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因此,我们应该探索有效性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的过程,并不是指教师教得如何认真、如何辛苦的过程。一节课学生没有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如何使课堂成为有效性的教学课堂,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关注有效的自主构建
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上的保证;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我们不仅要在课前充分估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还要在课中不断地注重自主建构的有效学习,巧妙地进行探底,从而真正地实现学“做”数学的有效课堂。
例:“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片段
师:提供学习准备,呈现两个图形,求出它们的面积。
(长10厘米,宽8厘米)(底10厘米,高6厘米)
生1汇报:长方形面积=10×8=40(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面积=10×6=60(平方厘米)
师:如果添上一条线段使它们成为两个三角形,求阴影的三角形的面积。
生2:10×8÷2=40(平方厘米),因为正好是长方形的一半。
师:刚才我们求出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中的三角形的面积,如果光是一个三角形(底是8米,高是6米)会求它的面积吗?你是怎么想的?能否证明给大家看?
学生认真地独立思考,有的在拿出学习袋在拼,有的在作业纸上积极地画,还有的在静静地思考着……(大概5分钟左右后,交流汇报。)
生3:我是用拼的方法,得出8×6÷2=24(平方米),我们可以假设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原三角形图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等于24(平方米)。
生4:我是用切的方法,沿着底的中间点平切下来,再把两个小半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它的面积等于(8÷2)×6=24(平方米)。
生5:我也是用切的方法,我是沿着高的中间平切下来,再把两个小半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它的面积等于8×(6÷2)=24(平方米)。确实,相信学生一回,学生一定会还你一个奇迹。回想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营造一个给学生探索数学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都经历了一个真实的操作、思考、交流的过程,在反馈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探究出了最基本的三角形面积的基本计算公式,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有创新的想法:a÷2×h和a×(h÷2)。这些真切的感受和创新的思维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可利用资源。正是由于我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思考空间,才能创造出无尽的奇迹和放飞的思维,才能让学生在知识海洋里不断地自主建构,不断地更替,不断地更新,从而真正达到了有效的自主建构,去捕捉课堂真实的美丽。
二、活用有效的教材资源
教材内容是教学的原始材料,它不等于“教学内容”。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做一番裁剪。该取则取,择其精华实施教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编者为知识的呈现提供了尽可能完美的方式,但由于祖国地域辽阔,城乡差异显著等,教材所提供的知识的呈现方式很难适应所有的地区和学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本着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以发展科学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敢于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动和重组,敢于批判和超越教材,以创造的精神来使用教材,从而实现教“活书”和“教活”书。
如,“认识小数”一课的教学,教材安排了测量课桌椅的长、宽的操作活动,以认识零点几这样的小数,知道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可以改写成一位小数,而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则是通过人民币来认识的。这两个内容好像是割裂的,是为教学两个不同内容而采取了不同的素材,有不协调之感。为此,我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整合与重构。课始以某个小朋友买文具的价钱导入,由不同形式的数表示价格,很自然地揭示课题:认识小数。课中以学生的身高情况为线索,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自发地以相应的单位的小数来表示9分米、5分米、1米、2分米等长度,从中自主领悟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同时,在观察比较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零点几都比1小,几点几都大于1,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练习中又首尾呼应,让学生阐述一个铅笔盒的价钱是几元几角,如何改写成小数,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内在的思考过程。整个过程,自然和谐,亲切生动,学生感觉自己不再是研究与自己不相干的东西,很轻松地获得了本课中关于小数的许多认知。
三、学会有效的合作方式
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合作中来,要有一种合作的意识,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组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交流、互动,发挥各自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积极承担责任,共同完成任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呈现者、裁判者转向数学合作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沟通者。
教学中,我非常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组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由于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宜四人为佳,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间充分交流,又不至于因人多嘴杂而忙中生乱,收获甚微。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录像统计1分钟十字路口的来往车辆的情况,开始学生各数各的,结果谁也汇报不清,于是,我问学生“怎么办?”学生马上想到了分工合作,即每人只记一种车辆的情况,最后汇总,结果各个组都顺利完成任务。通过这次合作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而且证实了自身的价值。小组合作不应是个别人在主导,而应该是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发挥每个个体的作用而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因此,喜欢上了“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又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在学生整理书包的过程中,我要求他们四人一组,先按自己的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将自己的分类标准、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前,我强调了三点: 1.当一个同学介绍自己的分类方法时,其他同学不要打断他的发言,要认真倾听。
2.当同学介绍完后,其他同学要给予“正确”或“不正确”的评价。
3.四位同学都交流完后,在集体商量“还能按什么标准分类,怎样分?”最后说说小组里共有几种分法,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生们明确了:由于物体具有各不相同的特征,所以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由此可见,合作交流不仅使学生们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他们敢于大胆发言的习惯,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对问题的分析更透彻,理解更全面。
四、发挥有效的课堂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答问中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在评价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课堂环境变化莫测,使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前提,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第一,评价时应做到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第二,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1.语言的准确性。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2.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3.语言的创造性。《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黑龙江尚志市一曼小学)
一、关注有效的自主构建
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上的保证;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我们不仅要在课前充分估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还要在课中不断地注重自主建构的有效学习,巧妙地进行探底,从而真正地实现学“做”数学的有效课堂。
例:“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片段
师:提供学习准备,呈现两个图形,求出它们的面积。
(长10厘米,宽8厘米)(底10厘米,高6厘米)
生1汇报:长方形面积=10×8=40(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面积=10×6=60(平方厘米)
师:如果添上一条线段使它们成为两个三角形,求阴影的三角形的面积。
生2:10×8÷2=40(平方厘米),因为正好是长方形的一半。
师:刚才我们求出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中的三角形的面积,如果光是一个三角形(底是8米,高是6米)会求它的面积吗?你是怎么想的?能否证明给大家看?
