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是,要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英语专业是高校开设所有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门,为社会及经济的发展都作出了很大贡献。而按照近几年有关部门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英语专业就业率比较低进而被列入“红牌专业”,英语专业好像不能满足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思路,希望对英语专业的发展起到作用。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指在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中间的重要环节,首先其为教学指明了方向,为教学找到重点。课程设置一点要和培养目标相贴近,另外,不仅要展示教师的教学观念,同样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指导。就这个角度而言,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按照学校所处的层次与水平来设置。
一、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发展情况
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伴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也在发生改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各所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快速地调整对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形成一定的办学模式。
(一)人才培养方式
从人才培养方式上看出,共分为两类:以前的“经院式”,就是單科研究型的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方式,以及复合应用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单科研究型人才培养方式主要建立综合性大学和重点大学,这是因为这种大学的办学时间是很长的,具有深厚的文化韵味,众多优秀教师,学生成绩优异,大部分学校也有硕士点和博士点的设置[1]。发扬高校的优秀传统与学风,再有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与基础,学生可以扎实、有体系的去学习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英语基础、文学以及文化等来全面的学习英语,把英语真正的变为专业,这样学生也学习宗教、哲学和文论等,知识范围很广,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学校的英语教育,或者有的成为研究生,研究学术。但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是在《大纲》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开设的都是专业的学校,地方性学校以及理工类学校,这是因为这类学校的办学时间很短,学术的基础比较弱,在英语方面的学习能力很弱,而学校有自己的特色学科,学生可以把英语和其他专业充分的结合起来,这一类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习是有优势的,同时也能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就业方面也是在企业,比如:对外贸易、旅游、翻译,以及外事部门和专业英语翻译。
(二)不同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发展情况
不同的培养模式是有相对应的课程设置的,但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学校自己的情况也是不同的,课程设置也是不同的。
1、单科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大多数都开设重点大学、综合性大学和专业的外语学校,学生的基础很好,所以,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英语基础课程占据的比重还很小,课程都集中在英语专业知识中,就是英语语言学、文学以及文化这几个方面。学生在进行选课时,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课程。
2、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大纲所提出的要求,大多数学校,尤其是有些地方学校主动探索培养英语方面的创新型人才[2]。这些学校开设了英语非师范专业或者应用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和传统的英语专业也是有区别的,在除了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之外,学生也要写学习对应的英语实用课程,比如,商务、旅游、外贸、科技、公共等方面的英语。还有的学校采用了英语加上专业的办学模式,就是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外事英语、旅游英语等。这种模式的英语课程分科非常细,专业不同对应的课程也就不同,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是具有体系的。
(三)现阶段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出现的问题
即使有些高校将英语专业的分科做的很细,但是因为高校生源、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等这些方面是有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仍然会出现课程杂乱,方向性不强的问题。还有的学生只是按照爱好随便选择一些课程,但是这样的课程的方向都是不同的,特别没有系统性[3]。尤其是少部分地区的本科学校,在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时候,大致的把英语专业分为英语师范类专业以及非师范类专业课程。在英语非师范专业课程会出现“广而不精”的情况,就是开设全部的非师范英语专业课程,众多的英语专业让学生应接不暇,却无所适从,找不到重点。另外,也出现了简单的英语加上专业的课程,这种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不是很强。学生不具备人文底蕴,其他知识面也非常窄。就需要学校重新思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尤其是如何设置课程。
因为英语是具有人文性质的科目,要求学生具有学科内涵与有关的文化知识,而当前有些学校只是单纯的要求人才要有创新型性,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4]。因此,有关人士也指出:现在的有些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是英语技能课太多,语言文化课太少,学生缺少思辨能力。面临这样的现象,各大高校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课程进行调整。
二、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思路
为了达到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到专业体质的问题,还需要重视国际环境和本地因素的问题。
(一)国际化
就一流学科而言,不管是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都要突出多种语言特色,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那么什么是英语之中的国际化?是指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人类普遍的价值观,还有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在不同文化氛围中生活与工作的能力,适应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但并不必要重新获取这样的能力。英语是一门世界各国都在运用的语言,国际化是其特色。各大学校在开展运用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也需要将国际化的理念渗透在英语中。国际化理念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过程中,目的是做到人性化与知识化相统一的局面。
(二)人性化
由于长时间受到等运用作为语言工具的影响,各大学校却忽视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化修养,把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方面。英语是一门语言,如果想要更好的运用,就一定要掌握英语的语言背景、宗教和信仰。培养英语专业的学生要让他们有人类发展的普遍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信仰。在此基础之上,各所学校在开设英语专业的时候还需要开设人类历史、文明进化以及思想发展的有关课程。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在开设英语课程同时并没有开设人类历史和思想发展等方面的课程。可以看出,学校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人性化方面。
(三)知识化
知识化是指将普遍运用智能化、网络化的信息工具作为基础,经过充分应用知识,的充分共享知识,让个人的智力潜能与社会物质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让个人行为、组织决策以及社会运行接近合理化。对于英语专业的知识化是指让学生学习世界文化交流与英语专业知识。所以,为了让想更好的学习西方文化,学校可以开设西方文化、东西方文化对比、语言学知识等有关课程。
结束语:
在双一流背景下,学校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科建设上。怎样更好的培养英语专业的人才,要在宏观上对培养人才具有大体的把握,同时也要具体细化到课程教学设置。
参考文献:
[1] 王丽.论高校英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必修课的必要性[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01):89-90.
[2] 王亮“.新国标”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的实践策略[J].文教资料,2018(03):222-224.
