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扶贫脱贫存在诸多问题,互联网的特性和优势为扶贫脱贫工作打开新思路,以提升网络硬件为基础,以完善网络服务软件为关键,互联网扶贫在扶贫脱贫攻坚战中大有可为。
关键词:扶贫脱贫;互联网;特性与优势;举措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6-0260-01
2018年国家发布了多个网络扶贫指导性文件,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工信部印发《关于推进网络扶贫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这些文件的发布即体现了国家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也体现了国家对互联网扶贫这种方式的重视。
1 贫困地区存在的问题
从网络信息沟通的角度看,当前我国贫困地区的群众在脱贫观念、脱贫意识和脱贫知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贫穷观念根深蒂固。贫困群众多年的贫困生活,贫穷观念已经深植他们的心里,很多群众认为贫穷就是他们人生的烙印。虽然目前我国多数贫困地区已通水通电,但是部分贫困地区的互联网宽带没有通达,先进理念和信息无法传递到这些地方。如果我们不能打通贫困地区的信息鸿沟,就不能化解贫困群众根深蒂固的贫穷观念。
(2)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在贫困地区,有些群众主动脱贫意识不强,认为自己生来就应该是贫穷人,让生活一直贫穷下去;有些群众主动寻求脱贫路径的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多年生活方式、历史观念、当地民俗和自身意识等多方面的制约,让部分群众的主动脱贫“内生力”不足甚至缺失。
(3)脱贫知识技能匮乏。由于地域信息沟通不顺畅,贫困地区群众缺乏脱贫知识,不具备种养殖科学知识,不了解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等。部分群众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有些事文盲或半文盲人员,他们无法自主与外界沟通。僵化的信息输入方式的对他们而言根本起不到扶贫脱贫作用。
2 互联网扶贫的特性与优势
贫困地区与先进地区信息沟通不通畅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互联网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其特点优势,必能弥合贫困地区信息鸿沟,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信心。从这层面看,网络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新路径,其在扶贫脱贫工作上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扶贫具有即时性。互联网信息传递速度非常快,以当前的通信水平,信源通过信道传输至信宿的时间在秒级甚至毫秒级范围内。网络传输的即时性非常有益于扶贫工作。通过分析,先进地区的生产理念无法有效传递到贫困地区是造成该地区无法化解根深蒂固的贫穷观念的重要原因。互联网信息传输的即时性优势可以很好地服务扶贫工作,有助于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观念。互联网有助于将中央和地方最新扶贫政策即时传递到贫困户,例如利用IPTV技术,群众可以在电视上看到最新的扶贫信息。互联网有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扶贫机构建立本地农技推广平台,通过光纤有线宽带、4G无线网络将农技知识推送至农户手机,指导当地群众科学生产。
(2)网络扶贫具有跨时空性。互联网可将贫困地区与外界连接起来,两地可突破空间距离限制进行沟通;4G无线网络也可让贫困群众通过手机随时获取外面的信息。互联网的跨时空特性,有助于扶贫资源输入与农产品输出。有志于扶贫的公司企业、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在当地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贫困地区的生产状况及扶贫需求,通过互联网物流将扶贫物资等送到贫困群众手中,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监督扶贫资源的落实情况。贫困地区人员可通过“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农业”等互联网扶贫模式,跨越地域限制获取教育、医疗和农业农技等先进地区资源。
(3)网络扶贫具有智能性。如今互联网技术已发展至智能互联网时代。智能型的网络扶贫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农业信息、农村电商等综合性平台型为载体,结合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进行扶贫信息数据分析和挖掘,提升各方面扶贫能力和水平。政府可通过大数据平台甄选“真贫困户”,识别“假贫困户”,有效建档立卡,将扶贫资源分配到真正需要扶贫的群众中。农业合作社可通过大数据平台,了解全國农业产品销售情况,获取最新的农业商品供求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农业生产规划,科学合理安排生产,避免农产品滞销,提高农产品商业价值。
3 互联网扶贫举措
