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鄯善县“新楼兰街区”工程道路竖向设计的回顾,总结住宅小区道路竖向设计控制的合理性,为今后类似的小区竖向设计积累必要的经验。关键词:住宅小区 竖向设计 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住宅小区的环境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关注老人和孩子、关注残疾人的步行安全,消除门前地坪台阶和障碍,为人们提供方便、舒适、美观的步行环境,做好小区竖向设计,控制细节处理,体现人文关怀,成为当前设计的主导理念。
场地概况
新疆鄯善是坐落于沙漠绿洲中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城市分为新城组团、新楼兰街区、木卡姆街区三大居住组团和东巴扎、楼兰部落街区两大旅游组团,各组团象宝石一样镶嵌在葡萄田上。楼兰街区以市民文化广场为核心、以开放式管理为特色,充分利用库木塔格沙漠游憩和部落旅游文化,开发旅游度假资源。
场地外围关系
“新楼兰住宅小区”位于柳中路以东、幸福东路以南、光明东路以北、东接辟展乡乔克塘三村。其中柳中路为城市旅游快速道路。场地西北部为市民广场,市民广场包括行政中心和文化广场,是区域活动中心。东与东河坝毗邻,西为中河坝上游,周围为大片葡萄地。
下面为新楼兰街区的总体平面图:
1.2建筑布局
1.2.1本居住街區以中央商业街为核心,四合院建筑为骨,街区步行系统为脉络,开放空间为关节。街区分为东西两片区,中部以公建为主,公建结合底层商业形成商业步行街。商业街为街区活动中心。场地内以步行系统为主要交通线路,串联各院落和开放空间。
1.2.2四合院住宅以南北向为主,院落出入口主要分布于东西两侧。利用“短街区,窄街道来适应地域气候特征新楼兰”,街区彻底抛弃了住宅小区的大板楼,追求多变丰富的建筑体量和建筑表现,强调建筑的起伏变化,凹凸有序,天际线的高低错落,从而减小住宅建筑的体量,使建筑更加精美,更人性化,更具有社区感。通过多种户型拼接组合成相对封闭的四合院空间,将主要的起居空间面向凉爽、环境怡人的庭院进行布置,而将附属房间分布在外围,以赢取更佳的居住条件。
新楼兰街区道路工程建设概况
小区南北侧出入口分别与市政规划干路相交,南北长438m,高差4.18m,坡度为1.1%,而东西向路则比较平坦,坡度只有2‰,小区内建筑均为四合院住宅,四合院的四个建筑高度不同,且院与院的建筑单体正负零高差较大,整体小区现状场地均比周围衔接市政道路高程都低50cm。
3、项目区现状竖向高程存在的问题
由于前期规划缺项,未全盘考虑小区节点部位竖向设计和四合院建筑竖向高程的特殊性。
时间紧迫,施工与设计同步进行。
周边道路均已建成,整体小区现状比周围衔接市政道路高程均低50cm。
由于小区南北侧出入口分别与市政规划干路相交,南北长438m,高差4.18m,坡度为1.1%,而东西向路又比较平坦,坡度只有2‰,东西向道路坡度过于平缓,道路路面排水不通畅。
由于住宅小区建筑以四合院设计为主,主要强调建筑的起伏变化,凹凸有序,天际线的高低错落。鉴于建筑高差较大,致使四合院与四合院、组团与组团之间的内部道路不好衔接。
竖向设计原则
4.1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行人步行环境的细部处理。
4.2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原则,分期建设工程,在场地标高、道路坡度、排水系统等方面,应使近期与远期工程相协调。
4.3 做好整体小区道路与外围道路衔接。
4.4 结合有利地形,减少土方开挖量,节省投资。
4.5 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排水系统。当必须改变现有排水系统时,应保证新的排水系统水流顺畅;
满足小区景观整体要求。
竖向设计
5.1打破以往竖向设计主要以规划路网和竖向及建筑正负零为依据的思路。结合地形现状,先大致确定小区各出入口及小区干路竖向高程,然后根据建筑正负零,明确支路走向,做好与小区干路的衔接设计。
5.2将初步定好的小区竖向反馈建设方,由建设部门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相关人员一同去现场,结合现状,根据竖向设计图的每个节点一一确定。
5.3结合自然地形把小区门前支路的建筑正负零初步确定以后,将小区的道路及建筑的正负零均上调了30cm。
5.4当小区地势较平坦时,首先考虑排水系统的走向与高程。纵坡方面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考虑与相交的道路、广场和沿路建筑的出入口平顺的衔接,避免将凹点设门口、路口,四合院里小路可以做成单面坡,使水向远离门口的方向汇集,并认真设置雨水口。
5.5综合考虑道路两侧建筑高程顺接,尽量减少填挖方量,节省投资,充分考虑建筑绿化、小品在视觉中的效果。
结束语
此项目地形具有特殊性,建议在做小区规划前期应明确各节点高程以及建筑正负零,仅结合地形及顺接各个路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考虑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往往会忽视了一些附属工程的设计,如排水及与构造物衔接等问题,通过本项目的实践证明,一个好的竖向设计一定是充分结合地形,因地制宜合理地确定建筑、道路的竖向高程,充分发挥设计、施工、监理多方集体的智慧,处理好小区整体与细部的关系,注重外围与内部的合理衔接,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理念。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住宅小区的环境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关注老人和孩子、关注残疾人的步行安全,消除门前地坪台阶和障碍,为人们提供方便、舒适、美观的步行环境,做好小区竖向设计,控制细节处理,体现人文关怀,成为当前设计的主导理念。
