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仔猪腹泻是仔猪阶段常见疾病,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复杂,有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该文对仔猪腹泻的病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关键词:仔猪;腹泻;病因;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4.021
0引言
仔猪腹泻是50日龄内仔猪的一种典型多因素性疾病。仔猪腹泻对养猪业健康发展影响严重,该病导致饲料报酬率降低、生长发育缓慢、仔猪成活率低,严重时甚至死亡。据报道,我国仔猪腹泻的年平均发病率为46.6%,年平均死亡率为10.5%,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不仅在中国是养猪业的难题,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棘手的问题。美国和荷兰仔猪腹泻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5.5%和11.5%。由于此病病因比较复杂,临床上诊断有些困难容易误诊。因此,对该病应采取综合防护措施。
1病因
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分为非传染性病因和传染性病因。非传染性病因通常是由饲养管理不当和仔猪自身问题引起。传染性病因通常由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及寄生虫感染引起[1]。
1.1非传染性病因
1.1.1仔猪自身原因
第一,仔猪消化系统发育不全,肠道容积小,杀菌能力弱,而且分泌的胃蛋白酶含量小、活性低,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低,不能正常消化日粮。第二,仔猪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调节体温的能力比较弱,相对于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第三,仔猪的免疫机能较弱,刚出生的仔猪不存在先天免疫力,获得免疫力的方法就是母乳的摄人,初乳可以带来被动免疫[2]。
1.1.2日粮中抗原过敏
在仔猪胃肠道黏膜中,大量淋巴组织对抗进入仔猪胃肠道的抗原。由于仔猪消化道和消化酶发育不健全,尤其在8周龄前胃蛋白酶的活性很低。在进食时,饲料里含有的抗原可以激发免疫系统发生反应,在未获得免疫耐受时,通常会有一段敏感时期,即发生超敏反应,导致肠道组织损伤,如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导致吸收障碍,分泌酶不足,引起腹泻。
1.1.3饲料缺乏营养
仔猪营养不良会导致腹泻。妊娠母猪在后期缺乏维生素、蛋白质等可以影响胎儿的发育,导致抵抗力弱。仔猪自身的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其他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同样会导致抵抗力降低,引起腹泻。如维生素B12和烟酸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中代谢的辅酶,如果饲料中缺乏,将会导致仔猪消化不良,引发腹泻。饲料中缺铁会导致仔猪贫血,导致对大肠杆菌敏感,发生腹泻。病猪通常排白色、灰绿色、淡黄色糊状或水状稀粪。
1.1.4应激因素
仔猪的各项机能发育不健全,自身调节能力较差,在一系列应激条件下都非常敏感。如温湿度大幅度变化、食物改变、圈舍等环境的改变,均会导致仔猪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1.1.5饲养不当
在饲养时,如果投食次数少、每次投食量大,也会导致仔猪营养性下痢。妊娠母猪在产后摄人蛋白质量过多,会造成乳汁浓度大,引起仔猪脂肪性下痢。如果母猪营养缺乏、奶水缺乏,会造成仔猪饥饿性下痢。
1.1.6母源带毒
如果妊娠母猪隐形带毒,或者产后感染阴道炎和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均可以通过乳汁或者接触将致病因子传染给仔猪。
1.2传染性病因
1.2.1细菌性腹泻
很多细菌都可以导致仔猪腹泻,常见的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C型魏氏梭菌及猪痢疾密螺旋体等。
