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载敬老情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电工,凭着“性本善”的爱心,19年来照顾了14位非亲非故的老人,他孝敬老人的义举在浮梁大地广为流传,他就是浮梁县供电公司江村营业站电工胡发善。近日,胡发善被评为“景德镇市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
  泥瓦匠变身电工
  江村乡是浮梁县较偏远的乡,距离县城近80公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胡发善1952年出生于这个乡的诰峰村,该村距乡政府所在地有3公里。由于家庭贫困,没念几年书他就当学徒做泥瓦匠。胡发善从小就对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跟在村里电工后面看电工装电路、修电器,有时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为此他还挨过父亲的骂呢。1986年,乡里进行农网改造,缺少一名电工,当时的供电所所长看到胡发善为人忠厚、好学,对电也有所了解,就派他到市里参加培训。从此,他就由泥瓦匠变成了一名电工。
  江村供电营业站站长郑军庆告诉记者,胡发善负责江村台区线路检修和电费收缴,工作量较大。胡发善毫无怨言,对用户热情负责,随叫随到,深受用户的欢迎,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电工”。记者的采访多次被用户打来找胡发善的电话中断,每次他都是不厌其烦地笑着解答用户的问题,有两次不得不向记者表示歉意,赶去用户家检修电路。
  村人疑他图房产
  江村乡江村有一个叫郑火红的老人,1992年,老伴和在南昌洪都机械厂的儿子在1个月内相继去世。胡发善看到老人孤苦无依,特别可怜,想到人人都有老的时候,便动了恻隐之心,决定赡养照顾老人。他征得家人同意,将郑火红接到自己诰峰的家中,和自己同吃同住。白天他用摩托车送老人去江村街上玩,晚上接老人回来,中午送饭给老人吃。当时村里很多人都说胡发善是看中了郑火红家的那幢房子,不然怎么会无缘无故地照顾一个非亲非故的老人呢?
  后来营业站在江村乡政府所在地建了办公大楼。胡发善的宿舍被安排在第3层楼。胡发善向站长提出请求,他要带郑火红老人一起住,如不答应,他便辞职在家照顾老人。站长开始不同意,后来被胡发善的孝心和执著打动了,同意了老人和他一起住。
  胡发善对老人的照顾无微不至,体贴入微,不认识的人还以为他们是父子呢。1994年下半年的一个下午,郑火红因患哮喘,咳嗽气喘不已,病情十分危急,胡发善为了让老人坐得舒服点,用棍棒和被条绑扎好座位,用摩托车送其去15公里外的经公桥中心卫生院治疗。有一次凌晨2点多钟,郑火红胃大出血,胡发善立即找来车子,半蹲半坐地抱着老人到祁门县医院抢救。由于出血过多。郑火红体温下降,寒战不停,胡发善便将老人抱在怀中,用自己的体温将其焐热。天气寒冷时,他都是将老人的双脚捂在自己的腋窝下。遇到老人大便闭结不通时,他每次都是用手为其一点点抠出来。在老人去世的前3年,老人因病重不能下楼活动。胡发善便天天背着老人上下3楼。
  2006年,时年79岁的郑火红老人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陪伴他14年的胡发善。老人一去世,胡发善立即打电话通知郑火红在南昌的儿媳回来处理后事,将房子作价处理。老人的儿媳为感谢胡发善的赡养之情,拿出一部分房款给他,胡发善硬是连1分钱也不肯收。村里人这下信服了,都说他是个“怪人”,是个“大好人”!村民告诉记者,每逢清明节。胡发善还像儿子一样去给郑火红上坟呢。
  比亲儿子都要好
  胡发善对每位老人都很尊重,只要是老人有需要他都尽力去帮助。在江村乡卫生院,一位医生告诉记者,胡发善是他们医院的常客,经常送老人来看病,真是个大好人啊!记者笑着问胡发善,一年能挣多少打的费。他回答道:“既然要钱,那还叫什么做好事啊?”村里老人只要一生病就会想到胡发善,一个电话就来了,无论是送乡卫生院,还是蛟潭、经公桥医院,他从不收1分钱,有时还要管饭。
  今年去世的诰峰村82岁的江广昌老人,妻子眼瞎,一个儿子在市里工作。老人无人照顾,4次小便不通都是打电话给胡发善,让胡发善将他送到江村卫生院治疗,后又转送蛟潭医院。每次胡发善都是为其端茶送饭。
  江村的郑万明老人今年89岁,老伴早已过世,一个儿子在南昌,一个儿子在县里工作。去年老人发病,大便都拉在身上。正在距江村9公里高山上侈溪村安装电灯的胡发善接到电话后,赶紧安装完电灯,顾不上吃晚饭,立即赶回来为老人洗澡、洗衣服,并叫医生上门诊治。为方便照顾老人,他还陪老人一起住。
  江村79岁的郑朋章老人告诉记者:“胡发善真好啊!比亲儿子都要好!我儿子工作在外,没亲人在身边,他每天都抽空来看我一次,他自己家也很贫困,有时还花钱给我买水果,我真过意不去!有一次我不太舒服,他还买来泥鳅炖给我吃。”
  以上的例子举不胜举,就像江村供电营业站原站长说的“胡发善照顾老人的事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是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胡发善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要近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照顾孤身老人而不图任何回报,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得到了,这正是“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
  胡发善今年59岁了,由青壮年迈入到了老年的行列,他说他将尽自己的能力继续照顾需要照顾的老人。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胡发善一家6口人。夫妻俩和儿子、儿媳、两个小孙子,靠种点田和他每月不到1000元的工资生活,家境贫困。现在他还要赡养一个患老年痴呆症的亲家,日子就更艰难了。记者希望好人有好报,祝愿胡发善的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快乐!
