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2P这条船,上去容易,下来很难。无论披上什么样华丽的外衣,它都只是中国民间金融体系的一个部分。这个市场还有机会吗?
去年3月16日,花果金融(www.huaguo.com)正式上线第75天,累计交易额2亿8639万元,比最初计划多了30倍。
当然,作为一个P2P类的贷款产品,2亿多的业务量放在银行里,也就是一个二线以上城市的一个高级信贷经理一个季度的业务量,也就是说我们用几十个人PK掉了银行的一个业务经理,也没啥值得骄傲的。
当然,聪明的读者肯定看出来了,上述的一段话属于隐式装逼,对于一个初创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这样的成长并不容易,但在今天的P2P的行业里,这样的成长速度也还真算不得快。特别是最近几个月,一个P2P公司月度增长达不到50%,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
进入2014年以来,尽管媒体朋友们还沉浸在去年P2P倒闭潮的悲观情绪中,还在忧心忡忡地不断讨论业务模式可不可行,P2P公司怎么才能生存下去;而市场端的情况却是另一番完全不同的场景:几乎是每天,几乎是每个靠谱级以上的P2P平台,都在上演着如12306般火爆的场景:
每日发标时间前半个小时,成千上万的用户开始不断F5刷新页面,希望能在从发售到抢购完毕的几十秒钟时间窗口内,能幸运地买到。甚至有一个平台,曾经发生过最后一毫秒同时涌入资金过多,硬生生把程序设定的总额挤爆了几十万的诡异事件。
为了处理每天积压的几百万至几千万用户闲置资金(充了值但抢不到产品),网站不得不开发出各种奇奇怪怪的资金排队系统或者摇号系统,以减少用户抱怨,客服每天都得接到几十个投诉电话,怒气冲冲的用户在咆哮:“我都抢了二十几天了,为什么还买不到!”。
为什么一夜之间,这个市场会变得如此火爆?大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吧:
首先,得感谢媒体。P2P这个生意其实由来已久,在中国已经有了五六年的发展,它本质上属于风险贷款,即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个人或企业,用一个更高的资金价格去获取资金,资产质量不算高,也有风险,比较适合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者,在2013年前,把P2P作为常用理财手段之一的互联网用户,不超过5万人,是一个小众市场。
而2013年下半年的媒体热炒,为这个市场带来了很多的关注者,而其中有不少精明的关注者,发现这个市场即使是一个高风险市场,但在扣除了所有损失(违约、跑路等)后,这个市场给用户带来的平均理财收益率为13.8%,90%以上的理财者实现了年化15%以上的理财收益,于是乎,有大约25万名精明用户在2013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进入了这个市场。虽然25万名用户并不算一个大数,但相当于以前5倍资金量的快速涌入(总量大约600亿),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个市场可以承接的资金量。
第二,感谢各种宝。由于宝宝们的强劲表现,银行存款1月份就流失了9000亿,这些存款流失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就是银行贷款额度也相应随之减少,这样把很多原来能够从银行获取资金的企业和个人,挤到了P2P市场,而P2P市场增加了更多的借款资源,资产质量就提高了很多。花果这个月完成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项目,北京某个体育馆的修建,项目融资总额2亿,原本是通过银行渠道解决,但银行额度不够,最后采用混合募资的方式,通过花果平台完成了其中5000万的募资。对于此类大型、优质的贷款项目,以前都是银行和信托的专利,通过P2P平台来承接这样的项目,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今天,它真的发生了。
第三,感谢银行。长期以来,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都处在一个绝对强势的地位,这种强势不仅表现在欺负储户上,也表现在欺负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合作方,比如融资性担保公司,银行给予担保公司的保费过低,而又把很多的风险转嫁到担保公司端,让担保公司几乎无法通过正常的银行担保业务获得利润,于是乎,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各个传统上银行的上下游机构,纷纷开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各种各样的业务资源对接到互联网平台上,一时之下,还真有点树倒猢狲散的意思。
下面,就是各位创业者可能很关心的问题:这个市场看起来挺牛逼的,如果今天才进入,还有机会么
我的答案是,有,但要难一点。虽然从用户端来看,目前这个市场只有大约30万名真实用户,似乎还有不少增长空间,但在另一端,即与传统金融资源对接,经过这一年来的快速跑马圈地,留给后来者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但这些其实我说了也不算,如果你认定了你能在这个领域干出一番事业,就去大胆的干吧。
但有两件事我还必须得给想进入这个行业的同志们提醒一下:
第一,P2P这条船,上去容易,下来很难。尽管从政策层面,最近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利好消息不断,但金融无疑是国家管控最严格的领域,从去年倒闭的P2P平台最后的下场来看,无论是因为正常的经营不善,还是恶意诈骗,最后都是警察蜀黍介入收场的。至少在当前,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还是维稳思维,不论是什么原因,你只要给老百姓造成损失了,让老百姓把政府大门围了,都是先抓起来再说。这个确实有风险,你得想清楚。
第二,P2P无论披上什么样华丽的外衣,它都只是中国民间金融体系的一个部分,要想在这个行业做好,你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与中国民间金融体系中的各种力量共舞,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民间放贷人、甚至B社会,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要说服他们接受互联网,还要防着他们不要把你坑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编辑/张本科)
