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是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因而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一直以来,西宁市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治理模式发生了创新性转变,由以前的单一式治理向多元参与式治理转变,社会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今后如何更好推进西宁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需以哲学思维来加强和创新,以哲学智慧来推进。
一、以战略思维统筹全局是社会治理的前提。什么是战略思维?以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去客观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许许多多重大问题需要进行战略谋划。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因而,战略思维成为各级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当今社会形势变化越来越快,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社会转型期不可控制的因素增多,更需要领导者必须具备战略思维能力。领导需要把部分置于整体框架中加以考虑,把局部放在全局视野中来估量,有一盘棋思维。我们通过调研,发现西宁市基层社会治理中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部分职能部门因为缺乏全局思维,导致其职能作用发挥得不够好,齐抓共管的机制并没有真正形成。基层单位普遍存在挂个牌子,设立领导小组,每年都有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但是效果不太理想,综治工作形同虚设。针对这种情况,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建议,“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综治一票否决制,使全民真正参与进来”。另外,也存在防控体系不健全,社会防控能力较弱等现象。突出表现在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相关部门没有具体明确的职责、任务分工,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由于宣传鼓励措施不到位,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写字楼都没有建立综治维稳工作站,具体管辖主体不明确,造成企事业单位内部综治工作的信息不明了,不畅通,矛盾纠纷事后处置现象突出,事前防范跟不上等。因此,必须以战略思维统筹社会治理全局,要站在時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和思考社会治理问题,在认识和判断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时,要积极应对,从而整体上提升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二、以辩证思维抓根本是社会治理的关键。辩证思维要求我们承认、分析、解决矛盾时要学会善抓关键、找准重点、从中找寻事物矛盾发展的规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理领域内出现的不少新问题、新矛盾,不能回避,应在第一时间掌握各种矛盾纠纷变化,拿到第一手资料尤为重要,这样可以未动预知,做到底数清楚,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奠定坚实的动态基础。那么,如何构筑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网络?比如积极开辟以“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形式的“民声通道”,通过这些信息手段广泛搜集社会信息,敏锐观察和分析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及时掌握一些治安动态,做到“防患于未然”,以此架起党群之间的沟通渠道,做到“人不出村、社,事要解决”。尤其要做实12345城市综合信息平台,畅通民生信息和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建立信息反馈处理机制和社会政策评议机制,提升党组织的回应力和公信力。
三、以创新思维激发活力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创新思维强调超越陈规、破除迷信。社会治理的生机与活力需要在创新中得到激发。首先要进行理念创新。由之前的“社会管理”到十八届三中全会起开始用“社会治理”,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理念的创新,“质”的变化,即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范围、治理重点等的巨大变化。“社会治理”意味着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确保社会既充满生机又和谐有序。比如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联合街道打造的“红梅调解室”,发挥专职专业的力量来调解各种矛盾纠纷,实践效果非常明显。调解室自成立以来,即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0余起,品牌特色辐射效应逐步扩大,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西宁市每年都要开展普法宣传,定期不定期举办重点人员的法治培训班等。市民的满意度在逐年上升。此外,社会治理方面的创新还意味着在发展模式方面必须依据时代发展变化进行跟进。比如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但目前基层综治平台建设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网格员待遇低,尤其是乡镇级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这对于开展工作有很大的制约。应建立专项经费以保障综治中心运行,解决村级网格员待遇报酬问题,同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研判网络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及三调联动的综合研判网络。
四、以法治思维提升效能是社会治理的核心。法治思维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对错以及处理各种事务准绳的思维方式。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冲突,对于降低社会治理成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群众的利益诉求,一般表现为由于一些部门或一些领导不够重视,该解决的问题没能及时解决,最终导致矛盾上升。当然一些群众为了达到自身的利益诉求,对于正常能走法律渠道或者民间组织可以调解的方式而不顾,动不动就上访,甚至有些人在敏感时期,比如重大节庆等通过闹、缠等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实大多数矛盾的爆发,都有深次层的原因源,比如诉求得不到满足,干群关系紧张,重要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不广等原因,因而法治思维要求干部一定要懂法,懂法才能用法。西宁市城西区政法委充分发挥90名信息员、20个社区综治委员的作用,就医患矛盾深入到各大医院去掌握、了解、搜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区维稳办。组织行业专家、律师、离退休行业人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根据行业特点组成相应调解委员会,如商业事故建立商业事故调解委员会等等。征地拆迁、土地纠纷、环境污染事项和大学生就业、市民就医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都要纳入援助范围,通过扩大民生范围法律援助覆盖面,真正保障困难群众生存权。同时积极做好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化援助服务。
五、以底线思维防范风险是社会治理的保障。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基层工作更是如此。目前基层基础薄弱,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全市乡镇(街道)基本上都建有综治工作站。调研发现,在社区综治工作站从事综治工作的人员,还兼职社区其他工作,工作杂、不专一,有时候会出现疲于应付的情况。比如社区的一个岗位,一个人要负责全社区的低保、社保、医保等多项工作,经常忙得团团转,还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有些社区居民反映,有时候去社区办事,社区岗位存在无人的现象,有些社区的综治干部干了几年后,因换届而走人或又调离其他岗位,这就对综治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使得这项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新来的人员对工作又不熟悉,经过较长的时间熟悉工作、进入状态后,又面临着换届选举,对工作的长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之,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充分发动群众,激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让广大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单位:西宁市委党校)
