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劳动力工资普遍偏低,要求提高最低工资保障、增加工人福利水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经济学家们关于最低工资经济学效应的观点也不尽相同,关于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理论研究通常集中于减少就业或者对就业影响不大这两个方面,面对可能出现的增加就业情况却关注不足。本文将结合我国近年劳动力市场的实情分析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学效应。
关键词:最低工资;失业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26-02
引言:最低工资制度是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对经济活动实行宏观控制与调节,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的一项有关最低工资问题的确立和实施的制度。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以立法形式确立并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通过最低工资制度来保障低收入者的合法权益,已经是世界通用的做法。
我国关于最低工资制度的讨论一直存在,有关最低工资制度效率的研究和讨论越来越多,这表明收入分配问题、低收入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益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充分认识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效应,发挥其积极作用,尽量减弱其消极影响,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研究现状
最低工资制度一直都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很多经济学家对最低工资立法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而早期以斯蒂格勒1946年发表的《最低工资立法经济学》最为引人注目。
(一)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的观点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认为,在具有完全竞争性的劳动要素市场上,如果最低工资水平低于市场均衡工资,最低工资制度失去存在的意义。如果最低工资水平比市场均衡工资高,将会导致劳动供给量明显增加,需求量减少进而影响失业。如果政府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或者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希望以此来缓解就业压力,将会导致物价水平提高,在名义工资不变的情况下使实际最低工资降低,可以达到暂时增加就业的目的。同样的道理,当物价上涨,实际最低工资必然要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上调,这时候政府不得不出台相关法令来提高最低工资,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在1946年发表的《最低工资立法经济学》中认为,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不仅对减少贫困未能起到作用,反而扭曲了资源配置。许多经济学家也认为,最低工资法是政府当局对劳动力要素市场的一种干扰。在斯蒂格勒之后,许多学者对最低工资的经济效应模型不断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许多研究最低工资制度的模型,把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学者认为,最低工资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扩大部分商品市场需求,从而导致相关产业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加,扩大相应的就业量。
(二)萨缪尔森的观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对于最低工资的态度是模糊的,一方面,他以供求曲线图的分析,定性地表明最低工资的提高会减少就业量;另一方面,他又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最低工资上升10%,只会使青少年就业量下降1%一3%的定量分析结论,并且,最低工资增加10%,会使相关群体的收入提高7%一9%。因此,在對于最低工资的争论中,萨缪尔森没能最低工资制度的有效性得出明确的结论。
(三)对最低工资制度的实证研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Card和Krueger,通过最低工资制度对美国新泽西州与宾夕法尼亚州的快餐食品行业就业情况影响的实证分析,证明了最低工资制度的就业效应是不确定的,得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一定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的结论。其后的Welch、Neumark等人对Card和Krueger的原始数据进行重新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先前的研究基本一致。
二、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学效应
目前绝大多数的观点认为,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在提高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的同时,剥夺了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引起的失业甚至是牺牲更贫穷的人去改善次贫穷的人的福利水平,是一种不公平的再分配措施。最低工资制度遭到了很多经济学家的反对
(一)最低工资制度对完全竞争市场就业的影响
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且假设最低工资制度有效应用于所有企业。当市场处于初始均衡时,就业人数和工资水平分别为劳动力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Q0,Wo)。假设此时政府出台了一个高于均衡工资的最低工资水平WL。此时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到Q1,与初始的就业量Q0相比,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下降了Q0一Q1。在工资为WL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愿意提供Q2的就业,因此,最后的结果是Q2一Q1的工人希望就业但处于失业状态。(如图一)
(二)最低工资对非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影响
如果假设劳动力市场非完全竞争,厂商拥有一定垄断力量则市场的劳动力需求量由垄断厂商的劳动力边际成本和劳动力边际产出的交点C决定,并得到垄断市场均衡D。引入最低工资WL后,劳动力的边际成本曲线演变成了WL工资水平下的直线AB与劳动力供给曲线组合后,在上方的两段相交于B点的折线。以图上WL高于WE的情况为例。,折线与劳动力边际产出曲线交于点A,确定劳动力雇佣水平QA
随着最低工资上调,劳动力边际成本不断上升,厂商根据最低工资水平决定出新的劳动力需求。在最低工资处于WL任[WD,WE」时,随着最低工资水平的不断上调,劳动力需求增加,失业下降。当WL任[WE,WC]时,最低工资上调,劳动力需求减少,失业上升。无论最低工资水平处于以上哪一个区间,都比垄断市场均衡n的劳动力需求更高。(如图二)
因此最低工资的上升对厂商垄断的劳动力市场影响方向取决于最低工资与完全竞争市场下均衡工资的关系,低于时提高社会就业,高于时则造成最低工资覆盖的行业失业。
(三)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还没有形成完全的劳动力自由市场,劳资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劳动力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使得劳动力要素不能实现自由流动、市场信息不对称、供求双方力量不平衡。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方的力量远远大于劳动供给的一方,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完全丧失议价能力,工会在工资价格方面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工资的高低完全由企业来决定。所以,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不是由供求双方均衡而共同决定的均衡工资,而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凭借其再劳动力供求的优势地位,尽一切可能压低的工资。这必然使得我国的实际工资水平处于均衡水平之下。因此,在我国适当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只要实际工资不高于均衡工资,理论上就能很好的提高工人的福利水平,而不带来失业率的增加。
