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三·八节,咱山东省妇联作为节日贺礼发布的——《山东省早期家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各位都关注了吧?没关注的亲,到网上搜一下呗,里面的内容可都是跟咱教育孩子息息相关的。
好些看过的亲就疑惑了:家庭教育,原来是咱妇联牵头主抓的啊?调研,跟俺教育孩子到底有多大关系?这报告,又是表格又是数字,俺有点蒙圈呢……
莫急莫急。本次发布会上,山东省妇联主席邢善萍殷殷嘱托《祝你幸福》杂志,一定要以这次调研为契机,做好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工作。编辑记者们立即快马加鞭地采访了调研的发起者——山东省妇联儿童部部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韩莉莉,为您深度解析本次报告。
别的地方看不到!独家哦!
·由来已久:妇联抓家庭教育那是国家规定的
重要的事情不说三遍,只说一遍——妇联牵头,协同教育、卫生、文明办、民政、卫生、计生委、关工委等部门,主抓家庭教育!白纸黑字印在国家文件里。咱们国家,家庭教育指导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妇联主持下已经制定了4个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的五年规划或计划,颁布了若干个有关家庭教育的工作文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家庭教育促进活动,业绩可圈可点。
为什么妇联抓家庭教育要从家庭切入,从家长入手?为什么本次调研针对0~3岁早期家庭教育?还是那句老话: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0~3岁早期家庭教育就像人生大厦的地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山东省妇女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业已收官,这么多年深耕细作地抓家庭教育,成果如何?山东省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即将出台,妇联抓家庭教育,从哪儿抓、怎么抓,如何理性、科学、系统地引导咱山东的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必须先摸摸底。
山东省妇联以政府购买的方式,邀请山东师范大学优质科研团队,历时半年,完成了本次调研。
·挺欣慰哒:家长的教养观念确实进步啦
报告显示,“75.7%的家长完全赞同自己最关心孩子礼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较之前几年“一度将智力开发放在首选”有很大的进步。“88.4%的家长经常或总是对孩子表达喜爱之情,86.9%的家长经常或总是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反馈,93.4%的家长经常或总是注意满足孩子搂抱、爱抚或亲近的需求,80.3%的家长在孩子焦虑不安、哭泣的时候给予安慰。”
此处有掌声。咱妇联这么多年的家庭教育工作有成果!也为咱山东家长点赞!
韩部长在为此欣慰的同时,也客观、理性地解析了这一现象:这跟调查对象是城市家长,以及调查对象所处的年龄段(平均年龄30岁左右)有关。城市因素不言自明,年龄因素——30岁左右的家长,基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固然独生子女现象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不敢再“照猪养”,能够有意识地去接触一些当时比较流行的教子信息,比如风靡一时的“××女孩”、“××男孩”。当这代独生子女做了父母,他们自然更不会“照猪养”——本次调查显示,家长获得养育知识的五种途径分别是:读物、电视等文字音像资料29.1%,同事、朋友交流20.3%,医院儿保所16.3%,计算机网络15.2%,父母传授12.0%。由此可见,多数家长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家教知识,但耳濡目染、道听途说、蜻蜓点水总是有的。
·科学养育:喂奶不只是口粮那么简单
既然是耳濡目染、道听途说、蜻蜓点水,因此对家教知识一知半解也就不足为奇了。就像调查中所显示的:43.9%的家长认为“0~3岁的孩子只要吃好喝好就行,没必要教育”。
“没必要教育”后面再论,韩部长强调:0~3岁的孩子吃好喝好也大有学问。就拿母乳喂养来说,国际母乳协会主张母乳喂养到2岁,这个喂养不仅仅是解决孩子口粮问题,而是补给孩子一种精神营养。在母乳喂养时,母亲和孩子有非常自然的肌肤接触,有温柔的眼神交流,有深入骨髓地互相欣赏,这些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大有益处。
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充足的孩子,分离焦虑会少一些,在今后的社会交往中也少有社会恐惧。近几年,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当然还拜“毒奶粉”所赐,大家基本上不再排斥母乳喂养。但是怎么喂,在喂养时怎么跟孩子互动交流,这是大有学问的。
当然,如果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比如生病,不能进行母乳喂养,也不要过分焦虑。这块做得不到位,在别的地方弥补上就是了。但如果各方面条件具备,却因为要保持身材、以为进口奶粉更有营养故意不给喝,那就不对了。
·亲子陪伴:这个陪伴不是“物理作用”,而是要起“化学反应”
调查显示,54.4%的父亲、52.2%的母亲能够每天陪孩子玩耍2小时至4小时不等。
韩部长解读:从数据上看,陪伴的时间还是不错的,但是,陪伴质量如何?陪伴,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在一起,你玩你的玩具,我刷我的手机,也不仅仅是腻乎在一起打打闹闹。而是要调动自己的脑和心,在情感上跟孩子融合、交流,产生心理上的化学反应和心灵联结。与孩子游戏是挺好的一种陪伴,可利用游戏跟孩子沟通,您会吗?
