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哺乳仔猪死亡的关键措施

来源 :养殖与饲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sxw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以增加断奶仔猪的数量,本文从改良母猪品种、建好母猪产房、做好母猪保健、做好仔猪保育、做好仔猪疫病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减少哺乳仔猪死亡的关键措施,以期为广大养猪户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本试验选取8条1岁左右的Beagle犬,饲喂基础日粮+益生菌(0.5 g/kg),试验期7 d,观察饲喂前后肠道菌群及粪便性状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与试验前相比,服用动物双歧杆菌CP-9后,犬肠道中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数量增多,而大肠杆菌数量降低,粪中水分含量增加。说明动物双歧杆菌CP-9可以改善犬肠道菌群,减少有害代谢物产生,促进犬的健康生长。
猪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病猪咳嗽、喷嚏或气喘产生的飞沫被其它猪只吸入呼吸道进行传播。目前猪是最易感染该病原的动物,其中50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率最高,一旦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影响生猪的生长发育。预防此病要接种疫苗、加强引种管理、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由于猪支原体肺炎暂无特效治疗药物,且病情易反复,一般以抗菌消炎、防止继发感染、止咳镇痛、加强护理、对症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药物治疗仅能缓解该病病情,抑制继发感染,但不能有效清除猪肺炎支原体,常出现停药后立刻复发的情况。
本文比较了肉鸡垫料、林下养殖模式在育雏期养殖技术、疫病预防控制、养殖场所选择、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相同点与差异点,简要分析了2种养殖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其中,肉鸡垫料养殖模式标准化程度高、排污量低,存在氨气含量控制难、疫病防控难的问题;肉鸡林下养殖模式为绿色循环养殖、能提升有机物含量,但存在规模化程度低、对环境有影响等问题。肉鸡养殖户可根据养殖场所面积、经济、种苗、销售等情况,选择适合的养殖模式,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养殖方案。
粗饲料是肉牛饲养的基础日粮,可提供大量营养物质,是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我国粗饲料资源非常丰富,种类繁多,产量可观。为了使我国肉牛养殖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介绍了肉牛粗饲料的种类和加工方式;综述了饲喂不同粗饲料对肉牛生长发育和牛肉品质的影响;建议加强对不同粗饲料利用方式的研究,制定出统一的规范或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利用价值,结合本地粗饲料资源和市场情况,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搭配利用,实现资源利用和提高经济效益共赢。
后备母猪是指被选留后未参加配种的母猪,后备母猪群大多以青年母猪为主,为了保障猪群的生产和繁殖能力,年龄大、繁殖力低和疾病母猪被及时淘汰。因此,后备母猪的选育、饲养和管理直接关乎猪场生产业绩,必须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提高规模化猪场的养殖收益。为此,本文从后备母猪选择与留种、饲养技术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简述了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以期提高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科学养殖水平。
本试验采用Logistic、VonBertalanffy和Gompertz非线性模型对公、母雉鸡从出生到24周龄的体重进行拟合分析,以期探究申鸿七彩雉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结果显示:3种生长曲线模型的拟合度均能达到0.99以上;进一步从统计和生物学意义角度评价3种模型发现,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最好;Gompertz方程拟合公雉鸡和母雉鸡的生长拐点周龄分别为6.43周和6.91周;公雉鸡的拐点体重和最大周增重分别为571.68 g和112.91 g,母雉鸡分别为448.51 g和79.39 g。说明G
为了提高育成羊的品质,本文从布局羊舍、挑选种羊、分圈饲养、科学投喂、控制环境、饲料防霉、饲料搭配、更换饲料、定期监测、疫病防控等方面介绍了育成羊的饲养管理要点,以期为羊养殖场户提供参考。
本试验将刚出生的仔鼠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分为4组,1个对照组与3个试验组,对照组不做处理,正常饲养;其余3个试验组每天分别灌注0.9%生理盐水、20 mg/kg板蓝根多糖、40 mg/kg板蓝根多糖。在仔鼠7、14、21、28日龄时分别取样,应用大体解剖技术、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方法,通过Moticom成像系统测量不同组别少乳仔鼠空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并计算V/C值,研究灌注不同浓度的板蓝根多糖对仔鼠肠道形态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0~21日龄时,中浓度(20 mg/kg)板蓝根多糖能显著增加空肠绒毛长度
犊牛早期断奶已成为规模养殖场提高奶牛、肉牛养殖水平和效益的重要技术之一,随着犊牛早期断奶补饲技术的不断深入,对犊牛的断奶时间、补饲水平以及饲养管理技术的积累都取得
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于刚断奶的仔猪,其发病率最高。仔猪一旦遇到病菌感染、饲养管理不善或者应激因素等,极易加速仔猪感染水肿病。仔猪发病比较突然,表现为头部和眼睑水肿,甚至全身水肿。可通过自繁自养、加强环境清洁卫生、改善猪场管理水平、减少仔猪应激等措施来降低此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