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藏进入高含水期后,开展分层采油是建立在精细地质研究及油藏描述的基础上,依据各层位的吸水能力、动用程度等参数而采取的分压力系统的注采方式。通过分层采油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油藏的采出程度,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达到控制含水率、治理无效循环的目的。本文即从控制层间矛盾、层内细分采油等角度对高含水期油藏治理的思路做出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分层采油的配套技术工艺。
[关键词]高含水期;分层采油;治理思路;应用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5-0280-01
1.引言
目前,我国东部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例如大港油田,综合含水率早已达到85%以上。在这一时期,实施多层合采所实现的采油效果往往会明显低于各油层分层开采之和。为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油藏的有效开发,则须在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后,对不同层位实施分层开采。
2.高含水期油藏治理思路
2.1 分层采油控制层间矛盾
通过对大港油田王官屯等地区的油藏分析不难发现,高含水时期油藏层间矛盾往往比较突出,不同层位含水率差异较大。因此,在实施分层采油的过程中,可在井筒内建立起多个压力系统,对于含水率较高的层位保持较为稳定的注采压差,同时对于含水率较低的层位适当扩大注采压差,提高发育有剩余油油层的动用能力,同时对不同层位分配与产能相适应的配产器,从而确保各层位顺利开采。
2.2 层内细分采油
当含油层系内发育有比较稳定的隔夹层时,可根据隔夹层的分布情况重新进行注采单元的划分,将厚油层内部划分为多套开发层系,并在开采过程中对应不同的压力系统,通过利用适用于较薄夹层的细分注采管柱进行厚油层内部的分层采油。同样地,对于强水淹层需控制压差,而对于弱水淹层、中水淹层则需增大注采压差。在采油工艺方面,为尽可能缩小卡距,建议选用偏心集成配水器。由于夹层附近通常有剩余油发育,因而可采用定位平衡压裂、补孔等措施进行剩余油趋替,从而实现产量的提升。
2.3 層内无稳定夹层井的治理
对于夹层厚度薄、发育不连续的油藏,剩余油通常由于注入水受重力作用而发育于厚油层的顶部。对于此类油藏进行分层开发时,主要思路仍旧是控制强水淹层的注水强度,增大弱水淹层注采压差,从而促进低渗透油层出液。在实施注水强度控制的层位,注入水压力通常会比管柱内压力低约3MPa,此种情况下,注入水往往会沿渗透性较好的大孔道突进,对非主力油层起不到驱油的效果。针对此类无稳定夹层发育的油藏,通常可采用“注入端不控制,采出端控制”的方法,仅射开上部层位进行采油,从而迫使注入水不得不向上抬升,从而使发育于油藏上部的油气被趋替并采出。
3.分层采油配套工艺
高含水期油井的分层采油技术需要配套有相应的技术工艺,目前比较常见的包括细分注水技术,分层采油技术以及油层、隔夹层改造技术等。
3.1 细分注水技术
为在分层注水时能够实现层间、层内的细分,因此需要使用细分配水封隔器。该封隔器的主要技术特点包括下述几点:(1)其理论使用级数不受限制,最小配距可达0.7m;(2)其偏心配水封隔器的工作筒上设有桥式通道,能够起到减小阻力的作用,从而可提高调配效率;(3)在进行流量测量及压力验封测试时,采用的是集成式流量测试工艺。
由于常规注水管柱在注水时会产生一定的收缩量,会在对厚度较薄的夹层进行分层开发时造成误差,因此,细分注水技术通常采用平衡式管柱实施注水,以此来治理层内矛盾。使用此类管柱时,需在常规管柱的下方以及射孔的下方再下一级平衡封隔器,从而减少管柱的蠕动变形,进而减小分层开采时可能产生的误差。
3.2 分层采油技术
目前,包括大港油田在内的东部进入高含水期的油田,在分层采油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方式即堵水措施,然而该措施产生的效果会逐年变差,因而需要采用机采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分层开采。机采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设备包括分层可调配产器、分层衡量配产器、分层固定配产器等。其中,分层可调配产器通常适用于产液量、含水率都比较高的层位,该类配产器的油嘴直径是可调的,因而可以根据供液情况来适当调整油嘴的大小,从而实现不同的配产。其次,分层衡量配产器通常适用于层间干扰较为严重、供液能力变化较大的油层,由于此类配产品设有一个能够自动对进液孔的直径进行调整的设备,因此可以通过不同进液孔的直径尺寸来实现对进液量的调节。而分层固定配产器的安设目的目前主要是通过自身固定的油嘴尺寸来控制油嘴的产业量。
3.3 油層、隔夹层改造技术
对于厚度较大的油层,若其内部含有厚度相对较大(通常大于0.4m)的物性隔夹层,则可采用平衡压裂的方式,既能够提升产量,又能够对夹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对于夹层厚度小(通常不足0.4m)的情况,先利用溶于水的化学堵剂进行封堵,再对顶部的弱水淹层进行人工压裂,通常尽量使压裂规模较大,半长达到30m以上,从而达到较好的增产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河山,褚海涛,时先锋,田华锦,杨红岩.分注井测试新工艺及分析技术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23):101-102.
