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股被宣布纳入MSCI指数后,外资流入A股的速度在加快。本周,举世瞩目的“习特”会上,再次提到“中国将大幅度放宽金融业的市场准入”。一脉相承的是,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大也已经对金融改革开放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明确了顶层设计。
在MSCI总部所在地的纽约,纽约天骄基金管理公司总裁郭亚夫向《红周刊》表示:“2014年以来A股要入摩的呼声不断,华尔街的投资经理们就开始关注A股,想投资A股的机构投资者实际上可能已经完成或正在阶段性布局。等到明年6月MSCI指数落地,市场可能感觉不到外资带来的影响了。”
全球资产配置不能缺少中国资产
自去年以来,白马股成为A股市场风向标,这其中外资力量不可忽视。据记者统计,自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以来——分别于2014年11月和2016年12月启动,至今年6月7日,沪港通北向资金流入1521亿元,深港通北向资金流入759亿元;6月7日至今的5个月里,北向资金分别净流入约400亿元和650亿元,流入速度在加快。而流入的标的主要是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恒瑞医药、中国平安和格力电器等绩优蓝筹公司,且这些公司的股价到目前都创了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中小创股票遇冷甚至创出近两年来的历史新低。
郭亚夫向《红周刊》表示:“外资是推动A股白马股大涨的因子之一。原因包括,一是海外资金对指数权重股配置较为积极;二是外资投资蓝筹股看重其低估值以及安全性,即使出现浮亏现象也可以承受。从海外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如果做的是全球资产配置,那么就不能缺少对中国的资产配置。”
为什么这样说?郭亚夫解释说,这主要有三点。首先,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使她区别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市场,在新兴市场中更拥有优越性,比如与发达国家市场的相关性较低。这种‘低相关性,甚至是负相关性’有一定的对冲风险的作用。第二,人民币汇率比较稳定。投资人不会因为汇率上下大幅波动而造成比较大的损失,这是A股吸引外资的一大亮点。第三,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依然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那么,资本市场必然会涌现出很多值得投资的公司。只是目前由于汇率管制,外资不能直接投A股,值得投资的个股价值依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实际上,对外资来说,也一直通过投资中概股实现间接投资中国,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红利。从2014年-2016年6月,A股三次被拒MSCI新兴市场指数门外。但与此同时,MSCI 却在2015 年11 月13 日宣布将在美国上市的14只“中概股”市值的50%纳入其全球基准指数体系下的新兴市场指数,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网易、新东方教育科技,总权重约占MSCI中国指数的13.5%,并在当年底施行。从2016年至今,业绩保持强劲增长的阿里巴巴、网易、新浪微博、欢聚时代和汽车之家纷纷创出股价的历史新高,更导演了今年以来中概股牛市盛况。但因涉嫌财务造假以及业绩不持续而遭MSCI中国指数剔除的其他中概股,毫不意外地遭遇股价暴跌或横盘整理。
这一现象释放的信号是,MSCI指数引导外资对中国公司加强了研究。而且据《红周刊》记者采访获悉,国际投资者比较认同中国民营公司,他们觉得这些公司充满生机。
业绩与估值为核心的投资逻辑
按照计划,200余只不经停牌的大盘A股从明年6月份开始逐步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目前,外资持有A股比重尚不足2%,以A股在MSCI新興市场指数占0.73%权重计算,预计纳入初期会有170亿-180亿美元资金流入A股市场。汤森路透理柏亚太区研究总监冯志源向记者表示:“未来若权重得以进一步提高,境外流入资金将更为可观,机构投资者的比例亦将逐步提高。”
在美国市场机构占70%,散户占30%,由于机构占比高,市场波动也比较小。与以散户为主体的习惯炒概念正好相悖是的,机构投资者通常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侧重于公司基本面的把握与研究。
对当前A股机构“抱团取暖”现象,郭亚夫就指出,“如果是有业绩支撑的,且板块和个股出现估值明显低估,那么这样的预期一致也无可厚非。市场最终会走向看业绩看估值的道路。从MSCI指数来说,只有先有业绩才可能变为指数权重股。业绩是价值,股价是价格,有业绩的股票像皮球,没业绩的股票像生鸡蛋。同是股价下滑,生鸡蛋会碎掉,皮球却会弹起来。”
冯志源更是指出:“随着A股逐步迈向国际化与自由化,未来机构投资者份额与重要性将会大大提高,个人投资者则将逐步弱化。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但个人投资者从现在开始就得适应与学习机构投资者的择股逻辑了。”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个人投资者就此退出市场。郭亚夫举例说,“美国的一家投资者服务公司,核心的服务是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知名度,增加散户投资者的持股。这家公司的理论是,机构如果砸盘的话会非常厉害,散户因为不是‘齐步走’反而有利于股价稳定。据我的研究,3~5年涨10倍的股王都是机构开始没有认识到该股价值,机构投资者占比在30%以内时被市场发现,当机构集中涌入,股票就开始大涨。这就是我的‘股市合力投资法’的理念。说通俗些,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那么,是否可以因白马股受宠就想象A股“超级品牌”的诞生呢?