韩部长举了个例子,她的小外孙在耍脾气时,“强词夺理”地告诉她“那个捣蛋的我,是坏的我”,如果这时候大人劈头盖脸地训斥他“胡说八道,什么坏的我好的我”,这个沟通就切断了,也失去了教育的好时机。韩部长的办法是:接纳小外孙的这个说法,“哦,你竟然有一个好的我,还有一个坏的我啊?”当孩子又耍横时,她就和蔼地因势利导,“哎呀是不是那个坏坏的你又来啦?”孩子马上回应:“是呀,坏坏的我又来了,我马上把那个好的叫回来啊!”
所以说,游戏不仅仅是陪伴形式,家长需要掌握游戏的内核,用孩子的方式、用孩子的语言来引导他们。这个,是门大学问,也是需要静下心来好好研习的。 调查显示:家长陪孩子游戏的时间多了,陪孩子读书的也多了,47%的父亲注重陪伴孩子读书,68.6%的母亲注重陪伴孩子读书。
韩部长的观点是:妇联这么多年倡导亲子共读、书香家庭,不少家长已认识到读书不是为了认字,也不是为了归纳中心思想,还有挺多家长在给孩子读绘本,但不知道怎么读,或者只用自己认为的方式读。其实,绘本的字很少,信息量却很大,如果家长对色彩之美、构图之美、文字之美没有很好的领悟和把握,就很难讲好。比如耳熟能详的绘本《我爸爸》《我妈妈》,从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讲,但1岁、2岁……甚至更高的年龄段,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技巧讲出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不同的内涵,这就考验家长“陪读”的功力了。这个“功力”不是天然就有,也不是突然悟到,需要琢磨、研究以及系统地学习、练习。这也是省妇联儿童部正在和将要指导家长做的功课之一。
·养得太细:比如,“五行缺爬”的孩子不是少数
调研过程中,韩部长也挺忧虑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家长摒弃了上一辈的“照猪养”的极端,却走入了“照书养”的极端,主要表现在“孩子养得过分精细”。吃得干净、喝得干净、穿得干净,问题是到孩子会爬的时候,却因为怕脏,不让孩子爬或很少让孩子爬。
其实,地面清扫干净,把插头塞好,把锋利的有安全隐患的物品清理走,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爬。韩部长从脑科学、心理学方面做了解析:爬行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能促进孩子感觉统合的协调,也是一种复杂的脑、心活动。有很多孩子军训时顺拐,做早操时胳膊腿怎么动怎么拧巴,就有可能是小时候“五行缺爬”。爬行时,孩子的左右脑都要调动起来,指挥腿,指挥手,指挥眼,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很复杂的肢体运动。爬行成功,让小宝宝的运动范围从床一下子扩展到房间,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成就感,从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成长的压力和焦虑——是的,再小的孩子,也有成长的“烦恼”。爬行时,孩子与各种细菌亲密接触,反而会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韩部长特别强调,爬行“竟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青春期的叛逆程度——有可能小时候爬得不爽,导致心理受挫,成为成长道路上的“蝴蝶效应”。
韩部长叮嘱各位家长:能爬的时候一定让孩子尽情爬,会走了就让他走,会跑了会跳了别呵护得太紧,孩子再大一些,培养至少一项体育爱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大有裨益。
·隔代教育:不要一说老人带孩子就唉声叹气
调查显示,有46.6%的家长完全同意在“隔代亲”的影响下,祖辈一般容易对孙辈溺爱、放纵。
隔代教育的弊端谈之色变,多数专家给出的建议基本上是“和稀泥”:年轻人要理解老人的不易,老人注意不要溺爱孩子。
韩部长作为“姥姥级”的过来人,十分中肯地分析了老人为什么容易对孙辈“隔代亲”。她说,祖辈那代人年轻时养自己孩子的时候,正处于为生计、忙工作、拼事业的阶段,奶瓶与文件齐飞,嗷嗷待哺与出差奔忙两难……很少有闲暇的心态去欣赏孩子的成长点滴,甚至有时看着那个小屎孩会吓出一身冷汗:这是我孩子吗?!有时候也会很烦:怎么又生病了?怎么就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那么优秀?
