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训练(一)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阅读的愉悦
  李国文
  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也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的不愉悦。有广告做得极红火,评论捧得极热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愉悦;也有不见报章介绍,也无名家推荐,随意买来翻阅,倒能提高修养,裨益身心的愉悦。
  因此,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越高,从精神食粮中摄取的营养就更丰富,获得的愉悦也更广泛。
  (选自《李国文杂文》)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画线句中的“有时”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4.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阐述“阅读的愉悦”的?
  5.联系本文观点,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向后看别有洞天
  刘家新
  两位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两个玻璃瓶里分别放进5只苍蝇、5只蜜蜂,然后将瓶底对着亮光,瓶口朝向暗处。几小时后,5只苍蝇从暗处的瓶口找到出口,爬了出去;5只蜜蜂则全都撞死了。
  科学家分析认为,蜜蜂把有光源的地方看作唯一的出路,每次都朝同一个方向飞,而苍蝇则不死盯着那点儿亮光,碰壁后方知道向后看。蜜蜂与苍蝇,一前一后,一死一生,揭示了成功的秘诀。将昆虫换成人类,道理同样适用。在困境中学会向后看,另谋出路,是一种人生智慧。
  人生有亮点,自然就会有暗点,而且会经常发生错位。要懂得向后看,修正自己,调整人生,重定坐标,当前面的天空被乌云遮盖而失去色彩时,回头同样能看见一片蔚蓝。
  一家纺织厂有两个四十岁的女性同时下岗,一个是工程师,一个是工人。工程师愤怒、吵闹、谩骂,陷入自身的负面情绪中无法解脱。女工则很快走出阴影,发挥烹调特长,在亲友的帮助下开了个小火锅店,一年之后,她不仅还清了借款,而且还将生意的规模扩大了好多倍,这个小火锅店如今已在当地小有名气。生活总喜欢把荣辱、成败、得失等对立的东西同时呈现在人们面前,考验人的心性。这时,我们需要向后看,理清思路,拥有一颗平常心,学会平静地说“再见”,避免误入激流、剑走偏锋,伤及自身和他人。
  电视剧《九岁县太爷》里的酒家女老板说,任何人的一生中或许有两件事都躲不过:讨饭、坐牢。许多人猜不透这话中玄机。其实它是指“形与神”。有些人形没讨饭,但神在讨饭;形没坐牢,但神在坐牢。这种心态监牢、心理监牢、情绪监牢、精神监牢,恐怕不少人都坐过。不“坐牢”是人生的成熟。
  向后看,不是消极回首,而是一种前瞻;不是刻意逃避,而是一种壮行;不是甘于平庸,而是角色转换;不是砸碎原有的生活框架,而是在现有的框架里构建新生活。“张果老倒骑驴”,功夫向后看,功效向前进。
  人生之旅风一程雨一程,人生脚印或深或浅,美好事物常从指缝滑落,悲伤与阵痛,链接冷暖更迭,交替人生苦乐。美好的过去值得留恋,但不能指望谁都给你阳光。回头想想,人生如戏,自己才是唯一的导演,前半部戏不管如何让人后悔,也无法重新改编,唯一的选择是让后半部日臻完美。
  哲人说:一个人的幸运在于在恰当的时间处于恰当的位置。人生道路崎岖,不管痛惜还是悔恨,生活终究还要继续。向后看,从时间里寻觅真理,收拾好心情,领悟人生,准确定位,用智慧和汗水兑换幸福。
  (选自《思维与智慧》2009年第9期)
  1.文章以美国科学家的实验开头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主要运用了 论证和
  论证。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有人说,任何时候都应该积极抗争,不应该屈服退让;而向后看,就是屈服退让。请你用文中的话反驳这个观点。
  4.生活中有人正是因为读懂了“向后看”的真正含义,才成就了一番事业,请你列举两个事例。
  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由衷敬畏自然