大肠杆菌是仔猪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之一,按发病时间可以将此病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及仔猪水肿病。在3日龄内初粪便为黄色糊状,后期呈黄色水状,称为仔猪黄痢,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剖检可见十二指肠有卡他性炎症,胃肠肿大,含有黄色气体和液体。在10~30日龄感染,粪便为灰白色或乳白色糊状,有腥臭味,称为仔猪白痢,剖检可见胃肠黏膜红肿充血,内含气体,死亡率较低。断奶1~2周时感染,临床症状为头部水肿,伴有共济失调、泻,剖检可见胃肠水肿,该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
C型魏氏梭菌通常感染1周龄内的仔猪,仔猪排暗红色的腥臭血稀便,常含坏死组织,称为仔猪红痢。此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剖检后可见大量腹水,肠管壁为暗红色,空肠的病变最严重,肠粘膜出血,肠内充满含血的液体。
沙门氏菌引起断奶仔猪的仔猪副伤寒病。病猪排黄色水状粪便,四肢的末端呈紫色并淤血。此病的发病率较低。剖检可见,病猪盲肠弥漫性坏死,肝上有白色坏死灶。
1.2.2病毒性腹泻
很多病毒可以引起仔猪腹泻。常见的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及猪流行亍性腹泻病毒。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是仔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各种日龄的猪均可发病,其中仔猪发病率高达100%,通常30日龄以上的仔猪不会死亡。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病,呕吐,腹泻,粪便颜色为黄绿色或血色,常混有凝乳块,呈酸臭味。仔猪在7日龄时初乳抗体水平下降,此时的仔猪易发病,但由于妊娠母猪的免疫程度不同,仔猪的腹泻程度也不同。
轮状病毒通常感染2~5周龄的仔猪,仔猪通常表现食欲不佳,精神萎靡,排灰白色水状或糊状粪便,严重时可脱水死亡。仔猪感染的死亡率为10%~50%。剖检可见肠壁弥漫变薄出血,内含大量液体。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通常感染10日龄内的仔猪,与传染性胃肠炎的症状比较相似,但此病相对温和,极少爆发流行,死亡率也较低。病猪通常呕吐,排水状粪便。无季节流行性,全年可发生。剖检可见小肠肠壁变薄,内充满黄色液体。
1.2.3寄生虫
球虫、类圆线虫、蛔虫、棘头虫等均可以引起仔猪腹泻,常见的寄生虫是猪孢子球虫。猪孢子球虫通常感染1~2周的仔猪,仔猪排灰黄色糊状粪便,持续2d左右排水状粪便。剖检可见小肠粘膜有黄色假膜,此病涂片可确诊。
2综合防治
2.1预防
通过免疫接种和饲养管理可预防病毒性腹泻。接种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和猪轮状病毒疫苗,预防大肠杆菌病可以在2~6周接种基因工程双价灭活疫苗。使妊娠母猪产前抗体浓度达到最高,仔猪服用母乳后可以得到抗体的保护。对于刚出生的仔猪注射土霉素,防止细菌疾病的感染,也可以灌服新霉素。另外,也可以在饲料中加入治疗腹泻的药,如硫酸安普霉素和粘杆菌素等。
2.2加强管理
控制仔猪采食量,断奶后3d内应该限制采食,可以缓解腹泻。减少应激,应激对敏感猪有很大伤害,如寒冷、饲养密度大、高温等,都可以导致腹泻。在仔猪饲料中加人添加剂抵抗应激,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另外,还要保证饲料中含有粗纤维,也要减少日粮中蛋白的过敏性,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病率。
2.3治疗
仔猪黄痢、白痢,可用诺氟沙星和促菌生等进行治疗;对于仔猪副伤寒,可用抗生素治疗;猪痢疾可以使用痢菌净;对于病毒性腹泻通常采取疫苗预防和加强饲养管理等防治;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采取口服补盐液的方法,保持猪圈干燥卫生;对于猪轮状病毒,可以通过吃初乳得到有效抗体进行防治[3]。保持环境干燥卫生,粪池及时发酵以便消灭虫卵,仔猪定期服用驱虫药;猪球虫可以使用氨丙啉和磺胺二甲嘧啶治疗。
3结束语
仔猪腹泻可导致仔猪发育慢、死亡率增加,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加强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胤强,黄俊杰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和综合防制探析[J].湖北畜牧兽医,2015,36(4):16-18.
[2]董永軍,王丽荣,高喜梅.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128-131.