冯志源指出:“从外资的偏好来看,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后,有业绩和品牌背书的大盘蓝筹的确相对会受到青睐,主要是基于流动性与风险性考量,但配置上仍须视各基金经理实际操作而定。”
郭亚夫则认为:“市场表现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情况决定的,是投资者对经济和市场的信心决定的,因此在我看来,投资者的信心比MSCI指数更重要。A股能不能走出大牛市,会不会诞生‘超级品牌’,关键是要增强老百姓的信心、投资者的信心。”
开启蓝筹股牛市周期
从海外经验看,开放的股市引来源头活水,更容易形成一波上涨。韩国股市和中国台湾股市都如此。对此,冯志源指出,从台湾与韩国股市的外资占市值份额走势来看,两个市场开放的过程都是循序渐进,并非一次开放全部的额度,股市的表现也渐渐稳定。“中国A股虽初步纳入MSCI指数,未来仍必须配合证券市场开放政策,对外资的投资额度、持股份额等逐步开放,最后完全解除限制,然后才得以看出纳摩的长期正面效应。” 郭亚夫认为,从经济体量而言,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相比根本不成比例。“如果在汇率方面做出改革,市场的情况可能就会变得极为乐观。MSCI新兴市场指数只是刺激A股进一步完善的因素之一。如果认为MSCI会带来牛市,那就是蓝筹股的牛市,或者龙头股的牛市,指数基金的牛市。为什么呢?初始阶段,外资只能辨识绩优指数股。”
因此郭亚夫认为,就目前的A股来说,已经在牛市当中。
开放前景:市场的进一步透明和公平
A股正在上演进一步开放的大戏,但作为海外的机构投资者,郭亚夫也给了四点建议,希望我们的资本市场在监管和建设方面能够更加完善。
“从核心原则来说是自由进出、自由交易,还有这样几点应给予重视。第一,保护机构和普通投资者利益,在媒体监督、市场监管、财报的审计审查真实性上,以及犯罪成本上都要相应提高,建立起非常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第二,资金可以自由地流动,这是海外资金比较关注的一点。第三,中国A股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美股许多都是免费的,不需要缴纳印花税、过户费等税费,券商佣金费率非常低(有的免费交易),因为如果交易成本高股市就不容易吸引资金进来,长期来看大部分投资者都是赔钱的。A股需要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市场交易增长。第四,弱化政策导向,强化公司业绩导向。不能说一个政策出来对整个行业板块就有了推涨作用,应该主要看这个公司业绩怎么样,这比政策更具长期性。新浪微博上一轮的调整就起因自政策调整。我们知道政策的重要性,也应考虑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如果能多开吹风会,提前释放政策的影响,那么就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我们知道,金融市场的稳定是投资人的信心所在。”
他说:“为什么美国金融法律那么严密严厉?不是爱你们(投资者),是爱市场,因为只有透明和公平美股才可能吸引全世界资金去投资。这样的逻辑放在A股一样适用。”
同时,在外资引入方面,郭亚夫认为,“A股要有实质变化,就要吸引外资尤其以华人为主的资金投资中国A股。海外华侨华人,不管走到哪儿,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早期留学美国的,如今到了工作稳定有闲钱的阶段。美股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印度裔买印度公司,韩国裔买韩国公司,华人买中国公司。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最早到中国投资的是华侨华人,A股市场同样是这个道理,因此A股市场对华侨华人的开放比纳入MSCI指数意义更大。”
