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重庆地区部分高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获取并分析了重庆地区高校读者在移动阅读年限、频率、目的和时长等方面的特点。提出图书馆的资源服务转型应当从提倡人文关怀入手,通过开展社会合作的方式扩充馆藏资源,同时借助移动服务开展在线咨询以扩展服务方式,并且提供资源的推广与评价平台,助推图书馆的服务变革。
[关键词]移动阅读;移动服务;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10.020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10—0096—04
移动服务技术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注入了新的发展力量,国内高校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动了高校服务方式的扩展与服务手段的完善,由此显著的推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借着移动服务发展的热潮,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建设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移动服务的进步并不代表移动阅读能够被大多数的读者所接受,需要对此进行事实验证,因为移动阅读现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移动服务的开展潜力,所以本文以重庆地区高校读者移动阅读现状调研为基础,探讨图书馆资源、服务的转型策略。
1 重庆高校移动服务开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国内移动阅读市场的逐步打开以及高校移动服务的相继开展,重庆市的高校也在积极的引入这一服务概念,部分高校纷纷开展的移动服务业务。重庆地区最早的移动服务由重庆大学开启。2005年重庆大学开展了SMS/WAP服务,在此基础上,2007年在LIB2.0理念的基础上提供了“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开展图书借阅、预约、挂失等信息服务。2012年前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相继采用了超星移动图书馆,拉开了重庆地区移动服务大发展的序幕。
截止2013年底,重庆地区开展了移动服务的本科高校有重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长江师范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高职高专有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全部是使用的超星移动图书馆。2重庆市高校移动阅读使用现状调研
移动服务是当前高校延伸服务的主要表现形式,移动服务的开展状况能够很大程度上反应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变革和服务理念转变。移动阅读作为读者接受移动服务的主要形式,读者的使用状况能够很直观的反应读者对于移动服务的接纳程度,是高校图书馆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的直观依据,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和资源建设提供事实依据。
2.1 问卷总体说明
为直观掌握重庆地区高校读者的移动阅读现状,本研究根据读者属性以及在阅读中的实际行为分为阅读年限、阅读频率、阅读目的、阅读时间、读物类型与阅读方式、付费阅读情况等6个方面,并据此制作了调查问卷。为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2014年3月,课题组成员在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等4所高校的本科生群体中共计发放调查问卷450份。调查结果中回收问卷413份,回收率91.7%,剔除无效问卷31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82份,有效率为84.9%。
通过分析382份有效问卷,读者的基本属性分布如下:男生184人,占比48.2%,女生198人,占比51.8%;在年级方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人数分别为135、81、96和70人,分别占比35.3%、21.2%、25.1%和15.7%,整体情况见表1。
另外,对于读者在移动阅读中的实际行为的分析如下:
2.2 阅读年限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可以得知,阅读年限超过2年的人数最多,达158人,所占比例为41.4%;阅读年限半年以下的人数为105人(27.5%),而阅读年限在“半年至1年”和“1~2年”的人数分别为36人(9.4%)和83人(21.7%)。从数量上可以看出,阅读时间较短(半年以下)和阅读时间较长(2年以上)的读者的人数最多,占到总人数的七成,同时大量的读者使用移动阅读的时限在半年以下,其原因多在于部分大学生在踏入高校前都被高中阶段严格限制了手机的使用,导致了其使用移动阅读的时限较短,但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们对于移动阅读还是呈现接纳态势。
2.3 阅读频率分析
