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里2号的“共产党”组织

来源 :党员生活·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3071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在老渔阳里2号的故事,距离今天已经一个世纪了。
  1920年2月中旬,陈独秀乘坐外国轮船到达上海。3月初,他从好友汪孟邹位于五马路(今广东路)棋盘街的亚东图书馆搬到这里居住,原本冷冷清清的漁阳里2号一下子就热闹起来,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现在,“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回到了上海,新文化运动的“旗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自然也跟着他回来了,老渔阳里2号也就成了《新青年》编辑部。在陈独秀的身边,又汇聚了一群新青年,李汉俊、李达、沈雁冰、陈望道、施存统、杨明斋等是老渔阳里2号的座上宾。
  走进老渔阳里2号,进门就是客堂间,也是陈独秀的会客室。堂间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会客谈话以十五分钟为限”。陈独秀确实太忙了,拜访者络绎不绝,踏破了门槛。堂间有一把皮面靠背摇椅,与人谈话时,他就坐在这把摇椅上。陈独秀中等身材,前额宽广,眼神炯炯。在年轻人眼里,这位思想界的大明星,仪表确实与众不同,西装革履,仪态文雅,待人随和。在不拘形式的谈话中,他顷刻就能把对方征服,一笑起来就露出整齐的牙齿,散发着充沛的生命活力,俨然一位大知识分子。
  1920年6月的一天,毛泽东走进了老渔阳里2号,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陈独秀。毛泽东比陈独秀小14岁,也算是忘年交了。早在1918年,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佐理员的时候,文科学长陈独秀就经常来他这里借阅书刊。几十年后,毛泽东依然念念不忘,“他给我的影响也许比那里任何人所给我的都大”。
  见面后,陈独秀向毛泽东表示了对湖南人抗争精神的赞赏,并对《湘江评论》的工作和驱张运动都给予高度评价。
  谈话中,毛泽东向陈独秀说明了“湖南改造促成会”的计划,征求陈独秀的意见。在毛泽东身上,陈独秀看到了湖南人的奋斗精神,十分高兴地说:“一个人的生命最长不过百年,或长或短,不算什么大问题,因为他不是真生命。大问题是什么?真生命是什么?真生命是个人在社会上留下的永远生命,这种永远不朽的生命,乃是一个人生的大问题。社会上有没有这种长命的个人,也是社会的大问题。奥利芙·施赖纳的小说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你见过蝗虫它们怎样渡河么?第一个走下水边,被水冲走了,于是第二个来了,于是第三个,于是第四个,到后来,他们的死骸堆积起来,成了一座桥,其余的便过去了。那过去的人不是我们的真生命,那座桥才是我们的真生命,永远的生命!因为过去的人连脚迹也不曾留下,只有这桥留下了永远纪念的价值。”
  毛泽东说:“先生说得真好。有真生命的人,是因为他们造的桥的生命永远存在那里,在我们心中。”
  1920年7月,返回长沙前夕,毛泽东再次登门,向陈独秀告别。在老渔阳里2号,他详细谈了回湘后的打算,包括成立文化书社和俄罗斯研究会、组织湖南人民自治运动,表示要继续做好《新青年》的发行工作。陈独秀十分赞赏,对毛泽东说:“我正在筹备组建共产党。如果你们的计划顺利实现,也是建党的最好准备。”毛泽东兴奋地说:“我们也想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湖南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今后请先生多多指导。”陈独秀握着毛泽东的手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发扬湖南人的奋斗精神!”
  的确,在上海的这两个月,是毛泽东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他在写给好友的信中说:“好多人讲改造,却只是空泛的一个目标。究竟要改造到哪一步田地?用什么方法达到,自己或同志从哪一个地方下手?这些问题,有详细研究的却很少。”毛泽东感觉自己像“睡在鼓里”一样。这次与陈独秀的会见,让他茅塞顿开。后来,他在自传中回忆道:“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而就在与毛泽东会见的这个6月里,陈独秀在老渔阳里2号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开会商议,筹备成立共产主义的政党,初步定名为“社会共产党”。会上讨论了党纲、党章,确定以“劳工专政、生产合作及严密党的组织”为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并推举陈独秀为党的领导人。
  此时,关于党的名称问题,陈独秀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也没有最后确定下来——是叫“社会党”,还是叫“共产党”,抑或叫社会共产党?为此,陈独秀专门致信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同意并决定党的名称就叫“中国共产党”。老渔阳里2号成为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和指挥中心。从此,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有了共产党。
  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支持和推动下,上海共产党小组正式成立,命名为“共产党”,成员共8人,他们是: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时在日本)、杨明斋、李达。
  陈独秀被推选为“小组”负责人。那负责人叫什么好呢?叫“小组长”?叫“主任”?维经斯基沿用俄共(布)的习惯说应当叫“书记”。“书记”一词在中国倒是古已有之,不过,古时的“书记”指主管文书的人,后指抄写员。当杨明斋把维经斯基的意见译成中文,“小组”的组员们都感到新鲜。就这样,陈独秀担任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首任“书记”。有了“小组”,有了这个“小组”的书记,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诞生了。