外资早已经悄悄布局
郭亚夫指出,A股纳入MSCI令人振奋,但也不必高估。全球性投资机构不可能忽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关注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但这改变不了因为长期游离在A股之外形成的认识不足。“客观地说,还有时差问题,以及A股动不动就是10%的波动等问题。中国市场始终缺少一个平台,如果有信誉良好的媒体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让海外资金真正了解中国公司,知道哪些公司万事俱备只差钱,给了钱就可以起飞。因为不了解,外资怎么敢投A股?现在有很多中文财经媒体为华人投资美股提供平台,而我需要的是更有深度有广度的资讯平台出现,供我们海外投资者了解A股。”
据悉,《红周刊》记者了解到在华尔街,机构投资者也面临“中国通”供不应求的状况。据了解,华人基金经理占比很少。在基金经理层面,除有部分做量化投资的华人外,整体上华人经理层面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早期来留学很少有学金融的,后期来的资历还达不到。”郭亚夫说。
另外,基金经理们第一考虑的就是市场和个股的流动性问题,如果市场流动性不够,即使配额给足了,外资也不一定会进来。郭亚夫向《红周刊》表示,“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外资会在A股纳入MSCI指数后就持续不断地买入,它们也不是‘雷锋’。只有在市场的自然调节下,市场维持合适的流动性,与之相对应的外资才会流入。假设外资走向一个极端,就是一次性买入流动性好的个股,比如说贵州茅臺,那么结果可能是把个股的估值迅速推高,投资效益可能并不划算。一般观点认为A股纳入MSCI指数后,外资才会进来。实际上,外资利用沪港通、深港通早已开始布局,等到明年MSCI指数落地,市场可能感觉不到外资进来带来的影响。A股明年的市场表现,也不要仅仅看纳入MSCI指数这一个因素,还要看全球股市、债市情况,全球以及中国经济等宏观环境。总之,摸着石头过河。”
在MSCI总部所在地的纽约,纽约天骄基金管理公司总裁郭亚夫向《红周刊》表示:“2014年以来A股要入摩的呼声不断,华尔街的投资经理们就开始关注A股,想投资A股的机构投资者实际上可能已经完成或正在阶段性布局。等到明年6月MSCI指数落地,市场可能感觉不到外资带来的影响了。”
全球资产配置不能缺少中国资产
自去年以来,白马股成为A股市场风向标,这其中外资力量不可忽视。据记者统计,自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以来——分别于2014年11月和2016年12月启动,至今年6月7日,沪港通北向资金流入1521亿元,深港通北向资金流入759亿元;6月7日至今的5个月里,北向资金分别净流入约400亿元和650亿元,流入速度在加快。而流入的标的主要是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恒瑞医药、中国平安和格力电器等绩优蓝筹公司,且这些公司的股价到目前都创了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中小创股票遇冷甚至创出近两年来的历史新低。
郭亚夫向《红周刊》表示:“外资是推动A股白马股大涨的因子之一。原因包括,一是海外资金对指数权重股配置较为积极;二是外资投资蓝筹股看重其低估值以及安全性,即使出现浮亏现象也可以承受。从海外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如果做的是全球资产配置,那么就不能缺少对中国的资产配置。”
