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出了研讨型教学的新概念,并对研讨型教学中需要完成的工作做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研讨型教学;实验教学;贸易统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89-02
贸易统计课程是将应用统计研究与本校学科特色相结合形成的一门课程,是统计学方法论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应用,包括统计核算和计量分析两部分。在内容上贸易统计研究围绕国际贸易行为的过程及结果,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解释国际贸易的原理。在面向经贸类培养方向的统计学专业教学中,贸易统计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可以培养国际贸易定量分析人才,在国际贸易定量分析研究中发挥作用;其二,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相关指标的内在规律性,为制定国际贸易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其三,可以对国际贸易的交流和谈判提供定量分析支持,为我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更好的争取应有的利益提供依据。目前关于独立学科的贸易统计研究主要集中于贸易相关的计量分析和服务贸易统计核算与计量分析两个部分。而贸易统计教学除本校外,其他学校尚无相关课程建设。因此,本校的贸易统计课程建设也是从无到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的过程。通过近三年的建设,我们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贸易统计教学相关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课件、案例集和习题集),并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得出贸易统计教学应以研讨型教学和案例教学为课程建设方向。研讨型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串联,以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课堂讨论为重点,通过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课堂交流、讨论和辩论,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对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熟练运用的目的。所以研讨型课程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贸易统计内涵的多元化要求教学内容丰富,在贸易统计教学中必须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才能完成教学
其一,在教师的课堂讲解中应将讲解的内容提纲制作成教学ppt,根据讲解进度逐一展示。其二,贸易统计教学需要使用大量的文献、数据和资料,所以教学准备不仅仅是ppt课件的制作,还应该包括相关课程内容研究文献或相关政策文献和教学录像资料的收集。至于教学中使用的统计数据通常来源于网络,所以笔者建议数据的收集可以在课堂上直接通过链接上网查找和下载。这样更贴近于实际应用,而不仅仅是一次教学活动。其三,对于贸易统计分析中可能需要的一些动态演示,或是要通过推导形成计量分析模型,可以利用现代高技术的ipad完成教学演示来替代传统的板书。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是和板书相比,ipad演示更加节省时间,使得教学节奏更加紧凑、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氛围更加生动。二是ipad演示可以使得教师脱离讲台的束缚,走进学生、融入学生,让学生觉得课堂不是教师和学生对立而站的关系,而是肩并肩交流的过程,从而打破师生之间的对立和敬畏心理,可以为后续的师生之间的研讨创建一个和谐的氛围。
二、贸易统计教学应该是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过程,需要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
现代的学生是“90后”的一代,自从可以独立认识世界开始就已经接触网络世界。对于知识的学习,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所以被称之为“网络的一代”。因此,在贸易统计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减少不必要的、或完全可以自学的课程内容介绍,增加学术研究的讨论和实际问题的分析环节。对于完全可以自学理解完成的知识,只需要教师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进行网上自学,在课堂讲解中稍加点拨即可。对于课堂教学中需要研究讨论的实际问题和现象的分析也需要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进行资料和文献的收集,便于课堂讨论的完成。通过三年的教学,笔者发现学生非常愿意完成这样的工作。一方面,现在的学生思维非常独立,希望可以在课堂上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另一方面,大家不愿意在课堂上表现得不如别人。所以学生的事前准备工作做得非常细致,课堂教学十分顺利。
三、不论是贸易的统计核算还是计量分析,其实质目的是解决贸易统计中出现的问题
研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投入实践环节,设计调查方案、收集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统计分析、参与学术研讨活动。对此笔者称之为贸易统计的实验教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注重将学生学习与学生的实习、实践以及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在案例教学中掌握研究的思路,在实践研究中积累研究的经验。目前贸易统计课程的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其一,是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设置了校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每年都有约100个项目指标供学生申报,为期一年,研究经费1万元/项。笔者要求贸易统计课程学生以贸易统计的研究内容为研究方向,积极申报科研创新项目。目前本专业学生以贸易统计相关研究为方向已申报学生创新项目7项。其二,参与教师科研团队。本校统计学专业相对团结,教师的科研活动形成两个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其中之一即为服务贸易统计研究方向。在贸易统计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笔者着力向学生介绍了服务贸易统计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和目前的学术前沿。学生通过贸易统计课程的学习结合教师科研的方向自主联系相关教师(因为本校统计学专业学生相对较少,所以基本上专业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认识),讨论是否可以参与科研活动。目前累积已有不下20人次学生参与了教师的科研活动,并将科研内容持续转化为今后的毕业论文研究题目。其三,参与贸易统计实践。最近本校统计学专业正在积极筹建贸易统计调查实验室。建立该实验室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贸易统计的实践工作,了解贸易统计的核算、贸易统计的数据收集、贸易统计的定量分析和贸易统计的指标体系建设等相关内容。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作为一名统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流程和职责所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另一方面也是为今后从事贸易统计调查工作积累经验。