  这年11月,在老渔阳里2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创办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实际情况为:从1920年9月起,《新青年》成为上海共产党组织的机关刊物。11月,上海党组织创办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其间,陈独秀分别给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的朋友们写信,希望他们尽快筹备建立党组织。不久,陈独秀收到了毛泽东热情洋溢的邀请,希望他去长沙出席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因要去广州就职,遗憾未能成行。于是,毛泽东在新民学会的先进分子中,创建了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日出东方,苦难辉煌。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沧海桑田,穿越百年时光,老渔阳里2号,正是这“开天辟地大事变”的见证者。
其他文献
5月29日是国际维和人员日。之所以选择5月29日,是因为1948年的这一天,联合国向中东地区派遣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首次执行维和行动。  ★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1990年4月,中国军队第一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  ★1992年4月,中国军队向联合国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派出由400名官兵组成的工程兵大队
期刊
二次元萌宠“黄逗菌”吸引大量粉丝,“初音未来”正式入驻淘宝直播,“洛天依”出专辑开演唱会甚至登上卫视晚会……忽如一夜春风来,虚拟偶像开始密集进入大众视线。这些对于主流人群而言还稍显陌生,却日渐走红的虚拟形象,折射出怎样的文化心态?  直播、拍杂志、开演唱会,  真人明星能做的,虚拟偶像都能做  在上海市嘉定区约1000平方米的摄制大棚里,多台摄影机对着虚拟偶像“Ling翎”的模型录制影像,灯光、布
期刊
不要为过去所限,不要害怕被人讨厌,不要深陷对未来的执念,只要鼓起勇气,每一个人随时都可以获得幸福。一个人的力量很大,“我”的力量很大。  这是一本极有可能改变读者人生观的书。一个被家人否定、陷入自卑和困惑中的青年,与一位哲人展开了五天的对话,话题涉及自卑、自由、勇气、幸福、人生意义等多个方面。通过这种对谈,哲人将自己所信奉的“阿德勒哲学”以一种恰到好处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区别于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另
期刊
座位上是彩虹色的套,车身有一个特别朋克的猫咪贴纸,轮子在夜里会发出彩色的霓虹,骑一辆酷炫得有些跳脱的电动车,加码的瞬间,人好像也飞起来了。在城市的腹地穿行,无所阻挡,没有听力的小袁在送外卖这份工作上,找到了自由的感觉(P52)。  2016年那年春天,杨永发种下塘泥湾第一棵苹果苗。得益于 2012年正式通车的雅西高速,和这些年不断修缮的进出盐源的两条国道,2019年,山的这一头,塘泥湾村约120万
期刊
说起向伴侣表达爱意,很多人会想到“我爱你”“你真好”“思念你”这样的句子。去年《中国诗词大会》七夕专场的冠军陈曦骏和钱子琳夫妇却是这样表达的:“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这种诗情画意的表白,也许会让你觉得是在看言情小说,但这其实只是这对80后夫妻的日常写照。  2010年,陈曦骏从上海海事大学毕业,几经周折,工作也没完全落实。有
期刊
当历史的时针即将进入另一个区间,追梦的人们即将跨过又一个门槛之际,习近平主席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2021年新年贺词。习近平主席指出,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抗疫史诗,由中华儿女书写;创新高度,由中华儿女标注;脱贫奇迹,由中华儿女创造;天下一家,由中华儿女诠释。2020年,了不起的中华儿女,交出一份了不起的“中国答卷”。这些成绩是中国人民克服巨大困难、付出巨大
期刊
史上最长的假期终于结束,家长和孩子都获得了一段意外难得的亲子时光。本该坐在课堂里学习的时间,用来释放天性,自由玩耍,孩子也因此解锁了一批新技能。老大迷上了打羽毛球,天天和小伙伴们打得火热。  这天,他遇到了一个10岁半的小哥哥,矮他半头,球技也不如他。毕竟是开学就要上5年级的孩子,眼里心里都能装点事了。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小哥哥想为自己扳回一局,于是盯着儿子手里的球拍说:“你这是迪卡侬买的吧?这个好
期刊
白天,西装革履,言谈儒雅;下班后,背心短裤,热情奔放;闲暇时,化身写手,在自己的专栏更新文字。这是公司职员/健身教练/自由撰稿人成宇的日常。眼下,成宇这样的年轻人有一个很“潮”的标签——“斜杠青年”。  “斜杠”(“/”),是最早由美国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在《一个人/多重职业》一书中提出的概念,用以指代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斜杠”概念进入中国便与青年文化一拍即合,成为年轻群体的一种流行风尚与
期刊
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入筹备期。7月23日,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全部到达上海。各地代表到齐后,先在法租界博文女校内开了一个简短的预备会议,随后转移至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李书城和其弟李汉俊的寓所。1921年7月23日晚间,中共一大在这里开幕。  李氏兄弟的寓所是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上海典型的里弄住宅建筑。会场的陈设十分简朴,气氛却很庄重。来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位代表出席了会
期刊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武汉成为工人运动的重点区域。1922年1月22日,京汉铁路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组织——江岸工人俱乐部诞生了。  1923年2月4日上午,江岸铁路工人拉响了罢工的第一声汽笛。3个小时后,全路近2万工人全部罢工,所有客货车一律停运。  2月7日下午5时许,得到吴佩孚镇压罢工的命令后,湖北督军肖耀南指使其參谋长张厚生率领全副武装的两营士兵将京汉铁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