为什么这样说?郭亚夫解释说,这主要有三点。首先,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使她区别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市场,在新兴市场中更拥有优越性,比如与发达国家市场的相关性较低。这种‘低相关性,甚至是负相关性’有一定的对冲风险的作用。第二,人民币汇率比较稳定。投资人不会因为汇率上下大幅波动而造成比较大的损失,这是A股吸引外资的一大亮点。第三,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依然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那么,资本市场必然会涌现出很多值得投资的公司。只是目前由于汇率管制,外资不能直接投A股,值得投资的个股价值依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实际上,对外资来说,也一直通过投资中概股实现间接投资中国,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红利。从2014年-2016年6月,A股三次被拒MSCI新兴市场指数门外。但与此同时,MSCI 却在2015 年11 月13 日宣布将在美国上市的14只“中概股”市值的50%纳入其全球基准指数体系下的新兴市场指数,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网易、新东方教育科技,总权重约占MSCI中国指数的13.5%,并在当年底施行。从2016年至今,业绩保持强劲增长的阿里巴巴、网易、新浪微博、欢聚时代和汽车之家纷纷创出股价的历史新高,更导演了今年以来中概股牛市盛况。但因涉嫌财务造假以及业绩不持续而遭MSCI中国指数剔除的其他中概股,毫不意外地遭遇股价暴跌或横盘整理。
这一现象释放的信号是,MSCI指数引导外资对中国公司加强了研究。而且据《红周刊》记者采访获悉,国际投资者比较认同中国民营公司,他们觉得这些公司充满生机。
业绩与估值为核心的投资逻辑
按照计划,200余只不经停牌的大盘A股从明年6月份开始逐步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目前,外资持有A股比重尚不足2%,以A股在MSCI新興市场指数占0.73%权重计算,预计纳入初期会有170亿-180亿美元资金流入A股市场。汤森路透理柏亚太区研究总监冯志源向记者表示:“未来若权重得以进一步提高,境外流入资金将更为可观,机构投资者的比例亦将逐步提高。”
在美国市场机构占70%,散户占30%,由于机构占比高,市场波动也比较小。与以散户为主体的习惯炒概念正好相悖是的,机构投资者通常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侧重于公司基本面的把握与研究。
对当前A股机构“抱团取暖”现象,郭亚夫就指出,“如果是有业绩支撑的,且板块和个股出现估值明显低估,那么这样的预期一致也无可厚非。市场最终会走向看业绩看估值的道路。从MSCI指数来说,只有先有业绩才可能变为指数权重股。业绩是价值,股价是价格,有业绩的股票像皮球,没业绩的股票像生鸡蛋。同是股价下滑,生鸡蛋会碎掉,皮球却会弹起来。”
冯志源更是指出:“随着A股逐步迈向国际化与自由化,未来机构投资者份额与重要性将会大大提高,个人投资者则将逐步弱化。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但个人投资者从现在开始就得适应与学习机构投资者的择股逻辑了。”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个人投资者就此退出市场。郭亚夫举例说,“美国的一家投资者服务公司,核心的服务是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知名度,增加散户投资者的持股。这家公司的理论是,机构如果砸盘的话会非常厉害,散户因为不是‘齐步走’反而有利于股价稳定。据我的研究,3~5年涨10倍的股王都是机构开始没有认识到该股价值,机构投资者占比在30%以内时被市场发现,当机构集中涌入,股票就开始大涨。这就是我的‘股市合力投资法’的理念。说通俗些,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那么,是否可以因白马股受宠就想象A股“超级品牌”的诞生呢?
