人的梦想,国家也有国家的梦想。中国是一个心怀梦想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有追求的民族。2012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梦”。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年轻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今年70多岁了,仍有大大的梦想和足足的干劲儿,年轻的朋友更应该敢想敢做,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要做到像黄河科技学院的办学宗旨那样,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对祖国、对人民有责任感
《河南教育》(高教):您曾说过,如果每个人都能为国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好。我想请您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一下您对“责任”的理解。
胡大白:我开始选择办学,是因为我不愿做一个残废的人。我首先要对我的家庭尽责任,我要让家里人知道,我虽然残疾了,但还能做点事,起码我的精神没倒,我可以让我的孩子和父母觉得我还能撑起这个家。
另外,我研究过,美国的私立大学占全国大学数量的56%,并且美国最好的大学大多是私立大学,可见私立大学的机制能够刺激高校的高水平发展。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是这样的。我觉得民办教育这种形式特别适合我们国家。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是高等教育大国,但不是强国。怎么做强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人才投入,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要合理,能刺激创新,刺激竞争。那么什么样的机制最适合竞争,最适合创新?民办学校! 黄河科技学院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的,也是改革的大浪推着我们大步前进的。那时候学校想不前进都不行。2000年7月,《中国青年报》还以《大浪推着我前进》为名头版头条刊出了我们学校的事迹。我们那时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所以我觉得学校有责任更好地为老百姓做实事、为国家做贡献。
随着学校越办越大,我们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如今学校有3万多名学生和3000多位职工。学校每天都得花钱,一旦不挣钱那学校就得倒闭了。从学校内部来说,我得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和教职工负责啊。
黄河科技学院,就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猴子,天生就没有奶吃。要生存,就得自己找食儿吃,所以社会需要啥,我们就办啥。学校之所以发展成这样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机制倒逼着我们。学校每时每刻都在想怎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随时随地都在想新招儿、鲜招儿、绝招儿。我们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这是为了学校的生存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生存发展。
《河南教育》(高教):中国有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会觉得这句话听起来很空很远。您怎么看?
胡大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人能力有大小,分工有不同,但只要尽心尽力,就能尽到一个匹夫的责任。
我在办自考培训班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我欣慰的是我自己在办学的过程中从郑州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师逐渐成长、成熟了,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摸清了教育规律、经济规律和管理规律,等等。
如果我只是郑州大学中文系的一名教师,我顶多是一位优秀的大学教师。但我创办了黄河科技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教育工作者,还培养了十几万名学生。这些学生都在各行各业起到作用,他们身上都有黄河科技学院的精神——开拓、拼搏、实干、奉献。
我对社会尽到了比做一名普通教师更大的责任。你们想,我以残疾之躯,用30元起家创办了今天的黄河科技学院。如果咱们的国家人人都这样,那中国将会有巨大的发展。
黄河科技学院培养的人才,第一条必须要对祖国、对人民有责任感,第二条才是具备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和本事。
担当:教育崛起才能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河南教育》(高教):现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需要创新创业。但我们也听到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对“双创”工作的不同理解。您是一路创业走来的,关于“双创”,对于高校中不同的声音,听听您的看法。
胡大白:我觉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非常紧迫,因为我们整个教育大部分是脱离实际的。一些学校故步自封的结局只会是:你培养的人社会不欢迎,社会需要的人你培养不出来。学校是人才供给者,面对社会变化发展的需求,要有担当。
国外高校很早以前就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逐渐融入工业化、机械化、现代化和信息化了。中国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得晚了,就更应该加快步伐。
试想,改革开放30多年来,如果不是改革创新,我们能解决温饱问题吗?如果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足,教育也不发达,遑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欧美国家已经比我们发达了,他们还在大步往前走。我们国家必须赶上去,把原来依靠消耗资源、消耗劳动力取得的红利转变成依靠高新技术。而搞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教育必须要创新,学院式教学没有出路。
教育是复兴之根,大学是创新之本。只有教育崛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中国高校要有深化改革的使命和担当!
《河南教育》(高教):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黄河科技学院再一次站到了时代的前面。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领跑者和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典型。学校的双创工作,接下来将会有哪些新的发展呢?