当忽然有天听到《时间都去哪儿了》红了眼圈,岁月让这代父母升级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无论自己养育孩子是成功还是失败,多少都有些反思,加上那么多的岁月历练,祖辈对很多事都有了一份豁达,对自己的亲孙子亲孙女,当然更是宽容有加。小毛病、小错误、小捣蛋也不去较真儿了,带着慢养的心情,带着欣赏的心态,呵护孩子长大。而且,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用老百姓的话说:主得疼主不得打。你懂的!
另一方面,新时代的背景之下,不缺吃喝,含饴弄孙,对老年人来说是一种精神慰藉,心理滋养,这也是儿女尽孝的一种方式。不能因为隔代教育有弊端,就不让老人接触孩子。
理解老人为什么会偏爱孙辈是第一步,下一步就要因势利导,“利用”好祖辈,疏通家庭教育中的小疙瘩。韩部长见过不少优秀的爷爷奶奶。有位爷爷,专门用本子记录了小孙子的每一句童言稚语,取名《冒话集》,非常细心,非常温馨;有位奶奶,专门给孩子做了一本《第一次》,第一眼看这个世界,第一次微笑,第一次感冒……配上文字配上照片,孩子十八岁的成人礼上,奶奶将这份礼物双手送出,那场面……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孩子,能不健康,能不幸福吗?
这几年特别流行一种说法:人家外国的爷爷奶奶根本不问第三代的事儿!其实呢,外国人并非传说中的那么“冷血”,这是我们以讹传讹。韩部长的侄女在瑞士生活,侄女的公婆一到周末,就来帮忙照看孩子,给他们营造二人时光,不想他们因为孩子忽略了夫妻关系的经营。平时过节什么的,也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韩部长还就瑞士的“隔代教育”问题请教过侄女的公婆,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老死不相往来……
立足我国国情,不请老人带孩子确实不太现实,加上本身老人带孩子也有好的地方,下一步妇联抓好家庭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做好对祖辈们“隔代教育”的指导工作。
·父职缺失:爸爸对男孩、女孩的成长都很重要
调查显示,44.4%的家长完全同意“为了让父亲忙自己的事情,母亲和祖辈可以包办孩子的全部生活照料。”
韩部长解析:除了爸爸本身参与意识不强,很多妈妈也误以为孩子大一点了才需要父亲。但其实,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的父子、父女关系,也是从孩子降生之日起一点一滴建立的。男孩子的阳刚、女孩子的洒脱,不是父亲刻意“教育”出来的,而是在父亲给孩子换尿布时、给孩子翻身时、逗孩子嘎嘎笑时、给孩子唱歌谣读故事时潜移默化地与孩子连接起来的。
很多人都觉得现在女孩子特别泼辣,但其实,不是女孩泼辣了,是男孩委顿了。从小,妈妈奶奶照顾,进了幼儿园小学接触到的大部分又是女老师,如果爸爸们再不积极点,孩子就无法透彻地习得和领悟男性角色。另一方面,父亲对于女儿的成长也是相当重要,也是女孩认识异性的最佳途径,父女关系不错的女孩更有女人味,更自信于女孩的身份。 ·走出误区:家庭教育≠家长教育孩子,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韩部长坦言,现在很多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其实是挺超前的,比如有的人一听“早期教育”这几个字,立马提高警惕,特别反感商业化裹挟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那种早教班、亲子园、早教产品那一套。
韩部长解释说:在长期的家教实践中,大多数有识之士已逐渐认清“家庭教育”中的“教育”,其实更多地是家长科学地学习和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按照孩子成长规律来顺应、帮助孩子的成长,而不是刻意地、自以为是地去干涉去揠苗助长,去改变——非要把土豆教育成苹果,或者非要把苹果教养成土豆。家长要有这样的意识:用早期“发展”的理念取代早期“教育”。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非但“教育”不了孩子,反而是孩子在“教育”我们。因为孩子比我们更纯净、更本真,我们更需要蹲下来倾听他们,向他们学习。比如,家长们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大人撒个小谎,孩子会不留情面地“揭穿”,孩子对大人的这种“教育”,促使大人起码当着孩子的面不敢再撒谎,引发家长内心的反省,这比任何说教都令人震撼。这样“被孩子教育的”例子举不胜举。
家长的目标,归根结底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活得健康又快乐的人,让孩子习得在任何环境下、从事任何职业,都能创造快乐,让自己过得开心。
·大好消息:下一步,省妇联要重点引领0~3岁孩子家长学习科学教子
家庭教育是人人关心、最具广泛性和基础性的教育,这么多年来,从中央到妇联到亿万家庭,对家庭教育高度重视,也赋予“牵头”家庭教育工作的妇联组织更重的责任和新的使命。
