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医学检验专业当中,微生物学及检验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由于技能性和实践性较强,因此必须使理论和实践得到统一。但要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都得到提高,就需要学生们具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进行改革和探索,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医学检验 微生物学 微生物检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60-02
在医学检验专业当中,微生物学及检验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检验对象和检验条件设计检验方案,并保证技术方法的适宜,同时能够正确分析检验结果。由此可见,该课程的学习需要非常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出现,学科间的渗透也逐渐加强,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1]。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一、优化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医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病原谱的极大转变,越来越多的机会致病菌和耐药菌株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病原微生物,一些新型的传染病和病原体也不断出现,在此基础上,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中的内容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必须对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精简,不但要重视传统的病原体的复发,而且要重视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比如对于一些传统病原如沙门菌、脊髓灰质炎病毒、白喉杆菌、麻疹病毒等,应将对学生们的要求由掌握改为了解,并通过学生自学、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即可。学习的重点应逐渐向公共卫生问题等焦点上偏移,比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奈瑟氏菌属等内容就要求必须掌握,同时增补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霍乱弧菌以及大肠杆菌等较新的、与目前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并加强对条件致病菌、耐药菌株、发病率高但目前无特异性防治方法的病原物生物以及与优生有关病毒的教学[2]。通过教学内容重点的偏移,让学生们能够更加了解临床微生物学的检验工作重点、研究的热点,做到教学和临床的有机结合。
二、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1.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化。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少而精”的原则,通过重点授课等方式,将需要重點掌握的菌种讲得更精更细,而在讲解这些菌种的生物学性状、免疫性、致病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等内容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横向对比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让学生们能够触类旁通[3]。教师应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动手通过列表等方式将已经学过的了解到的病原微生物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到引导作用,从而有效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并让他们形成主动学习、思考的习惯。
2.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境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果,但必须综合考虑师资力量、学生的配合能力、教学条件等因素。比如在对流行性的感冒病毒进行学习时,教师可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流感更容易爆发流行?流感病毒的变异性为什么更强?微生物检验工作与流感的防治工作有何关联和意义?学生们在接收到这些问题后,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分小组进行讨论,找到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从而充分地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
3.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充分利用。在微生物学及检验的教学中,包含了许多形态学内容,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因此不利于学生们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法,将病原微生物标本使用显微摄影拍摄后制作成课件,并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动画和图片,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应用,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到需要他们掌握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形成形象化的认识,在图文并茂的基础上让他们更加快速地掌握各种病原菌所具有的典型形态[4]。
三、优化考核方式,让考核结果更加科学
考核方式的单一化一直都是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学分制的引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考核方式得到优化,该考核方式是通过计算学分来衡量学生们的学习量,以及学业的完成情况,这样的方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地实现因材施教,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5]。因此对于微生物学及检验这一课程的考核,可以做如下改变:期末的考试成绩占50%,实验考试占30%,平时的测评占20%,从而实现综合评定。注意平时的测评内容应包括实验操作的能力测评,在实验的过程中是否规范,以及实验的结果是否记录,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否科学等。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学生们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当中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在教学中应针对该课程的实践性和技能性,对教学的内容、模式和考核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丁剑冰,王红英,王松等.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与医学检验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21(15):687-688,693.
[2] 李琴,李晶琴,任立平等.三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3):453-454.
[3] 乜国雯.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0):79-80.
【关键词】医学检验 微生物学 微生物检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60-02
在医学检验专业当中,微生物学及检验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检验对象和检验条件设计检验方案,并保证技术方法的适宜,同时能够正确分析检验结果。由此可见,该课程的学习需要非常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出现,学科间的渗透也逐渐加强,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1]。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一、优化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医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病原谱的极大转变,越来越多的机会致病菌和耐药菌株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病原微生物,一些新型的传染病和病原体也不断出现,在此基础上,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中的内容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必须对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精简,不但要重视传统的病原体的复发,而且要重视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比如对于一些传统病原如沙门菌、脊髓灰质炎病毒、白喉杆菌、麻疹病毒等,应将对学生们的要求由掌握改为了解,并通过学生自学、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即可。学习的重点应逐渐向公共卫生问题等焦点上偏移,比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奈瑟氏菌属等内容就要求必须掌握,同时增补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霍乱弧菌以及大肠杆菌等较新的、与目前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并加强对条件致病菌、耐药菌株、发病率高但目前无特异性防治方法的病原物生物以及与优生有关病毒的教学[2]。通过教学内容重点的偏移,让学生们能够更加了解临床微生物学的检验工作重点、研究的热点,做到教学和临床的有机结合。
二、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1.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化。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少而精”的原则,通过重点授课等方式,将需要重點掌握的菌种讲得更精更细,而在讲解这些菌种的生物学性状、免疫性、致病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等内容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横向对比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让学生们能够触类旁通[3]。教师应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动手通过列表等方式将已经学过的了解到的病原微生物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到引导作用,从而有效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并让他们形成主动学习、思考的习惯。
2.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境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果,但必须综合考虑师资力量、学生的配合能力、教学条件等因素。比如在对流行性的感冒病毒进行学习时,教师可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流感更容易爆发流行?流感病毒的变异性为什么更强?微生物检验工作与流感的防治工作有何关联和意义?学生们在接收到这些问题后,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分小组进行讨论,找到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从而充分地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
3.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充分利用。在微生物学及检验的教学中,包含了许多形态学内容,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因此不利于学生们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法,将病原微生物标本使用显微摄影拍摄后制作成课件,并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动画和图片,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应用,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到需要他们掌握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形成形象化的认识,在图文并茂的基础上让他们更加快速地掌握各种病原菌所具有的典型形态[4]。
三、优化考核方式,让考核结果更加科学
考核方式的单一化一直都是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学分制的引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考核方式得到优化,该考核方式是通过计算学分来衡量学生们的学习量,以及学业的完成情况,这样的方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地实现因材施教,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5]。因此对于微生物学及检验这一课程的考核,可以做如下改变:期末的考试成绩占50%,实验考试占30%,平时的测评占20%,从而实现综合评定。注意平时的测评内容应包括实验操作的能力测评,在实验的过程中是否规范,以及实验的结果是否记录,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否科学等。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学生们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当中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在教学中应针对该课程的实践性和技能性,对教学的内容、模式和考核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丁剑冰,王红英,王松等.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与医学检验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21(15):687-688,693.
[2] 李琴,李晶琴,任立平等.三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3):453-454.
[3] 乜国雯.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