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公务员考试背后的“猫腻”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看到公务员制度不断规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志愿从事公务员事业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在考试过程中的不规范、不公正现象。
  警惕公务员考试不规范。考生一般要通过笔试和面试两关才能拿到公务员队伍的“入场券”和“资格证”。现在看来,笔试工作越来越向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考试的科学性、有效性不断显现。但是,相对笔试而言,面试操作的弹性较大,“走后门”、“靠关系”现象时有发生。在进入面试考察时,一些没有社会关系的普通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可能处于不利地位。而且有些行业人为抬高门槛,规定与工作性质和岗位不太相关的一些附加条件。例如,现在不少普通的职业岗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既限制了选人用人的范围,把一些本来优秀的人才拒之门外,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警惕出身起点低造成新的不平等。越来越规范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使得没有深厚社会关系、没有强大社会资本的大学毕业生在考试面前拥有了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但是,从近年来一些调研看,家庭出身不同,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意向、择业能力和就业状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与出身于专业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家庭的相比,工人农民等普通家庭的大学生愿意和能够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数相对较少。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关系以及父母的职业取向等影响着子女的受教育程度、择业意愿和就业水平。当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的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于大城市、集中于沿海地区、集中于少数重点学校,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富人和穷人等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有较大差异。顺利地通过了笔试后,不少出身农村和边远地区家庭的大学生由于缺少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往往处于劣势。不同家庭背景形成的子女受教育水平差异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平等地进入公务员队伍,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流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正是因为以上担扰,能坚持在考录公务员时用规范维护公正,让公正诠释和谐的做法无疑更值得赞扬。(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其他文献
蓝天立(中共河池市委副书记、河池市人民政府市长):  “拔群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和宗旨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现,是革命者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体现,是老区人民永不枯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继承和弘扬“拔群精神”,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满怀信心、精神百倍地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河池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西部
市政工程施工内容中市政桥梁占据重要地位,市政桥梁通常会选择预应力施工方式,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中得到良好施工效果。为了提高市政桥梁施工质量,需要加大对预应力施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强调建筑工程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事关
在21世纪的今天,网络已是一个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名词,网络诗歌的发展状况让人喜忧参半,网络诗歌的诗人身份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走向平民化、游戏化、集体化.这也给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