学生认真地独立思考,有的在拿出学习袋在拼,有的在作业纸上积极地画,还有的在静静地思考着……(大概5分钟左右后,交流汇报。)
生3:我是用拼的方法,得出8×6÷2=24(平方米),我们可以假设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原三角形图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等于24(平方米)。
生4:我是用切的方法,沿着底的中间点平切下来,再把两个小半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它的面积等于(8÷2)×6=24(平方米)。
生5:我也是用切的方法,我是沿着高的中间平切下来,再把两个小半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它的面积等于8×(6÷2)=24(平方米)。确实,相信学生一回,学生一定会还你一个奇迹。回想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营造一个给学生探索数学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都经历了一个真实的操作、思考、交流的过程,在反馈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探究出了最基本的三角形面积的基本计算公式,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有创新的想法:a÷2×h和a×(h÷2)。这些真切的感受和创新的思维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可利用资源。正是由于我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思考空间,才能创造出无尽的奇迹和放飞的思维,才能让学生在知识海洋里不断地自主建构,不断地更替,不断地更新,从而真正达到了有效的自主建构,去捕捉课堂真实的美丽。
二、活用有效的教材资源
教材内容是教学的原始材料,它不等于“教学内容”。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做一番裁剪。该取则取,择其精华实施教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编者为知识的呈现提供了尽可能完美的方式,但由于祖国地域辽阔,城乡差异显著等,教材所提供的知识的呈现方式很难适应所有的地区和学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本着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以发展科学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敢于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动和重组,敢于批判和超越教材,以创造的精神来使用教材,从而实现教“活书”和“教活”书。
如,“认识小数”一课的教学,教材安排了测量课桌椅的长、宽的操作活动,以认识零点几这样的小数,知道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可以改写成一位小数,而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则是通过人民币来认识的。这两个内容好像是割裂的,是为教学两个不同内容而采取了不同的素材,有不协调之感。为此,我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整合与重构。课始以某个小朋友买文具的价钱导入,由不同形式的数表示价格,很自然地揭示课题:认识小数。课中以学生的身高情况为线索,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自发地以相应的单位的小数来表示9分米、5分米、1米、2分米等长度,从中自主领悟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同时,在观察比较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零点几都比1小,几点几都大于1,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练习中又首尾呼应,让学生阐述一个铅笔盒的价钱是几元几角,如何改写成小数,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内在的思考过程。整个过程,自然和谐,亲切生动,学生感觉自己不再是研究与自己不相干的东西,很轻松地获得了本课中关于小数的许多认知。
三、学会有效的合作方式
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合作中来,要有一种合作的意识,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组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交流、互动,发挥各自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积极承担责任,共同完成任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呈现者、裁判者转向数学合作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沟通者。
教学中,我非常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组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由于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宜四人为佳,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间充分交流,又不至于因人多嘴杂而忙中生乱,收获甚微。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录像统计1分钟十字路口的来往车辆的情况,开始学生各数各的,结果谁也汇报不清,于是,我问学生“怎么办?”学生马上想到了分工合作,即每人只记一种车辆的情况,最后汇总,结果各个组都顺利完成任务。通过这次合作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而且证实了自身的价值。小组合作不应是个别人在主导,而应该是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发挥每个个体的作用而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因此,喜欢上了“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又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在学生整理书包的过程中,我要求他们四人一组,先按自己的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将自己的分类标准、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前,我强调了三点: 1.当一个同学介绍自己的分类方法时,其他同学不要打断他的发言,要认真倾听。
2.当同学介绍完后,其他同学要给予“正确”或“不正确”的评价。
3.四位同学都交流完后,在集体商量“还能按什么标准分类,怎样分?”最后说说小组里共有几种分法,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生们明确了:由于物体具有各不相同的特征,所以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由此可见,合作交流不仅使学生们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他们敢于大胆发言的习惯,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对问题的分析更透彻,理解更全面。
四、发挥有效的课堂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答问中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在评价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课堂环境变化莫测,使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前提,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第一,评价时应做到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第二,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1.语言的准确性。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2.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3.语言的创造性。《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黑龙江尚志市一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