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全诗是: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关键字我认为有“逢”“佳”“倍”,它们分别是“遇到”“美好”“加倍、格外”的意思。连起来诗句的意思是:一个人孤独地住在别人的家乡、做一个没人招待的客人,每次遇到美好的节日,我会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全诗是: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关键字我认为有“逢”“佳”“倍”,它们分别是“遇到”“美好”“加倍、格外”的意思。连起来诗句的意思是:一个人孤独地住在别人的家乡、做一个没人招待的客人,每次遇到美好的节日,我会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
在朗读时,速度应该慢一点,诗中的七个字节奏是这样的:2 2 1 2,也就是在“独在”“异乡”“为”这些字后面作很短时间的停顿,老师就是这样朗诵的。
以前,王维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都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但到了京城长安后,王维谁也不认识,他是多么思念家乡的亲朋好友啊!
现在,只要出门在外的人,一年四季无法回家,一思念亲人, 就会背诵王维的这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虽然我年龄还小,不能体会这种想家的心情,但是,将来我考上大学,去外地念书,就会和家人分别,那时,我一定能体会到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真是思乡之佳句。
·小点评·
本文联系实际谈自己读诗的感受,感情真挚,读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作者在习作中不仅介绍了诗句的出处,而且介绍了王维写这首诗的背景,更难得的是,小作者联系生活实际谈这首诗的运用,全面而又感人。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点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他文献
岸与水相依,如肌肤相贴,是岸重要还是水重要? 有水便有岸,有岸的逶迤,便有水的绵延。是岸塑造了水,还是水改变了岸? 我本是山村里的一泓清泉,淌进村外的小溪,流人遙远的江河,汇人天外的大海。我在滚滚奔流的人潮中,动荡、起伏…. 父亲一直目送我。父亲的眼神是岸,走到哪里,我都能看见。在潜流、在漩涡……身处哪种逆境,我都心安! 岸不仅是风景,还是水之稳定器。岸不仅标记水位线,还是情感的记录仪。
众草起,星空生长。众草伏,鹰的前身。 草原啊,你在那里,我在哪里呢? 1 咩的一声,一只很小的羊就可以叫醒整片山坡上沉睡的野花,她们纷纷打开窗子,推开门。总是这样。五月草原,春天总是这样来临! 阳光金属一样击打在山坡上,击打在一个人柔软的腰上,他的双肩垂下两条河流,平行,彼此呼应。 山水有情,知于感动。我们的日子返青,青草向上生长三尺,呈现端坐其中的羊头人身的菩萨。 在众草
本文作者手稿编者按: 本刊于2019年4期发表了旅加作家李彦的一篇文章,“校园里那株美洲蕾”,讲述了一位命运与中国息息相关的美国学者的跌宕人生。这位学者,就是《1937,延安对话》的作者托马斯·亚瑟·毕森, 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东亚问题研究专家,曾经担任过美国政府的东亚政治经济顾问,也是《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的好朋友。“校园”一文的核心,是对毕森在抗战前夕到访延安的介绍和对其命运的感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张佳杰的爱好吧。 星期五那天,天空乌云密布,时而下着小雨。大课间的时候,我像往常一样在楼下散步,我突然发现王天怿、张佳杰等几个人正抱成一团好像要打架似的,我赶忙過去想问个究竟,哦,原来是张佳杰听说南门有个游戏机,像疯子般要去玩,其他人在阻止。我也上前阻止,张佳杰说:“我去玩游戏和你们有什么关系。”我说:“同学之间的事我们不能不管,一、玩游戏有害视力,二、
復旦大学自主招生时,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出一道题,而这个题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要让现场评委老师回答不出来;第二,必须要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很多学生出的问题都被评委们一一化解了。试想,哪一个高中水平的考生有能力出一个难倒众位大学教授评委的问题呢? 但是,有一个考生独辟蹊径。到了他回答的时候,他很镇定地对评委们说:“老师们,请问你们知道我祖父的名字吗?” 听到这个考
深冬的一天,我在一个寂寥的车站等去学校的117路车。远远地,52路车驶了过来。车门打开,一些人下来,一些人上去,彼此行色匆匆,却没有谁多留意对方一眼。 从车上走下一个头发花白、拎着一只蛇皮袋的老人,一看就知是从农村来的。她径直向我所在的站牌走过来,然后用一种困惑的目光打量著面前的站牌。她似乎难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把求助的目光投向我:“孩子,俺不识字,去省立医院俺该坐哪趟车?” “5
【摘要】本研究采用模唱音阶测试的方法,从幼儿歌唱的音广度和音区两个方面,测查了3~6岁幼儿的歌唱音域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幼儿的音广度具有年龄特征,3~4岁组与4~5岁组之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5~6岁组略优于4~5岁组,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幼儿的音区呈现年龄特点,3~4岁组与4~5岁组之间的差别比4~5岁组与5~6岁组之间的差别更大。(3)幼儿的音广度、音区的性别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性
一年4班 徐朱骏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山洞边。他看见小老鼠摇着尾巴,在山洞里吃奶酪。小壁虎说:“老鼠哥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老鼠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保持身体平衡呢。” 向鳄鱼借尾巴 一年4班 冯西泽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鳄鱼在河边吃着鲜美的肉。小壁虎说:“鳄鱼大哥,您把尾巴借给我可以吗?”鳄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把猎物击到水里来呢。” 向食蚁兽借尾巴 一年4班
【摘要】求助是个体在现实社会情境下解决困境的一种策略。由于年龄特征以及生活经验的不足,在幼儿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幼儿会遇到来自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困境。寻求帮助是他们解决困境的常用方式之一。研究者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分析了3~6岁幼儿人际互动中求助行为的功能。 【关键词】困境;策略;幼儿求助行为;功能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5-
“《当代》文学拉力賽”2018年第二站读者来信选登 读者:刘杰 虽说文学体裁之间可以触类旁通,但读完诗人、散文家周涛出手不凡的首部长篇小说《西行记》,还是顿觉醍醐灌顶般震撼。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情节设置,无论是语言描写还是细节刻画,《西行记》更像是一位在长篇小说园地深耕数年驰骋万里的行家倾力所为。诗的浪漫意境,散文的家国情怀,为作品展示的时代厚重和世事沧桑增色甚多。 读者:胡云男 就二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