去年3月16日,花果金融(www.huaguo.com)正式上线第75天,累计交易额2亿8639万元,比最初计划多了30倍。
当然,作为一个P2P类的贷款产品,2亿多的业务量放在银行里,也就是一个二线以上城市的一个高级信贷经理一个季度的业务量,也就是说我们用几十个人PK掉了银行的一个业务经理,也没啥值得骄傲的。
当然,聪明的读者肯定看出来了,上述的一段话属于隐式装逼,对于一个初创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这样的成长并不容易,但在今天的P2P的行业里,这样的成长速度也还真算不得快。特别是最近几个月,一个P2P公司月度增长达不到50%,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
进入2014年以来,尽管媒体朋友们还沉浸在去年P2P倒闭潮的悲观情绪中,还在忧心忡忡地不断讨论业务模式可不可行,P2P公司怎么才能生存下去;而市场端的情况却是另一番完全不同的场景:几乎是每天,几乎是每个靠谱级以上的P2P平台,都在上演着如12306般火爆的场景:
每日发标时间前半个小时,成千上万的用户开始不断F5刷新页面,希望能在从发售到抢购完毕的几十秒钟时间窗口内,能幸运地买到。甚至有一个平台,曾经发生过最后一毫秒同时涌入资金过多,硬生生把程序设定的总额挤爆了几十万的诡异事件。
为了处理每天积压的几百万至几千万用户闲置资金(充了值但抢不到产品),网站不得不开发出各种奇奇怪怪的资金排队系统或者摇号系统,以减少用户抱怨,客服每天都得接到几十个投诉电话,怒气冲冲的用户在咆哮:“我都抢了二十几天了,为什么还买不到!”。
为什么一夜之间,这个市场会变得如此火爆?大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吧:
首先,得感谢媒体。P2P这个生意其实由来已久,在中国已经有了五六年的发展,它本质上属于风险贷款,即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个人或企业,用一个更高的资金价格去获取资金,资产质量不算高,也有风险,比较适合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者,在2013年前,把P2P作为常用理财手段之一的互联网用户,不超过5万人,是一个小众市场。
而2013年下半年的媒体热炒,为这个市场带来了很多的关注者,而其中有不少精明的关注者,发现这个市场即使是一个高风险市场,但在扣除了所有损失(违约、跑路等)后,这个市场给用户带来的平均理财收益率为13.8%,90%以上的理财者实现了年化15%以上的理财收益,于是乎,有大约25万名精明用户在2013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进入了这个市场。虽然25万名用户并不算一个大数,但相当于以前5倍资金量的快速涌入(总量大约600亿),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个市场可以承接的资金量。
第二,感谢各种宝。由于宝宝们的强劲表现,银行存款1月份就流失了9000亿,这些存款流失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就是银行贷款额度也相应随之减少,这样把很多原来能够从银行获取资金的企业和个人,挤到了P2P市场,而P2P市场增加了更多的借款资源,资产质量就提高了很多。花果这个月完成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项目,北京某个体育馆的修建,项目融资总额2亿,原本是通过银行渠道解决,但银行额度不够,最后采用混合募资的方式,通过花果平台完成了其中5000万的募资。对于此类大型、优质的贷款项目,以前都是银行和信托的专利,通过P2P平台来承接这样的项目,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今天,它真的发生了。
第三,感谢银行。长期以来,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都处在一个绝对强势的地位,这种强势不仅表现在欺负储户上,也表现在欺负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合作方,比如融资性担保公司,银行给予担保公司的保费过低,而又把很多的风险转嫁到担保公司端,让担保公司几乎无法通过正常的银行担保业务获得利润,于是乎,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各个传统上银行的上下游机构,纷纷开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各种各样的业务资源对接到互联网平台上,一时之下,还真有点树倒猢狲散的意思。
下面,就是各位创业者可能很关心的问题:这个市场看起来挺牛逼的,如果今天才进入,还有机会么
我的答案是,有,但要难一点。虽然从用户端来看,目前这个市场只有大约30万名真实用户,似乎还有不少增长空间,但在另一端,即与传统金融资源对接,经过这一年来的快速跑马圈地,留给后来者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但这些其实我说了也不算,如果你认定了你能在这个领域干出一番事业,就去大胆的干吧。
但有两件事我还必须得给想进入这个行业的同志们提醒一下:
第一,P2P这条船,上去容易,下来很难。尽管从政策层面,最近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利好消息不断,但金融无疑是国家管控最严格的领域,从去年倒闭的P2P平台最后的下场来看,无论是因为正常的经营不善,还是恶意诈骗,最后都是警察蜀黍介入收场的。至少在当前,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还是维稳思维,不论是什么原因,你只要给老百姓造成损失了,让老百姓把政府大门围了,都是先抓起来再说。这个确实有风险,你得想清楚。
第二,P2P无论披上什么样华丽的外衣,它都只是中国民间金融体系的一个部分,要想在这个行业做好,你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与中国民间金融体系中的各种力量共舞,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民间放贷人、甚至B社会,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要说服他们接受互联网,还要防着他们不要把你坑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编辑/张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