[3]蓝林毅.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与防治[J].畜禽业,2019,30(6):69-70.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4.021
0引言
仔猪腹泻是50日龄内仔猪的一种典型多因素性疾病。仔猪腹泻对养猪业健康发展影响严重,该病导致饲料报酬率降低、生长发育缓慢、仔猪成活率低,严重时甚至死亡。据报道,我国仔猪腹泻的年平均发病率为46.6%,年平均死亡率为10.5%,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不仅在中国是养猪业的难题,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棘手的问题。美国和荷兰仔猪腹泻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5.5%和11.5%。由于此病病因比较复杂,临床上诊断有些困难容易误诊。因此,对该病应采取综合防护措施。
1病因
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分为非传染性病因和传染性病因。非传染性病因通常是由饲养管理不当和仔猪自身问题引起。传染性病因通常由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及寄生虫感染引起[1]。
1.1非传染性病因
1.1.1仔猪自身原因
第一,仔猪消化系统发育不全,肠道容积小,杀菌能力弱,而且分泌的胃蛋白酶含量小、活性低,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低,不能正常消化日粮。第二,仔猪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调节体温的能力比较弱,相对于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第三,仔猪的免疫机能较弱,刚出生的仔猪不存在先天免疫力,获得免疫力的方法就是母乳的摄人,初乳可以带来被动免疫[2]。
1.1.2日粮中抗原过敏
在仔猪胃肠道黏膜中,大量淋巴组织对抗进入仔猪胃肠道的抗原。由于仔猪消化道和消化酶发育不健全,尤其在8周龄前胃蛋白酶的活性很低。在进食时,饲料里含有的抗原可以激发免疫系统发生反应,在未获得免疫耐受时,通常会有一段敏感时期,即发生超敏反应,导致肠道组织损伤,如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导致吸收障碍,分泌酶不足,引起腹泻。
1.1.3饲料缺乏营养
仔猪营养不良会导致腹泻。妊娠母猪在后期缺乏维生素、蛋白质等可以影响胎儿的发育,导致抵抗力弱。仔猪自身的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其他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同样会导致抵抗力降低,引起腹泻。如维生素B12和烟酸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中代谢的辅酶,如果饲料中缺乏,将会导致仔猪消化不良,引发腹泻。饲料中缺铁会导致仔猪贫血,导致对大肠杆菌敏感,发生腹泻。病猪通常排白色、灰绿色、淡黄色糊状或水状稀粪。
1.1.4应激因素
仔猪的各项机能发育不健全,自身调节能力较差,在一系列应激条件下都非常敏感。如温湿度大幅度变化、食物改变、圈舍等环境的改变,均会导致仔猪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1.1.5饲养不当
在饲养时,如果投食次数少、每次投食量大,也会导致仔猪营养性下痢。妊娠母猪在产后摄人蛋白质量过多,会造成乳汁浓度大,引起仔猪脂肪性下痢。如果母猪营养缺乏、奶水缺乏,会造成仔猪饥饿性下痢。
1.1.6母源带毒
如果妊娠母猪隐形带毒,或者产后感染阴道炎和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均可以通过乳汁或者接触将致病因子传染给仔猪。
1.2传染性病因
1.2.1细菌性腹泻
很多细菌都可以导致仔猪腹泻,常见的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C型魏氏梭菌及猪痢疾密螺旋体等。
大肠杆菌是仔猪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之一,按发病时间可以将此病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及仔猪水肿病。在3日龄内初粪便为黄色糊状,后期呈黄色水状,称为仔猪黄痢,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剖检可见十二指肠有卡他性炎症,胃肠肿大,含有黄色气体和液体。在10~30日龄感染,粪便为灰白色或乳白色糊状,有腥臭味,称为仔猪白痢,剖检可见胃肠黏膜红肿充血,内含气体,死亡率较低。断奶1~2周时感染,临床症状为头部水肿,伴有共济失调、泻,剖检可见胃肠水肿,该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