做了近二十年家庭教育工作的韩部长反思:妇联在做家庭教育指导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家庭教育指导对象上比较重视母亲的教育,但对父亲的教育和隔代教育篇幅不够;重视怎么教育孩子,却轻视家长如何自我提升,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上,重术轻道,即比较注重内容的实用性,以解决某些家长具体的问题为主,却轻视家庭教育的理念及基础;家庭教育指导整体上比较重视传播,但轻视理论的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地域特色的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没有形成;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化培训无据可依,培训教材不科学不系统,或者只是以某种学科(比如心理学或者是国学)为主线,没有做到多视角、多方向,没有做到学科间交叉、纵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根基不牢,家庭教育指导随心所欲,形式虽然多样,热热闹闹像煮开水,课上家长们听得热血沸腾,回到家冷却之后还是“走在老路上”,有的讲课就是一锤子买卖,缺乏课后的监督和指导,家长听一耳朵两耳朵,造成对家教知识的一知半解,更有甚者,用陈旧的或者错误的内容误导家长。
韩部长信心满满:充分认清这些不足,下一步,省妇联将启动“妈妈启航”早期家庭教育系统工程,编写科学系统的教材,打造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重点引领0~3岁孩子家长学习科学教子。
各位山东的家长,咱们有福啦!
韩部长还特别嘱咐我们:《祝你幸福》杂志一定要牢记邢主席的重托,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工作。
各位家长,您瞧好吧!
好些看过的亲就疑惑了:家庭教育,原来是咱妇联牵头主抓的啊?调研,跟俺教育孩子到底有多大关系?这报告,又是表格又是数字,俺有点蒙圈呢……
莫急莫急。本次发布会上,山东省妇联主席邢善萍殷殷嘱托《祝你幸福》杂志,一定要以这次调研为契机,做好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工作。编辑记者们立即快马加鞭地采访了调研的发起者——山东省妇联儿童部部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韩莉莉,为您深度解析本次报告。
别的地方看不到!独家哦!
·由来已久:妇联抓家庭教育那是国家规定的
重要的事情不说三遍,只说一遍——妇联牵头,协同教育、卫生、文明办、民政、卫生、计生委、关工委等部门,主抓家庭教育!白纸黑字印在国家文件里。咱们国家,家庭教育指导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妇联主持下已经制定了4个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的五年规划或计划,颁布了若干个有关家庭教育的工作文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家庭教育促进活动,业绩可圈可点。
为什么妇联抓家庭教育要从家庭切入,从家长入手?为什么本次调研针对0~3岁早期家庭教育?还是那句老话: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0~3岁早期家庭教育就像人生大厦的地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山东省妇女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业已收官,这么多年深耕细作地抓家庭教育,成果如何?山东省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即将出台,妇联抓家庭教育,从哪儿抓、怎么抓,如何理性、科学、系统地引导咱山东的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必须先摸摸底。
山东省妇联以政府购买的方式,邀请山东师范大学优质科研团队,历时半年,完成了本次调研。
·挺欣慰哒:家长的教养观念确实进步啦
报告显示,“75.7%的家长完全赞同自己最关心孩子礼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较之前几年“一度将智力开发放在首选”有很大的进步。“88.4%的家长经常或总是对孩子表达喜爱之情,86.9%的家长经常或总是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反馈,93.4%的家长经常或总是注意满足孩子搂抱、爱抚或亲近的需求,80.3%的家长在孩子焦虑不安、哭泣的时候给予安慰。”
此处有掌声。咱妇联这么多年的家庭教育工作有成果!也为咱山东家长点赞!
