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拔尿管后产妇发生尿潴留情况。方法: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膀胱空虚状态拔除尿管法;实验组50例采用先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待产妇有尿意时,抽空气囊内液体拔管,立即让产妇自行排尿的方法。比较两组产妇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情况。 结果:实验组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后拔管方法能减低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关键词】剖宫产;尿潴留;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82-01
留置导尿管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排空膀胱胜利于手术的主要手段,目前留置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在剖宫产过程中应用广泛。剖宫产术产妇尿管拔除后及时排尿十分重要,可避免因尿潴留而致产后大出血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现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采取不同拔管方法对发生尿潴留的情况进行观察,改进的拔管方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3年7—8月,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00例,年龄26—35岁,平均年龄30.5岁,孕周37-42周。产妇无泌尿系统疾病,无合并其他内、外科疾病,采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均于术后24h拔尿管。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拔除尿管法;拔除尿管后嘱产妇1-2h后自行排尿。
1.2.2 实验组
采用拔尿管前先夹管,并给与产妇适量饮水使膀胱内储存尿液,并开放一次再夹管待膀胱内储存尿液,产妇有尿意时即用一次性注射器抽空气囊内液体或气体,将尿管拔出后让产妇及时排尿。
1.3 评价标准
记录产妇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是否顺利。排尿成功:产妇有排尿需求时,自行顺利排尿;排尿失败:产妇有排尿需求时,无法自行排尿,经诱导排尿仍无法自行排尿,需重新留置尿管。
3 讨论
保留导尿管,尿液持续引流使膀胱长时间处于空虚状态,膀胱内张力减弱,膀胱逼尿肌收缩力降低,以致不能正常排尿。留置尿管拔除后极易引起排尿困难和尿潴留。本实验发现,产妇提前夹管,同时指导产妇饮水,在经过训练膀胱功能有尿意时再拔管的方法,使产妇在拔管前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尿意对膀胱壁发生刺激,使膀胱壁尿肌收缩,括约肌松弛,膀胱内压增高,拔管后产妇能在较短时间内顺利排尿,缩短了尿意在膀胱内滞留时间,避免了产后大出血及再次插管的几率,减少膀胱炎、感染的发生。同时,在拔管前应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消除拔管时紧张、恐惧心理,使其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排尿。
参考文献
[1] 罗妙娟,刘慧玲,徐玉苑.两种不同拔管法的比较[J].广东医学,2007,28(6):1021.
[2] 钟小蓉,拔除留置尿管的时机对排尿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4):36-37.
【关键词】剖宫产;尿潴留;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82-01
留置导尿管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排空膀胱胜利于手术的主要手段,目前留置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在剖宫产过程中应用广泛。剖宫产术产妇尿管拔除后及时排尿十分重要,可避免因尿潴留而致产后大出血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现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采取不同拔管方法对发生尿潴留的情况进行观察,改进的拔管方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3年7—8月,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00例,年龄26—35岁,平均年龄30.5岁,孕周37-42周。产妇无泌尿系统疾病,无合并其他内、外科疾病,采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均于术后24h拔尿管。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拔除尿管法;拔除尿管后嘱产妇1-2h后自行排尿。
1.2.2 实验组
采用拔尿管前先夹管,并给与产妇适量饮水使膀胱内储存尿液,并开放一次再夹管待膀胱内储存尿液,产妇有尿意时即用一次性注射器抽空气囊内液体或气体,将尿管拔出后让产妇及时排尿。
1.3 评价标准
记录产妇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是否顺利。排尿成功:产妇有排尿需求时,自行顺利排尿;排尿失败:产妇有排尿需求时,无法自行排尿,经诱导排尿仍无法自行排尿,需重新留置尿管。
3 讨论
保留导尿管,尿液持续引流使膀胱长时间处于空虚状态,膀胱内张力减弱,膀胱逼尿肌收缩力降低,以致不能正常排尿。留置尿管拔除后极易引起排尿困难和尿潴留。本实验发现,产妇提前夹管,同时指导产妇饮水,在经过训练膀胱功能有尿意时再拔管的方法,使产妇在拔管前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尿意对膀胱壁发生刺激,使膀胱壁尿肌收缩,括约肌松弛,膀胱内压增高,拔管后产妇能在较短时间内顺利排尿,缩短了尿意在膀胱内滞留时间,避免了产后大出血及再次插管的几率,减少膀胱炎、感染的发生。同时,在拔管前应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消除拔管时紧张、恐惧心理,使其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排尿。
参考文献
[1] 罗妙娟,刘慧玲,徐玉苑.两种不同拔管法的比较[J].广东医学,2007,28(6):1021.
[2] 钟小蓉,拔除留置尿管的时机对排尿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