三、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现状
我国自1994年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以来,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一直都是许多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但是,国内学者对于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研究大多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证研究,无法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而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既要承受巨大人口基数带来的人口增长的惯性压力,又要承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失业压力,多重压力相互交织在一起,使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是保护低收入劳动者利益的必要选择。以下是我国近几年来一些地区的失业率跟最低工资制度实施情况的统计表。
经过对我国典型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就业率的分析,发现从2005年到2008年,国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没有带来失业率的上升,而是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种情况正好说明我国不完善的劳动市场,验证了最低工资制度对非完全竞争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影响。在我国,提高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福利水平的必要措施,是实现社会资源再分配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建议和对策
(一)细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根据我国的国情,有必要根据行业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来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力需求弹性较低的产业,实施比较严格的最低工资限制;对于劳动需求比较高的产业,由于其劳动力流动性比较大,可以适当放宽最低工资的限制,以免不合适的最低工资标准使该产业失业增加。
(二)隐性提高最低工资。由于我国劳资双方特殊的地位关系,强行实施最低工资标准会引起雇主的抵触心理,政府可以通过要求改善职工工作环境、提高福利水平、为职工购买保险等其它方面来提高职工的工资。提高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一定要体现在工资的多少上,只要有利于劳动者的福利水平提高,就可以作为辅助措施予以采纳,但应该控制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
(三)明确最低工资的构成。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详细规定最低工资在各个产业的具体构成,防止雇主变相降低工资,或者以其他的不合理方式支付工资情况的发生。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对于违反和变相违反最低工资规定的行为给予严重处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国家统计局.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J].中国统计年鉴.2009.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4]张潇晗.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J].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丁守海.提高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及福利分析[J].经济理论与实践[D].200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最低工资;失业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26-02
引言:最低工资制度是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对经济活动实行宏观控制与调节,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的一项有关最低工资问题的确立和实施的制度。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以立法形式确立并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通过最低工资制度来保障低收入者的合法权益,已经是世界通用的做法。
我国关于最低工资制度的讨论一直存在,有关最低工资制度效率的研究和讨论越来越多,这表明收入分配问题、低收入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益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充分认识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效应,发挥其积极作用,尽量减弱其消极影响,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研究现状
最低工资制度一直都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很多经济学家对最低工资立法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而早期以斯蒂格勒1946年发表的《最低工资立法经济学》最为引人注目。
(一)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的观点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认为,在具有完全竞争性的劳动要素市场上,如果最低工资水平低于市场均衡工资,最低工资制度失去存在的意义。如果最低工资水平比市场均衡工资高,将会导致劳动供给量明显增加,需求量减少进而影响失业。如果政府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或者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希望以此来缓解就业压力,将会导致物价水平提高,在名义工资不变的情况下使实际最低工资降低,可以达到暂时增加就业的目的。同样的道理,当物价上涨,实际最低工资必然要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上调,这时候政府不得不出台相关法令来提高最低工资,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在1946年发表的《最低工资立法经济学》中认为,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不仅对减少贫困未能起到作用,反而扭曲了资源配置。许多经济学家也认为,最低工资法是政府当局对劳动力要素市场的一种干扰。在斯蒂格勒之后,许多学者对最低工资的经济效应模型不断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许多研究最低工资制度的模型,把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学者认为,最低工资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扩大部分商品市场需求,从而导致相关产业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加,扩大相应的就业量。
(二)萨缪尔森的观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对于最低工资的态度是模糊的,一方面,他以供求曲线图的分析,定性地表明最低工资的提高会减少就业量;另一方面,他又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最低工资上升10%,只会使青少年就业量下降1%一3%的定量分析结论,并且,最低工资增加10%,会使相关群体的收入提高7%一9%。因此,在對于最低工资的争论中,萨缪尔森没能最低工资制度的有效性得出明确的结论。
