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与纯化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彩画在引进中国的百余年并完全融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血液后,也面临着如何更深入地研习西方业已形成的具有600余年的水彩画传统以及建立在这种传统基础上的个性化创造这个深化与创造命题。如果在这样一个历史境遇中,不能造就中国的水彩画大家名师,中国水彩画在世界水彩画史上便不会有更多的地位。
  事实上,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水彩画再度呈现出一种活跃态势,而陈坚也成为这种勃兴态势里的标志性人物。这种标志无疑在于他通过自己的创作与观念,把当代中国水彩画从沉溺于水彩画技的状态提升到一个“形而上”的艺术层面,并在深入研究英、美水彩画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他个性化的创造。应当说,中国水彩画从上世纪末开始便酝酿着一种由“水”转“彩”的变革,也即中国水彩画由原来过多专注“水性”特征的发挥而转向“彩性”表现力的挖掘。这种转型在中国水彩画发展史上固然是一次重要突变,但矫枉过正、画得干枯而拘谨的现象却成为另一种时弊。最关键的是,水彩画创作长期囿于的一种圈子化的现象,导致水彩画创作关注技艺远甚于艺术本身。
  陈坚的水彩画改变了一般水彩画流于的写生习作性,而呈现出较为浓重的创作性特质,这种创作性显然来自于他对于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民族长期的情感浸润。那里的每个乡民几乎都成为他精神的维系者,是纯朴的精神升华了他的那些画作。在当代画坛没有几个人会像陈坚那样把那爿高原作为自己的精神母地,他以近乎宗教信徒般的虔诚与他们相交往,也以宗教信徒般的虔诚描绘他们的形象。陈坚不止一次地告诉笔者,你到了那里,什么都会放下;只有到了那里,你才会强烈地发现我们这个文明社会所缺乏的真诚与信任。净化,是陈坚在那爿高原上获得最多的精神滋养。从这个角度看,当代包括水彩画在内的艺术创作,最失缺的东西是灵魂的净化。因而,在当下“怎么画”看来比“画什么”更重要的倾斜,到头来还是要被“画什么”来制约。只不过,这个“画什么”不是画面表现的题材与主题,而是隐藏在画面背后的“精神”与“境界”,是被净化了的精神与境界升华了陈坚笔下的人物与风景。
  陈坚的水彩画改变了一般水彩画的小情趣,使之具有大气象、大格局、大历史的精神承载体,但这种“大”并不是简单直白地叙述历史与现实主题,而是在那些看似平凡的民生形象与朝暮风景里糅入他的精神感悟,这种“大”显然来自于他内在精神的深沉浩茫。陈坚的水彩画是现场写生与工作室创作的结合体,这使得他的水彩画既具有现场写生的鲜活生动,也具有工作室创作的精心构思与沉淀积累。他描写的塔吉克民族男女老少,并不具有情节或主题的叙述性,却常能给人以震撼之力。这种震撼的力量,显然来自于画家对于那些生民内心世界的捕捉,而这种内心世界也体现了艺术主体的精神世界——人性精神的明朗、刚毅、乐观、温良、质朴、虔诚、真实等等,画家显然是以对那种本质的人性精神的捕捉与塑造,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也是这种本真的人性精神,促使他的作品脱离了小情趣、小家子气的审美窠臼。这种对于人性精神的塑造,实际上也成为他描绘那些风景的灵魂。一袭海浪、一勾弯月、一片浅滩、一丛树林,都因这样一种人性精神的对象化而被升华为品格与境界。
  陈坚的水彩画还改变了中国水彩画所缺乏的光感、空间与色调。他对于形体与光色的驾驭、对于塑造与写意的并举、对于水性与彩性的兼备、对于细微与简约的互用,都让人们感受到他的出众才华。的确,水彩画自舶入中土后,因与水墨画的同质关系而获得中国式的嫁接与结果。但这些中国式水彩画对于空间光色表达的迟钝,也造成了水彩画光感与色调的缺失。陈坚水彩画的突破,实际上也在于通过对英美水彩画传统的研习,来获得空间体量与光感的表达,从而克服中国水彩画缺光乏色的问题。但他的水彩画依然注重水性特质的发挥,水韵与光色都共同成为他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两翼。他对于人物形象有着很好的理解力与塑造才能,因而在水色的一次性完成中才能形神兼备,在准确生动之中进行详略增减,将中国画的笔墨有意味地转换为水彩写意。他的水彩画语言的个性特征,也便鲜明地体现在那些繁简得当的处理上。阳光灿烂的明暗对比往往被他有效地转换为淡雅的补色比对,坚实厚重的体量也常常被他有机地转换为透明轻俏的形式构成,繁琐复杂的细节则反而会被他删拔大要、凝写物神,以极简却又巧妙的勾画点石成金。
  陈坚,在当代中国美术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并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艺术界同仁的关注与赞赏。他将这些水彩画称作纸上作品,或许表明了他不囿于水彩画概念以及不局限于水彩画本身的创作突围。不论怎样,他的这些作品都能够让人们刷新对于当代中国水彩画探索方向与艺术高度的认知。
其他文献
  
期刊