使用移动阅读的频率可以反映出读者对于移动阅读的依赖程度,在已有问卷中,每周使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超过14次的读者最多,达到162人,占总人数的42.4%,而每周使用次数低于7次的读者为124人,占总人数的32.5%,8~10次和11—13次的分别为41人和55人。从总体情况上看,频繁使用移动阅读和少量使用移动阅读的人数较多,而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移动阅读2次以上的用户占总人数的四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读者对于移动阅读的依赖程度较高,图书馆可以根据这一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资源服务,推动移动图书馆建设及相关服务的开展,以适应学生的阅读需求。
2.4 阅读目的分析
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阅读设备已经从单一的通讯工具变成了集阅读、娱乐、通讯一体的工具,同时读者的阅读目的也在发生着转变,不论是学习还是休闲,移动阅读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移动阅读兼具休闲娱乐和学习等多项功能,因此大学生移动阅读的目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选择“休闲阅读”的比例最高,为45.0%(172人),紧随其后的是“获取资讯”,达89人,占23.3%,而选择“学习”的读者仅52人,只占总人数的13.6%,这也体现出读者对于移动阅读的使用倾向方面,“学习”并不是大学生手机移动阅读最主要目的,这应该与移动阅读的特点有关,移动阅读最大的特征是碎片化阅读,其内容通常简短,使得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在课间休息等零碎时间进行阅读。变相的揭示了图书馆对于移动阅读推广的资源适用范围。 2.5 阅读每日时长分析
由于移动阅读是典型的碎片化阅读,因此读者一般不会在某个时间段集中进行阅读,造成移动阅读的发生时间点相对分散。从表5可以看出,接近五成的学生每日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左右,这也表明读者对于移动阅读还是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另外,通过后期访谈得知,读者大多选择在平时空闲时间和睡觉前进行移动阅读,而上课时则是移动阅读最不容易发生的时间点。出现上述调查结果并不意外,不少研究都表明,大部分用户都有在睡觉前使用手机的习惯,如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的调查发现睡觉前使用手机的比例达到了66%。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学科差异对大学生移动阅读发生时间点产生显著影响,相比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生,更多的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生选择在上课时进行移动阅读。
2.6 读物类型及阅读方式分析
在读物类型的选择方面,61.5%(235人)的学生阅读文学小说,阅读网站新闻的比例也达到了56.5%(216人)。除此之外,手机报和电子杂志也是大学生手机移动阅读时主要关注的读物类型,而学术论文则是最不受大学生关注(根据后续的访谈得知,这与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相对枯燥,同时需要长时间关注有关)。这与阅读目的的调查结果保持一致,也再一次说明移动阅读是大学生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阅读方式方面,30.4%(116人)的大学生表示通过直接登录WAP/WWW在线阅读,选择通过客户端软件离线阅读和在线阅读的人数分别为165人(43.2%)和101人(26.4%)。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都已经推出了移动图书馆的服务,但大多都只限于馆藏查询、续借、预约、信息检索等业务,用户并不能通过移动图书馆这一服务平台进行阅读。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利用客户端软件进行阅读是一种主流的移动阅读方式,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移动图书馆的系统功能,为用户提供在移动图书馆平台上即可进行直接进行阅读的服务。
2.7 付费情况分析
调查表明,占多数的读者没有付费阅读的经历,选择曾有过付费阅读经历的人数仅有85人,占总数的22.3%。由于在校读者群体属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同时大多数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加之网络上有大量可供免费阅读的信息资源,因此出现上述状况也就不足为奇。另外,用户对于校园WIFI覆盖极为推崇,这也从一个侧面上反映出在校读者群体更倾向于使用免费资源,而图书馆也可以以此为渠道,通过扩大WIFI覆盖范围吸引读者,以达到资源推广和服务拓展的目的,丰富读者的资源来源渠道。
总的来说,上述数据体现了高校用户对于移动服务的积极利用现状,有助于图书馆移动服务的进一步开展。然而,在数据的背后也体现了当前移动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一些不足。首先移动阅读服务主要以读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为基础,缺乏人文关怀。其次,资源服务缺乏针对性,多以文学服务为主;内容形式单一,容易造成阅读疲劳。第三,图书馆提供的资源时效性差,缺乏新颖性。第四,当前图书馆提供的移动阅读服务不能提供相应的评价推介功能。然而,也正是这些服务中的不足为图书馆移动服务指明了转型的方向。
3 图书馆资源服务转型