(三)对最低工资制度的实证研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Card和Krueger,通过最低工资制度对美国新泽西州与宾夕法尼亚州的快餐食品行业就业情况影响的实证分析,证明了最低工资制度的就业效应是不确定的,得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一定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的结论。其后的Welch、Neumark等人对Card和Krueger的原始数据进行重新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先前的研究基本一致。
二、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学效应
目前绝大多数的观点认为,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在提高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的同时,剥夺了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引起的失业甚至是牺牲更贫穷的人去改善次贫穷的人的福利水平,是一种不公平的再分配措施。最低工资制度遭到了很多经济学家的反对
(一)最低工资制度对完全竞争市场就业的影响
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且假设最低工资制度有效应用于所有企业。当市场处于初始均衡时,就业人数和工资水平分别为劳动力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Q0,Wo)。假设此时政府出台了一个高于均衡工资的最低工资水平WL。此时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到Q1,与初始的就业量Q0相比,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下降了Q0一Q1。在工资为WL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愿意提供Q2的就业,因此,最后的结果是Q2一Q1的工人希望就业但处于失业状态。(如图一)
(二)最低工资对非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影响
如果假设劳动力市场非完全竞争,厂商拥有一定垄断力量则市场的劳动力需求量由垄断厂商的劳动力边际成本和劳动力边际产出的交点C决定,并得到垄断市场均衡D。引入最低工资WL后,劳动力的边际成本曲线演变成了WL工资水平下的直线AB与劳动力供给曲线组合后,在上方的两段相交于B点的折线。以图上WL高于WE的情况为例。,折线与劳动力边际产出曲线交于点A,确定劳动力雇佣水平QA
随着最低工资上调,劳动力边际成本不断上升,厂商根据最低工资水平决定出新的劳动力需求。在最低工资处于WL任[WD,WE」时,随着最低工资水平的不断上调,劳动力需求增加,失业下降。当WL任[WE,WC]时,最低工资上调,劳动力需求减少,失业上升。无论最低工资水平处于以上哪一个区间,都比垄断市场均衡n的劳动力需求更高。(如图二)
因此最低工资的上升对厂商垄断的劳动力市场影响方向取决于最低工资与完全竞争市场下均衡工资的关系,低于时提高社会就业,高于时则造成最低工资覆盖的行业失业。
(三)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还没有形成完全的劳动力自由市场,劳资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劳动力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使得劳动力要素不能实现自由流动、市场信息不对称、供求双方力量不平衡。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方的力量远远大于劳动供给的一方,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完全丧失议价能力,工会在工资价格方面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工资的高低完全由企业来决定。所以,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不是由供求双方均衡而共同决定的均衡工资,而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凭借其再劳动力供求的优势地位,尽一切可能压低的工资。这必然使得我国的实际工资水平处于均衡水平之下。因此,在我国适当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只要实际工资不高于均衡工资,理论上就能很好的提高工人的福利水平,而不带来失业率的增加。
三、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现状
我国自1994年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以来,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一直都是许多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但是,国内学者对于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研究大多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证研究,无法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而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既要承受巨大人口基数带来的人口增长的惯性压力,又要承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失业压力,多重压力相互交织在一起,使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是保护低收入劳动者利益的必要选择。以下是我国近几年来一些地区的失业率跟最低工资制度实施情况的统计表。
经过对我国典型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就业率的分析,发现从2005年到2008年,国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没有带来失业率的上升,而是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种情况正好说明我国不完善的劳动市场,验证了最低工资制度对非完全竞争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影响。在我国,提高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福利水平的必要措施,是实现社会资源再分配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建议和对策
(一)细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根据我国的国情,有必要根据行业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来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力需求弹性较低的产业,实施比较严格的最低工资限制;对于劳动需求比较高的产业,由于其劳动力流动性比较大,可以适当放宽最低工资的限制,以免不合适的最低工资标准使该产业失业增加。
(二)隐性提高最低工资。由于我国劳资双方特殊的地位关系,强行实施最低工资标准会引起雇主的抵触心理,政府可以通过要求改善职工工作环境、提高福利水平、为职工购买保险等其它方面来提高职工的工资。提高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一定要体现在工资的多少上,只要有利于劳动者的福利水平提高,就可以作为辅助措施予以采纳,但应该控制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
(三)明确最低工资的构成。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详细规定最低工资在各个产业的具体构成,防止雇主变相降低工资,或者以其他的不合理方式支付工资情况的发生。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对于违反和变相违反最低工资规定的行为给予严重处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国家统计局.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J].中国统计年鉴.2009.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4]张潇晗.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J].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丁守海.提高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及福利分析[J].经济理论与实践[D].200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