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食品安全已成为每个家庭日益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旨通过分析食品监管低效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监管;对策建议
近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联合发布司法解释“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并发布了几个典型案例:2009年某制酒厂用工业酒精掺兑自来水致5人重伤、6人死亡;2011年7月,某加工厂被曝其制作火腿的原料是病死猪肉,同时转卖病死排骨,引起人们的恐慌;2011年9月,济南某生物公司被曝其生产销售的油是经地沟油提练而成的,并通过某些粮油商售至周边的大排档、学校及工厂食堂、早点摊等,甚至波及某些食用油经销商。①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伴随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我国司法机关积极介入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仍有许多企业为了追逐私利在这上面做文章,直至本文完成仍可看到许多食品安全事故的报道。
由以上事故我们不难总结,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食品的病源微生物污染:即因食品中细菌大量繁殖而导致食用者感染型中毒或因细菌繁殖产生菌毒素引起毒素型中毒;农用化学品污染:即在养殖、种植过程中,由于农户使用过量生长剂、化肥、农药等化学品而导致农产品化学物质残留超标的问题;环境污染物污染:即通过某些环境污染物质如:重金属、病原体、固体颗粒以及有害气体等,对食品在其各个环节千万的污染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添加剂污染;假冒伪劣和过期变质食品的危害;有待验证的新生物技术应用问题等。
二、食品安全监管供给效率分析
1、低效的食品安全管制机构
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很多调整与努力,如: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成立;2007年,国家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成立;2009年,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同时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制责任。这些调整在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起着有较为有效的作用,但近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仍然提示着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上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1)依然存在“管制真空地带”
虽然09年国务院设立了专门的委员会监管食品安全,同时强化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会出现“相关部门”踢足球的状态,说到底是权责分工不明晰。
(2)局部与大局易出现矛盾
地方政府鉴于有所作为的政绩压力,往往只根据本地区自身的利益而非全国大局标准制定相关规则制度,从而出现大局与局部政策有冲突的现象。
(3)行政协调存在困难
由于卫生部门、工商行政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属于同一级别,对于卫生部门制定的标准,并不能有效的促使其它同级行政部门根据这一标准制定自己的政策,协调工作存在困难从而降低了监管效率。
2、残缺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
(1)难以避免的“监者自盗”问题
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法规对监管者并未做过多要求,这使得监管者容易出现“寻租”行为,出现腐败现象,导致监管效果不佳,效率低下。
(2)处罚力度不够
仔细查阅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就不难发现,我国对食品违法的处罚力度较弱,甚至出现食品制造及销售企业违法成本低于其守法成本。这种现象不但无法约束食品生产者的行为,还会滋生其为了追逐企业利润铤而走险,进行违法行为,从而造成悲剧。
三、加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1、建立单一部门按食品类别全程监管的模式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实施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也就是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要是通过一个品种由一个部门负责、每个部门负责一个监管环节,这样的后果是行政协调力差、沟通低效、执法力度不够,而从导致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低下。以前段时间曝出的餐饮业使用“地沟油”为例,火锅店销售给顾客火锅涉及到卫生、质检等部门,而其原料使用的油却又属于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与生产环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监管,就会出现漏洞,给商家钻空子的机会;又比如医疗器械代理商代理不合格药品行为,由于医疗器械代理商的资质是由工商部门审核的,但其代理的药品由药品监督部门审核,有的公司并无代理药品资质却越界代理,从而导致各种安全问题,也是由于我国各监管部门合作存在间隙所造成的。
在此我国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通过明晰监管主体的分工来提高监管效率。我国可以按食品类别建立单一部门施行全程监管机制,做到“从田间到餐桌”都监管到位,改变多部门同时监管却又谁都不管的问题。只有形成一种责任到具体机构、责任到具体单位、责任到具体人的机制,才能使得我国食品监管机制发挥其真正作用。
2、加强监管强制力,设立食品质量安全警察
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所涉及的已不再是商家道德问题,而是零容忍的违法行为。我国已加大力度打击不法商家的无良行为,但由于高利润、低犯罪成本的透惑,仍存在黑心商家顶风作案,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对此,我认为我国可以设立食品质量安全警察,专门负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便更有效的打击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
专门设立相关警察,可以集中力量打击各种造假行为、偷机行为。对于重大刑事案件,可以设立“专案组”,组织有经验、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员进行深入调查,将整个行业链中各个环节出现的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部门彻查清楚,并公示结果,提高违法成本,使得那些想钻空子的厂商必须放弃通过偷机行为提高利润的想法,从而有效制止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
3、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
我国不仅应当汲取目前国际通用的食品质量安全法典,还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立法经验,学习其与时俱进的立法基本理念,不断保持对外的汲取学习和交流合作,采用国际社会通用的食品质量安全指南和标准,从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相法法律体系。
4、加大对食品质量安全违法者的惩罚力度
面对食品行业里面出现造假屡禁不止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造假换来的巨额回报来说,对造假者的惩罚力度远远不够,且违法的罚金显得微不足道,因此现在的法规不能起到惩罚作用。
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完善食品安全抽查机制,增强抽查力度和次数,并对制假企业和个人依法严重处理,不能宽容,并对违法情节特别重大的,应该提交司法部门,从而保持打击的高压态势,且提高处罚的罚金数,从而极大的制止不法商贩的违法行为。(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小梅.食品安全管制长效机制经济分析与经验借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176
[2]周洁红,黄祖辉.食品安全特性与政府支持体系[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9) :13- 15.
[3]张晓勇,李刚,张莉. 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对天津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04,(1) :14- 22.
