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政治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想法
【机 构】
:
南京大学社会工程与管理学院
【出 处】
:
政治学研究
【发表日期】
:
2000年1期
其他文献
在新的形势下,西方某些国家加紧在全球范围内“推销民主”,大搞“民主输出”和“民主改造”。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民主化问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思想误区,有的甚至陷入了政治衰退的陷阱。面对境内外形形色色的民主政治思潮的影响,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民主发展观,谋求科学的政治发展,坚定信心,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有关西方政治思想的著作近50部,取得了极其可喜的成绩。徐大同教授任总主编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人民出版社)五卷本的出版(以下简称五卷本),是西方政治思想史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大研究成果。它的出版为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化与拓展提供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与更加广阔的视野,把我国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层次。
本文阐述了国家能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构建和谐社会对国家能力建设的新要求以及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国家能力建设的基本策略。认为国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的、关键的政治主体和主导力量,国家能力是战略性政治资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性支撑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的实施,客观上要求国家承担主要责任,发挥主导作用,迫切要求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民主化法治化能力、社会治理能力。
本文以当代西方有关族群权利与国家建构争论为中心,分析了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的局限。认为当代西方的这种政治思潮是建立在“分”的文化基础上的。尽管在实现民族合而共存上,这一思潮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但依然以形式或制度上的共存为主。本文认为,不同民族之间的共存不仅需要制度上的建设,还需要发展一种内在的相互信任关系,这是民族共存的根本。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这就是中国传统民本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传统民本文化的现代价值仍然应该大力弘扬。
本文认为任何社会的和谐程度在根本上均取决于该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因此,与公平正义相关的制度(民主法治)建设,构成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在影响和谐社会的众多因素中,政治文明建设承担着价值的有机整合、利益的合理分配、政策的有效供给以及人权保障等职能,对其他因素发挥着导向性的作用,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江苏省苏南地区的农村现代化业绩,引起了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广泛兴趣,著述可谓汗牛充栋。政治学者对苏南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发展特色及行政管理经验的研究,近几年才开始,少量论文散见于报刊,长期未见较为系统完整的专门著作。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的青年政治学学者钱振明撰著的《苏南乡镇政权建设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读罢全书,深感其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政治文化概念的提出,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但政治文化的研究,依然未能形成一种理论体系。在世纪交替之际,文化、民族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政治文化的研究也爱到高度重视。为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建立政治文化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已成当务之急。为此,本文拟从政治文化的认识途径、整体性含义特点和政治文化提供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来尝试建构政治文化的理论框架,希图对政治学理论的整体发展有所推动。
本文认为,在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行为是一个极重要的变量。作者对广东、江苏、山东、甘肃等地的政府行为进行了异同比较研究,着重分析了政府行为为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弊得失,从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上探索了政府行为的合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