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目的在于扩展自身的服务手段,提升现有的服务效率,以提高资源服务率,不论是资源发现系统还是无线服务技术,都是为读者服务的一种基本手段。从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图书馆移动服务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资源提供和无线服务的结合,为了使其适应新读者群体的要求,图书馆应体现服务中的人文关怀、实现内容整合、实行社会合作与资源评价推介等服务。
当前,图书馆在读者信息需求满足中的首选地位已经渐渐的被淡忘,特别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属于90后、Google一代,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检索技能,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提升图书馆在其信息获取方式中的比重是当前图书馆用户研究的主要目的。同时,图书馆应当以此为依据,实现图书馆的资源服务转型。
3.1 提倡人文关怀,转变服务策略
图书馆基于现有资源产生的信息通过、借还服务、用户培训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持续开展的,但是在新的服务模式下,由于用户使用移动服务的时间逐渐有加长的趋势,用户对于图书馆资源的关注并非处于最高点,恰恰相反的是,图书馆应有的被关注度正在被网络搜索所替代,当前人们更多的将互联网作为信息获取的首要渠道。进入移动服务模式后,读者对于图书馆的信息需求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通告、借还催还、用户培训的功能,他们需要更直观、简洁的信息服务方式,在这种条件下,高校图书馆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公益服务的性质,在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如英国Glasgow大学图书馆为例,他们在日常的移动信息服务的同时,加入了日常问候,直观的体现了图书馆对于用户的人文关怀。
此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大多以简短、生硬的文字服务为主,需要读者主动阅读才能获取所需信息,而当前的移动阅读设备不管是在信息处理能力,资源格式的兼容性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加上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速率的提高,图书馆可以将现有的资源服务、本馆简介、服务导引等等内容开发为音频、视频等流媒体模式,在扩展服务方式的同时,也能为视障人士提供可用资源,体现人文关怀。
3.2 开展社会合作,扩充馆藏资源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从移动阅读的资源内容上来看,大多数读者利用移动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娱乐消遣,主要内容也以网络热门阅读素材、在线新闻、小说等浅阅读内容为主,而图书馆现有的阅读资源则主要以学术性的深层次阅读材料为主,难以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急需引进大量的电子书资源以扩充馆藏资源。
除图书馆自建资源外,现有的电子书资源主要有3种来源:一是大型的在线阅读内容提供网站,如亚马逊、盛大等集在线阅读、出版为一体的网络内容提供商;二是传统数字资源商,它们所提供的内容主要是以学术性的阅读材料为主,主要优势在于资源的新颖性和权威性,提供在线学术期刊内容阅读,具体以CNKI、万方等国内一线学术资源;三是移动服务平台提供商,国内的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纷纷开辟了自己的在线阅读平台,内容主要以网络文学、在线新闻等为主。图书馆可以通过与上述
3 种资源商展开合作,以低成本扩充自身的移动阅读资源。
3.3 提供移动在线咨询,扩展服务方式
参考咨询已经成为图书馆的日常业务之一得到持续开展。目前主要分为面对面咨询、延时咨询和在线咨询几种模式,其中作为反馈最为及时的在线参考咨询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模式。通常来说,在线咨询主要分为基于即时通讯软件(QQ/MSN/UC)的方式和在线网络交流两种模式,其特点是需要图书馆安排专门人员值守,同时参考咨询馆员必须有相应的图书馆专业知识与学科专业背景,依赖于双方的语言表达能力来实现交流,往往效率不高。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开展基于移动服务网络的在线咨询,通过短信、移动QQ、微信、微博、虚拟社区等多种方式实现在线参考咨询,甚至提供免费的电话咨询服务,在解放馆员服务位置的同时,也扩展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3.4 提供资源推广与评价功能
图书馆的资源服务长期以来都处于一种重复服务的模式,即图书馆所提供给读者的同一种资源都是没有经过评论、推介的资源,每个读者都需要从大量的书目、资源目录中去发掘自身需要的内容,这对于图书馆的文化积累以及资源的应用评价的极为不利。在当前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支撑下,图书馆需要积极探寻读者对于资源的推广与评价行为,以作为图书馆对资源的改进和处理依据。当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已经累积到了相当庞大的数量,从实体资源到数字资源,图书馆都可以通过移动图书馆向读者推介,同时也可以以此为契机,打造图书馆资源推广与评价平台,可以是自主开发或是直接购置推广平台(如超星移动图书馆),在实现向读者推广资源和获取评价的同时,真正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小结
