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法,转换角色,努力的在新课改的进程中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但随之也有部分教师因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偏差带来课堂教学的误区,教学方向向着错误的方向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本文在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以期小學语文课堂教学向着创新、生动、形象、趣味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53-01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和长远的影响。笔者针对我国农村当前的教学现状,结合多年来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工作经历,对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做一浅析,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以期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向着创新、生动、形象、趣味的方向发展添柴助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1.预设和演练太多,知识的生成性不足。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倡导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从动态生成的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其随机性造成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如能及时发现和利用这些问题,使之能上升为教学资源,会使教学更精彩。总之,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2.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关注不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学情作为确定教学的重要依据。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本就没能关注学生的学情,就是少数关注学生学情的教师也主要是依靠“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实现,而这些基本是属于后置性的。这样,教师就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展开有效教学,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混乱,从教师主导变为少数优秀学生主导,一些学生被动被掩盖。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主导位置。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理解有偏差。部分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解知识的时候不敢占用大量时间,该讲解的不讲,怕自己“越俎代庖”,他们索性让优秀学生作为代言人。记得我在听《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有位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表现五壮士“壮”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在交流时优秀的学生可以说占据了整个课堂,他们谈体会谈得头头是道,读句子读得入情入境,有的优秀学生还直接提议“大家一起来读这段话”,或者说“我想挑战班里的某某朗读高手”,”谁还想挑战这位同学”.而那些平时不善言辞的同学只有听得份,连插话的机会也没有。这些优秀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连老师也不忍打断。长此以往,其他一些学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只能被动接受。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行改革施行十多年以来,随着语文教学变革不断的加深,有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在教学方法和侧重点上做出很多创新。在教学工作中,我针对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也进行了如下尝试:
1.抓住“点”、“线”、“面”,实现“整体把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还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通过理清写作思路、分析结构布局、抓住“点”“线”“面”入手,整体把握教材。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关键的词语、警句、过渡段等等。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
2.明确教学目的和重、难点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崔峦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我们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另外,教师要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另外,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层次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真正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面向全体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启发学生抓住特点,感受美丽。让学生想:你若是一名导游,你怎样介绍各处的景点并能吸引住游客?你最喜欢哪处景物,为什么?全班交流时推荐多名“导游”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讲解或提问)带着“游客”游览,并相互提问、解答,还让“游客”评议介绍得怎样。如此课堂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地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让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等生“有的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让他们提前预习课文、自学课文以外,还要让他们进行拓展思维训练,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课文大意和作者的写作手法;让中下等生争取在课堂上尽可能的掌握所学知识点,让他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都有所收获。这样让不同层次上的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在努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都积极探索研究教学的实效性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对于学生素养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构建和提高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探索实施的过程中不免出现一些问题,只有我们把问题研究透彻,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误区进行及时的改正与思考,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就能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黎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1-05-05.
[2]潘艳花.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策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6-1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53-01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和长远的影响。笔者针对我国农村当前的教学现状,结合多年来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工作经历,对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做一浅析,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以期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向着创新、生动、形象、趣味的方向发展添柴助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1.预设和演练太多,知识的生成性不足。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倡导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从动态生成的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其随机性造成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如能及时发现和利用这些问题,使之能上升为教学资源,会使教学更精彩。总之,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2.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关注不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学情作为确定教学的重要依据。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本就没能关注学生的学情,就是少数关注学生学情的教师也主要是依靠“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实现,而这些基本是属于后置性的。这样,教师就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展开有效教学,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混乱,从教师主导变为少数优秀学生主导,一些学生被动被掩盖。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主导位置。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理解有偏差。部分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解知识的时候不敢占用大量时间,该讲解的不讲,怕自己“越俎代庖”,他们索性让优秀学生作为代言人。记得我在听《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有位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表现五壮士“壮”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在交流时优秀的学生可以说占据了整个课堂,他们谈体会谈得头头是道,读句子读得入情入境,有的优秀学生还直接提议“大家一起来读这段话”,或者说“我想挑战班里的某某朗读高手”,”谁还想挑战这位同学”.而那些平时不善言辞的同学只有听得份,连插话的机会也没有。这些优秀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连老师也不忍打断。长此以往,其他一些学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只能被动接受。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行改革施行十多年以来,随着语文教学变革不断的加深,有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在教学方法和侧重点上做出很多创新。在教学工作中,我针对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也进行了如下尝试:
1.抓住“点”、“线”、“面”,实现“整体把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还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通过理清写作思路、分析结构布局、抓住“点”“线”“面”入手,整体把握教材。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关键的词语、警句、过渡段等等。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
2.明确教学目的和重、难点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崔峦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我们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另外,教师要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另外,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层次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真正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面向全体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启发学生抓住特点,感受美丽。让学生想:你若是一名导游,你怎样介绍各处的景点并能吸引住游客?你最喜欢哪处景物,为什么?全班交流时推荐多名“导游”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讲解或提问)带着“游客”游览,并相互提问、解答,还让“游客”评议介绍得怎样。如此课堂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地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让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等生“有的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让他们提前预习课文、自学课文以外,还要让他们进行拓展思维训练,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课文大意和作者的写作手法;让中下等生争取在课堂上尽可能的掌握所学知识点,让他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都有所收获。这样让不同层次上的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在努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都积极探索研究教学的实效性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对于学生素养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构建和提高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探索实施的过程中不免出现一些问题,只有我们把问题研究透彻,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误区进行及时的改正与思考,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就能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黎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1-05-05.
[2]潘艳花.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策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