(1)构建覆盖广泛的网络硬件基础。互联网扶贫的需提高贫困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只有网络线路通达贫困户,贫困群众有接入互联网的硬件条件,互联网扶贫才有实施的载体。我国通过多年网络建设,大部分地区均已有互联网线路接入。但是网络硬件条件还存在问题。目前问题主要有两方面:①部分地区较为偏远,网络线路铺设困难;②部分地区网络虽已通达,但由于网络设备线路老旧、维护服务不到位等原因,网络带宽较小或者稳定性较差。针对前者,从经济层面考虑,国家可以通过适当补助通信运营商的方式,让运营商铺设线路进偏远贫困地区,解决偏远地区网络覆盖率低的问题;从技术层面考虑,如当地地质条件无法铺设通信线路的,可以考虑大功率无线覆盖或定向天线覆盖方式解决通信线路铺设问题。针对后者,运营商则需加快对老旧线路设备的更新换代,完善本地化服务体系,提速降费,提升落后地区网络稳定性。
(2)构建完善的网络软件体系。互联网扶贫,网络硬件是基础,网络软件资源是关键。从功能上看,互联网硬件只是一个接入互联网的通道,真正对群众有用的是运行在网络上的各种信息、服务等软件资源。因此,互联网扶贫需政府、运营商和社会力量等多方构建针对性和完善化的网络软件体系。网络软件体系可依托云和大数据为中心,构建多方扶贫服务平台。运营商在IDC机房搭建农业云服务平台,向当地政府、农村合作社、扶贫企业等提供云服务,同时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为各种农业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政府在农业云平台构建本地扶贫惠农服务中心,通过平台传达国家扶贫政策信息,同时及时了解当地群众扶贫诉求;农村合作社和扶贫企业在农业云平台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站,群众通过手机APP向网络买家推销农产品,同时可从大数据平台获取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农业云平台,让扶贫资源和信息在政府、群众、企业和运营商等各方有效传递。
4 总 结
可以说,互联网是扶贫脱贫工作的一把利剑,其特性决定了其价值。只要我们能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尚未覆盖互联网率,让贫困群众尽早享受到互联网服务,同时深入挖掘互联网扶贫的潜力,我们必定能利用互联网这把利剑,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全面迈入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网络扶贫行动计划.
[2]关于推进网络扶贫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
[3]速继明.互联网技术革命与社会进步[J].教学与研究,2016(07):29~35.
[4]刘玉忠.“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研究[N].创新科技,2015-07-20.
[5]项帅求.云计算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和发展探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5(5):69~73.
收稿日期:2018-11-2
作者简介:陆 万(1986-),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通信传输、数据和交换专业等方面研究工作。
关键词:扶贫脱贫;互联网;特性与优势;举措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6-0260-01
2018年国家发布了多个网络扶贫指导性文件,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工信部印发《关于推进网络扶贫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这些文件的发布即体现了国家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也体现了国家对互联网扶贫这种方式的重视。
1 贫困地区存在的问题
从网络信息沟通的角度看,当前我国贫困地区的群众在脱贫观念、脱贫意识和脱贫知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贫穷观念根深蒂固。贫困群众多年的贫困生活,贫穷观念已经深植他们的心里,很多群众认为贫穷就是他们人生的烙印。虽然目前我国多数贫困地区已通水通电,但是部分贫困地区的互联网宽带没有通达,先进理念和信息无法传递到这些地方。如果我们不能打通贫困地区的信息鸿沟,就不能化解贫困群众根深蒂固的贫穷观念。
(2)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在贫困地区,有些群众主动脱贫意识不强,认为自己生来就应该是贫穷人,让生活一直贫穷下去;有些群众主动寻求脱贫路径的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多年生活方式、历史观念、当地民俗和自身意识等多方面的制约,让部分群众的主动脱贫“内生力”不足甚至缺失。
(3)脱贫知识技能匮乏。由于地域信息沟通不顺畅,贫困地区群众缺乏脱贫知识,不具备种养殖科学知识,不了解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等。部分群众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有些事文盲或半文盲人员,他们无法自主与外界沟通。僵化的信息输入方式的对他们而言根本起不到扶贫脱贫作用。
2 互联网扶贫的特性与优势
贫困地区与先进地区信息沟通不通畅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互联网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其特点优势,必能弥合贫困地区信息鸿沟,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信心。从这层面看,网络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新路径,其在扶贫脱贫工作上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扶贫具有即时性。互联网信息传递速度非常快,以当前的通信水平,信源通过信道传输至信宿的时间在秒级甚至毫秒级范围内。网络传输的即时性非常有益于扶贫工作。通过分析,先进地区的生产理念无法有效传递到贫困地区是造成该地区无法化解根深蒂固的贫穷观念的重要原因。互联网信息传输的即时性优势可以很好地服务扶贫工作,有助于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观念。互联网有助于将中央和地方最新扶贫政策即时传递到贫困户,例如利用IPTV技术,群众可以在电视上看到最新的扶贫信息。互联网有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扶贫机构建立本地农技推广平台,通过光纤有线宽带、4G无线网络将农技知识推送至农户手机,指导当地群众科学生产。