胡大白:现在黄河科技学院的创新创业工作是走在了一些高校的前面,但我觉得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仍是初级的、不完善的,我们学校还在探索期。
今后学校要在创新创业方面做更实在的工作,真正成为创新型学校。我们现在主要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该怎么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怎么建成、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怎么培养。
学校上下各层已达成统一共识:干部队伍、师资队伍要先有创新思想、创新理念、创新理论,然后学校的教学内容、方法、成果才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希望黄河科技学院的学生从学校出去就是创新型人才的胚子。
学校的新目标是30年后成为世界一流的应用型科技大学,做创新型学校。这也是我的新梦想。
近两年,这个梦想更清晰了,我也更有信心了,因为国家正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整个国家经济迫切地和工业化潮流对接。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不盲从、不骄傲,清醒地去研究应用技术大学怎么为社会服务、怎么推动社会发展,30年后,我们绝对可以成为世界一流的应用技术大学!
后记:情怀、责任、梦想、担当,是我们当天采访的四个主题词,也是贯穿在胡大白董事长创业过程中的四个关键词。胡大白以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有了情怀、责任、梦想、担当,人才会不断地突破自我、创新自我。在创新创业的路上,正是坚持、坚守、坚韧,黄河科技学院才从一开始的自考培训班发展到如今这样一所具有引领、模范作用的、涵盖诸多办学层次的、蜚声国内外的应用技术大学。
采访当天,胡大白发容整洁、穿着得体、仪态端庄、神采奕奕。她讲话轻声细语,但逻辑清晰、铿锵有力。最让人难忘的是她那双黑亮的明眸。谈起黄河科技学院的发展、学校师生的成长以及她的梦想,她双目炯炯有神、精力充沛,全然不像一位古稀老人。整个访谈过程中,她所展现出来的自信坚定、大方从容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岁月给她的人生强加了一些风霜雪雨,她却用她强大的内心力量柔化了时光。
古稀之年的胡大白坚持练习瑜伽,她身体柔韧性很好,精神状态极佳。那天的采访时间略长,我们担心她过于劳累,一直充满感激和歉意,但胡大白董事长丝毫没有倦意,甚至在采访结束的时候,她主动站起来和记者们握手,还饶有兴致地提议:大家要不要合影留念?看到这一幕,在场的人都笑了。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有情怀、有梦想、有责任、有担当、充满正能量的教育家的无私奉献,中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的发展才取得了当下创新驱动的伟大成果。在此,谨向胡大白董事长致敬!
责编:赵东
从一开始的自学考试辅导班发展到今天拥有3000余亩校园,30多亿固定资产,涵盖诸多办学层次的综合性、开放性民办院校,可以说,黄河科技学院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胡大白的深谋远虑和英明决策。黄河科技学院凝聚着胡大白的毕生心血,同时也融进了她敢想敢做、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气神儿。
“敢为天下先”是黄河科技学院的一张名片。在32年的办学历程中,黄河科技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国诚信自律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如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在教育部鼓励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改革中,黄河科技学院再一次站到队伍的前列,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领跑者和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典型。
今天,我们专访胡大白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因为她是当下的双创背景下一位成功的老创客,还因为这位教育家的身上总闪耀着情怀、梦想、责任和担当的光芒。
我们更想从精神、思想的层面走近她。
情怀:愿为“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竭尽所能
《河南教育》(高教):胡大白董事长,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很多人都说,您是一位“有情怀的教育家”,您怎么看待这个评价?
胡大白:之前采访过我的媒体很多,但很少有人从精神层面说起。我个人一直觉得,思想比思维、行动更可贵,所以你们这种形而上的采访话题让我感到很惊喜。
我是中文系出身,接受过古今中外文学的熏陶,大学毕业后我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自认为我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普遍有理想,大家都有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热情。也正是有坚定的信仰,那时我们都充满激情,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具有育人使命和教育.隋怀。
《河南教育》(高教):我们认为,黄河科技学院的办学历程和办学成就自始至终彰显出了您的个人魅力和教育理念,您的情怀是不是一直贯穿在其中?