美国、法国、英国合拍 2001年出品 美国米兰马克斯影片公司2001年发行 本片获2002年美国奥斯卡奖最佳女演员(雷妮·泽尔韦格)提名和美国金球奖最佳音乐片或喜剧片、最佳音乐片或喜剧片女演员两项提名  当代伦敦。30岁左右的独身女子布丽奇特·琼斯体重126磅,为一个出版商工作,业余时间则和她的伙伴一起喝酒。这些朋友包括新闻记者莎扎、市政府女工作人员茱德和原流行艺术明星汤姆。布丽奇特很为自己贫乏的
期刊
1999年新年前夕,罗德和吉娜来到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办理结婚手续,一切又快又简单,在几个小时内所有的事情都办妥了。蜜月刚刚开始两天,他们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座城市,这一点他们事先谁也没有想到。一年后,他们把家从达拉斯搬到拉斯维加斯。罗德是一个退役的军官,他慢慢地养成了赌博的习惯。又过了一年,伤心且失望的吉娜对罗德下了最后通谍:选择她或选择赌博。罗德在第二天回家时带回了离婚的文件和表格。他对吉娜说如
期刊
螃蟹是吊的?这在国内可从来没听说过。所以孩子们说要去海边吊蟹,我就欣然同意了。一起去的还有两家人,三辆车会齐,就向海边进发了。  9月初,中国江南还暑气未消,而此间,美国的新泽西州,已经是秋风骤起,凉意袭人。车以70到80英里的时速足足开了一个半小时,才到了目的地,找到一处颇觉冷清、僻静的海湾。这里没有细微平软的“百步沙”、“千步沙”,没有冲浪、游泳的游客,沿着海岸是密密生长的芦苇,芦苇外就是由浅
期刊
威尼斯水城的美丽犹如天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欣赏水城奇观。水城天天人如潮涌,天天像节日一样——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威尼斯电影节都是这奇迹水城的点缀……,当然,我不认为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是艺术界的奥林匹克或顶尖平台,在我看来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更像是两年一度的节日盛会。  201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  一百多年的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继续着它的历史,也许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年创办者的
期刊
周媛VS樊洲  周媛:您早期曾认真研习临摹历代大家作品,对于传统绘画理解颇深。在后来的创作中又不断摸索创新,最终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您认为这种实践的意义在哪里?  樊洲:沒有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终其一生停留在学生状态,画人这种情况很普遍。中国山水画发展一千多年来,集合了许多前辈的智慧达到了相当高度,自成体系独立于世界。但发展空间依然很大。这尤如人类现在认识宇宙的有限,再认识的空间很大。  真实的表
期刊
傅榆翔的作品,是画,又不是画。他是这个时代最广泛意义上的艺术家,与这个时代相互挖掘着彼此的意义,印证着彼此的存在。  自从照相技术出现以来,传统的绘画艺术受到猛烈冲击,逐渐式微,越来越难以找到自身的立足之地,亦已难以挖掘出更多更深的意义。尤其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进入信息时代,电子设备处理图像的技术功能甚至已达到人类所不能企及的高峰,单纯的绘画早已无法满足时代对于“艺术”的要求,要成为这个时代的“艺
期刊
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一位流寓海外无名画家的经历打动了我:在世界各地参观博物馆时,她从来不看风景画。因为总有作品触动她,让她当众恸哭。她说,打动她的不再是所谓的“风景”,而是挥之不去的“乡愁”。所以,风景画能够打动我们,不仅仅来自于画面的视觉感受,而是有一种精神力量的进入,激发起观者无比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她的情感体验,还停留在普世的审美价值观的层面上,因为打动她的,是视觉体验的风景,而不是情感体验
期刊
我不太了解拙吾身世,只听说他从美院主动退学,四处云游,多年干别的事儿。最近重拾画笔,所看到的作品是05年至今的水墨画。给人的感觉是突然爆发,如地火运行终于找到出口,其喷射之猛烈,蔚为壮观。  作品画幅巨大,宽度皆1米43,长度均在2—4米之间,就连草稿也有1米多长。起码可以说明,拙吾对中国水墨画的文人式把玩不感兴趣,而是着眼于公共艺术空间的展示陈列。画幅大小本与艺术高低无甚关系,但可以反映创作心态
期刊
(一)  李泽南同学曾给予我很多生动、亲切的记忆。从他步行五百里回家,到他欣然接受没有标准答案的艺术史学习,最终我发现他就是那个不愿意上课但却为波提切利的画而留下来的学生。此后我不断感受到他对绘画的热爱,也逐渐见到了他的一部分作品。她们和我对作者的记忆一样,亲切而生动。  说他画的亲切,不仅因为那些易读易懂的画面,更多是因为画中流露出的惬意,那是可以由我们在广阔天地间共享的美。一幅幅读过,其间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