韩部长在为此欣慰的同时,也客观、理性地解析了这一现象:这跟调查对象是城市家长,以及调查对象所处的年龄段(平均年龄30岁左右)有关。城市因素不言自明,年龄因素——30岁左右的家长,基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固然独生子女现象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不敢再“照猪养”,能够有意识地去接触一些当时比较流行的教子信息,比如风靡一时的“××女孩”、“××男孩”。当这代独生子女做了父母,他们自然更不会“照猪养”——本次调查显示,家长获得养育知识的五种途径分别是:读物、电视等文字音像资料29.1%,同事、朋友交流20.3%,医院儿保所16.3%,计算机网络15.2%,父母传授12.0%。由此可见,多数家长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家教知识,但耳濡目染、道听途说、蜻蜓点水总是有的。
·科学养育:喂奶不只是口粮那么简单
既然是耳濡目染、道听途说、蜻蜓点水,因此对家教知识一知半解也就不足为奇了。就像调查中所显示的:43.9%的家长认为“0~3岁的孩子只要吃好喝好就行,没必要教育”。
“没必要教育”后面再论,韩部长强调:0~3岁的孩子吃好喝好也大有学问。就拿母乳喂养来说,国际母乳协会主张母乳喂养到2岁,这个喂养不仅仅是解决孩子口粮问题,而是补给孩子一种精神营养。在母乳喂养时,母亲和孩子有非常自然的肌肤接触,有温柔的眼神交流,有深入骨髓地互相欣赏,这些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大有益处。
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充足的孩子,分离焦虑会少一些,在今后的社会交往中也少有社会恐惧。近几年,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当然还拜“毒奶粉”所赐,大家基本上不再排斥母乳喂养。但是怎么喂,在喂养时怎么跟孩子互动交流,这是大有学问的。
当然,如果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比如生病,不能进行母乳喂养,也不要过分焦虑。这块做得不到位,在别的地方弥补上就是了。但如果各方面条件具备,却因为要保持身材、以为进口奶粉更有营养故意不给喝,那就不对了。
·亲子陪伴:这个陪伴不是“物理作用”,而是要起“化学反应”
调查显示,54.4%的父亲、52.2%的母亲能够每天陪孩子玩耍2小时至4小时不等。
韩部长解读:从数据上看,陪伴的时间还是不错的,但是,陪伴质量如何?陪伴,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在一起,你玩你的玩具,我刷我的手机,也不仅仅是腻乎在一起打打闹闹。而是要调动自己的脑和心,在情感上跟孩子融合、交流,产生心理上的化学反应和心灵联结。与孩子游戏是挺好的一种陪伴,可利用游戏跟孩子沟通,您会吗?
韩部长举了个例子,她的小外孙在耍脾气时,“强词夺理”地告诉她“那个捣蛋的我,是坏的我”,如果这时候大人劈头盖脸地训斥他“胡说八道,什么坏的我好的我”,这个沟通就切断了,也失去了教育的好时机。韩部长的办法是:接纳小外孙的这个说法,“哦,你竟然有一个好的我,还有一个坏的我啊?”当孩子又耍横时,她就和蔼地因势利导,“哎呀是不是那个坏坏的你又来啦?”孩子马上回应:“是呀,坏坏的我又来了,我马上把那个好的叫回来啊!”