一、以战略思维统筹全局是社会治理的前提。什么是战略思维?以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去客观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许许多多重大问题需要进行战略谋划。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因而,战略思维成为各级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当今社会形势变化越来越快,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社会转型期不可控制的因素增多,更需要领导者必须具备战略思维能力。领导需要把部分置于整体框架中加以考虑,把局部放在全局视野中来估量,有一盘棋思维。我们通过调研,发现西宁市基层社会治理中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部分职能部门因为缺乏全局思维,导致其职能作用发挥得不够好,齐抓共管的机制并没有真正形成。基层单位普遍存在挂个牌子,设立领导小组,每年都有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但是效果不太理想,综治工作形同虚设。针对这种情况,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建议,“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综治一票否决制,使全民真正参与进来”。另外,也存在防控体系不健全,社会防控能力较弱等现象。突出表现在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相关部门没有具体明确的职责、任务分工,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由于宣传鼓励措施不到位,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写字楼都没有建立综治维稳工作站,具体管辖主体不明确,造成企事业单位内部综治工作的信息不明了,不畅通,矛盾纠纷事后处置现象突出,事前防范跟不上等。因此,必须以战略思维统筹社会治理全局,要站在時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和思考社会治理问题,在认识和判断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时,要积极应对,从而整体上提升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二、以辩证思维抓根本是社会治理的关键。辩证思维要求我们承认、分析、解决矛盾时要学会善抓关键、找准重点、从中找寻事物矛盾发展的规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理领域内出现的不少新问题、新矛盾,不能回避,应在第一时间掌握各种矛盾纠纷变化,拿到第一手资料尤为重要,这样可以未动预知,做到底数清楚,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奠定坚实的动态基础。那么,如何构筑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网络?比如积极开辟以“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形式的“民声通道”,通过这些信息手段广泛搜集社会信息,敏锐观察和分析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及时掌握一些治安动态,做到“防患于未然”,以此架起党群之间的沟通渠道,做到“人不出村、社,事要解决”。尤其要做实12345城市综合信息平台,畅通民生信息和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建立信息反馈处理机制和社会政策评议机制,提升党组织的回应力和公信力。
三、以创新思维激发活力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创新思维强调超越陈规、破除迷信。社会治理的生机与活力需要在创新中得到激发。首先要进行理念创新。由之前的“社会管理”到十八届三中全会起开始用“社会治理”,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理念的创新,“质”的变化,即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范围、治理重点等的巨大变化。“社会治理”意味着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确保社会既充满生机又和谐有序。比如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联合街道打造的“红梅调解室”,发挥专职专业的力量来调解各种矛盾纠纷,实践效果非常明显。调解室自成立以来,即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0余起,品牌特色辐射效应逐步扩大,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西宁市每年都要开展普法宣传,定期不定期举办重点人员的法治培训班等。市民的满意度在逐年上升。此外,社会治理方面的创新还意味着在发展模式方面必须依据时代发展变化进行跟进。比如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但目前基层综治平台建设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网格员待遇低,尤其是乡镇级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这对于开展工作有很大的制约。应建立专项经费以保障综治中心运行,解决村级网格员待遇报酬问题,同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研判网络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及三调联动的综合研判网络。
四、以法治思维提升效能是社会治理的核心。法治思维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对错以及处理各种事务准绳的思维方式。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冲突,对于降低社会治理成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群众的利益诉求,一般表现为由于一些部门或一些领导不够重视,该解决的问题没能及时解决,最终导致矛盾上升。当然一些群众为了达到自身的利益诉求,对于正常能走法律渠道或者民间组织可以调解的方式而不顾,动不动就上访,甚至有些人在敏感时期,比如重大节庆等通过闹、缠等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实大多数矛盾的爆发,都有深次层的原因源,比如诉求得不到满足,干群关系紧张,重要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不广等原因,因而法治思维要求干部一定要懂法,懂法才能用法。西宁市城西区政法委充分发挥90名信息员、20个社区综治委员的作用,就医患矛盾深入到各大医院去掌握、了解、搜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区维稳办。组织行业专家、律师、离退休行业人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根据行业特点组成相应调解委员会,如商业事故建立商业事故调解委员会等等。征地拆迁、土地纠纷、环境污染事项和大学生就业、市民就医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都要纳入援助范围,通过扩大民生范围法律援助覆盖面,真正保障困难群众生存权。同时积极做好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化援助服务。
五、以底线思维防范风险是社会治理的保障。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基层工作更是如此。目前基层基础薄弱,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全市乡镇(街道)基本上都建有综治工作站。调研发现,在社区综治工作站从事综治工作的人员,还兼职社区其他工作,工作杂、不专一,有时候会出现疲于应付的情况。比如社区的一个岗位,一个人要负责全社区的低保、社保、医保等多项工作,经常忙得团团转,还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有些社区居民反映,有时候去社区办事,社区岗位存在无人的现象,有些社区的综治干部干了几年后,因换届而走人或又调离其他岗位,这就对综治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使得这项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新来的人员对工作又不熟悉,经过较长的时间熟悉工作、进入状态后,又面临着换届选举,对工作的长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之,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充分发动群众,激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让广大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单位:西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