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产科重症监护室内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产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936例,根据是否发生感染进行分组,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新生儿的日龄和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和分析,并进行入院诊断。观察两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窒息情况、肠外营养、机械通气和羊水污染情况,进而分析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感染组新生儿的小于胎龄率、较低出生体重率、胎龄≤37周率、羊水污染率、窒息率、肠外营养率和机械通气率分别为15.22%、45.65%、45.65%、10.87%、27.17%、59.78%和15.22%。非感染组的比率分别为9.48%,3.67%,3.67%,18.36%,10.43%,31.16%和1.78%。两组的出生体重较低新生儿数量、较低胎龄新生儿数量、新生儿窒息数量、肠外营养新生儿数量和机械通气新生儿数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的重量、胎龄、窒息、肠外营养和机械通气都是导致产科重症监护室内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医护工作者应对这几项情况提高重视,预防新生儿感染。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感染
重症监护室内的新生儿往往是早产儿,具有体重低、呼吸困难和免疫力低下等特点。由于新生儿身体抵抗力较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一旦新生儿出现感染症状,则会加重病情,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针对产科重症监护室内的新生儿,应探讨其可能引发感染的高危因素,并采取多种手段预防感染[1-2]。本文根据我院产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进行分析,以探讨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产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936例,根据是否发生感染进行分组。其中,感染组新生儿92例,住院时间超过36h,日龄小于25d,全部符合感染标准并已进行确诊。非感染组844人,住院时间<36h,不符合感染标准。
1.2观察指标
对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新生儿的日龄和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和分析,并进行入院诊断。观察两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窒息情况、肠外营养、机械通气和羊水污染情况,进而分析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
1.3细菌培养方法
新生儿进入重症监护室后,对所有新生儿进行细菌培养。具体应做到四点:第一,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并进行细菌培养。第二,采集股静脉血液进行培养。第三,利用无菌棉签沾取皮肤黏膜分泌物进行培养。第四,初次尿检异常则进行尿液标本培养。
1.4判断标准
1.4.1感染判断标准
在明显的感染临床症状。如新生儿存在上述指标任意一项,并同时伴有第四项,则可判断为感染。
1.4.2新生儿体重和胎龄分类
在体重方面,低体重新生儿的体重<2500g,正常出生新生儿的体重为2500~4000g,极低体重新生的体重<1000g,巨大儿的体重>4000g。在胎龄方面,足月新生儿胎龄为37~42周,长期新生儿胎龄≥42周,早产儿胎龄<37周。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产科重症监护室内两组新生儿的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新生儿的小于胎龄率、较低出生体重率、胎龄≤37周率、羊水污染率、窒息率、肠外营养率和机械通气率分别为15.22%、45.65%、45.65%、10.87%、27.17%、59.78%和15.22%。非感染组的比率分别为9.48%,3.67%,3.67%,18.36%,10.43%,31.16%和1.78%。两组的出生体重较低新生儿数量、较低胎龄数量、新生儿窒息数量、肠外营养数量和机械通气数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总结
由于新生儿刚刚出生,机体发育不够成熟,脏器功能性较弱,容易遭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尤其是产科重症监护室内的新生儿,体质较正常新生儿更弱,因此极易遭到感染[3]。新生儿感染的发病速度较快,病死率较高,所以如何预防新生儿感染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
以往研究显示,重症监护室内新生儿感染革
兰阴性菌较多。随着抗生素使用率的提高,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率也有所提高[4]。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主要途径为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皮肤黏膜感染。肺部是主要的感染部位,原因在于对新生儿进行急救时需要气管插管并借助呼吸机进行呼吸,同时新生儿无法自主咳嗽,呼吸道内分泌物难以排出,因此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而影响肺部[5]。
在本研究中,对产科重症监护室内两组新生儿的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新生儿小于胎龄率、较低出生体重率、胎龄≤37周率、羊水污染率、窒息率、肠外营养率和机械通气率分别为15.22%、45.65%、45.65%、10.87%、27.17%、59.78%和15.22%。高于非感染组的各项因素比率。而两组的出生体重较低新生儿数量、较低胎龄新生儿数量、新生儿窒息数量、肠外营养新生儿数量和机械通气新生儿数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新生儿重量、胎龄、窒息、肠外营养和机械通气都是导致产科重症监护室内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医护工作者应对这几项情况提高重视,预防新生儿感染。
参考文献:
[1]王辉.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5(42):3498-3499.
