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显得越来越受人关注。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重要的陪伴者和引路人,其自身队伍的状况和素质对大学生成长尤为重要。所以,高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以全面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队伍建设 现实思考
今天,高等教育在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如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实现高等教育目标,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明确了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迫切性
辅导员工作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其队伍建设必须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及学生培养的需求。
1.和谐社会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由大学师生为主体、包涵各类物质实体和精神产品的相对完整的社会组成,其成员来源广泛,与家庭、社会和各行各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和谐校园的创建是高等教育目前的重要任务,其核心是促进人的和谐、全面的发展。高校有责任培养健康、和谐和全面发展的个体及能融入和谐社会的社会人,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作好个性化的教育、管理工作。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教育、管理的任务明显加重,辅导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已跟不上现实的需要。
2.和谐社会是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现在的大学生80%是独生子女,他们被寄予了社会、家庭的强烈的成才、成功期望,但又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成长环境。应试教育仍然是他们所经历的教育模式,他们缺乏丰富的同伴交往的经验,生活上的无忧无虑和学业上的巨大压力使他们的人格发展特别是自我意识的发展不完善,表现为自我中心倾向,自我调控能力差,抗挫能力缺乏。面对这样的大学生群体,辅导员必须有更多的投入,具备更强的察觉能力和更为丰富的指导策略,才能胜任大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贴心人,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这一重要角色。
3.辅导员队伍整体状况有待改善
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尽管中央一再强调其在高校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性,但高校重视教学、重视科研,学生工作的边缘化倾向使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现实的需求相距甚远。不少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缺乏认同感,认为自己是“信息发布员”、“保姆”、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消防员”,缺乏工作热情和与学生深入沟通与交心的动因。有的辅导员不安心于学生工作,把应聘辅导员作为进入高校的跳板。我国辅导员队伍处于流动状态,历来把分流与转岗作为辅导员建设的重要机制,这一机制一方面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出路问题,但同时也导致了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及专家化、职业化的难度。辅导员所从事的学生工作是一门需要多学科理论作指导的实践学科,辅导员要有理论知识,更要有经验支撑的技术与方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提高高校学生工作水平,保证高校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选聘、培养、使用到考核评估,各个环节都要高度重视。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总体素质。
1.高校应确立学生工作的重要地位
学校必须把学生培养作为中心工作,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理念作为学校基础的和第一位的工作。无论什么类型的大学,培养人的任务是首要任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要始终突出学生培养,要把培养学生的过程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载体,要把学生毕业后的业绩作为考量学校的重要指标。没有学生就办不成大学,没有扎实、创新的学生工作作为基础,学校无法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有远见胆识的大学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
2.加强辅导员的职业理想教育
要加强辅导员职业理想教育,提高辅导员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让辅导员确立自我实现的动力倾向,赋予来自内部的鼓舞、意义和动机,使辅导员在工作中体会归属感和成就感。辅导员要把学生工作看作是塑造灵魂的事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是一门科学。辅导员应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工作在本质上是一种美德传导的实践活动。服务学生、服务学校和国家的未来是辅导员追求的价值目标,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是自我职业自信心和荣誉感的最好实现。
3.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
学校要建立健全对辅导员的良性激励机制,解决部分辅导员缺乏认同感、缺乏工作热情的问题。首先,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地位,形成与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相配合的评价、考核机制,职务、职称晋升机制,使辅导员真正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创造条件,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批学生工作的专家和学者,以实际工作的成效和理论研究的成果,不断提升学生工作的水平和学生工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4.把好辅导员队伍的入口关
严把辅导员选聘的入口关是保证形成高素质辅导员队伍的重要环节。学校应选聘那些最适合做辅导员的人来从事这项工作。所谓“最适合”就是真正热爱学生工作,有思想、有能力、肯奉献的那些人。他们可以来自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学历层次,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理论修养、道德品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政治学、社会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专长的个体,其核心是热心和擅长做学生工作的。
5.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培养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是辅导员队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辅导员队伍承载的政治性和社会性要求功能,管理性和服务性要求功能的内涵正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变化。在高校“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不断催生着思想性、社会性、服务性需求。高校生涯规划师、心理咨询师的产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给辅导员工作内容作了新的拓展。但学生需要的有更多的人为其进行科学的人生设计指导、学业辅导、职业辅导、就业指导和创新、创造、创业指导等。高校及有关教育部门要积极探索,要投入一定人力、财力、物力来加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和研究,探求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队伍建设 现实思考