胡大白:关于情怀,我从我的特殊经历说起。我原来是郑州大学中文系讲现代文学和影视文学的教师,因为年轻、有活力,讲课也比较精彩,1981年学校派我到修武县的一个五七干校讲课。不幸的是,我在一次突发事故中严重烧伤,在病床上躺了3年。这3年,我可以承受身体上疼痛的折磨,但我精神上的痛苦却很难平息。我躺在床上思考了很多。38岁正值人生的黄金年龄,我是一位母亲,却无法教育子女;我是一个孩子,却不能孝敬父母;我是国家培养的栋梁,还没有为祖国做出贡献,却成了国家的负担。
我常想,我该怎么做到“残而不废”,报效国家、回馈家庭?我打心眼儿里喜欢学生、迷恋讲台、热爱教育。被烧伤后,我感到庆幸的是我的脸没有疤痕。因为只要我的脸好好的,我就能站在课堂上讲课,就不会吓着学生。但是由于烧伤面积过大,我站不起来,更没法儿走动。怎么办呢?我自己教不了,我可以请人来教。很多高校的教师愿意延展自己的社会价值,那些离退休的教授也想继续发挥余热。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办了自学考试培训班。但我办班不拿工资,只尽义务。因为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的办学宗旨从一开始就是——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当时我还提出两句很通俗的口号: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
尽管条件艰苦,但师生同心,自考通过率大幅提高了,自学考试培训班的社会反响也很好,生源“火爆”。我真的没想到我以残疾之躯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办的学校会那么受学生欢迎,我感觉我办的事情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所以我发自内心地想办好学,为每一个学生服务好。
《河南教育》(高教):教育从来不是一项急功近利的事业,只有有情怀的人才能真正地做好教育事业。那么是什么样的教育情怀让您推动着黄河科技学院不断发展?
胡大白:我理解的“教育情怀”就是对国家、人民负责,为社会培养人才。
教育是个良心活儿。从开始办自考辅导班的时候,我就抱着对学生负责的决心。建校时,更是明确地提出要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
办自考辅导班时,我提出要“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到这两个“全心全意”并不容易。我常常是坐着轮椅由别人把我推到教室。因为不能站,我就坐在课桌上给学生加油鼓劲儿。
我曾经为17名未能成功报名参加考试的学员请愿。那时自学考试每年报一次名。1984年,有17个考生因为参加当年的阅兵错过了报名时间,我就请别人用轮椅推着我去河南省招生办、河南省政府,前前后后跑了近20趟,直到时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的徐玉坤接见了我。他说我的责任心和坚持打动了他,他随即专门作了批示,允许这17名学员参加考试。
我也为学生争取过公平。20世纪80年代初,河南省的自学考试通过率本来就低,有一年的《外国文学》考试竟有13分试题超出了考试大纲的范围,考试结束后学生们特别悲观。按照惯例,国家组织的考试成绩是无法更改的,但我把考试大纲、考题找齐之后,有理有据地去找相关部门理论,最终相关部门研究决定给所有考生都增加了13分,还给学生一个公平。
至今,我们办学已经32年了。学校永远把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第二位是教师,行政人员、学校领导都排在后面。
另外,学校在不同的阶段,首先考虑的都是国家、社会、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黄河科技学院发展的前10年,我们解决的是老百姓上不了大学的问题;后20多年,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孩子们上一所好大学。 如今,学校已基本步入稳定期,但是我们每年在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有很大的投入。“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学校每年都会引入新的教授、博士等,而且对学历、职称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每年给教师充足的时间做科研,送他们外出学习深造、进修,目的就是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和实力,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教育方法。
我们愿为“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竭尽所能。
梦想:梦想是不断丰满、不断修正的,但要坚强、坚持、坚守
《河南教育》(高教):从办自考培训班,到现在创建了一所高水平的综合型大学。我想,您从一开始就是有梦想的,并且您的梦想在不断丰满、壮大。您能否跟我们谈谈您对梦想的理解?
胡大白:我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我想对国家和家庭尽责。但是我没想到自考辅导班竟那么受学生欢迎。
随着辅导班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多。1985年5月,经市教委批准,“郑州市高教自考班”更名“黄河科技专科学校”。但学校没有图书馆,没有操场,学生不能开展一些文体活动。而自考也逐渐脱离实际,落后于社会发展。所以,1988年我梦想着创办一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办大学。
当时,兴办大学是有风险的。但我还是精心地做了谋划,提出了目标、计划、行动纲领和具体的措施。然后,这个梦想在几年后实现了——1994年的2月5日,我校成为民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虽然国家承认了学校学历,但我们绝不能“夜郎自大”、盲目乐观,并且我认为大专不能算是真正的大学,“学校必须得升本”,因此,我的梦想进一步丰满了。
终于等来2000年3月21日,教育部正式下文,黄河科技学院实现了专升本,成为全国第一所(当时也是唯一的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升本以后,我的梦想没有止步,我提出新的目标:30年后,黄河科技学院要成为国内一流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河南教育》(高教):您的梦想在一步一步的实践中不断丰满、壮大,并且从未止步。在您逐步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感想?