四、贸易统计教学是本校统计专业教学的特色。即便如此,在教学中还是应该有更明确的定位
国际贸易研究包括了有形产品贸易(货物贸易)和无形产品贸易(服务贸易)两个主要内容。在贸易统计课程建设之初,笔者就教学重点设置问题向本校统计学和国际贸易专业相关领导进行了咨询,并得出贸易统计教学应将重点放在服务贸易统计教学之上的决定。为了更好的突出服务贸易统计相关内容的研讨,在贸易统计课程建设中,我们着重加强了软、硬件基础的建设。一方面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关于服务贸易BOP统计和FAT统计的文献,要求学生阅读并讨论;另一方面,我们积极筹建服务贸易的统计调查实验室,申报服务贸易FAT统计调查设计研究相关科研课题。让学生投身于服务贸易FAT统计调查工作中,通过服务贸易统计调查方法的选择、抽样方法的选择、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的实施、数据的收集、录入、整理和分析,更好地理解服务贸易的FAT统计工作。
综上所述,在贸易统计课程建设中强化研讨型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应用统计知识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相结合,有利于国际商科通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设,有利于扩展统计学学科体系建设。因此,笔者认为在课程建设中坚持并完善研讨型教学是值得提倡并应该推广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向。
笔者建议ppt仅列出教学提纲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一方面这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的听讲。如果是完整的教学内容,学生有可能觉得反正内容都在ppt上,于是上课的思想不集中,导致后续无法跟上讨论的思路。另一方面,仅给出教学提纲可以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代入自己的思考,再和教师的讲解作比较,更容易让学生发现是否存在考虑不周或应该更好地思考。
参考文献:
[1]赵宏博.“研讨型”教学方式构想与实施——浅谈描述基础教学[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7).
[2]张曙,张益南.研讨型教学方法在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运用[J].高教论坛,2011,(6).
[3]賈怀勤.在地贸易统计还是属权贸易统计——FDI?摇对传统贸易统计的颠覆及其对策[J].统计研究,2006,(2).
[4]高燕妮.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电子政务,2008,(9).
[5]孙连荣.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1).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统计学专业建设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高校内涵建设研究”(DMA100347)。
关键词:研讨型教学;实验教学;贸易统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89-02
贸易统计课程是将应用统计研究与本校学科特色相结合形成的一门课程,是统计学方法论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应用,包括统计核算和计量分析两部分。在内容上贸易统计研究围绕国际贸易行为的过程及结果,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解释国际贸易的原理。在面向经贸类培养方向的统计学专业教学中,贸易统计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可以培养国际贸易定量分析人才,在国际贸易定量分析研究中发挥作用;其二,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相关指标的内在规律性,为制定国际贸易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其三,可以对国际贸易的交流和谈判提供定量分析支持,为我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更好的争取应有的利益提供依据。目前关于独立学科的贸易统计研究主要集中于贸易相关的计量分析和服务贸易统计核算与计量分析两个部分。而贸易统计教学除本校外,其他学校尚无相关课程建设。因此,本校的贸易统计课程建设也是从无到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的过程。通过近三年的建设,我们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贸易统计教学相关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课件、案例集和习题集),并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得出贸易统计教学应以研讨型教学和案例教学为课程建设方向。研讨型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串联,以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课堂讨论为重点,通过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课堂交流、讨论和辩论,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对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熟练运用的目的。所以研讨型课程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贸易统计内涵的多元化要求教学内容丰富,在贸易统计教学中必须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才能完成教学
其一,在教师的课堂讲解中应将讲解的内容提纲制作成教学ppt,根据讲解进度逐一展示。其二,贸易统计教学需要使用大量的文献、数据和资料,所以教学准备不仅仅是ppt课件的制作,还应该包括相关课程内容研究文献或相关政策文献和教学录像资料的收集。至于教学中使用的统计数据通常来源于网络,所以笔者建议数据的收集可以在课堂上直接通过链接上网查找和下载。这样更贴近于实际应用,而不仅仅是一次教学活动。其三,对于贸易统计分析中可能需要的一些动态演示,或是要通过推导形成计量分析模型,可以利用现代高技术的ipad完成教学演示来替代传统的板书。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是和板书相比,ipad演示更加节省时间,使得教学节奏更加紧凑、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氛围更加生动。二是ipad演示可以使得教师脱离讲台的束缚,走进学生、融入学生,让学生觉得课堂不是教师和学生对立而站的关系,而是肩并肩交流的过程,从而打破师生之间的对立和敬畏心理,可以为后续的师生之间的研讨创建一个和谐的氛围。