[2]黄新香.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6(09):32-33.
[3]张春环,吕兴.院内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02(12):187-189.
[4]张德振.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22(14):3-4.
[5]宋桂芬.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的防治及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02(32):196-197.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感染
重症监护室内的新生儿往往是早产儿,具有体重低、呼吸困难和免疫力低下等特点。由于新生儿身体抵抗力较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一旦新生儿出现感染症状,则会加重病情,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针对产科重症监护室内的新生儿,应探讨其可能引发感染的高危因素,并采取多种手段预防感染[1-2]。本文根据我院产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进行分析,以探讨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产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936例,根据是否发生感染进行分组。其中,感染组新生儿92例,住院时间超过36h,日龄小于25d,全部符合感染标准并已进行确诊。非感染组844人,住院时间<36h,不符合感染标准。
1.2观察指标
对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新生儿的日龄和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和分析,并进行入院诊断。观察两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窒息情况、肠外营养、机械通气和羊水污染情况,进而分析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
1.3细菌培养方法
新生儿进入重症监护室后,对所有新生儿进行细菌培养。具体应做到四点:第一,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并进行细菌培养。第二,采集股静脉血液进行培养。第三,利用无菌棉签沾取皮肤黏膜分泌物进行培养。第四,初次尿检异常则进行尿液标本培养。
1.4判断标准
1.4.1感染判断标准
在明显的感染临床症状。如新生儿存在上述指标任意一项,并同时伴有第四项,则可判断为感染。
1.4.2新生儿体重和胎龄分类
在体重方面,低体重新生儿的体重<2500g,正常出生新生儿的体重为2500~4000g,极低体重新生的体重<1000g,巨大儿的体重>4000g。在胎龄方面,足月新生儿胎龄为37~42周,长期新生儿胎龄≥42周,早产儿胎龄<37周。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产科重症监护室内两组新生儿的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新生儿的小于胎龄率、较低出生体重率、胎龄≤37周率、羊水污染率、窒息率、肠外营养率和机械通气率分别为15.22%、45.65%、45.65%、10.87%、27.17%、59.78%和15.22%。非感染组的比率分别为9.48%,3.67%,3.67%,18.36%,10.43%,31.16%和1.78%。两组的出生体重较低新生儿数量、较低胎龄数量、新生儿窒息数量、肠外营养数量和机械通气数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总结
由于新生儿刚刚出生,机体发育不够成熟,脏器功能性较弱,容易遭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尤其是产科重症监护室内的新生儿,体质较正常新生儿更弱,因此极易遭到感染[3]。新生儿感染的发病速度较快,病死率较高,所以如何预防新生儿感染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
以往研究显示,重症监护室内新生儿感染革
兰阴性菌较多。随着抗生素使用率的提高,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率也有所提高[4]。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主要途径为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皮肤黏膜感染。肺部是主要的感染部位,原因在于对新生儿进行急救时需要气管插管并借助呼吸机进行呼吸,同时新生儿无法自主咳嗽,呼吸道内分泌物难以排出,因此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而影响肺部[5]。
在本研究中,对产科重症监护室内两组新生儿的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新生儿小于胎龄率、较低出生体重率、胎龄≤37周率、羊水污染率、窒息率、肠外营养率和机械通气率分别为15.22%、45.65%、45.65%、10.87%、27.17%、59.78%和15.22%。高于非感染组的各项因素比率。而两组的出生体重较低新生儿数量、较低胎龄新生儿数量、新生儿窒息数量、肠外营养新生儿数量和机械通气新生儿数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新生儿重量、胎龄、窒息、肠外营养和机械通气都是导致产科重症监护室内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医护工作者应对这几项情况提高重视,预防新生儿感染。
参考文献:
[1]王辉.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5(42):3498-3499.
[2]黄新香.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6(09):32-33.
[3]张春环,吕兴.院内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02(12):187-189.
[4]张德振.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22(14):3-4.
[5]宋桂芬.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的防治及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02(32):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