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卵”也是福利吗?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0月22日,Facebook的CEO马克·扎克伯格在清华大学用中文演讲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中国学生可能会羡慕刚被招进这家公司的20名应届生,因为这是互联网行业的明星公司,拿到Offer之后不仅有去国外工作的机会,还能享受其为人称道的福利待遇。
  在求职网站Glassdoor评选的2014美国公司薪资福利榜中,Facebook位居第三,仅次于Google和Costco。这家超过7000人的互联网公司,会在办公区内为员工提供免费的三餐、自行车和干洗服务。今年1月,它又宣布将资助女员工冷冻卵子的费用,每人报销两万美元。
  就在扎克伯格清华演讲的前一周,著名的苹果公司也加入了这个阵营,表示2015年1月起将推行同样的福利。“我们希望在苹果工作的女性能在兼顾爱人、家庭的同时达到工作的最好状态。”苹果公司在官方声明里说。为了吸引更多女性来这里工作—Facebook和苹果公司的男性员工占比分别为69%和70%—硅谷公司的人才争夺战发展到最后貌似变成了福利大战。
  但这次的福利实在有点特殊。在女性的职业生涯中,如果抛开情感视角去考量,生育始终是一个成本性的存在。除了至少前后两年需要投入的时间成本,完成这个过程对很多女性来说也意味着要失去一些职业发展可能的机会成本,以及角色转换后再回到职场时需要面临的更多不确定性。选择家庭,还是选择事业,往往会成为育龄职业女性的一个两难选择。在这个背景下,把资助报销这种意在延缓女性生育时间的手术费用作为福利,很难说没有暗含鼓励职场女性放弃家庭—至少先在生育黄金期放弃家庭的意思在里面。


  问题好像有点复杂。当然,Facebook和苹果都表现出开放态度:只是提供可能性,员工完全可以自由选择。我们都知道,福利作为公司人才保留措施之一,历来都是所谓人性化的体现。这次的费用报销也不可谓不人性化,但它背后所暗含鼓励的职场选择,又很难让人不去思考公司福利的边界到底应该在哪里。
  对职业女性来说,即便决定做“冷冻卵子”是一个你在考虑多方因素后的个人选择,但当公司愿意Cover你这个“目前先发展事业但可以为今后做好准备”的成本时,对于想要在育龄生育孩子的女员工来说,它变成了一种变相的压力。“如果我决定不做冷冻卵子,而选择早点生孩子,好像就显得我没有事业心。”一位硅谷的女员工在Quora上表达了这样的担忧。同普通的医疗保险、生育补贴等福利制度有所不同,冷冻卵子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一种医疗保障,甚至可能是以牺牲员工和员工后代的部分健康为代价的选择。“冷冻卵子的技术相对还不成熟,因为卵母细胞尚未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的时候,卵细胞容易受到影响。”协和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主任医师郁琦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站在公司立场,不管是提供免费三餐、按摩健身还是冻卵,最终其实都指向一个目的,即鼓励员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为公司创造价值。但公司福利同时也是公司价值观的体现,福利应该有边界,也应该有正确的导向性,人性化的同时还需要有人情味。而对每一个公司人来说,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其实是一个生活方式问题,如何理性看待事业和家庭,如何为自己的每个人生阶段做好规划,我们永远需要做出取舍。
  《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相关的医学和福利专家,从技术和制度设计的角度来讨论这个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福利选项。同时我们也尝试探寻公司福利制度的边界,以及员工在面对“奇怪”福利时应持有的态度。
   A
  技术解读“冷冻卵子”
  “冻卵”技术的医学适用
  冷冻卵子其实是试管婴儿技术的一种,所谓试管婴儿,学名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即让卵子受精后,将受精卵移植回母体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冷冻卵子、冷冻精子和冷冻胚胎即受精卵来实现。
  这项技术最早被用于卵巢癌、肿瘤患者,因为放化疗可能导致生育能力丧失,因此提前取出健康卵子进行冷冻储存,让这些女性可能获得当妈妈的权利。
  之后这项技术逐渐被用于解决女性高龄生育的问题,因为女性一生的卵子是有限的,基本上40岁以后就不太排卵了,所以对于那些已经考虑好40岁之后才打算要孩子的女性,可以在年轻时先将卵子冷冻起来。不过这并不表示年轻健康的女性都值得去做冷冻卵子,毕竟抽取卵子、冷冻卵子直至最后回到人体内的过程都存在很大的风险,甚至是伤害。
  冷冻卵子的风险所在
  一般来说,冻卵需要大约两周时间,从服用促排卵药,到提取卵子,再到恢复正常生活大约要1个月左右。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女性一生只有大约400多个卵子,且其生存能力差,所以为了有更多可用卵子作为备选,往往一次要取10个左右的卵子,这就需要女性服用促排卵药物,使得多个卵泡能提前发育,达到一次性取出多个卵子的目的。不过这种促排卵药物可能刺激卵巢,从而引发腹水、月经不调、卵巢早衰等情况。另外取卵需要穿刺,过程中也可能引起感染,伤害卵巢功能等。
  而这些艰难的过程也并不意味着100%成功。冷冻技术最难的是冷冻和解冻的过程,由于细胞里含有大量水分,如果自然结冰则会因为体积膨胀、雪花状冰体有刺角等原因破坏细胞结构,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卵子里面只有一个细胞,存活率不高。因此,为了去除卵细胞中的水分,医学上会采用引入化学物质和物理上程序冷冻两种方法,不管是哪一种,稍不注意都会对细胞产生极大的影响。“无论是多成熟的技术,程序越多,出问题的概率越大。而且对孩子将来的影响也是不可预知的。”郁琦表示。
  冷冻卵子其实依然无法从根本解决高龄生育的问题
  一般来说,女性进行试管婴儿的最佳年龄是30岁前,这时成功率能达到50%以上;30到40岁之间的成功率是40%至50%;一旦年龄超过40岁,成功率便骤降到5%以下。也就是说,就算卵子的冷冻、解冻过程都非常顺利,被完好无缺地保留下来,但女性本身身体机能的衰退是不可抵挡的。郁琦因此提醒:“四五十岁怀孕本来就是很危险的事,你的身体各个器官开始衰退,如果再负担两个人的消耗,出问题的概率会高很多。”    B
  这样的福利值得被鼓励吗?