二、贸易统计教学应该是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过程,需要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
现代的学生是“90后”的一代,自从可以独立认识世界开始就已经接触网络世界。对于知识的学习,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所以被称之为“网络的一代”。因此,在贸易统计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减少不必要的、或完全可以自学的课程内容介绍,增加学术研究的讨论和实际问题的分析环节。对于完全可以自学理解完成的知识,只需要教师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进行网上自学,在课堂讲解中稍加点拨即可。对于课堂教学中需要研究讨论的实际问题和现象的分析也需要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进行资料和文献的收集,便于课堂讨论的完成。通过三年的教学,笔者发现学生非常愿意完成这样的工作。一方面,现在的学生思维非常独立,希望可以在课堂上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另一方面,大家不愿意在课堂上表现得不如别人。所以学生的事前准备工作做得非常细致,课堂教学十分顺利。
三、不论是贸易的统计核算还是计量分析,其实质目的是解决贸易统计中出现的问题
研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投入实践环节,设计调查方案、收集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统计分析、参与学术研讨活动。对此笔者称之为贸易统计的实验教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注重将学生学习与学生的实习、实践以及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在案例教学中掌握研究的思路,在实践研究中积累研究的经验。目前贸易统计课程的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其一,是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设置了校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每年都有约100个项目指标供学生申报,为期一年,研究经费1万元/项。笔者要求贸易统计课程学生以贸易统计的研究内容为研究方向,积极申报科研创新项目。目前本专业学生以贸易统计相关研究为方向已申报学生创新项目7项。其二,参与教师科研团队。本校统计学专业相对团结,教师的科研活动形成两个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其中之一即为服务贸易统计研究方向。在贸易统计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笔者着力向学生介绍了服务贸易统计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和目前的学术前沿。学生通过贸易统计课程的学习结合教师科研的方向自主联系相关教师(因为本校统计学专业学生相对较少,所以基本上专业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认识),讨论是否可以参与科研活动。目前累积已有不下20人次学生参与了教师的科研活动,并将科研内容持续转化为今后的毕业论文研究题目。其三,参与贸易统计实践。最近本校统计学专业正在积极筹建贸易统计调查实验室。建立该实验室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贸易统计的实践工作,了解贸易统计的核算、贸易统计的数据收集、贸易统计的定量分析和贸易统计的指标体系建设等相关内容。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作为一名统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流程和职责所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另一方面也是为今后从事贸易统计调查工作积累经验。
四、贸易统计教学是本校统计专业教学的特色。即便如此,在教学中还是应该有更明确的定位
国际贸易研究包括了有形产品贸易(货物贸易)和无形产品贸易(服务贸易)两个主要内容。在贸易统计课程建设之初,笔者就教学重点设置问题向本校统计学和国际贸易专业相关领导进行了咨询,并得出贸易统计教学应将重点放在服务贸易统计教学之上的决定。为了更好的突出服务贸易统计相关内容的研讨,在贸易统计课程建设中,我们着重加强了软、硬件基础的建设。一方面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关于服务贸易BOP统计和FAT统计的文献,要求学生阅读并讨论;另一方面,我们积极筹建服务贸易的统计调查实验室,申报服务贸易FAT统计调查设计研究相关科研课题。让学生投身于服务贸易FAT统计调查工作中,通过服务贸易统计调查方法的选择、抽样方法的选择、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的实施、数据的收集、录入、整理和分析,更好地理解服务贸易的FAT统计工作。
综上所述,在贸易统计课程建设中强化研讨型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应用统计知识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相结合,有利于国际商科通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设,有利于扩展统计学学科体系建设。因此,笔者认为在课程建设中坚持并完善研讨型教学是值得提倡并应该推广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向。
笔者建议ppt仅列出教学提纲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一方面这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的听讲。如果是完整的教学内容,学生有可能觉得反正内容都在ppt上,于是上课的思想不集中,导致后续无法跟上讨论的思路。另一方面,仅给出教学提纲可以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代入自己的思考,再和教师的讲解作比较,更容易让学生发现是否存在考虑不周或应该更好地思考。
参考文献:
[1]赵宏博.“研讨型”教学方式构想与实施——浅谈描述基础教学[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7).
[2]张曙,张益南.研讨型教学方法在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运用[J].高教论坛,2011,(6).
[3]賈怀勤.在地贸易统计还是属权贸易统计——FDI?摇对传统贸易统计的颠覆及其对策[J].统计研究,2006,(2).
[4]高燕妮.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电子政务,2008,(9).
[5]孙连荣.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1).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统计学专业建设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高校内涵建设研究”(DMA10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