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稹是与白居易齐名的中唐文坛主将,他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的两段情史也为后人津津乐道。
与“莺莺”小姐的花前月下
“崔莺莺”是元稹所写小说《莺莺传》里的人物。《莺莺传》影响很大,后代不断有人以此改编,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写的《西厢记》尤其出名。其实,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真的在历史上发生过。元稹就是那个“张生”。只不过,与《西厢记》里才子佳人终结良缘的欢喜结局不同,元稹是个负心的“张生”。而“崔莺莺”的真实名字,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遇见“崔莺莺”的那一年,元稹22岁,正处于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向往的年纪。
那一年,“崔莺莺”一家孤儿寡母路过山西永济,碰上当地的军变。有军人看中了崔家的钱财,想要抢劫。元稹当时在山西当一名九品芝麻官,出于善意,他出面和军人交涉,保护了崔家人的性命和钱财。崔家为了感谢元稹,设宴答谢。宴席上,元稹认识了崔家的“莺莺”小姐。一来二往,二人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终于有一天,“莺莺”小姐半夜来到元稹的房间——这就是后来元稹自己所说的“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样每天半夜幽会,持续了近一个月。后来,元稹索性住到了崔家,一待数月。
这时,吏部的选拔考试即将进行,元稹要离开山西奔赴长安。莺莺小姐似乎知道这次分离就意味着分手,在元稹远行的前一天,她强颜欢笑地对元稹说:“即便你对我始乱之,终弃之,我也不敢怨恨你。”随后又弹了一曲《霓裳羽衣序》,听到的人都伤心地哭了。元稹不顾爱人的眼泪,决然离开。
接下来的两年里,元稹和“莺莺”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直到吏部考试元稹顺利地通过,却也跟“莺莺”小姐正式分手。无奈之下,“莺莺”小姐嫁给了别人。
奇怪的是,元稹在得知“莺莺”嫁人之后,竟然跑到她的夫家,以表哥的身份,希望骗“莺莺”出来和他见面。但她并未出现,因为她知道,那个千里来寻她的“表哥”,已经不是自己的“真命天子”了。
“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恋
在抛弃“莺莺”后,元稹转头就和韦丛结婚了。韦丛是朝廷显贵韦夏卿的小女儿,下嫁元稹的时候刚刚20岁,而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的小官。
元稹十分珍惜这门婚事。当时元稹的薪俸不高,家里比较贫困。难能可贵的是,出身豪门的韦丛非常贤惠,面对贫苦的生活坦然处之,对于元稹也从无半分怨言。元稹对她十分感激,两个人的感情非常和睦。
然而,贫穷的生活和多次生育,极大地影响了韦丛的身体健康。在元稹31岁的时候,年仅27岁的韦丛去世了。
悲恸之下,元稹开始长白头发。他邀请大文人韩愈为妻子撰写了墓志铭,自己则写下了感人至极的诗歌《遣悲怀》三首,其中最出名的是其中的第二首:“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最后一句“贫贱夫妻百事哀”更成为中国文学中对家庭生活最有概括力的名言之一。
元稹还有一首著名的诗,也是怀念韦丛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其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深刻地表达了他对爱人无限的眷恋和思念,千百年来为人传诵。
元稹后来还有过其他的婚姻,但夫妻之间无非平淡地过日子,似乎再也没有了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恋。至于和“莺莺”小姐的相遇,对元稹而言,也许只是年轻时擦肩而过的艳遇而已。
与“莺莺”小姐的花前月下
“崔莺莺”是元稹所写小说《莺莺传》里的人物。《莺莺传》影响很大,后代不断有人以此改编,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写的《西厢记》尤其出名。其实,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真的在历史上发生过。元稹就是那个“张生”。只不过,与《西厢记》里才子佳人终结良缘的欢喜结局不同,元稹是个负心的“张生”。而“崔莺莺”的真实名字,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遇见“崔莺莺”的那一年,元稹22岁,正处于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向往的年纪。
那一年,“崔莺莺”一家孤儿寡母路过山西永济,碰上当地的军变。有军人看中了崔家的钱财,想要抢劫。元稹当时在山西当一名九品芝麻官,出于善意,他出面和军人交涉,保护了崔家人的性命和钱财。崔家为了感谢元稹,设宴答谢。宴席上,元稹认识了崔家的“莺莺”小姐。一来二往,二人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终于有一天,“莺莺”小姐半夜来到元稹的房间——这就是后来元稹自己所说的“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样每天半夜幽会,持续了近一个月。后来,元稹索性住到了崔家,一待数月。
这时,吏部的选拔考试即将进行,元稹要离开山西奔赴长安。莺莺小姐似乎知道这次分离就意味着分手,在元稹远行的前一天,她强颜欢笑地对元稹说:“即便你对我始乱之,终弃之,我也不敢怨恨你。”随后又弹了一曲《霓裳羽衣序》,听到的人都伤心地哭了。元稹不顾爱人的眼泪,决然离开。
接下来的两年里,元稹和“莺莺”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直到吏部考试元稹顺利地通过,却也跟“莺莺”小姐正式分手。无奈之下,“莺莺”小姐嫁给了别人。
奇怪的是,元稹在得知“莺莺”嫁人之后,竟然跑到她的夫家,以表哥的身份,希望骗“莺莺”出来和他见面。但她并未出现,因为她知道,那个千里来寻她的“表哥”,已经不是自己的“真命天子”了。
“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恋
在抛弃“莺莺”后,元稹转头就和韦丛结婚了。韦丛是朝廷显贵韦夏卿的小女儿,下嫁元稹的时候刚刚20岁,而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的小官。
元稹十分珍惜这门婚事。当时元稹的薪俸不高,家里比较贫困。难能可贵的是,出身豪门的韦丛非常贤惠,面对贫苦的生活坦然处之,对于元稹也从无半分怨言。元稹对她十分感激,两个人的感情非常和睦。
然而,贫穷的生活和多次生育,极大地影响了韦丛的身体健康。在元稹31岁的时候,年仅27岁的韦丛去世了。
悲恸之下,元稹开始长白头发。他邀请大文人韩愈为妻子撰写了墓志铭,自己则写下了感人至极的诗歌《遣悲怀》三首,其中最出名的是其中的第二首:“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最后一句“贫贱夫妻百事哀”更成为中国文学中对家庭生活最有概括力的名言之一。
元稹还有一首著名的诗,也是怀念韦丛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其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深刻地表达了他对爱人无限的眷恋和思念,千百年来为人传诵。
元稹后来还有过其他的婚姻,但夫妻之间无非平淡地过日子,似乎再也没有了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恋。至于和“莺莺”小姐的相遇,对元稹而言,也许只是年轻时擦肩而过的艳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