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民用建筑施工之中,应该做好相关的防火设计工作,本文在论述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民用建筑如何进行防火设计工作。
【关键词】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措施
引言:
在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建筑设计也逐渐趋向于复杂化、多元化和综合化。但同时,这种建筑设计模式给建筑物的防火带来了新的挑战,想要充分保证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就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规范的防火设计,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建筑火灾的原因分析
纵观当今全国城市,我国大城市普遍存在着火灾安全隐患,给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关于火灾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
1.1、建筑材料不规范,耐火能力低
可能是为了节约成本,一些“不法黑商”在建筑防火材料上选择价格低廉的材料以次充好,这些材料缺乏防火能力,在一次火灾中,这些材料很有可能不断不防火,还助长了火势的蔓延。比如防火门用普通木质门代替。
1.2、区域建筑过载,密度偏大
在一些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人人都想挤进去,建筑密度就会偏大。试想一个很小的地方挤入了大量的房屋,房屋之间的间隔也会很小,就好像全部连在一起。这种建筑大多出现在老城区,本身老化状况就特别严重了,就差一点火苗就可能引发大的火灾,如果救火不及时,介于它的整体防火能力,整个都会燃起来,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3、缺乏防火意识、忧患意识
在建筑的使用中,时间长了没出现新的问题,人们就容易忽视对消防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在很多建筑中都设有火灾报警装置、消防栓和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和设施,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的意识缺乏,就算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也是无人问津,消防设施形如虚设。等火灾发生后,就不可能做好及时防护,比如消防栓没水了,干粉灭火器过期了等。若不能及时处理火情,火势蔓延迅速,会给人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还有就是忧患意识的缺乏,因为科学技术在发展,科普知识在普及。但普通民众也很可能不了解,对时下的新型防火材料、设备不关注等,还有就是在消防通道上堆积杂物,封闭排气通道等等,都是对火灾忧患意识淡薄的表现。
2、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分析
2.1、完善建筑防火分区防火设计的对策
2.1.1、建筑中庭的设计
为了建筑的防火设计能有更好的采光效果和空间美,因此可以用中庭设置的形式设计防火分区,在中庭顶部的屋顶采用玻璃材料,这样可以增加建筑的采光通透性,也符合建筑消防的规范要求,但是对于建筑防火分区中的中庭防火面积来说通常是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的。因此可以在建筑中庭安装防火卷帘门,但是这种方式投资较大,并且卷帘门的启动控制效果很难保证,由此还可能影响整个建筑物的设计美观。但是如果中庭两长边间距大于6m,则可将其封闭屋盖去掉作为内天井或内院,形成自然排烟,这样面积可不叠加计算;对于遮挡雨雪的设计可以在建筑物上面设雨棚,四周洞口敞开,总开口面积不小于天井底面面积,这样也可作为天井考虑。
2.1.2、建筑内防火带
要符合规范要求设置防火带的方式是在易燃物品周围划分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要同时存放一些不易燃的物品或者材料,一旦出现了易燃物品着火的情况,中间的不易燃物品可以起到有效的阻隔、切断的作用,能有效的起到防火、防烟、控制火情的目的,给扑救火灾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其原理就是运用无形的防火分隔区域防止火情蔓延。比如在一些对建筑空间连续性要求较高的电影院、商场、候机厅等地方,如果单纯采用规范中提到的防火分区设计方式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因此设置防火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2.2、加强建筑防火设计
在建筑修建前,就应该根据建筑物其实建筑材料等性能指标和特点,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对建筑物对行安全性评估、可行性研究。预先了解建筑的整体布局、性能、保养等,将可能发生的危险记录下来并逐步解决。
2.3、加大市场产品监督
对于市售的一些防火材料,如防火门、防火板、防火涂料、防火玻璃等,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因为这直接影响火情的严重性,所以要加强执法监管力度。还要进一步健立健全各种法规,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要对商家进行严厉的处罚。
2.4、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对于确保火灾中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高层)建筑防火建筑规范对疏散宽度、疏散距离做了具体规定。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建筑没有具体规定疏散宽度,而是需要先计算人员密度,再计算疏散宽度,如:办公建筑、商场、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餐饮建筑等。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部分:1)房间内最远点至疏散门的距离;从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需要注意的,也是设计人员经常存在的问题是: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出口,或在首层设置扩大的封闭(防烟)楼梯间,当建筑层数不大于4层时,楼梯间离直通室外的出口的距离不大于15m。疏散楼梯宜设置在标准层的两端,为人们提供两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疏散楼梯宜靠近电梯设置,可将常用疏散线路(电梯)与紧急疏散线路相结合,有利于人员快速疏散;疏散楼梯宜靠外墙设置: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通畅,避免不同的人流线路相互交。