所以说,游戏不仅仅是陪伴形式,家长需要掌握游戏的内核,用孩子的方式、用孩子的语言来引导他们。这个,是门大学问,也是需要静下心来好好研习的。 调查显示:家长陪孩子游戏的时间多了,陪孩子读书的也多了,47%的父亲注重陪伴孩子读书,68.6%的母亲注重陪伴孩子读书。
韩部长的观点是:妇联这么多年倡导亲子共读、书香家庭,不少家长已认识到读书不是为了认字,也不是为了归纳中心思想,还有挺多家长在给孩子读绘本,但不知道怎么读,或者只用自己认为的方式读。其实,绘本的字很少,信息量却很大,如果家长对色彩之美、构图之美、文字之美没有很好的领悟和把握,就很难讲好。比如耳熟能详的绘本《我爸爸》《我妈妈》,从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讲,但1岁、2岁……甚至更高的年龄段,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技巧讲出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不同的内涵,这就考验家长“陪读”的功力了。这个“功力”不是天然就有,也不是突然悟到,需要琢磨、研究以及系统地学习、练习。这也是省妇联儿童部正在和将要指导家长做的功课之一。
·养得太细:比如,“五行缺爬”的孩子不是少数
调研过程中,韩部长也挺忧虑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家长摒弃了上一辈的“照猪养”的极端,却走入了“照书养”的极端,主要表现在“孩子养得过分精细”。吃得干净、喝得干净、穿得干净,问题是到孩子会爬的时候,却因为怕脏,不让孩子爬或很少让孩子爬。
其实,地面清扫干净,把插头塞好,把锋利的有安全隐患的物品清理走,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爬。韩部长从脑科学、心理学方面做了解析:爬行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能促进孩子感觉统合的协调,也是一种复杂的脑、心活动。有很多孩子军训时顺拐,做早操时胳膊腿怎么动怎么拧巴,就有可能是小时候“五行缺爬”。爬行时,孩子的左右脑都要调动起来,指挥腿,指挥手,指挥眼,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很复杂的肢体运动。爬行成功,让小宝宝的运动范围从床一下子扩展到房间,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成就感,从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成长的压力和焦虑——是的,再小的孩子,也有成长的“烦恼”。爬行时,孩子与各种细菌亲密接触,反而会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韩部长特别强调,爬行“竟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青春期的叛逆程度——有可能小时候爬得不爽,导致心理受挫,成为成长道路上的“蝴蝶效应”。
韩部长叮嘱各位家长:能爬的时候一定让孩子尽情爬,会走了就让他走,会跑了会跳了别呵护得太紧,孩子再大一些,培养至少一项体育爱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大有裨益。
·隔代教育:不要一说老人带孩子就唉声叹气
调查显示,有46.6%的家长完全同意在“隔代亲”的影响下,祖辈一般容易对孙辈溺爱、放纵。
隔代教育的弊端谈之色变,多数专家给出的建议基本上是“和稀泥”:年轻人要理解老人的不易,老人注意不要溺爱孩子。
韩部长作为“姥姥级”的过来人,十分中肯地分析了老人为什么容易对孙辈“隔代亲”。她说,祖辈那代人年轻时养自己孩子的时候,正处于为生计、忙工作、拼事业的阶段,奶瓶与文件齐飞,嗷嗷待哺与出差奔忙两难……很少有闲暇的心态去欣赏孩子的成长点滴,甚至有时看着那个小屎孩会吓出一身冷汗:这是我孩子吗?!有时候也会很烦:怎么又生病了?怎么就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那么优秀?
当忽然有天听到《时间都去哪儿了》红了眼圈,岁月让这代父母升级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无论自己养育孩子是成功还是失败,多少都有些反思,加上那么多的岁月历练,祖辈对很多事都有了一份豁达,对自己的亲孙子亲孙女,当然更是宽容有加。小毛病、小错误、小捣蛋也不去较真儿了,带着慢养的心情,带着欣赏的心态,呵护孩子长大。而且,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用老百姓的话说:主得疼主不得打。你懂的!
另一方面,新时代的背景之下,不缺吃喝,含饴弄孙,对老年人来说是一种精神慰藉,心理滋养,这也是儿女尽孝的一种方式。不能因为隔代教育有弊端,就不让老人接触孩子。
理解老人为什么会偏爱孙辈是第一步,下一步就要因势利导,“利用”好祖辈,疏通家庭教育中的小疙瘩。韩部长见过不少优秀的爷爷奶奶。有位爷爷,专门用本子记录了小孙子的每一句童言稚语,取名《冒话集》,非常细心,非常温馨;有位奶奶,专门给孩子做了一本《第一次》,第一眼看这个世界,第一次微笑,第一次感冒……配上文字配上照片,孩子十八岁的成人礼上,奶奶将这份礼物双手送出,那场面……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孩子,能不健康,能不幸福吗?