移动服务技术的不断发展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契机,在移动阅读逐渐成为读者重要的阅读方式的情况下,图书馆更应当以读者的实际阅读状况为事实依据,通过进一步完善参考咨询模式、提供多渠道便捷服务,不断充实图书馆资源并转型服务方式,实现图书馆对于读者的人文关怀,持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
[关键词]移动阅读;移动服务;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10.020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10—0096—04
移动服务技术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注入了新的发展力量,国内高校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动了高校服务方式的扩展与服务手段的完善,由此显著的推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借着移动服务发展的热潮,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建设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移动服务的进步并不代表移动阅读能够被大多数的读者所接受,需要对此进行事实验证,因为移动阅读现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移动服务的开展潜力,所以本文以重庆地区高校读者移动阅读现状调研为基础,探讨图书馆资源、服务的转型策略。
1 重庆高校移动服务开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国内移动阅读市场的逐步打开以及高校移动服务的相继开展,重庆市的高校也在积极的引入这一服务概念,部分高校纷纷开展的移动服务业务。重庆地区最早的移动服务由重庆大学开启。2005年重庆大学开展了SMS/WAP服务,在此基础上,2007年在LIB2.0理念的基础上提供了“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开展图书借阅、预约、挂失等信息服务。2012年前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相继采用了超星移动图书馆,拉开了重庆地区移动服务大发展的序幕。
截止2013年底,重庆地区开展了移动服务的本科高校有重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长江师范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高职高专有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全部是使用的超星移动图书馆。2重庆市高校移动阅读使用现状调研
移动服务是当前高校延伸服务的主要表现形式,移动服务的开展状况能够很大程度上反应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变革和服务理念转变。移动阅读作为读者接受移动服务的主要形式,读者的使用状况能够很直观的反应读者对于移动服务的接纳程度,是高校图书馆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的直观依据,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和资源建设提供事实依据。
2.1 问卷总体说明
为直观掌握重庆地区高校读者的移动阅读现状,本研究根据读者属性以及在阅读中的实际行为分为阅读年限、阅读频率、阅读目的、阅读时间、读物类型与阅读方式、付费阅读情况等6个方面,并据此制作了调查问卷。为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2014年3月,课题组成员在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等4所高校的本科生群体中共计发放调查问卷450份。调查结果中回收问卷413份,回收率91.7%,剔除无效问卷31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82份,有效率为84.9%。
通过分析382份有效问卷,读者的基本属性分布如下:男生184人,占比48.2%,女生198人,占比51.8%;在年级方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人数分别为135、81、96和70人,分别占比35.3%、21.2%、25.1%和15.7%,整体情况见表1。
另外,对于读者在移动阅读中的实际行为的分析如下:
2.2 阅读年限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可以得知,阅读年限超过2年的人数最多,达158人,所占比例为41.4%;阅读年限半年以下的人数为105人(27.5%),而阅读年限在“半年至1年”和“1~2年”的人数分别为36人(9.4%)和83人(21.7%)。从数量上可以看出,阅读时间较短(半年以下)和阅读时间较长(2年以上)的读者的人数最多,占到总人数的七成,同时大量的读者使用移动阅读的时限在半年以下,其原因多在于部分大学生在踏入高校前都被高中阶段严格限制了手机的使用,导致了其使用移动阅读的时限较短,但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们对于移动阅读还是呈现接纳态势。
2.3 阅读频率分析
使用移动阅读的频率可以反映出读者对于移动阅读的依赖程度,在已有问卷中,每周使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超过14次的读者最多,达到162人,占总人数的42.4%,而每周使用次数低于7次的读者为124人,占总人数的32.5%,8~10次和11—13次的分别为41人和55人。从总体情况上看,频繁使用移动阅读和少量使用移动阅读的人数较多,而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移动阅读2次以上的用户占总人数的四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读者对于移动阅读的依赖程度较高,图书馆可以根据这一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资源服务,推动移动图书馆建设及相关服务的开展,以适应学生的阅读需求。
