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缺位现象的思考及对策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zhichao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届学生在英语期中期末考试中,除了几位学生是既能保证速度又能保证质量地完成全部考题,大部分学生都是在临近考试结束时匆匆完成英语卷子;有一小部分学生为了保证卷子的质量而忽略了速度,致使做好了阅读理解,却把大比分的作文丢弃了,得不偿失;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近几年的阅读理解难度增加,根本看不懂文章大意,导致只顾速度而忽略了质量,更不可取。究其原因,学生觉得做阅读理解题比较费时,比较困难。这一现象表明我们大部分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弱。很多教师说:“我们天天给学生做阅读理解训练啊。”其实不仅仅是阅读理解训练这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平时泛读教学缺位的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讲到:除教材之外,课外阅读量六级应达到20万词以上,七级要达到30万词以上,八级要达到36万词以上。从这一要求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泛读教学的重要性。平时加强泛读教学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扩大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为学生在高考中又快又好地完成阅读理解题打下很好的基础。
  既然泛读教学如此重要,那为什么高中英语泛读教学会存在缺位现象呢?
  一、 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缺位的原因
  1.关于语言点、语法、练习等要讲的东西太多,教师又忙于平时课文的精读训练,课上分不出多余的时间顾及泛读,更没有充分认识到泛读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2.有的教师虽然也提倡课外阅读,同时也会布置相关任务(如概括中心思想或写篇心得体会),但由于布置的任务跟作文相似,批改起来时间长、任务繁重,并且教师手头要批阅的作业太多,无法顾及每个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情况,同时也缺乏有序的组织和有效的监督,所以久而久之,即使布置了课外阅读任务,也形同虚设。
  3.从学生角度讲,他们每天都要应付各科大量的作业,在英语课文背诵上也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因此,尽管他们对一些跟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课外文章感兴趣,但由于要完成很多作业,学习任务较重而无法开展课外阅读。
  4.有些学生虽然有扩大阅读量的意识,在实践中却又无法坚持,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始无终,缺乏计划性和长期性。这样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接触到大量的英语国家的信息和背景知识,这样又影响了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
  5.有的学生不要说不进行泛读训练,即使在平时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也是采取划答案找答案的做题规律,根本不重视篇章的理解和文章的结构。因为平时教师在讲解阅读理解题时总是过多地进行讲解,孤立地分析词汇与句子结构,学生也养成了不动脑筋、不进行联想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把阅读看成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为了做好阅读理解而阅读,根本领悟不到文章中英语语言的美感,不能从中获得经验教训或者是深刻的道理,不能与作者形成共鸣。
  二、高中英语泛读训练策略
  英国学者弗兰克斯·格雷利特(Francoise Grellet)认为:“泛读是一种熟练活动,主要是解决对文章的综合理解问题。进行泛读训练时,首先应该从综合理解开始,然后再向详细理解过渡。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应该是综合理解性的。同时,设计阅读理解练习也应该是从对选文整体理解开始,而不是词汇或较具体的内容。”对于怎样进行有效的泛读训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立足于教材,上好每一堂整体教学课,对每个模块的Reading先进行整体教学,在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同时扩充其他泛读材料,进行有效的泛读训练。如在教Module 6 Unit 4 Reading “The UN—bringing everyone closer together”时,在学生回答了几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这篇文章分成4段,同时请学生说出每一段的节数,并写上段落大意。接下来请学生回答一些体现其概括能力的问题,即:“Why does the author choose the title ‘The UN—bringing everyone closer together’? Can you find some examples from the text?”和“What does the author feel about being a Goodwill Ambassador and what is her attitude towards wars and conflicts in the world?”紧接着引出这篇文章的Reading strategy—understanding a speaker’s attitude,提问学生本文作者的态度是favorable 还是unfavorable的,并且请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和关键词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讲到这里,我们还可以趁热打铁,给出一些相关的高考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如:
  Spring is coming, and it is time for those about to graduate to look for jobs. Competition is tough, so job seekers must carefully consider their personal choices. Whatever we are wearing, our family and friends may accept us, but the workplace may not. (截取自2012陕西高考阅读理解D篇)
  Q: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strange styles in the workplace may best be described as B .
  A. enthusiasticB. negative
  C. positiveD. sympathetic
  如果每个单元的课文都能这样进行教学的话,学生的阅读技巧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有所突破的。
  2.给学生们的阅读材料最好是具有鲜明时代性的文章或者是能让学生看一眼就感兴趣的文章,也就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章。笔者认为,教师在选择泛读材料时,尤其是在高一阶段,一定要选生词不超过2%的文章,最好是与课文类似的、学生平时在阅读理解或完形填空训练中接触过的文章。使用这种泛读材料一可以让学生产生熟悉感,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三可以简单讲评,只要求学生归纳出中心思想或划出主题句即可。
  3.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一篇较短的泛读材料让他们限时阅读,读完后归纳出大意即可。经常这样训练,慢慢地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整体把握文章的敏感度。除了让学生归纳中心思想,也可以采取复述、改写、缩写、续写等练习形式。如果能让学生坚持一个星期写一篇文章的话,学生的作文能力就相应得到了训练,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一些学生有扩大阅读量的意识,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计划性,也无法坚持,所以经常有始无终。对于这些学生,笔者往往课后定期辅导,在鼓励他们的同时对他们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使他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进行泛读,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笔者认为,只要教师意识到泛读教学缺位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够在平常教学中多花心思,多动脑筋,持之以恒地进行泛读教学,那么学生终将有一天会给我们带来惊喜的。
  参考文献
  [1]张思中.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研究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由于风险投资具有很高的投资风险,收益也极不稳定,与传统投资相比较处于不利地位.因而政府应采取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发挥税收政策的导向的作用,有效降低风险投资成本,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行政管理凌驾于经济建设,缺乏行政对经济的服务意识.为了尽快清除低效能管理的弊端,提高行政效率,文章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措
我们知道,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zero vector),记作0.由于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所以零向量绕一个点旋转任意角度后还是零向量.  下面借助零向量的这一特性对一道高考试题的结论进行推广.  若将上述结论中的椭圆换成双曲线或抛物线,也有类似的结论,读者可依照上述思路证明.  (责任编辑金铃)
建立我国的社会保障税制度势在必行.建立我国的社会保障税制度应坚持分阶段实施原则,量力而行原则,税率设置简化原则,权利义务对等、兼顾公平原则;我国的社会保障税制度应对
高中数学教学评价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许多评价类型.在教学中运用教学评价这一教学手段时,须注意各类型评价的特点、内容和方向目标.始终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目标多元而又合理地选择评价类型,以达到科学、完整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合理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  所谓相对评价是将被评价对象与一个特定的评价标准进行相对比较,从而确定被评价对象的优劣.所谓
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合作探究而形成知识的构建.因此,要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来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师引导下逐步深入探究,再分层练习巩固,进而促进学生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
音乐课,是在众多学科中学生最期待、最喜欢上的课之一,因为音乐课可以让学生在听觉上得到充分的放松,也不需要像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科目一样,学习起来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只需要在音乐的节奏中大胆地去表现自己的歌喉、记忆力等。这对多数学生来说都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只有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欲望。  一、上好一节音乐课须克服的困难  音乐课给许多教师的感觉都是很容易上的。实际上,要上一节音乐
数学,这个在普通人心目中枯燥而又理性的学科,在数学家眼里却是诗、是歌、是画,数学里充满了公式美、逻辑美、秩序美.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够把这诗一般的美妙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出来,以就教于大方.  一、运用美妙语言,促进有效学习  数学教学语言,是数学教师阐述数学知识和技能,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