胡大白:梦想是需要调整修正的。我们在提出“30年成为国内一流大学”的梦想以后,黄河科技学院信心满满,激流勇进。我们远学清华大学,近学郑州大学,聘请最好的老师,使用最好的教材,但还是出现了新问题:一门130个学时的课程,即便增加到250个学时,学生仍掌握不了。那时我忽然意识到,这不是课时的问题,是学校努力的方向不对,是学校的办学思想出现了偏差。学校只顾着对学生进行精英教育,却忽略了学子的接受能力。况且2000年以后的大学生不再是社会上的精英了,他们毕业后的去向不再是政府机关、研究所和高校了,社会需要到一线的人才。国家也开始提倡职业教育,鼓励学校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但黄河科技学院刚刚升成本科,不可能倒退转去做职业教育,因此我们学校的发展徘徊了两三年。
我意识到我的梦想不符合时代需求,需要调整。
2003年,黄河科技学院先在艺术设计学院搞教学探索。鼓励学生大胆地到企业去开展毕业设计。学生的作品设计得好,企业会采用,给学生一些设计费,如果企业看中了学生,还可能直接聘用他们。
事实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对的。我还记得,2003年5月28号,艺术设计学院的毕业生举行了毕业设计展,到会的企业绝口称赞展出作品,并把当年的毕业生抢聘一空。就这样,经过三年的徘徊,黄河科技学院有了自己发展的路子——坚定地走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路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领域培养一线人才。
在学校的30周年校庆上,我正式提出了新梦想:30年后黄河科技学院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河南教育》(高教):现在,很多年轻人普遍觉得梦想是虚无缥缈的。不少人要么没有梦想,要么他们的梦想不切合实际。关于梦想,请您寄语年轻人。
胡大白:首先,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或大或小,或充实或遥远的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动力。但你的梦想一定要符合时代需求,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这样才会更容易实现。
其次,我们不但要敢想,还要敢做。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必定会有各种障碍,我以我的经历告诉大家:办法一定多于困难,关键是敢做。
最后,我想说,梦想也是需要修正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梦想需要跟着调整。
梦想对我们的意义是能够帮助我们确定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我觉得,一个人只要他想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那么他就有用武之地。
个人有个人的梦想,国家也有国家的梦想。中国是一个心怀梦想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有追求的民族。2012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梦”。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年轻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今年70多岁了,仍有大大的梦想和足足的干劲儿,年轻的朋友更应该敢想敢做,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要做到像黄河科技学院的办学宗旨那样,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对祖国、对人民有责任感
《河南教育》(高教):您曾说过,如果每个人都能为国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好。我想请您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一下您对“责任”的理解。
胡大白:我开始选择办学,是因为我不愿做一个残废的人。我首先要对我的家庭尽责任,我要让家里人知道,我虽然残疾了,但还能做点事,起码我的精神没倒,我可以让我的孩子和父母觉得我还能撑起这个家。
另外,我研究过,美国的私立大学占全国大学数量的56%,并且美国最好的大学大多是私立大学,可见私立大学的机制能够刺激高校的高水平发展。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是这样的。我觉得民办教育这种形式特别适合我们国家。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是高等教育大国,但不是强国。怎么做强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人才投入,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要合理,能刺激创新,刺激竞争。那么什么样的机制最适合竞争,最适合创新?民办学校! 黄河科技学院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的,也是改革的大浪推着我们大步前进的。那时候学校想不前进都不行。2000年7月,《中国青年报》还以《大浪推着我前进》为名头版头条刊出了我们学校的事迹。我们那时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所以我觉得学校有责任更好地为老百姓做实事、为国家做贡献。
随着学校越办越大,我们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如今学校有3万多名学生和3000多位职工。学校每天都得花钱,一旦不挣钱那学校就得倒闭了。从学校内部来说,我得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和教职工负责啊。
黄河科技学院,就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猴子,天生就没有奶吃。要生存,就得自己找食儿吃,所以社会需要啥,我们就办啥。学校之所以发展成这样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机制倒逼着我们。学校每时每刻都在想怎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随时随地都在想新招儿、鲜招儿、绝招儿。我们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这是为了学校的生存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生存发展。
《河南教育》(高教):中国有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会觉得这句话听起来很空很远。您怎么看?