冯志源指出:“从外资的偏好来看,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后,有业绩和品牌背书的大盘蓝筹的确相对会受到青睐,主要是基于流动性与风险性考量,但配置上仍须视各基金经理实际操作而定。”
郭亚夫则认为:“市场表现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情况决定的,是投资者对经济和市场的信心决定的,因此在我看来,投资者的信心比MSCI指数更重要。A股能不能走出大牛市,会不会诞生‘超级品牌’,关键是要增强老百姓的信心、投资者的信心。”
开启蓝筹股牛市周期
从海外经验看,开放的股市引来源头活水,更容易形成一波上涨。韩国股市和中国台湾股市都如此。对此,冯志源指出,从台湾与韩国股市的外资占市值份额走势来看,两个市场开放的过程都是循序渐进,并非一次开放全部的额度,股市的表现也渐渐稳定。“中国A股虽初步纳入MSCI指数,未来仍必须配合证券市场开放政策,对外资的投资额度、持股份额等逐步开放,最后完全解除限制,然后才得以看出纳摩的长期正面效应。” 郭亚夫认为,从经济体量而言,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相比根本不成比例。“如果在汇率方面做出改革,市场的情况可能就会变得极为乐观。MSCI新兴市场指数只是刺激A股进一步完善的因素之一。如果认为MSCI会带来牛市,那就是蓝筹股的牛市,或者龙头股的牛市,指数基金的牛市。为什么呢?初始阶段,外资只能辨识绩优指数股。”
因此郭亚夫认为,就目前的A股来说,已经在牛市当中。
开放前景:市场的进一步透明和公平
A股正在上演进一步开放的大戏,但作为海外的机构投资者,郭亚夫也给了四点建议,希望我们的资本市场在监管和建设方面能够更加完善。
“从核心原则来说是自由进出、自由交易,还有这样几点应给予重视。第一,保护机构和普通投资者利益,在媒体监督、市场监管、财报的审计审查真实性上,以及犯罪成本上都要相应提高,建立起非常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第二,资金可以自由地流动,这是海外资金比较关注的一点。第三,中国A股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美股许多都是免费的,不需要缴纳印花税、过户费等税费,券商佣金费率非常低(有的免费交易),因为如果交易成本高股市就不容易吸引资金进来,长期来看大部分投资者都是赔钱的。A股需要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市场交易增长。第四,弱化政策导向,强化公司业绩导向。不能说一个政策出来对整个行业板块就有了推涨作用,应该主要看这个公司业绩怎么样,这比政策更具长期性。新浪微博上一轮的调整就起因自政策调整。我们知道政策的重要性,也应考虑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如果能多开吹风会,提前释放政策的影响,那么就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我们知道,金融市场的稳定是投资人的信心所在。”
他说:“为什么美国金融法律那么严密严厉?不是爱你们(投资者),是爱市场,因为只有透明和公平美股才可能吸引全世界资金去投资。这样的逻辑放在A股一样适用。”
同时,在外资引入方面,郭亚夫认为,“A股要有实质变化,就要吸引外资尤其以华人为主的资金投资中国A股。海外华侨华人,不管走到哪儿,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早期留学美国的,如今到了工作稳定有闲钱的阶段。美股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印度裔买印度公司,韩国裔买韩国公司,华人买中国公司。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最早到中国投资的是华侨华人,A股市场同样是这个道理,因此A股市场对华侨华人的开放比纳入MSCI指数意义更大。”
外资早已经悄悄布局
郭亚夫指出,A股纳入MSCI令人振奋,但也不必高估。全球性投资机构不可能忽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关注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但这改变不了因为长期游离在A股之外形成的认识不足。“客观地说,还有时差问题,以及A股动不动就是10%的波动等问题。中国市场始终缺少一个平台,如果有信誉良好的媒体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让海外资金真正了解中国公司,知道哪些公司万事俱备只差钱,给了钱就可以起飞。因为不了解,外资怎么敢投A股?现在有很多中文财经媒体为华人投资美股提供平台,而我需要的是更有深度有广度的资讯平台出现,供我们海外投资者了解A股。”
据悉,《红周刊》记者了解到在华尔街,机构投资者也面临“中国通”供不应求的状况。据了解,华人基金经理占比很少。在基金经理层面,除有部分做量化投资的华人外,整体上华人经理层面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早期来留学很少有学金融的,后期来的资历还达不到。”郭亚夫说。
另外,基金经理们第一考虑的就是市场和个股的流动性问题,如果市场流动性不够,即使配额给足了,外资也不一定会进来。郭亚夫向《红周刊》表示,“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外资会在A股纳入MSCI指数后就持续不断地买入,它们也不是‘雷锋’。只有在市场的自然调节下,市场维持合适的流动性,与之相对应的外资才会流入。假设外资走向一个极端,就是一次性买入流动性好的个股,比如说贵州茅臺,那么结果可能是把个股的估值迅速推高,投资效益可能并不划算。一般观点认为A股纳入MSCI指数后,外资才会进来。实际上,外资利用沪港通、深港通早已开始布局,等到明年MSCI指数落地,市场可能感觉不到外资进来带来的影响。A股明年的市场表现,也不要仅仅看纳入MSCI指数这一个因素,还要看全球股市、债市情况,全球以及中国经济等宏观环境。总之,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