2.4 阅读目的分析
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阅读设备已经从单一的通讯工具变成了集阅读、娱乐、通讯一体的工具,同时读者的阅读目的也在发生着转变,不论是学习还是休闲,移动阅读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移动阅读兼具休闲娱乐和学习等多项功能,因此大学生移动阅读的目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选择“休闲阅读”的比例最高,为45.0%(172人),紧随其后的是“获取资讯”,达89人,占23.3%,而选择“学习”的读者仅52人,只占总人数的13.6%,这也体现出读者对于移动阅读的使用倾向方面,“学习”并不是大学生手机移动阅读最主要目的,这应该与移动阅读的特点有关,移动阅读最大的特征是碎片化阅读,其内容通常简短,使得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在课间休息等零碎时间进行阅读。变相的揭示了图书馆对于移动阅读推广的资源适用范围。 2.5 阅读每日时长分析
由于移动阅读是典型的碎片化阅读,因此读者一般不会在某个时间段集中进行阅读,造成移动阅读的发生时间点相对分散。从表5可以看出,接近五成的学生每日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左右,这也表明读者对于移动阅读还是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另外,通过后期访谈得知,读者大多选择在平时空闲时间和睡觉前进行移动阅读,而上课时则是移动阅读最不容易发生的时间点。出现上述调查结果并不意外,不少研究都表明,大部分用户都有在睡觉前使用手机的习惯,如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的调查发现睡觉前使用手机的比例达到了66%。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学科差异对大学生移动阅读发生时间点产生显著影响,相比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生,更多的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生选择在上课时进行移动阅读。
2.6 读物类型及阅读方式分析
在读物类型的选择方面,61.5%(235人)的学生阅读文学小说,阅读网站新闻的比例也达到了56.5%(216人)。除此之外,手机报和电子杂志也是大学生手机移动阅读时主要关注的读物类型,而学术论文则是最不受大学生关注(根据后续的访谈得知,这与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相对枯燥,同时需要长时间关注有关)。这与阅读目的的调查结果保持一致,也再一次说明移动阅读是大学生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阅读方式方面,30.4%(116人)的大学生表示通过直接登录WAP/WWW在线阅读,选择通过客户端软件离线阅读和在线阅读的人数分别为165人(43.2%)和101人(26.4%)。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都已经推出了移动图书馆的服务,但大多都只限于馆藏查询、续借、预约、信息检索等业务,用户并不能通过移动图书馆这一服务平台进行阅读。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利用客户端软件进行阅读是一种主流的移动阅读方式,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移动图书馆的系统功能,为用户提供在移动图书馆平台上即可进行直接进行阅读的服务。
2.7 付费情况分析
调查表明,占多数的读者没有付费阅读的经历,选择曾有过付费阅读经历的人数仅有85人,占总数的22.3%。由于在校读者群体属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同时大多数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加之网络上有大量可供免费阅读的信息资源,因此出现上述状况也就不足为奇。另外,用户对于校园WIFI覆盖极为推崇,这也从一个侧面上反映出在校读者群体更倾向于使用免费资源,而图书馆也可以以此为渠道,通过扩大WIFI覆盖范围吸引读者,以达到资源推广和服务拓展的目的,丰富读者的资源来源渠道。
总的来说,上述数据体现了高校用户对于移动服务的积极利用现状,有助于图书馆移动服务的进一步开展。然而,在数据的背后也体现了当前移动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一些不足。首先移动阅读服务主要以读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为基础,缺乏人文关怀。其次,资源服务缺乏针对性,多以文学服务为主;内容形式单一,容易造成阅读疲劳。第三,图书馆提供的资源时效性差,缺乏新颖性。第四,当前图书馆提供的移动阅读服务不能提供相应的评价推介功能。然而,也正是这些服务中的不足为图书馆移动服务指明了转型的方向。
3 图书馆资源服务转型
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目的在于扩展自身的服务手段,提升现有的服务效率,以提高资源服务率,不论是资源发现系统还是无线服务技术,都是为读者服务的一种基本手段。从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图书馆移动服务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资源提供和无线服务的结合,为了使其适应新读者群体的要求,图书馆应体现服务中的人文关怀、实现内容整合、实行社会合作与资源评价推介等服务。
