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农业技术与发达国家比要相对落后,若想改变现状必须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改革。农业推广和农业科研必须相互制约、相互辅助、共同进步,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农机推广;农机科研;生产力;农机农艺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1.013
机械化是农业的奠基石,农机化的源头则是农机科研,农机科研与生产技术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促进新时代农机科研强有力的发展,对科技兴农、实现现代化农业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21世纪日趋发展的中国,被称为农业大国,在外国人眼里,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但是我国农机化产品的总体技术水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要相对落后。进入农业新时代后,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投资与建设,各级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是第一生产力和科学发展观根据当地的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及当地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进行农业系统部分内部调整,不仅促进当代农业发展,同时对农机科研提出了更深远的计划和新的要求。
未经过实践科研成果(农业)就投入到实际生产中,没有适者生存的能力而遭受淘汰,原因是农机科研工作的不切实际和盲目推崇新科研,这不仅造成了国家人力资源的损失,也对农机推广工作造成困扰,无法前行,若想改善这一现象,必须先从法制机制上对农业机制进行改革。科研与实践推广和谐统一的原则,使农机推广和农机科研有效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创新高。在合作之前,将有关双方的责任、利益、权利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方法》进行划分。
农机推广和农机科研的具体关系:相互辅助、互相制约、共同进步。科研是推广的基础,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平等的。
科研要针对国情、民生等现实状况,不同地区要针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制定相对应的科研计划。而推广则需要当地有关农机推广部门。有人会说:“为什么非要农机推广部门去推广呢?政府部门或者其它部门也可以去推广。”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农机推广部门具有正规的工作流程并且会经常性地与当地的农民进行交流,清楚地知道农民对农业生产的要求,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同时也是农民和科研人员之间的纽带,将农民对农机的意见准确地反映给科研人员,也可以将科研的成果带到农田里进行实验。
若没有推广,只是科研部门一直在实验室中进行各种实验,有了科研成果之后直接上市,销售不好,则浪费了好资源和物资。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农机质量产品监督投诉站反应,近几年在受理的投诉中有将近1/3产品涉及适应性,这种现象说明了只靠科研就发布的成果是不适用的,只有经过调查研究后在进行科研的成果才会有可行性。
农机科研要维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农机科研与推广必须要并肩作战,走二者相结合的道路,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实现农业增产。
由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而形成的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科技创造的过程中需要农机与农艺的相互合作,有农艺的支持才能研发出好的农机科研成果,同样,只有通过农机这个载体才能研发更好的农艺栽培技术从而投入应用与实践当中。因此,以农艺的要求为根据来设计、研制、开发的农机科研成果和农机化技术才能更好的应用。为探索出促进农作物优质、高科技、高效的最佳栽培方式,农机的特点则是农艺必须要采纳与借鉴的,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农机科研要想实现增收必须要做到:放宽眼界,学习和引进新技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抛弃一直靠农业技术便能增产的传统错误思想。农业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生产力,才能实现增产。
农业科研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与之相辅相成的则是农业推广,它具有传递的作用,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不断完善,从而实现完美的农业生产计划。它也可以督促科研部门逐渐改善生产技术,使农业生产技术达到新的高度。而农业科研则需要农机推广去辅助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农机推广和农机科研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辅助、相互联系的。若想改变现状,必须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改革,农机推广与科研只有二者相互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向现代化农業发展迈进。
参考文献
[1]王智才,王超英.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立法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刘明祖,安建,张宝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陈玉良,孙振玉.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的风险[J].农业科技管理,1996,(07).
[4]谭世明,汪建敏.论科技进步与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05).
作者简介:庄伟,本科学历,长春市农业机械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
关键词:农机推广;农机科研;生产力;农机农艺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1.013
机械化是农业的奠基石,农机化的源头则是农机科研,农机科研与生产技术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促进新时代农机科研强有力的发展,对科技兴农、实现现代化农业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21世纪日趋发展的中国,被称为农业大国,在外国人眼里,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但是我国农机化产品的总体技术水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要相对落后。进入农业新时代后,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投资与建设,各级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是第一生产力和科学发展观根据当地的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及当地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进行农业系统部分内部调整,不仅促进当代农业发展,同时对农机科研提出了更深远的计划和新的要求。
未经过实践科研成果(农业)就投入到实际生产中,没有适者生存的能力而遭受淘汰,原因是农机科研工作的不切实际和盲目推崇新科研,这不仅造成了国家人力资源的损失,也对农机推广工作造成困扰,无法前行,若想改善这一现象,必须先从法制机制上对农业机制进行改革。科研与实践推广和谐统一的原则,使农机推广和农机科研有效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创新高。在合作之前,将有关双方的责任、利益、权利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方法》进行划分。
农机推广和农机科研的具体关系:相互辅助、互相制约、共同进步。科研是推广的基础,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平等的。
科研要针对国情、民生等现实状况,不同地区要针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制定相对应的科研计划。而推广则需要当地有关农机推广部门。有人会说:“为什么非要农机推广部门去推广呢?政府部门或者其它部门也可以去推广。”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农机推广部门具有正规的工作流程并且会经常性地与当地的农民进行交流,清楚地知道农民对农业生产的要求,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同时也是农民和科研人员之间的纽带,将农民对农机的意见准确地反映给科研人员,也可以将科研的成果带到农田里进行实验。
若没有推广,只是科研部门一直在实验室中进行各种实验,有了科研成果之后直接上市,销售不好,则浪费了好资源和物资。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农机质量产品监督投诉站反应,近几年在受理的投诉中有将近1/3产品涉及适应性,这种现象说明了只靠科研就发布的成果是不适用的,只有经过调查研究后在进行科研的成果才会有可行性。
农机科研要维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农机科研与推广必须要并肩作战,走二者相结合的道路,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实现农业增产。
由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而形成的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科技创造的过程中需要农机与农艺的相互合作,有农艺的支持才能研发出好的农机科研成果,同样,只有通过农机这个载体才能研发更好的农艺栽培技术从而投入应用与实践当中。因此,以农艺的要求为根据来设计、研制、开发的农机科研成果和农机化技术才能更好的应用。为探索出促进农作物优质、高科技、高效的最佳栽培方式,农机的特点则是农艺必须要采纳与借鉴的,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农机科研要想实现增收必须要做到:放宽眼界,学习和引进新技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抛弃一直靠农业技术便能增产的传统错误思想。农业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生产力,才能实现增产。
农业科研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与之相辅相成的则是农业推广,它具有传递的作用,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不断完善,从而实现完美的农业生产计划。它也可以督促科研部门逐渐改善生产技术,使农业生产技术达到新的高度。而农业科研则需要农机推广去辅助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农机推广和农机科研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辅助、相互联系的。若想改变现状,必须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改革,农机推广与科研只有二者相互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向现代化农業发展迈进。
参考文献
[1]王智才,王超英.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立法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刘明祖,安建,张宝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陈玉良,孙振玉.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的风险[J].农业科技管理,1996,(07).
[4]谭世明,汪建敏.论科技进步与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05).
作者简介:庄伟,本科学历,长春市农业机械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