其他文献
原料:豆腐泡100g,猪肉馅50g,胡萝卜20g,青椒20g,香菇20g,玉米粒20g。  调料:葱姜末4g,盐3g,白糖2g,料酒3ml,香油4ml,海鲜酱油3ml。  做法:  1 把豆腐泡切开一边,用小匙挖去中间的豆腐,豆腐盒子就成了。  2 往肉馅里加入盐、香油、海鲜酱油、葱姜末、料酒、白糖,朝一个方向搅拌均匀。  3 将挖出的豆腐、香菇、胡萝卜、青椒、玉米粒分别剁碎,加盐拌好,分别用不同
期刊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老友》在这个富有纪念意义的年份里迎来了她的20岁生日。作为一名在杂志社成长起来的总编,我亲历了她的创办、发展,品味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即将过去的时候,更是感慨良多。  1992年1月,作为江西省第一家老年期刊,《老干部之友》正式向国内公开发行。萧克将军亲自题写了刊名,余秋里、康克清、陈丕显、杨成武、王恩茂等中央老领导特地寄来题词
期刊
當你看到天鹅高昂起骄傲的头颅在绿水碧波中荡漾,當你看到企鹅摇摆着肥胖的身躯在冰天雪地里徜徉,當你看到苍鹰在蓝天下缓缓地滑翔、小鱼在浅水里悠悠地游荡,你会感到一种悠闲,一种自在,一种潇洒。  每个人都想活得潇洒,尤其是老年人,在经过几十年风雨坎坷之后,更渴望过上悠闲、潇洒的生活。  也许你曾经是日理万机的人民公仆,叱咤风云的战斗英雄。功绩卓著的劳动模范,众人敬仰的名人。你在功成名就后退休了。你不为失
期刊
1965年5月间,年过古稀的毛泽东,来到阔别38年的由他老人家亲手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作为当时年轻的公安干部,我有幸参加了由江西省公安厅负责的这次特殊的警卫工作。46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年保卫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点点滴滴,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护卫毛主席上山  1965年4月的一天,在省公安厅会议室内,厅长周克用召集由机关各处室抽调的30余名年轻力壮、表现优秀的干部
期刊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变成现实。就像在100年前,当时的人们无法想象到如今会有这么繁荣发达的互联网一样。那么未来又有哪些可能会出现的新科技呢?  能上网的隐形眼镜。你能想象某一天上网只用眨一下眼睛那么简单吗?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巴巴克·A·帕尔维兹教授目前正在研究的一款隐形眼镜或许会让你明白一切皆有可能。这种眼镜还将识别人的面部特征,并显示所见者的生平,还能将一
期刊
我的故乡在湘赣边界的萍乡市西部小山村。那是一个平凡而美丽的地方。我退休后,在悠然自得的岁月里,有时回老家看看,平日里关注着故乡改革和发展的新闻报道,也总爱打听故乡的建设情况。故乡山水的变迁,让我魂牵梦绕。  钟鼓山名不虚传  解放初期,我在故乡的东桥小学读高小,在校门口右侧每日能见到那座呈丹霞地貌的钟鼓山。钟山似钟,鼓山如鼓,两山之间夹一山,形似香炉,名日香炉寨。三山相连。便构成了钟鼓山。在夕阳的
期刊
去年春节,我带着全家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家乡——佐陂村。当汽车驶入村落时,翠绿的竹林映入眼帘,清澈见底的小溪在山涧潺潺流淌,秀丽的风景、优美的生态环境,真迷人;一排排雪白的新房张贴着大红的春联,悬挂着喜庆的灯笼;公路上的轿车、摩托车、电动车来往穿梭,走亲访友的人群川流不息,呈现出浓浓的节日气氛。  当车停在老家门口时,村上的许多人潮水般地把我们围住,族上几位长者高兴地说:“你们回家了,新年好!过去全
期刊
从薄薄的纸页中放飞灵感  字行里迸发出爽朗的笑声  咀嚼苦涩、甜美的沧桑岁月  聆听茫茫人海里的天籁之音  默默地为他人编织嫁衣  在汉字大海里选玉淘金  每一滴汗水都催生白发  像春蚕吐丝,忙碌不停  采撷井冈山的红色火种  照亮读者的眼睛和心灵  意蕴深远的诗词绘画  似庐山飘来的朵朵彩云  精心描绘生活的诗情画意  用慧眼与智慧捕捉美的精灵  在无私奉献中陶冶人格与情操  怀揣一颗永不泯灭的
期刊
万福是吉安县最大的乡镇,圹东又是该镇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圹东街农贸市场上一角,设有一个书摊,每天吸引着不少农民朋友和中小学生前来这里看书借书。书摊的主人是位年过七旬的退休教师,名叫刘慕蕾。据说这是他开办的农家书屋的第三个书摊点。  刘慕蕾原是小学教师,平日里喜欢订报买书。1996年退休时,他家里已有上千册图书和大量报刊。如何让这些书报继续发挥作用,使自己的退休生活过得更有意义?当他看到本镇净坑村老师
期刊
江西新余市。袁河之南,良山腹地。  这里,是新钢公司山上片生产基地。在苍翠碧绿的山谷中,星罗棋布地居住着众多的新钢员工和家属。吴银皋的家,就坐落在白云深处。  别以为仙境般的大山深处就没有丑陋现象。早几年。这里也发生过一起邻里纠纷,冲突双方先“文攻”,后“武卫”,乱石为器,红砖横飞。就在打得不可开交的关键时刻,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眼看制止不住。便果断地往对打双方中间一站,以年迈之躯中止了“战争”的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