  安奋伟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文人墨客开始效仿祭拜,民间也有了祭月、拜月、赏月的风俗,历代相沿,形成了一个传统活动。   其实在古时候,由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水平低,对月亮的圆缺规律无法理解,所以人们对能带来光明的月亮非常敬仰,甚至有点畏惧,害怕得罪了月亮,它就远离天空,把它的清辉和光明带走,让人们沉浸在无边的黑暗之中感受孤独和寂寞,因此就有了一年中月亮最美最亮时候的祭月和拜月活动。
  如今,科学技术水平的高度发达,人们在对宇宙万物的探索中,对月亮的认知能力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祭月拜月之风逐渐被赏月玩月的娱乐活动所取代,这是时代的进步。但同时我们是否应从古人的风俗中,重拾其敬畏自然之情,让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回归,以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让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取代征服自然、破坏自然。
  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正日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异常”“几十年不遇”“百年一遇”“历史极值”“历史罕见”等字眼不绝于耳。冰雪灾害、高温酷热、山洪泥石流、台风热带风暴等等灾害画面,不断地刺激着人们的视听。人们惊恐地发问:“天气怎么了?”同时,人们也开始检点自身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希望能够亡羊补牢,让走上“极端”的天气气候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减少地球和人类的灾难。
  提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位专家这样阐述:“我们之所以要敬畏自然,不是因为自然比我们强大,而是因为尊重自然是一种能够获得理性辩证地对待自然的一种合理态度。”
  可以说,放弃“人是万物主宰”的傲慢思想,重拾人对自然的责任,从思想上认识到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本身,人类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痛苦。
  《庄子·外篇·天道》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而有经,云行而雨施矣。”说的也是依天体运行的规律办事,日月昼夜之行井然有序,万化自均,万化自宁,风调雨顺,天下就能太平。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八月十五中秋赏月之时即将来临,让我们由衷地产生敬畏自然之情吧,愿月圆事圆生活更安适!
  (选自《山西日报》)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在作者看来人类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痛苦?
  2.作者为什么先从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和文人墨客祭月、拜月、赏月的风俗写起呢?
  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表现在什么地方?人们对此有什么反思?
  4.请你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第五段作者引用专家的话的目的是什么?
  5.请说说文章的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和主题上分别起什么作用?
其他文献
犹如红线串连的铃铛,这一端的每个动作,都会牵动着另一端,就像我的母亲对父亲那样。  那是一个大雨磅礴的夜晚,一场始料未及的暴雨无情地在这个小镇上兴风作浪。天空好像坏掉的水龙头,雨水不断地坠落下来,重重地敲击着大地,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大雨将至前,母亲就已经把我从学校接回了家,晚饭也早就备好了,父亲却迟迟未归。母亲的耳朵紧贴着电话,冷得发抖的手一直在按着“重拨”键。  “你爸爸怎么还不接电话……
期刊
江南就像一场梦,轻轻地落在我的心间,使我为了这个梦而痴心不改。为了一场杏花烟雨,为了一地庭院月光,为了一棵愁苦芭蕉,我便想背上自己的简单行囊,走进那铺满青石的江南小巷。  几场梅雨后,江南已是烟雾迷离。这时西湖的断桥上正伫立着一个白衣女子,她的目光澄澈如水,她的身姿美丽如莲。我多么想走近看一看她美丽的容颜,可怎奈我们之间已相隔百年,我只能模糊地看到她身边的徐志摩正为她撑着一把油纸伞,静静地守在她身