(2)网络扶贫具有跨时空性。互联网可将贫困地区与外界连接起来,两地可突破空间距离限制进行沟通;4G无线网络也可让贫困群众通过手机随时获取外面的信息。互联网的跨时空特性,有助于扶贫资源输入与农产品输出。有志于扶贫的公司企业、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在当地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贫困地区的生产状况及扶贫需求,通过互联网物流将扶贫物资等送到贫困群众手中,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监督扶贫资源的落实情况。贫困地区人员可通过“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农业”等互联网扶贫模式,跨越地域限制获取教育、医疗和农业农技等先进地区资源。
(3)网络扶贫具有智能性。如今互联网技术已发展至智能互联网时代。智能型的网络扶贫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农业信息、农村电商等综合性平台型为载体,结合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进行扶贫信息数据分析和挖掘,提升各方面扶贫能力和水平。政府可通过大数据平台甄选“真贫困户”,识别“假贫困户”,有效建档立卡,将扶贫资源分配到真正需要扶贫的群众中。农业合作社可通过大数据平台,了解全國农业产品销售情况,获取最新的农业商品供求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农业生产规划,科学合理安排生产,避免农产品滞销,提高农产品商业价值。
3 互联网扶贫举措
(1)构建覆盖广泛的网络硬件基础。互联网扶贫的需提高贫困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只有网络线路通达贫困户,贫困群众有接入互联网的硬件条件,互联网扶贫才有实施的载体。我国通过多年网络建设,大部分地区均已有互联网线路接入。但是网络硬件条件还存在问题。目前问题主要有两方面:①部分地区较为偏远,网络线路铺设困难;②部分地区网络虽已通达,但由于网络设备线路老旧、维护服务不到位等原因,网络带宽较小或者稳定性较差。针对前者,从经济层面考虑,国家可以通过适当补助通信运营商的方式,让运营商铺设线路进偏远贫困地区,解决偏远地区网络覆盖率低的问题;从技术层面考虑,如当地地质条件无法铺设通信线路的,可以考虑大功率无线覆盖或定向天线覆盖方式解决通信线路铺设问题。针对后者,运营商则需加快对老旧线路设备的更新换代,完善本地化服务体系,提速降费,提升落后地区网络稳定性。
(2)构建完善的网络软件体系。互联网扶贫,网络硬件是基础,网络软件资源是关键。从功能上看,互联网硬件只是一个接入互联网的通道,真正对群众有用的是运行在网络上的各种信息、服务等软件资源。因此,互联网扶贫需政府、运营商和社会力量等多方构建针对性和完善化的网络软件体系。网络软件体系可依托云和大数据为中心,构建多方扶贫服务平台。运营商在IDC机房搭建农业云服务平台,向当地政府、农村合作社、扶贫企业等提供云服务,同时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为各种农业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政府在农业云平台构建本地扶贫惠农服务中心,通过平台传达国家扶贫政策信息,同时及时了解当地群众扶贫诉求;农村合作社和扶贫企业在农业云平台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站,群众通过手机APP向网络买家推销农产品,同时可从大数据平台获取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农业云平台,让扶贫资源和信息在政府、群众、企业和运营商等各方有效传递。
4 总 结
可以说,互联网是扶贫脱贫工作的一把利剑,其特性决定了其价值。只要我们能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尚未覆盖互联网率,让贫困群众尽早享受到互联网服务,同时深入挖掘互联网扶贫的潜力,我们必定能利用互联网这把利剑,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全面迈入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网络扶贫行动计划.
[2]关于推进网络扶贫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
[3]速继明.互联网技术革命与社会进步[J].教学与研究,2016(07):29~35.
[4]刘玉忠.“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研究[N].创新科技,2015-07-20.
[5]项帅求.云计算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和发展探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5(5):69~73.
收稿日期:2018-11-2
作者简介:陆 万(1986-),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通信传输、数据和交换专业等方面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