C型魏氏梭菌通常感染1周龄内的仔猪,仔猪排暗红色的腥臭血稀便,常含坏死组织,称为仔猪红痢。此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剖检后可见大量腹水,肠管壁为暗红色,空肠的病变最严重,肠粘膜出血,肠内充满含血的液体。
沙门氏菌引起断奶仔猪的仔猪副伤寒病。病猪排黄色水状粪便,四肢的末端呈紫色并淤血。此病的发病率较低。剖检可见,病猪盲肠弥漫性坏死,肝上有白色坏死灶。
1.2.2病毒性腹泻
很多病毒可以引起仔猪腹泻。常见的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及猪流行亍性腹泻病毒。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是仔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各种日龄的猪均可发病,其中仔猪发病率高达100%,通常30日龄以上的仔猪不会死亡。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病,呕吐,腹泻,粪便颜色为黄绿色或血色,常混有凝乳块,呈酸臭味。仔猪在7日龄时初乳抗体水平下降,此时的仔猪易发病,但由于妊娠母猪的免疫程度不同,仔猪的腹泻程度也不同。
轮状病毒通常感染2~5周龄的仔猪,仔猪通常表现食欲不佳,精神萎靡,排灰白色水状或糊状粪便,严重时可脱水死亡。仔猪感染的死亡率为10%~50%。剖检可见肠壁弥漫变薄出血,内含大量液体。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通常感染10日龄内的仔猪,与传染性胃肠炎的症状比较相似,但此病相对温和,极少爆发流行,死亡率也较低。病猪通常呕吐,排水状粪便。无季节流行性,全年可发生。剖检可见小肠肠壁变薄,内充满黄色液体。
1.2.3寄生虫
球虫、类圆线虫、蛔虫、棘头虫等均可以引起仔猪腹泻,常见的寄生虫是猪孢子球虫。猪孢子球虫通常感染1~2周的仔猪,仔猪排灰黄色糊状粪便,持续2d左右排水状粪便。剖检可见小肠粘膜有黄色假膜,此病涂片可确诊。
2综合防治
2.1预防
通过免疫接种和饲养管理可预防病毒性腹泻。接种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和猪轮状病毒疫苗,预防大肠杆菌病可以在2~6周接种基因工程双价灭活疫苗。使妊娠母猪产前抗体浓度达到最高,仔猪服用母乳后可以得到抗体的保护。对于刚出生的仔猪注射土霉素,防止细菌疾病的感染,也可以灌服新霉素。另外,也可以在饲料中加入治疗腹泻的药,如硫酸安普霉素和粘杆菌素等。
2.2加强管理
控制仔猪采食量,断奶后3d内应该限制采食,可以缓解腹泻。减少应激,应激对敏感猪有很大伤害,如寒冷、饲养密度大、高温等,都可以导致腹泻。在仔猪饲料中加人添加剂抵抗应激,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另外,还要保证饲料中含有粗纤维,也要减少日粮中蛋白的过敏性,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病率。
2.3治疗
仔猪黄痢、白痢,可用诺氟沙星和促菌生等进行治疗;对于仔猪副伤寒,可用抗生素治疗;猪痢疾可以使用痢菌净;对于病毒性腹泻通常采取疫苗预防和加强饲养管理等防治;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采取口服补盐液的方法,保持猪圈干燥卫生;对于猪轮状病毒,可以通过吃初乳得到有效抗体进行防治[3]。保持环境干燥卫生,粪池及时发酵以便消灭虫卵,仔猪定期服用驱虫药;猪球虫可以使用氨丙啉和磺胺二甲嘧啶治疗。
3结束语
仔猪腹泻可导致仔猪发育慢、死亡率增加,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加强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胤强,黄俊杰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和综合防制探析[J].湖北畜牧兽医,2015,36(4):16-18.
[2]董永軍,王丽荣,高喜梅.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128-131.
[3]蓝林毅.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与防治[J].畜禽业,2019,30(6):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