期刊
【模拟文题】  近年来,“抢红包”是人们生活中最流行的话题之一。微信群里各类“抢红包”活动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有人认为这是高科技时代的民俗文化,值得发扬;有人认为把亲情、友情晾在一边,只认钱,坏了社会风气;也有人认为玩点游戏并没有错,关键是要扭转社会一切向“钱”看的低俗风气……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与体验,又有何看法?请你以“红包”为话题作文。要求:①自
期刊
“朋友,我当你一秒朋友;朋友,我当你一世朋友……”我依旧听着这首《最佳损友》,我依旧记得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哈哈大笑的你。岁月流逝,时光荏苒,却永远冲不淡我记忆中的美好。  冬日飘雪,夏日蝉鸣,春花艳丽,秋叶凄凉。有人说,世间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后的重逢。而我们,恰好相遇在了那个秋天,我们成了同桌。  那天上体育课,虽是秋天,可火辣辣的太阳依然炙烤着大地,体育老师“狠心”让我们测800米长跑。这下我可
期刊
如今,绿色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等被人们广为崇尚的原因在于,绿色是健康自然的一种象征。迷人的风景,会使我们感到精神振奋、心情舒畅;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必然为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无限的乐趣。  大海的蓝色,映照到了天空,所以天空也成为蔚蓝色的;  小草的绿色,感染了生活,所以快乐的生活也是绿色的。  一屋尚不绿,何以绿天下  “妈妈,停!”洗手间内,我指着正对着哗哗流水洗脸
期刊
青春别被“颜值”裹挟  张洋  时下,似乎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在如今的社会评价体系中,“颜值”俨然成为排在权力、财富、社会地位之后的“第四指标”,并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人数剧增的“外貌协会”群体中,只要颜值高,其他什么缺点都是浮云。正因如此,年轻人不惜重金购买高档化妆品、漂亮的服饰,甚至在媒体披露的毁容案例不在少数的情况下,依然不惜在自己的脸蛋、身体上刀斧相加来追求美貌。  美貌,果真决定了一
期刊
我现在最想说的是:不能没有牵挂!  曾几何时,我的心中有了一份牵挂;曾几何时,我因心中的那份牵挂而烦恼;曾几何时,我因心中的那份牵挂而辗转难眠。  从小到大,我一直有一个“敌人”——我的姐姐。我俩会因为谁用家里唯一的一个勺子而争吵,因为一个电视节目而抢坏遥控器,因为一根冰棍而你争我夺……那时的我还很幼稚,每次与姐姐发生争执时,心里总期盼着姐姐能够快点长大,到外地读书。那样,家里就变成我的“王国”了
期刊
村庄的夏夜,是青蛙的舞台。稻花香里,蛙声一片,永远是田间最动人的声音。  那一年,和叔叔在村南的大草甸上打草,夜里,就睡在临时搭起的窝棚里。南面不远处,就是松花江的大堤,北面便是广阔的大草甸。劳累了一天,在窩棚里躺下,盈耳便是远远近近的蛙鸣,细听之,似可分辨每一只青蛙的声音,稍一分神,便成合唱,震撼着整片草原。会有某个时刻,所有的蛙鸣同时停歇,仿佛约好了般,一片深远的宁静,便从梦里醒来,片刻后,蛙
期刊
冬日,我听到雪花飘落时枝桠的欣喜,听到麦的欢呼;一片雪白中,我听到了梅瓣儿展开声,幽香慢慢溢出,飘向四野;倏地一声,就听到北风与南风的交错,就听到他们激烈的争吵声,是那么的不相互谦让,你进我退,我进你退,于是就有人间的忽冷忽暖,于是就有易安的“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最难将息啊,我也无法入睡。  春雨绵绵了,杜老夫子说“随风潜入夜,潤物细无声”。是吗?而我却听到草儿破土的声音,小溪破冰的声音,虫儿
期刊
我怔怔地站在乡野中,府河畔,仿佛一瞬间成了写意画中的背景。人在野菊丛,心随年轮走。从秋风寒霜中,我看到野菊的笑脸,一丛浓绿从脚底漫进我的心灵,我呼吸到野菊芬芳的气息;从奔跑的秋阳中,我看到它打在树枝上发出的银铃般的声响。看一方水土,被一方水土营养,观秋野被故土野菊滋润。岁月复年轮,庭院深幾许?遍野黄花,风骨霜艳无重数……沧桑观花花不语,枝头抱香秋千去。菊以它不争的从容开在晚秋,默契着思想者和隐士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