这几年特别流行一种说法:人家外国的爷爷奶奶根本不问第三代的事儿!其实呢,外国人并非传说中的那么“冷血”,这是我们以讹传讹。韩部长的侄女在瑞士生活,侄女的公婆一到周末,就来帮忙照看孩子,给他们营造二人时光,不想他们因为孩子忽略了夫妻关系的经营。平时过节什么的,也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韩部长还就瑞士的“隔代教育”问题请教过侄女的公婆,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老死不相往来……
立足我国国情,不请老人带孩子确实不太现实,加上本身老人带孩子也有好的地方,下一步妇联抓好家庭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做好对祖辈们“隔代教育”的指导工作。
·父职缺失:爸爸对男孩、女孩的成长都很重要
调查显示,44.4%的家长完全同意“为了让父亲忙自己的事情,母亲和祖辈可以包办孩子的全部生活照料。”
韩部长解析:除了爸爸本身参与意识不强,很多妈妈也误以为孩子大一点了才需要父亲。但其实,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的父子、父女关系,也是从孩子降生之日起一点一滴建立的。男孩子的阳刚、女孩子的洒脱,不是父亲刻意“教育”出来的,而是在父亲给孩子换尿布时、给孩子翻身时、逗孩子嘎嘎笑时、给孩子唱歌谣读故事时潜移默化地与孩子连接起来的。
很多人都觉得现在女孩子特别泼辣,但其实,不是女孩泼辣了,是男孩委顿了。从小,妈妈奶奶照顾,进了幼儿园小学接触到的大部分又是女老师,如果爸爸们再不积极点,孩子就无法透彻地习得和领悟男性角色。另一方面,父亲对于女儿的成长也是相当重要,也是女孩认识异性的最佳途径,父女关系不错的女孩更有女人味,更自信于女孩的身份。 ·走出误区:家庭教育≠家长教育孩子,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韩部长坦言,现在很多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其实是挺超前的,比如有的人一听“早期教育”这几个字,立马提高警惕,特别反感商业化裹挟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那种早教班、亲子园、早教产品那一套。
韩部长解释说:在长期的家教实践中,大多数有识之士已逐渐认清“家庭教育”中的“教育”,其实更多地是家长科学地学习和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按照孩子成长规律来顺应、帮助孩子的成长,而不是刻意地、自以为是地去干涉去揠苗助长,去改变——非要把土豆教育成苹果,或者非要把苹果教养成土豆。家长要有这样的意识:用早期“发展”的理念取代早期“教育”。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非但“教育”不了孩子,反而是孩子在“教育”我们。因为孩子比我们更纯净、更本真,我们更需要蹲下来倾听他们,向他们学习。比如,家长们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大人撒个小谎,孩子会不留情面地“揭穿”,孩子对大人的这种“教育”,促使大人起码当着孩子的面不敢再撒谎,引发家长内心的反省,这比任何说教都令人震撼。这样“被孩子教育的”例子举不胜举。
家长的目标,归根结底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活得健康又快乐的人,让孩子习得在任何环境下、从事任何职业,都能创造快乐,让自己过得开心。
·大好消息:下一步,省妇联要重点引领0~3岁孩子家长学习科学教子
家庭教育是人人关心、最具广泛性和基础性的教育,这么多年来,从中央到妇联到亿万家庭,对家庭教育高度重视,也赋予“牵头”家庭教育工作的妇联组织更重的责任和新的使命。
做了近二十年家庭教育工作的韩部长反思:妇联在做家庭教育指导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家庭教育指导对象上比较重视母亲的教育,但对父亲的教育和隔代教育篇幅不够;重视怎么教育孩子,却轻视家长如何自我提升,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上,重术轻道,即比较注重内容的实用性,以解决某些家长具体的问题为主,却轻视家庭教育的理念及基础;家庭教育指导整体上比较重视传播,但轻视理论的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地域特色的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没有形成;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化培训无据可依,培训教材不科学不系统,或者只是以某种学科(比如心理学或者是国学)为主线,没有做到多视角、多方向,没有做到学科间交叉、纵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根基不牢,家庭教育指导随心所欲,形式虽然多样,热热闹闹像煮开水,课上家长们听得热血沸腾,回到家冷却之后还是“走在老路上”,有的讲课就是一锤子买卖,缺乏课后的监督和指导,家长听一耳朵两耳朵,造成对家教知识的一知半解,更有甚者,用陈旧的或者错误的内容误导家长。
韩部长信心满满:充分认清这些不足,下一步,省妇联将启动“妈妈启航”早期家庭教育系统工程,编写科学系统的教材,打造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重点引领0~3岁孩子家长学习科学教子。
各位山东的家长,咱们有福啦!
韩部长还特别嘱咐我们:《祝你幸福》杂志一定要牢记邢主席的重托,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工作。
各位家长,您瞧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