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材《鸿门宴》一文中“乃令张良留谢”的“谢”字,课下未作解释。《教师教学用书》将整个句子翻译为“只叫张良留下辞谢。”其他参考资料均依此说。可见,资料编写者都认为这里的“谢”是“辞谢”的意思了。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值得商榷。这里的“谢”应该是“道歉”、“谢罪”的的意思。理由如次:
第一、将“谢”解释为“辞谢”,不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现代汉语词典》将“辞谢”解释为“很客气地推辞不受。”如:对方送给酬劳,他辞谢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源》均未收入“辞谢”这一词条。所谓翻译就是将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若将“谢”翻译为现代汉语的“辞谢”,整个句子就是“只叫张良留下很客气地推辞不受”了。这就文理不通了。
第二、从文章内容出发,这里的“谢”也是“道歉”、“谢罪”的意思。刘邦此次去鸿门就是向项羽谢罪的。在项羽“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及范增“急击勿失”的关键时刻,刘邦采纳了项伯“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建议。这里的“谢”就是“道歉”的意思。宴会中,范增离席叫项庄进来以舞剑为名,企图“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在刀光剑影,充满杀机的危急时刻,刘邦托词离宴。尽管形势危急,刻不容缓,但是中途离宴,不告而辞,也是失礼的行为,应该道歉。宴会后,张良的言行,也表示“道歉”。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其中,“张良入谢”的“谢”,就是“道歉”的意思。“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意思是说沛公喝醉了酒,不能告辞。这是外交辞令。表面是说不能告辞,实际上是张良代表沛公委婉含蓄地向项王道歉。至于张良向项王献“白璧”,向范增献“玉斗”,就是道歉的具体表现了。
第三、遍查《史记》,司马迁的文章当中的“谢”均没有现代汉语“辞谢”的意思。《史记》文章中的“谢”,一般当“道歉”、“辞别”、“推辞”、“感谢”等讲。如: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管晏列传》(道歉)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高祖本纪》(道歉)
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平原君虞卿列传》(道歉)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魏公子列传》(道歉)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魏公子列传》(辞别)
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选贤将。”《白起王翦列传》 (推辞)
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范雎蔡泽列传》(感谢)
《史记》中也有几例带“辞谢”的例子,也都是“推辞”的意思。如:
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范雎蔡泽列传》(推辞)
乃相与共使人召代王。代王使人辞谢。《吕太后本纪》 (推辞)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孙子吴起列传》 (推辞)
纵上所述,“乃令张良留谢”的“谢”字,应是“道歉”的意思。整个句子翻译为“只叫张良留下道歉(谢罪)”才合乎文意。
(作者单位:唐山学院文法系)
第一、将“谢”解释为“辞谢”,不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现代汉语词典》将“辞谢”解释为“很客气地推辞不受。”如:对方送给酬劳,他辞谢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源》均未收入“辞谢”这一词条。所谓翻译就是将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若将“谢”翻译为现代汉语的“辞谢”,整个句子就是“只叫张良留下很客气地推辞不受”了。这就文理不通了。
第二、从文章内容出发,这里的“谢”也是“道歉”、“谢罪”的意思。刘邦此次去鸿门就是向项羽谢罪的。在项羽“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及范增“急击勿失”的关键时刻,刘邦采纳了项伯“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建议。这里的“谢”就是“道歉”的意思。宴会中,范增离席叫项庄进来以舞剑为名,企图“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在刀光剑影,充满杀机的危急时刻,刘邦托词离宴。尽管形势危急,刻不容缓,但是中途离宴,不告而辞,也是失礼的行为,应该道歉。宴会后,张良的言行,也表示“道歉”。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其中,“张良入谢”的“谢”,就是“道歉”的意思。“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意思是说沛公喝醉了酒,不能告辞。这是外交辞令。表面是说不能告辞,实际上是张良代表沛公委婉含蓄地向项王道歉。至于张良向项王献“白璧”,向范增献“玉斗”,就是道歉的具体表现了。
第三、遍查《史记》,司马迁的文章当中的“谢”均没有现代汉语“辞谢”的意思。《史记》文章中的“谢”,一般当“道歉”、“辞别”、“推辞”、“感谢”等讲。如: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管晏列传》(道歉)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高祖本纪》(道歉)
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平原君虞卿列传》(道歉)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魏公子列传》(道歉)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魏公子列传》(辞别)
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选贤将。”《白起王翦列传》 (推辞)
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范雎蔡泽列传》(感谢)
《史记》中也有几例带“辞谢”的例子,也都是“推辞”的意思。如:
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范雎蔡泽列传》(推辞)
乃相与共使人召代王。代王使人辞谢。《吕太后本纪》 (推辞)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孙子吴起列传》 (推辞)
纵上所述,“乃令张良留谢”的“谢”字,应是“道歉”的意思。整个句子翻译为“只叫张良留下道歉(谢罪)”才合乎文意。
(作者单位:唐山学院文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