当前,图书馆在读者信息需求满足中的首选地位已经渐渐的被淡忘,特别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属于90后、Google一代,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检索技能,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提升图书馆在其信息获取方式中的比重是当前图书馆用户研究的主要目的。同时,图书馆应当以此为依据,实现图书馆的资源服务转型。
3.1 提倡人文关怀,转变服务策略
图书馆基于现有资源产生的信息通过、借还服务、用户培训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持续开展的,但是在新的服务模式下,由于用户使用移动服务的时间逐渐有加长的趋势,用户对于图书馆资源的关注并非处于最高点,恰恰相反的是,图书馆应有的被关注度正在被网络搜索所替代,当前人们更多的将互联网作为信息获取的首要渠道。进入移动服务模式后,读者对于图书馆的信息需求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通告、借还催还、用户培训的功能,他们需要更直观、简洁的信息服务方式,在这种条件下,高校图书馆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公益服务的性质,在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如英国Glasgow大学图书馆为例,他们在日常的移动信息服务的同时,加入了日常问候,直观的体现了图书馆对于用户的人文关怀。
此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大多以简短、生硬的文字服务为主,需要读者主动阅读才能获取所需信息,而当前的移动阅读设备不管是在信息处理能力,资源格式的兼容性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加上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速率的提高,图书馆可以将现有的资源服务、本馆简介、服务导引等等内容开发为音频、视频等流媒体模式,在扩展服务方式的同时,也能为视障人士提供可用资源,体现人文关怀。
3.2 开展社会合作,扩充馆藏资源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从移动阅读的资源内容上来看,大多数读者利用移动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娱乐消遣,主要内容也以网络热门阅读素材、在线新闻、小说等浅阅读内容为主,而图书馆现有的阅读资源则主要以学术性的深层次阅读材料为主,难以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急需引进大量的电子书资源以扩充馆藏资源。
除图书馆自建资源外,现有的电子书资源主要有3种来源:一是大型的在线阅读内容提供网站,如亚马逊、盛大等集在线阅读、出版为一体的网络内容提供商;二是传统数字资源商,它们所提供的内容主要是以学术性的阅读材料为主,主要优势在于资源的新颖性和权威性,提供在线学术期刊内容阅读,具体以CNKI、万方等国内一线学术资源;三是移动服务平台提供商,国内的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纷纷开辟了自己的在线阅读平台,内容主要以网络文学、在线新闻等为主。图书馆可以通过与上述
3 种资源商展开合作,以低成本扩充自身的移动阅读资源。
3.3 提供移动在线咨询,扩展服务方式
参考咨询已经成为图书馆的日常业务之一得到持续开展。目前主要分为面对面咨询、延时咨询和在线咨询几种模式,其中作为反馈最为及时的在线参考咨询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模式。通常来说,在线咨询主要分为基于即时通讯软件(QQ/MSN/UC)的方式和在线网络交流两种模式,其特点是需要图书馆安排专门人员值守,同时参考咨询馆员必须有相应的图书馆专业知识与学科专业背景,依赖于双方的语言表达能力来实现交流,往往效率不高。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开展基于移动服务网络的在线咨询,通过短信、移动QQ、微信、微博、虚拟社区等多种方式实现在线参考咨询,甚至提供免费的电话咨询服务,在解放馆员服务位置的同时,也扩展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3.4 提供资源推广与评价功能
图书馆的资源服务长期以来都处于一种重复服务的模式,即图书馆所提供给读者的同一种资源都是没有经过评论、推介的资源,每个读者都需要从大量的书目、资源目录中去发掘自身需要的内容,这对于图书馆的文化积累以及资源的应用评价的极为不利。在当前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支撑下,图书馆需要积极探寻读者对于资源的推广与评价行为,以作为图书馆对资源的改进和处理依据。当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已经累积到了相当庞大的数量,从实体资源到数字资源,图书馆都可以通过移动图书馆向读者推介,同时也可以以此为契机,打造图书馆资源推广与评价平台,可以是自主开发或是直接购置推广平台(如超星移动图书馆),在实现向读者推广资源和获取评价的同时,真正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小结
移动服务技术的不断发展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契机,在移动阅读逐渐成为读者重要的阅读方式的情况下,图书馆更应当以读者的实际阅读状况为事实依据,通过进一步完善参考咨询模式、提供多渠道便捷服务,不断充实图书馆资源并转型服务方式,实现图书馆对于读者的人文关怀,持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