场地概况
新疆鄯善是坐落于沙漠绿洲中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城市分为新城组团、新楼兰街区、木卡姆街区三大居住组团和东巴扎、楼兰部落街区两大旅游组团,各组团象宝石一样镶嵌在葡萄田上。楼兰街区以市民文化广场为核心、以开放式管理为特色,充分利用库木塔格沙漠游憩和部落旅游文化,开发旅游度假资源。
场地外围关系
“新楼兰住宅小区”位于柳中路以东、幸福东路以南、光明东路以北、东接辟展乡乔克塘三村。其中柳中路为城市旅游快速道路。场地西北部为市民广场,市民广场包括行政中心和文化广场,是区域活动中心。东与东河坝毗邻,西为中河坝上游,周围为大片葡萄地。
下面为新楼兰街区的总体平面图:
1.2建筑布局
1.2.1本居住街區以中央商业街为核心,四合院建筑为骨,街区步行系统为脉络,开放空间为关节。街区分为东西两片区,中部以公建为主,公建结合底层商业形成商业步行街。商业街为街区活动中心。场地内以步行系统为主要交通线路,串联各院落和开放空间。
1.2.2四合院住宅以南北向为主,院落出入口主要分布于东西两侧。利用“短街区,窄街道来适应地域气候特征新楼兰”,街区彻底抛弃了住宅小区的大板楼,追求多变丰富的建筑体量和建筑表现,强调建筑的起伏变化,凹凸有序,天际线的高低错落,从而减小住宅建筑的体量,使建筑更加精美,更人性化,更具有社区感。通过多种户型拼接组合成相对封闭的四合院空间,将主要的起居空间面向凉爽、环境怡人的庭院进行布置,而将附属房间分布在外围,以赢取更佳的居住条件。
新楼兰街区道路工程建设概况
小区南北侧出入口分别与市政规划干路相交,南北长438m,高差4.18m,坡度为1.1%,而东西向路则比较平坦,坡度只有2‰,小区内建筑均为四合院住宅,四合院的四个建筑高度不同,且院与院的建筑单体正负零高差较大,整体小区现状场地均比周围衔接市政道路高程都低50cm。
3、项目区现状竖向高程存在的问题
由于前期规划缺项,未全盘考虑小区节点部位竖向设计和四合院建筑竖向高程的特殊性。
时间紧迫,施工与设计同步进行。
周边道路均已建成,整体小区现状比周围衔接市政道路高程均低50cm。
由于小区南北侧出入口分别与市政规划干路相交,南北长438m,高差4.18m,坡度为1.1%,而东西向路又比较平坦,坡度只有2‰,东西向道路坡度过于平缓,道路路面排水不通畅。
由于住宅小区建筑以四合院设计为主,主要强调建筑的起伏变化,凹凸有序,天际线的高低错落。鉴于建筑高差较大,致使四合院与四合院、组团与组团之间的内部道路不好衔接。
竖向设计原则
4.1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行人步行环境的细部处理。
4.2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原则,分期建设工程,在场地标高、道路坡度、排水系统等方面,应使近期与远期工程相协调。
4.3 做好整体小区道路与外围道路衔接。
4.4 结合有利地形,减少土方开挖量,节省投资。
4.5 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排水系统。当必须改变现有排水系统时,应保证新的排水系统水流顺畅;
满足小区景观整体要求。
竖向设计
5.1打破以往竖向设计主要以规划路网和竖向及建筑正负零为依据的思路。结合地形现状,先大致确定小区各出入口及小区干路竖向高程,然后根据建筑正负零,明确支路走向,做好与小区干路的衔接设计。
5.2将初步定好的小区竖向反馈建设方,由建设部门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相关人员一同去现场,结合现状,根据竖向设计图的每个节点一一确定。
5.3结合自然地形把小区门前支路的建筑正负零初步确定以后,将小区的道路及建筑的正负零均上调了30cm。
5.4当小区地势较平坦时,首先考虑排水系统的走向与高程。纵坡方面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考虑与相交的道路、广场和沿路建筑的出入口平顺的衔接,避免将凹点设门口、路口,四合院里小路可以做成单面坡,使水向远离门口的方向汇集,并认真设置雨水口。
5.5综合考虑道路两侧建筑高程顺接,尽量减少填挖方量,节省投资,充分考虑建筑绿化、小品在视觉中的效果。
结束语
此项目地形具有特殊性,建议在做小区规划前期应明确各节点高程以及建筑正负零,仅结合地形及顺接各个路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考虑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往往会忽视了一些附属工程的设计,如排水及与构造物衔接等问题,通过本项目的实践证明,一个好的竖向设计一定是充分结合地形,因地制宜合理地确定建筑、道路的竖向高程,充分发挥设计、施工、监理多方集体的智慧,处理好小区整体与细部的关系,注重外围与内部的合理衔接,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理念。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