今天,高等教育在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如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实现高等教育目标,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明确了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迫切性
辅导员工作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其队伍建设必须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及学生培养的需求。
1.和谐社会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由大学师生为主体、包涵各类物质实体和精神产品的相对完整的社会组成,其成员来源广泛,与家庭、社会和各行各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和谐校园的创建是高等教育目前的重要任务,其核心是促进人的和谐、全面的发展。高校有责任培养健康、和谐和全面发展的个体及能融入和谐社会的社会人,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作好个性化的教育、管理工作。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教育、管理的任务明显加重,辅导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已跟不上现实的需要。
2.和谐社会是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现在的大学生80%是独生子女,他们被寄予了社会、家庭的强烈的成才、成功期望,但又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成长环境。应试教育仍然是他们所经历的教育模式,他们缺乏丰富的同伴交往的经验,生活上的无忧无虑和学业上的巨大压力使他们的人格发展特别是自我意识的发展不完善,表现为自我中心倾向,自我调控能力差,抗挫能力缺乏。面对这样的大学生群体,辅导员必须有更多的投入,具备更强的察觉能力和更为丰富的指导策略,才能胜任大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贴心人,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这一重要角色。
3.辅导员队伍整体状况有待改善
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尽管中央一再强调其在高校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性,但高校重视教学、重视科研,学生工作的边缘化倾向使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现实的需求相距甚远。不少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缺乏认同感,认为自己是“信息发布员”、“保姆”、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消防员”,缺乏工作热情和与学生深入沟通与交心的动因。有的辅导员不安心于学生工作,把应聘辅导员作为进入高校的跳板。我国辅导员队伍处于流动状态,历来把分流与转岗作为辅导员建设的重要机制,这一机制一方面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出路问题,但同时也导致了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及专家化、职业化的难度。辅导员所从事的学生工作是一门需要多学科理论作指导的实践学科,辅导员要有理论知识,更要有经验支撑的技术与方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提高高校学生工作水平,保证高校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选聘、培养、使用到考核评估,各个环节都要高度重视。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总体素质。
1.高校应确立学生工作的重要地位
学校必须把学生培养作为中心工作,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理念作为学校基础的和第一位的工作。无论什么类型的大学,培养人的任务是首要任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要始终突出学生培养,要把培养学生的过程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载体,要把学生毕业后的业绩作为考量学校的重要指标。没有学生就办不成大学,没有扎实、创新的学生工作作为基础,学校无法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有远见胆识的大学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
2.加强辅导员的职业理想教育
要加强辅导员职业理想教育,提高辅导员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让辅导员确立自我实现的动力倾向,赋予来自内部的鼓舞、意义和动机,使辅导员在工作中体会归属感和成就感。辅导员要把学生工作看作是塑造灵魂的事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是一门科学。辅导员应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工作在本质上是一种美德传导的实践活动。服务学生、服务学校和国家的未来是辅导员追求的价值目标,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是自我职业自信心和荣誉感的最好实现。
3.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
学校要建立健全对辅导员的良性激励机制,解决部分辅导员缺乏认同感、缺乏工作热情的问题。首先,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地位,形成与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相配合的评价、考核机制,职务、职称晋升机制,使辅导员真正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创造条件,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批学生工作的专家和学者,以实际工作的成效和理论研究的成果,不断提升学生工作的水平和学生工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4.把好辅导员队伍的入口关
严把辅导员选聘的入口关是保证形成高素质辅导员队伍的重要环节。学校应选聘那些最适合做辅导员的人来从事这项工作。所谓“最适合”就是真正热爱学生工作,有思想、有能力、肯奉献的那些人。他们可以来自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学历层次,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理论修养、道德品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政治学、社会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专长的个体,其核心是热心和擅长做学生工作的。
5.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培养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是辅导员队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辅导员队伍承载的政治性和社会性要求功能,管理性和服务性要求功能的内涵正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变化。在高校“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不断催生着思想性、社会性、服务性需求。高校生涯规划师、心理咨询师的产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给辅导员工作内容作了新的拓展。但学生需要的有更多的人为其进行科学的人生设计指导、学业辅导、职业辅导、就业指导和创新、创造、创业指导等。高校及有关教育部门要积极探索,要投入一定人力、财力、物力来加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和研究,探求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