[3] 杨欢,何申英,李金娜.英语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和就业的认知及策略[J].才智,2018(02):55-56.
[4] 罗婷,尹红“.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2):178-179.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指在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中间的重要环节,首先其为教学指明了方向,为教学找到重点。课程设置一点要和培养目标相贴近,另外,不仅要展示教师的教学观念,同样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指导。就这个角度而言,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按照学校所处的层次与水平来设置。
一、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发展情况
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伴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也在发生改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各所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快速地调整对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形成一定的办学模式。
(一)人才培养方式
从人才培养方式上看出,共分为两类:以前的“经院式”,就是單科研究型的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方式,以及复合应用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单科研究型人才培养方式主要建立综合性大学和重点大学,这是因为这种大学的办学时间是很长的,具有深厚的文化韵味,众多优秀教师,学生成绩优异,大部分学校也有硕士点和博士点的设置[1]。发扬高校的优秀传统与学风,再有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与基础,学生可以扎实、有体系的去学习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英语基础、文学以及文化等来全面的学习英语,把英语真正的变为专业,这样学生也学习宗教、哲学和文论等,知识范围很广,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学校的英语教育,或者有的成为研究生,研究学术。但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是在《大纲》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开设的都是专业的学校,地方性学校以及理工类学校,这是因为这类学校的办学时间很短,学术的基础比较弱,在英语方面的学习能力很弱,而学校有自己的特色学科,学生可以把英语和其他专业充分的结合起来,这一类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习是有优势的,同时也能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就业方面也是在企业,比如:对外贸易、旅游、翻译,以及外事部门和专业英语翻译。
(二)不同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发展情况
不同的培养模式是有相对应的课程设置的,但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学校自己的情况也是不同的,课程设置也是不同的。
1、单科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大多数都开设重点大学、综合性大学和专业的外语学校,学生的基础很好,所以,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英语基础课程占据的比重还很小,课程都集中在英语专业知识中,就是英语语言学、文学以及文化这几个方面。学生在进行选课时,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课程。
2、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大纲所提出的要求,大多数学校,尤其是有些地方学校主动探索培养英语方面的创新型人才[2]。这些学校开设了英语非师范专业或者应用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和传统的英语专业也是有区别的,在除了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之外,学生也要写学习对应的英语实用课程,比如,商务、旅游、外贸、科技、公共等方面的英语。还有的学校采用了英语加上专业的办学模式,就是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外事英语、旅游英语等。这种模式的英语课程分科非常细,专业不同对应的课程也就不同,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是具有体系的。
(三)现阶段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出现的问题
即使有些高校将英语专业的分科做的很细,但是因为高校生源、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等这些方面是有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仍然会出现课程杂乱,方向性不强的问题。还有的学生只是按照爱好随便选择一些课程,但是这样的课程的方向都是不同的,特别没有系统性[3]。尤其是少部分地区的本科学校,在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时候,大致的把英语专业分为英语师范类专业以及非师范类专业课程。在英语非师范专业课程会出现“广而不精”的情况,就是开设全部的非师范英语专业课程,众多的英语专业让学生应接不暇,却无所适从,找不到重点。另外,也出现了简单的英语加上专业的课程,这种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不是很强。学生不具备人文底蕴,其他知识面也非常窄。就需要学校重新思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尤其是如何设置课程。
因为英语是具有人文性质的科目,要求学生具有学科内涵与有关的文化知识,而当前有些学校只是单纯的要求人才要有创新型性,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4]。因此,有关人士也指出:现在的有些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是英语技能课太多,语言文化课太少,学生缺少思辨能力。面临这样的现象,各大高校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课程进行调整。
二、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思路
为了达到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到专业体质的问题,还需要重视国际环境和本地因素的问题。
(一)国际化
就一流学科而言,不管是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都要突出多种语言特色,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那么什么是英语之中的国际化?是指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人类普遍的价值观,还有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在不同文化氛围中生活与工作的能力,适应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但并不必要重新获取这样的能力。英语是一门世界各国都在运用的语言,国际化是其特色。各大学校在开展运用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也需要将国际化的理念渗透在英语中。国际化理念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过程中,目的是做到人性化与知识化相统一的局面。
(二)人性化
由于长时间受到等运用作为语言工具的影响,各大学校却忽视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化修养,把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方面。英语是一门语言,如果想要更好的运用,就一定要掌握英语的语言背景、宗教和信仰。培养英语专业的学生要让他们有人类发展的普遍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信仰。在此基础之上,各所学校在开设英语专业的时候还需要开设人类历史、文明进化以及思想发展的有关课程。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在开设英语课程同时并没有开设人类历史和思想发展等方面的课程。可以看出,学校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人性化方面。
(三)知识化
知识化是指将普遍运用智能化、网络化的信息工具作为基础,经过充分应用知识,的充分共享知识,让个人的智力潜能与社会物质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让个人行为、组织决策以及社会运行接近合理化。对于英语专业的知识化是指让学生学习世界文化交流与英语专业知识。所以,为了让想更好的学习西方文化,学校可以开设西方文化、东西方文化对比、语言学知识等有关课程。
结束语:
在双一流背景下,学校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科建设上。怎样更好的培养英语专业的人才,要在宏观上对培养人才具有大体的把握,同时也要具体细化到课程教学设置。
参考文献:
[1] 王丽.论高校英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必修课的必要性[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01):89-90.
[2] 王亮“.新国标”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的实践策略[J].文教资料,2018(03):222-224.
[3] 杨欢,何申英,李金娜.英语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和就业的认知及策略[J].才智,2018(02):55-56.
[4] 罗婷,尹红“.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