2.5、合理有效的楼梯间
楼梯是垂直疏散的唯一通道,而确定楼梯数量和楼梯总宽度是建筑防火设计的关键。疏散楼梯的合理设置很重要,应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例如在商场四周外墙设置封闭楼梯间,省去前室面积,同时,疏散楼梯间疏散有效宽度主要由前室门或封闭楼梯间门为首要确定要素,另,封闭楼梯间与地下室楼梯共用一个楼梯间时,因地上、地下楼梯间在首层作了防火隔断,地下室楼梯段不能自然通风、采光,此时地下室楼梯段按防烟楼梯间设计。疏散楼梯设计的规范非常重要,很多设计院只看到了“疏散楼梯”,却没有发现规范指的是“室内疏散楼梯”,每个疏散楼梯都有自己的最大保护面积,同时,在最大保护面积内,本楼梯疏散不了的,就得增加宽度或加设楼梯,以形成人员较为均匀疏散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设计者不应生搬硬套,而是要在理性、客观、全面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方案,为消防战斗员的灭火工作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环境。所以,设计者应做到设计合理,措施得当,立足自防自救,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6、设置有效的排烟设施
机械加压送风与开启外窗是建筑的两种排烟方式,设置专用的排烟口、排烟管道及排烟风机等是使用机械排烟的方法,将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烟气和热量排至室外。自然排烟则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压,通过可开启的外窗或排烟窗将烟气排到室外。虽然《高规》允许并部分提倡疏散楼梯间及前室采用自然排烟,但是允许烟气排进安全保护区域,机械加压送风比之更为安全可靠,故而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建议不使用此方式。建筑设计中防火规范对于公共场所中的游戏厅和娱乐场所进行布置走道的两侧以及按要求进行设计安全出口的距离的同时满足最远房间的疏散门,都应按要求设置防烟设施,不仅如此,多层建筑及高层建筑均应设置排烟设施。多层民用建筑要在一二三层设排烟设施,可设在四层或以上的区域。由于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产生大量浓烟,因此,不管在地下建筑、高层楼梯间、走道及消防电梯中,都需要设置排烟设施。
从以上几方面阐述了建筑防火设计的注意事项,为广大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宫富贵.综合性商业建筑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
[2]熊海群.地下商业街的防火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7.
[3]李智勇.建筑防火设计审核系统的研制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5.
[4]孙仲杰,刘兴林,康振秀.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探析[J].绿色建筑,2011,02:59-62.
【关键词】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措施
引言:
在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建筑设计也逐渐趋向于复杂化、多元化和综合化。但同时,这种建筑设计模式给建筑物的防火带来了新的挑战,想要充分保证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就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规范的防火设计,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建筑火灾的原因分析
纵观当今全国城市,我国大城市普遍存在着火灾安全隐患,给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关于火灾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
1.1、建筑材料不规范,耐火能力低
可能是为了节约成本,一些“不法黑商”在建筑防火材料上选择价格低廉的材料以次充好,这些材料缺乏防火能力,在一次火灾中,这些材料很有可能不断不防火,还助长了火势的蔓延。比如防火门用普通木质门代替。
1.2、区域建筑过载,密度偏大
在一些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人人都想挤进去,建筑密度就会偏大。试想一个很小的地方挤入了大量的房屋,房屋之间的间隔也会很小,就好像全部连在一起。这种建筑大多出现在老城区,本身老化状况就特别严重了,就差一点火苗就可能引发大的火灾,如果救火不及时,介于它的整体防火能力,整个都会燃起来,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3、缺乏防火意识、忧患意识
在建筑的使用中,时间长了没出现新的问题,人们就容易忽视对消防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在很多建筑中都设有火灾报警装置、消防栓和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和设施,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的意识缺乏,就算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也是无人问津,消防设施形如虚设。等火灾发生后,就不可能做好及时防护,比如消防栓没水了,干粉灭火器过期了等。若不能及时处理火情,火势蔓延迅速,会给人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还有就是忧患意识的缺乏,因为科学技术在发展,科普知识在普及。但普通民众也很可能不了解,对时下的新型防火材料、设备不关注等,还有就是在消防通道上堆积杂物,封闭排气通道等等,都是对火灾忧患意识淡薄的表现。
2、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分析
2.1、完善建筑防火分区防火设计的对策
2.1.1、建筑中庭的设计