[2] 李大建,牛彩云,何淼,汪峰军,胡晓威.几种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在长庆油田的适应性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06):124-127.
[3] 王彬.采油八厂水平井机械分层找堵水工艺技术分析与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08):161-164.
[关键词]高含水期;分层采油;治理思路;应用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5-0280-01
1.引言
目前,我国东部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例如大港油田,综合含水率早已达到85%以上。在这一时期,实施多层合采所实现的采油效果往往会明显低于各油层分层开采之和。为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油藏的有效开发,则须在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后,对不同层位实施分层开采。
2.高含水期油藏治理思路
2.1 分层采油控制层间矛盾
通过对大港油田王官屯等地区的油藏分析不难发现,高含水时期油藏层间矛盾往往比较突出,不同层位含水率差异较大。因此,在实施分层采油的过程中,可在井筒内建立起多个压力系统,对于含水率较高的层位保持较为稳定的注采压差,同时对于含水率较低的层位适当扩大注采压差,提高发育有剩余油油层的动用能力,同时对不同层位分配与产能相适应的配产器,从而确保各层位顺利开采。
2.2 层内细分采油
当含油层系内发育有比较稳定的隔夹层时,可根据隔夹层的分布情况重新进行注采单元的划分,将厚油层内部划分为多套开发层系,并在开采过程中对应不同的压力系统,通过利用适用于较薄夹层的细分注采管柱进行厚油层内部的分层采油。同样地,对于强水淹层需控制压差,而对于弱水淹层、中水淹层则需增大注采压差。在采油工艺方面,为尽可能缩小卡距,建议选用偏心集成配水器。由于夹层附近通常有剩余油发育,因而可采用定位平衡压裂、补孔等措施进行剩余油趋替,从而实现产量的提升。
2.3 層内无稳定夹层井的治理
对于夹层厚度薄、发育不连续的油藏,剩余油通常由于注入水受重力作用而发育于厚油层的顶部。对于此类油藏进行分层开发时,主要思路仍旧是控制强水淹层的注水强度,增大弱水淹层注采压差,从而促进低渗透油层出液。在实施注水强度控制的层位,注入水压力通常会比管柱内压力低约3MPa,此种情况下,注入水往往会沿渗透性较好的大孔道突进,对非主力油层起不到驱油的效果。针对此类无稳定夹层发育的油藏,通常可采用“注入端不控制,采出端控制”的方法,仅射开上部层位进行采油,从而迫使注入水不得不向上抬升,从而使发育于油藏上部的油气被趋替并采出。
3.分层采油配套工艺
高含水期油井的分层采油技术需要配套有相应的技术工艺,目前比较常见的包括细分注水技术,分层采油技术以及油层、隔夹层改造技术等。
3.1 细分注水技术
为在分层注水时能够实现层间、层内的细分,因此需要使用细分配水封隔器。该封隔器的主要技术特点包括下述几点:(1)其理论使用级数不受限制,最小配距可达0.7m;(2)其偏心配水封隔器的工作筒上设有桥式通道,能够起到减小阻力的作用,从而可提高调配效率;(3)在进行流量测量及压力验封测试时,采用的是集成式流量测试工艺。
由于常规注水管柱在注水时会产生一定的收缩量,会在对厚度较薄的夹层进行分层开发时造成误差,因此,细分注水技术通常采用平衡式管柱实施注水,以此来治理层内矛盾。使用此类管柱时,需在常规管柱的下方以及射孔的下方再下一级平衡封隔器,从而减少管柱的蠕动变形,进而减小分层开采时可能产生的误差。
3.2 分层采油技术
目前,包括大港油田在内的东部进入高含水期的油田,在分层采油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方式即堵水措施,然而该措施产生的效果会逐年变差,因而需要采用机采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分层开采。机采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设备包括分层可调配产器、分层衡量配产器、分层固定配产器等。其中,分层可调配产器通常适用于产液量、含水率都比较高的层位,该类配产器的油嘴直径是可调的,因而可以根据供液情况来适当调整油嘴的大小,从而实现不同的配产。其次,分层衡量配产器通常适用于层间干扰较为严重、供液能力变化较大的油层,由于此类配产品设有一个能够自动对进液孔的直径进行调整的设备,因此可以通过不同进液孔的直径尺寸来实现对进液量的调节。而分层固定配产器的安设目的目前主要是通过自身固定的油嘴尺寸来控制油嘴的产业量。
3.3 油層、隔夹层改造技术
对于厚度较大的油层,若其内部含有厚度相对较大(通常大于0.4m)的物性隔夹层,则可采用平衡压裂的方式,既能够提升产量,又能够对夹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对于夹层厚度小(通常不足0.4m)的情况,先利用溶于水的化学堵剂进行封堵,再对顶部的弱水淹层进行人工压裂,通常尽量使压裂规模较大,半长达到30m以上,从而达到较好的增产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河山,褚海涛,时先锋,田华锦,杨红岩.分注井测试新工艺及分析技术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23):101-102.
[2] 李大建,牛彩云,何淼,汪峰军,胡晓威.几种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在长庆油田的适应性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06):124-127.
[3] 王彬.采油八厂水平井机械分层找堵水工艺技术分析与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08):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