胡大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人能力有大小,分工有不同,但只要尽心尽力,就能尽到一个匹夫的责任。
我在办自考培训班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我欣慰的是我自己在办学的过程中从郑州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师逐渐成长、成熟了,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摸清了教育规律、经济规律和管理规律,等等。
如果我只是郑州大学中文系的一名教师,我顶多是一位优秀的大学教师。但我创办了黄河科技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教育工作者,还培养了十几万名学生。这些学生都在各行各业起到作用,他们身上都有黄河科技学院的精神——开拓、拼搏、实干、奉献。
我对社会尽到了比做一名普通教师更大的责任。你们想,我以残疾之躯,用30元起家创办了今天的黄河科技学院。如果咱们的国家人人都这样,那中国将会有巨大的发展。
黄河科技学院培养的人才,第一条必须要对祖国、对人民有责任感,第二条才是具备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和本事。
担当:教育崛起才能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河南教育》(高教):现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需要创新创业。但我们也听到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对“双创”工作的不同理解。您是一路创业走来的,关于“双创”,对于高校中不同的声音,听听您的看法。
胡大白:我觉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非常紧迫,因为我们整个教育大部分是脱离实际的。一些学校故步自封的结局只会是:你培养的人社会不欢迎,社会需要的人你培养不出来。学校是人才供给者,面对社会变化发展的需求,要有担当。
国外高校很早以前就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逐渐融入工业化、机械化、现代化和信息化了。中国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得晚了,就更应该加快步伐。
试想,改革开放30多年来,如果不是改革创新,我们能解决温饱问题吗?如果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足,教育也不发达,遑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欧美国家已经比我们发达了,他们还在大步往前走。我们国家必须赶上去,把原来依靠消耗资源、消耗劳动力取得的红利转变成依靠高新技术。而搞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教育必须要创新,学院式教学没有出路。
教育是复兴之根,大学是创新之本。只有教育崛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中国高校要有深化改革的使命和担当!
《河南教育》(高教):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黄河科技学院再一次站到了时代的前面。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领跑者和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典型。学校的双创工作,接下来将会有哪些新的发展呢?
胡大白:现在黄河科技学院的创新创业工作是走在了一些高校的前面,但我觉得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仍是初级的、不完善的,我们学校还在探索期。
今后学校要在创新创业方面做更实在的工作,真正成为创新型学校。我们现在主要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该怎么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怎么建成、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怎么培养。
学校上下各层已达成统一共识:干部队伍、师资队伍要先有创新思想、创新理念、创新理论,然后学校的教学内容、方法、成果才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希望黄河科技学院的学生从学校出去就是创新型人才的胚子。
学校的新目标是30年后成为世界一流的应用型科技大学,做创新型学校。这也是我的新梦想。
近两年,这个梦想更清晰了,我也更有信心了,因为国家正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整个国家经济迫切地和工业化潮流对接。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不盲从、不骄傲,清醒地去研究应用技术大学怎么为社会服务、怎么推动社会发展,30年后,我们绝对可以成为世界一流的应用技术大学!
后记:情怀、责任、梦想、担当,是我们当天采访的四个主题词,也是贯穿在胡大白董事长创业过程中的四个关键词。胡大白以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有了情怀、责任、梦想、担当,人才会不断地突破自我、创新自我。在创新创业的路上,正是坚持、坚守、坚韧,黄河科技学院才从一开始的自考培训班发展到如今这样一所具有引领、模范作用的、涵盖诸多办学层次的、蜚声国内外的应用技术大学。
采访当天,胡大白发容整洁、穿着得体、仪态端庄、神采奕奕。她讲话轻声细语,但逻辑清晰、铿锵有力。最让人难忘的是她那双黑亮的明眸。谈起黄河科技学院的发展、学校师生的成长以及她的梦想,她双目炯炯有神、精力充沛,全然不像一位古稀老人。整个访谈过程中,她所展现出来的自信坚定、大方从容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岁月给她的人生强加了一些风霜雪雨,她却用她强大的内心力量柔化了时光。
古稀之年的胡大白坚持练习瑜伽,她身体柔韧性很好,精神状态极佳。那天的采访时间略长,我们担心她过于劳累,一直充满感激和歉意,但胡大白董事长丝毫没有倦意,甚至在采访结束的时候,她主动站起来和记者们握手,还饶有兴致地提议:大家要不要合影留念?看到这一幕,在场的人都笑了。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有情怀、有梦想、有责任、有担当、充满正能量的教育家的无私奉献,中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的发展才取得了当下创新驱动的伟大成果。在此,谨向胡大白董事长致敬!
责编:赵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