为了建筑的防火设计能有更好的采光效果和空间美,因此可以用中庭设置的形式设计防火分区,在中庭顶部的屋顶采用玻璃材料,这样可以增加建筑的采光通透性,也符合建筑消防的规范要求,但是对于建筑防火分区中的中庭防火面积来说通常是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的。因此可以在建筑中庭安装防火卷帘门,但是这种方式投资较大,并且卷帘门的启动控制效果很难保证,由此还可能影响整个建筑物的设计美观。但是如果中庭两长边间距大于6m,则可将其封闭屋盖去掉作为内天井或内院,形成自然排烟,这样面积可不叠加计算;对于遮挡雨雪的设计可以在建筑物上面设雨棚,四周洞口敞开,总开口面积不小于天井底面面积,这样也可作为天井考虑。
2.1.2、建筑内防火带
要符合规范要求设置防火带的方式是在易燃物品周围划分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要同时存放一些不易燃的物品或者材料,一旦出现了易燃物品着火的情况,中间的不易燃物品可以起到有效的阻隔、切断的作用,能有效的起到防火、防烟、控制火情的目的,给扑救火灾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其原理就是运用无形的防火分隔区域防止火情蔓延。比如在一些对建筑空间连续性要求较高的电影院、商场、候机厅等地方,如果单纯采用规范中提到的防火分区设计方式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因此设置防火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2.2、加强建筑防火设计
在建筑修建前,就应该根据建筑物其实建筑材料等性能指标和特点,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对建筑物对行安全性评估、可行性研究。预先了解建筑的整体布局、性能、保养等,将可能发生的危险记录下来并逐步解决。
2.3、加大市场产品监督
对于市售的一些防火材料,如防火门、防火板、防火涂料、防火玻璃等,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因为这直接影响火情的严重性,所以要加强执法监管力度。还要进一步健立健全各种法规,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要对商家进行严厉的处罚。
2.4、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对于确保火灾中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高层)建筑防火建筑规范对疏散宽度、疏散距离做了具体规定。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建筑没有具体规定疏散宽度,而是需要先计算人员密度,再计算疏散宽度,如:办公建筑、商场、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餐饮建筑等。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部分:1)房间内最远点至疏散门的距离;从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需要注意的,也是设计人员经常存在的问题是: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出口,或在首层设置扩大的封闭(防烟)楼梯间,当建筑层数不大于4层时,楼梯间离直通室外的出口的距离不大于15m。疏散楼梯宜设置在标准层的两端,为人们提供两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疏散楼梯宜靠近电梯设置,可将常用疏散线路(电梯)与紧急疏散线路相结合,有利于人员快速疏散;疏散楼梯宜靠外墙设置: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通畅,避免不同的人流线路相互交。
2.5、合理有效的楼梯间
楼梯是垂直疏散的唯一通道,而确定楼梯数量和楼梯总宽度是建筑防火设计的关键。疏散楼梯的合理设置很重要,应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例如在商场四周外墙设置封闭楼梯间,省去前室面积,同时,疏散楼梯间疏散有效宽度主要由前室门或封闭楼梯间门为首要确定要素,另,封闭楼梯间与地下室楼梯共用一个楼梯间时,因地上、地下楼梯间在首层作了防火隔断,地下室楼梯段不能自然通风、采光,此时地下室楼梯段按防烟楼梯间设计。疏散楼梯设计的规范非常重要,很多设计院只看到了“疏散楼梯”,却没有发现规范指的是“室内疏散楼梯”,每个疏散楼梯都有自己的最大保护面积,同时,在最大保护面积内,本楼梯疏散不了的,就得增加宽度或加设楼梯,以形成人员较为均匀疏散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设计者不应生搬硬套,而是要在理性、客观、全面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方案,为消防战斗员的灭火工作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环境。所以,设计者应做到设计合理,措施得当,立足自防自救,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6、设置有效的排烟设施
机械加压送风与开启外窗是建筑的两种排烟方式,设置专用的排烟口、排烟管道及排烟风机等是使用机械排烟的方法,将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烟气和热量排至室外。自然排烟则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压,通过可开启的外窗或排烟窗将烟气排到室外。虽然《高规》允许并部分提倡疏散楼梯间及前室采用自然排烟,但是允许烟气排进安全保护区域,机械加压送风比之更为安全可靠,故而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建议不使用此方式。建筑设计中防火规范对于公共场所中的游戏厅和娱乐场所进行布置走道的两侧以及按要求进行设计安全出口的距离的同时满足最远房间的疏散门,都应按要求设置防烟设施,不仅如此,多层建筑及高层建筑均应设置排烟设施。多层民用建筑要在一二三层设排烟设施,可设在四层或以上的区域。由于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产生大量浓烟,因此,不管在地下建筑、高层楼梯间、走道及消防电梯中,都需要设置排烟设施。
从以上几方面阐述了建筑防火设计的注意事项,为广大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宫富贵.综合性商业建筑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
[2]熊海群.地下商业街的防火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7.
[3]李智勇.建筑防火设计审核系统的研制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5.
[4]孙仲杰,刘兴林,康振秀.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探析[J].绿色建筑,2011,0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