  早在Facebook和苹果公司之前,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华尔街金融机构就已经实行这样的补贴政策了,微软、Google也有类似的福利。2012年,美国生殖医学学会将冷冻卵子的“试验”标准去除,对于这个产业也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从企业角度而言,女性员工选择晚育所产生的生产力贡献无疑是正向的。根据一份对IT行业女性员工的调查,IT行业中,2/3的女性员工在生育孩子之后会选择离开这个行业,而很多做到中层级别的女性管理者则认为,生育孩子会成为事业发展的障碍—生育已经成为不少女性在职场道路上摇摆或停步的重要影响因素。“冷冻卵子技术的成熟可以给女性员工更多主动权和选择权,当她在事业上全力打拼的时候,不用像以往那样担心未来无法生育的风险。”美世达信员工福利中国区总经理李兆琦的分析和大公司的想法一致—为这些女性员工解决后顾之忧,就能让她们更加投入在工作上。
  根据前面的解读,我们知道冻卵仍然存在风险。可换个角度看,即便技术可行,它是否就是一个值得被鼓励的福利?
  报销冻卵费用这件事的最大争议就在于,公司为员工晚育提供了条件,看似将自主选择权利交给公司人,其实更像是让员工表态的变相措施—假如你的同事都做了冻卵,不做的你是否暗示着打算近期怀孕?在面对升迁时,哪一种人更可能获得晋升?答案不言而喻。
  当企业的管辖范围超过工作本身,而将触角伸向员工的生活领域,甚至通过福利来变相干涉员工生活,并导致一个畸形的竞争环境时,福利这件事就变味了。
   C
  体现人性化有更好的方式
  根据李兆琦的介绍,公司制定福利需要考虑三方面因素:用人战略、员工需求和成本长期的考量。补贴冻卵费用的福利,是过于强调公司业务发展而忽略员工需求,缺乏人情味,才会引起这样的争议。
  实际上很多企业在帮助女性员工平衡职场和家庭生活方面,提供了不少有效的方案。以北欧国家和公司为例,他们鼓励生育,为员工的育儿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和待遇。瑞典是全球带薪产假时间最长的国家,父母可共享480天的带薪产假,所以这个国家的在职妈妈比例也最高。“在北欧,人们认为最健康的工作环境应该平衡好事业和家庭。Facebook提供这样的福利,等于承认这家公司的工作是无法兼顾家庭的,而且它也不鼓励你这么做。”挪威人Eivind Kj rstad如此评价。
  除了提供更长的生育假期、医疗报销、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地,在公司里开设育婴室和日托班也是创新和正面的方式—想做好女性员工的人才保留,公司其实有很多更人性化的做法。
   D
  公司人该如何看待“奇怪”的福利?
