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没有韩国财阀的独特体制,现代集团或任何其它韩国公司都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成功。
韩国人称财团为“财阀”,足见其在经济界的地位和霸气。
其实,财阀(Chabol)就是庞大的家族拥有的商业集团,这些财阀企业一般包括许多不同的公司,他们大多通过血缘直接或间接控制着大批下属企业,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王国”。这些财阀主要有现代、三星、LG、SK等。几十家大财阀(chabol)控制下的大企业集团几乎控制了韩国的经济命脉。
但如果没有韩国财阀的独特体制,现代集团或任何其它韩国公司都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成功。因此有学者指出:没有对财阀的理解,就不能理解韩国的经济。
以现代事件中的现代来看,财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家族牢牢掌握所有权以及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控制权;严格家长式作风的领导层,要求董事长和其它经理的指令必须毫无疑问地被执行;集中计划,通常在整个公司有一个中心计划部;最后,是公司和政府之间的亲密合作。
在韩国,财阀伴随着韩国经济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它最早萌生在1940年代末期,在日本投降后,韩国(当时称南朝鲜)当权政府将原日本占有的财产转移给私人,开始培养“企业家”,帮助韩国经济走上复苏之路。这成为财阀的萌芽。
1950年代后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三星、乐喜、东洋、金星等较大的垄断集团,这时他们的经济影响力还十分有限,也没有鲜明的特征。
1960年代,韩国确立官方主导型经济体制,在政策上明确扶植财阀企业,为他们在金融、税收等方面提供足够的便利;同时,美国的经济援助,也给他们提供了支持。
1960至1970年代,韩国政府又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财政、税收、外汇、信贷、项目建设等方面也都对财阀企业集团实行强有力的倾斜政策,为了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政府甚至对银行的贷款投向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1980年代初,韩国经济渐渐偏向赶超战略,热衷于扶植大企业去发展资本密集程度超过其要素秉赋结构的产业,全力推进以大企业为中心的增长速度,并通过引导银行信贷高度集中于这些政府极力扶持的企业,来对企业拔苗助长,这成为当时韩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财阀逐渐形成了与政府、银行之间的三角关系,大多举债经营,深深地埋下了以后发展中的祸根。
1997年的金融危机对韩国经济影响深远。几十个大财团中竟有十几个财团应声倒下,其他财团不同程度陷入经营困难。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财阀经济模式”不利于市场化竞争、容易催生腐败等弊端,并开始减少对财阀的无条件支持。
而一些财阀为了能够继续获得政府的支持,便不惜重金贿赂政府高级官员,甚至直接把对象圈定为总统,一时间“黑金”泛滥,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全斗焕、卢泰愚、金泳三,这些韩国前总统都不同程度地跟贿赂有染。
1998年初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上台伊始,刚经历过金融风暴的洗礼,财阀经济的弊端暴露无遗,于是韩国政府向财阀举起了改革之刀。财阀由推行经济政策的“宠儿”一下子成为政府修剪的对象。
韩国政府采取整改财团财务结构,实行企业重组,规范金融秩序和投融资体制,加强税务监管等措施,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
其实,1997年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就意识到,五大财阀家族管理体制已根本不适应全球经济竞争的需要。显然,最后一项惩罚措施将使集团股东们的管理权丧失殆尽。
现任韩国总统卢武铉更是立志清算韩国财阀的大力主张者,他倡导的财阀改革使韩国大企业开始逐一受到清算。
在今年2月韩国总统卢武铉的就职典礼上,他表示决心完成对韩国财阀集团和金融市场的整顿,恢复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以彻底扭转韩国经济近几年的颓势。
政府对财阀的逐渐清算,将使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财阀企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韩国观察人士认为,卢武铉的就职典礼标志着韩国政府与巨型财阀集团之间的角力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就就意味着韩国历届政府倾举国之力培养出来的“伟大企业”温床将有可能轰然坍塌。
韩国人称财团为“财阀”,足见其在经济界的地位和霸气。
其实,财阀(Chabol)就是庞大的家族拥有的商业集团,这些财阀企业一般包括许多不同的公司,他们大多通过血缘直接或间接控制着大批下属企业,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王国”。这些财阀主要有现代、三星、LG、SK等。几十家大财阀(chabol)控制下的大企业集团几乎控制了韩国的经济命脉。
但如果没有韩国财阀的独特体制,现代集团或任何其它韩国公司都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成功。因此有学者指出:没有对财阀的理解,就不能理解韩国的经济。
以现代事件中的现代来看,财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家族牢牢掌握所有权以及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控制权;严格家长式作风的领导层,要求董事长和其它经理的指令必须毫无疑问地被执行;集中计划,通常在整个公司有一个中心计划部;最后,是公司和政府之间的亲密合作。
在韩国,财阀伴随着韩国经济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它最早萌生在1940年代末期,在日本投降后,韩国(当时称南朝鲜)当权政府将原日本占有的财产转移给私人,开始培养“企业家”,帮助韩国经济走上复苏之路。这成为财阀的萌芽。
1950年代后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三星、乐喜、东洋、金星等较大的垄断集团,这时他们的经济影响力还十分有限,也没有鲜明的特征。
1960年代,韩国确立官方主导型经济体制,在政策上明确扶植财阀企业,为他们在金融、税收等方面提供足够的便利;同时,美国的经济援助,也给他们提供了支持。
1960至1970年代,韩国政府又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财政、税收、外汇、信贷、项目建设等方面也都对财阀企业集团实行强有力的倾斜政策,为了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政府甚至对银行的贷款投向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1980年代初,韩国经济渐渐偏向赶超战略,热衷于扶植大企业去发展资本密集程度超过其要素秉赋结构的产业,全力推进以大企业为中心的增长速度,并通过引导银行信贷高度集中于这些政府极力扶持的企业,来对企业拔苗助长,这成为当时韩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财阀逐渐形成了与政府、银行之间的三角关系,大多举债经营,深深地埋下了以后发展中的祸根。
1997年的金融危机对韩国经济影响深远。几十个大财团中竟有十几个财团应声倒下,其他财团不同程度陷入经营困难。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财阀经济模式”不利于市场化竞争、容易催生腐败等弊端,并开始减少对财阀的无条件支持。
而一些财阀为了能够继续获得政府的支持,便不惜重金贿赂政府高级官员,甚至直接把对象圈定为总统,一时间“黑金”泛滥,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全斗焕、卢泰愚、金泳三,这些韩国前总统都不同程度地跟贿赂有染。
1998年初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上台伊始,刚经历过金融风暴的洗礼,财阀经济的弊端暴露无遗,于是韩国政府向财阀举起了改革之刀。财阀由推行经济政策的“宠儿”一下子成为政府修剪的对象。
韩国政府采取整改财团财务结构,实行企业重组,规范金融秩序和投融资体制,加强税务监管等措施,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
其实,1997年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就意识到,五大财阀家族管理体制已根本不适应全球经济竞争的需要。显然,最后一项惩罚措施将使集团股东们的管理权丧失殆尽。
现任韩国总统卢武铉更是立志清算韩国财阀的大力主张者,他倡导的财阀改革使韩国大企业开始逐一受到清算。
在今年2月韩国总统卢武铉的就职典礼上,他表示决心完成对韩国财阀集团和金融市场的整顿,恢复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以彻底扭转韩国经济近几年的颓势。
政府对财阀的逐渐清算,将使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财阀企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韩国观察人士认为,卢武铉的就职典礼标志着韩国政府与巨型财阀集团之间的角力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就就意味着韩国历届政府倾举国之力培养出来的“伟大企业”温床将有可能轰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