[4]食品安全学.钟耀广[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注解:
①资料来源:中国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监管;对策建议
近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联合发布司法解释“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并发布了几个典型案例:2009年某制酒厂用工业酒精掺兑自来水致5人重伤、6人死亡;2011年7月,某加工厂被曝其制作火腿的原料是病死猪肉,同时转卖病死排骨,引起人们的恐慌;2011年9月,济南某生物公司被曝其生产销售的油是经地沟油提练而成的,并通过某些粮油商售至周边的大排档、学校及工厂食堂、早点摊等,甚至波及某些食用油经销商。①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伴随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我国司法机关积极介入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仍有许多企业为了追逐私利在这上面做文章,直至本文完成仍可看到许多食品安全事故的报道。
由以上事故我们不难总结,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食品的病源微生物污染:即因食品中细菌大量繁殖而导致食用者感染型中毒或因细菌繁殖产生菌毒素引起毒素型中毒;农用化学品污染:即在养殖、种植过程中,由于农户使用过量生长剂、化肥、农药等化学品而导致农产品化学物质残留超标的问题;环境污染物污染:即通过某些环境污染物质如:重金属、病原体、固体颗粒以及有害气体等,对食品在其各个环节千万的污染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添加剂污染;假冒伪劣和过期变质食品的危害;有待验证的新生物技术应用问题等。
二、食品安全监管供给效率分析
1、低效的食品安全管制机构
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很多调整与努力,如: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成立;2007年,国家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成立;2009年,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同时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制责任。这些调整在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起着有较为有效的作用,但近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仍然提示着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上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1)依然存在“管制真空地带”
虽然09年国务院设立了专门的委员会监管食品安全,同时强化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会出现“相关部门”踢足球的状态,说到底是权责分工不明晰。
(2)局部与大局易出现矛盾
地方政府鉴于有所作为的政绩压力,往往只根据本地区自身的利益而非全国大局标准制定相关规则制度,从而出现大局与局部政策有冲突的现象。
(3)行政协调存在困难
由于卫生部门、工商行政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属于同一级别,对于卫生部门制定的标准,并不能有效的促使其它同级行政部门根据这一标准制定自己的政策,协调工作存在困难从而降低了监管效率。
2、残缺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
(1)难以避免的“监者自盗”问题
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法规对监管者并未做过多要求,这使得监管者容易出现“寻租”行为,出现腐败现象,导致监管效果不佳,效率低下。
(2)处罚力度不够
仔细查阅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就不难发现,我国对食品违法的处罚力度较弱,甚至出现食品制造及销售企业违法成本低于其守法成本。这种现象不但无法约束食品生产者的行为,还会滋生其为了追逐企业利润铤而走险,进行违法行为,从而造成悲剧。
三、加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1、建立单一部门按食品类别全程监管的模式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实施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也就是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要是通过一个品种由一个部门负责、每个部门负责一个监管环节,这样的后果是行政协调力差、沟通低效、执法力度不够,而从导致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低下。以前段时间曝出的餐饮业使用“地沟油”为例,火锅店销售给顾客火锅涉及到卫生、质检等部门,而其原料使用的油却又属于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与生产环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监管,就会出现漏洞,给商家钻空子的机会;又比如医疗器械代理商代理不合格药品行为,由于医疗器械代理商的资质是由工商部门审核的,但其代理的药品由药品监督部门审核,有的公司并无代理药品资质却越界代理,从而导致各种安全问题,也是由于我国各监管部门合作存在间隙所造成的。
在此我国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通过明晰监管主体的分工来提高监管效率。我国可以按食品类别建立单一部门施行全程监管机制,做到“从田间到餐桌”都监管到位,改变多部门同时监管却又谁都不管的问题。只有形成一种责任到具体机构、责任到具体单位、责任到具体人的机制,才能使得我国食品监管机制发挥其真正作用。
2、加强监管强制力,设立食品质量安全警察
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所涉及的已不再是商家道德问题,而是零容忍的违法行为。我国已加大力度打击不法商家的无良行为,但由于高利润、低犯罪成本的透惑,仍存在黑心商家顶风作案,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对此,我认为我国可以设立食品质量安全警察,专门负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便更有效的打击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
专门设立相关警察,可以集中力量打击各种造假行为、偷机行为。对于重大刑事案件,可以设立“专案组”,组织有经验、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员进行深入调查,将整个行业链中各个环节出现的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部门彻查清楚,并公示结果,提高违法成本,使得那些想钻空子的厂商必须放弃通过偷机行为提高利润的想法,从而有效制止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
3、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
我国不仅应当汲取目前国际通用的食品质量安全法典,还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立法经验,学习其与时俱进的立法基本理念,不断保持对外的汲取学习和交流合作,采用国际社会通用的食品质量安全指南和标准,从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相法法律体系。
4、加大对食品质量安全违法者的惩罚力度
面对食品行业里面出现造假屡禁不止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造假换来的巨额回报来说,对造假者的惩罚力度远远不够,且违法的罚金显得微不足道,因此现在的法规不能起到惩罚作用。
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完善食品安全抽查机制,增强抽查力度和次数,并对制假企业和个人依法严重处理,不能宽容,并对违法情节特别重大的,应该提交司法部门,从而保持打击的高压态势,且提高处罚的罚金数,从而极大的制止不法商贩的违法行为。(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小梅.食品安全管制长效机制经济分析与经验借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176
[2]周洁红,黄祖辉.食品安全特性与政府支持体系[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9) :13- 15.
[3]张晓勇,李刚,张莉. 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对天津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04,(1) :14- 22.
[4]食品安全学.钟耀广[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注解:
①资料来源:中国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