  企业提供福利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做好人才保留,并让每个在职人员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公司人对此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但前提是,要对职业发展已经有很清晰的规划。
  面对生活和工作,首先要做出个人的倾向选择,而不要迷失在福利和周围同事的选择中。如果你是在职员工,向企业表明自己的计划和立场并不会将你置身于风口浪尖,积极的应对态度更容易获得企业的信任。比如在有育儿计划时就及时和公司进行沟通,尤其在怀孕期间依然要和团队、上司等保持密切联系,这样当你在生孩子的时候,部门同事可以更好地承接你的工作,而不会给团队带来麻烦。
  这也提醒了一些正在找工作或打算跳槽的公司人,福利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这家公司企业文化的体现,在观察和了解公司时,要从自身的性格、职业规划等角度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司文化和福利。
其他文献
大学以一种更广阔也更不确定的方式展现在吕晓宁面前。她几个月前还是北京对外经贸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但这个秋天,她却在陌生的城市,随时遭遇陌生的话题,并且,让自己的大脑遭遇陌生的思维方式。  “老师甚至会问,你认为光速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吗?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吕晓宁说。这是她在Minerva Project的实证分析课堂上被问到的问题。问题没有正确答案,学生被要求从哲学、物理等各种他们
期刊
01 出道早给你带来了什么?  当然是好事,让我少走了好多冤枉路。我觉得成长就是寻找自己的过程,所以我很早就在对的路途上,就算偶尔会有一些迷失,也只是在为对的事情做牺牲。   02 你曾说“天赋这个东西对我现在的事业来说,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是什么时候有这种感觉的?失去这种优势的时候,你感到恐惧吗?  是在第一张专辑之后。我在17岁发了第一张专辑,因为我的天赋认识了我的经纪人,开始了合作,把我所
期刊
就算不是Otaku(御宅族),你最近也很可能会被《火影忍者》完结的消息惊到:What?!完结了?还以为这漫画要连载100年呢。  这部从1999年开始连载的少年热血派漫画即将在2014年11月10日完结,历时15年—在很多人那儿,这件事怎么也可以算成21世纪第二个Decade里的一尊里程碑吧?!毕竟,长篇漫画寿终正寝而不是被腰斩这种大事件,可是人间难得几回逢啊。换句话说,对很多人而言,在有生之年里
期刊
在远离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位置之后,奇瑞一直在尝试各种方法以修复增长的引擎。但销量的颓势不禁让人产生一种疑虑:奇瑞做出种种变革尝试是否有效,以及奇瑞下一步的变化是否能够真正避免它的沉沦。  在过去两年里,中国乘用车市场整体销量缓慢复苏。但大部分国内汽车公司却不是这一次消费升级的受益者,在同跨国品牌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自主品牌的短板都或多或少地呈现出来。  比亚迪先是经历了销售体系的重塑和裁员的洗礼;而
期刊
11月20日,为期4天的世界可穿着艺术大赛在新西兰奥克兰战争纪念馆开幕。  或许再也没有哪个时尚秀能够像“世界可穿着艺术大赛”一样充满奇思妙想和大胆突破了。1987年,雕塑家苏西·蒙克里夫为宣传家乡新西兰南岛城市纳尔逊的艺术画廊,突破性地将艺术作品从画廊墙壁上取下并穿在身上,并以生动的戏剧演出形式展示作品。谁知却无心插柳地形成了一种艺术形式,并催生出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可穿着艺术大赛。  每年,世界可
期刊
11月16日,埃博拉病毒疫情最为严重的利比里亚定下了一个新目标:在12月25日圣诞节之前,努力确保全国不再出现新发现的埃博拉病例。  利比里亚是遭受埃博拉疫情打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记录显示,在西非截至目前的5165例埃博拉死亡病例中,利比里亚占了2800例。  但最近,一切似乎正在好转起来,世界卫生组织WHO负责此次抗击埃博拉行动的助理总干事Bruce Aylward日前表示,近几周来利比里亚新发
期刊
史上最高估值创业公司Uber(中文名“优步”)最近遭到了一些注册司机的抗议—美国西部时间10月22日,使用Uber软件载客的Uber司机们在旧金山、洛杉矶、伦敦等城市举行抗议活动,表达对Uber降价和轻视司机利益的不满。  事情的起因是Uber的降价活动导致司机收入减少。从今年7月开始,Uber宣布UberX服务将在旧金山等城市降价20%。9月时Uber宣布将继续降价。在旧金山跑去Uber总部抗议
期刊
11月20日晚,第15届拉丁格莱美奖颁奖典礼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来自波多黎各的二人组合“卡列13”共斩获了21个奖项,成为了当晚的最大赢家。“最佳专辑”奖项授予了今年早些时候去世的、优秀的弗拉明戈吉他演奏家帕科·德卢西亚。此外,包括瑞奇·马丁在内的多位拉丁乐巨星也都先后登台献唱,拉丁音乐独有的热辣歌舞引爆了现场的气氛。最后,颁奖典礼在“年度歌曲”《只爱我一个》中落下帷幕。  拉丁音乐一直以来都有
期刊
在燃油、电能、太阳能、氢能之后,汽车又有了一种新的能源方式。10月19日,英国首辆以人类粪便为燃料的公交车正式上路。为了告诉大家它的能源来自于粪便,大巴的车身上还绘制了5个人坐在马桶上便便的图案。  这辆名为Bio-Bus的公交车有40个座位,以人类粪便或食品垃圾等产生的甲烷气体为燃料。该公交车目前使用的甲烷气体由英国西南部GENeco能源公司所经营的Wessex污水处理厂生产,GENeco已经通
期刊
《卫报》传媒集团CEO安德鲁·米勒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发表了一场讲座,话题是《卫报》如何应对传媒行业中人人都在关心的转型问题。  “我今天想谈谈当今全球瞬息万变的传媒业如何在数字时代努力生存和改变。它的核心是开放策略。开放推倒了记者和读者之间的壁垒,描绘出一幅更为丰富的世界景象。开放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记者不是专业领域里唯一权威的声音。在开放的策略下,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我们懂得更多。  “我们看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