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姑且将时间往前推进一点儿,其实也不过十几年,2000年,日本夏普公司联合电讯供应商J-Phone推出了一款能拍照的手机,这是手机摄影在大众层面被广泛应用的开始。当时与夏普并肩研究手机摄影的还有京瓷公司,但两者有着不同的策略,前者注重图片的即时分享,后者则试图发展一种视频对话系统。
夏普赢了。关于图像,人们并不希望只是看到,分享才是他们更迫切的愿望。此事早有征兆:1997年,一位父亲在产房门外,用实验阶段的拍照手机拍下并发出自己女儿的第一张照片,这张传到2000多个亲朋好友家里的婴儿照,即是手机 摄影的一次成功联姻。这位父亲名叫菲利普.卡汗(Philippe Kahn),一位数学家,同时还在苏黎世音乐学院拿到了作曲和古典长笛演奏的学位,当然,他还有自己的软件公司。
数字与音符,科技与艺术,这种奇妙的连接绝非偶然。如果提取这个故事的关键词:父亲,女儿,摄影,我不禁想到另外一位科学家埃德温.兰德(Edwin Land)。三岁的女儿向他提问:“照片为什么不能拍下就立即看到呢?”是啊,为什么不?1944年,这位化学博士给女儿带来一个新礼物——宝丽来一次成像相机。
这些故事都源于童心未泯,或者说,是一双纯粹天然的眼睛所希望看到的。上世纪初,相机刚刚从笨重变得小巧,一个6岁的孩子,拎着一台相机四处张望,富家小男孩拉蒂格定格他最喜爱的事物:美女,赛车,滑翔机试飞,表姐从台阶上跳下的瞬间……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碎片与快照在其69岁的时候被美国当代艺术中心的策展人约翰.萨考夫斯基(John Szarkowski)发掘出来,并为其举办了展览。
如果拉蒂格穿越到一百年后的今天,故事又会如何发展?最大的可能是,在个人影像如此发达的今天,再也不会有拉蒂格这样的大师,当经济基础不再是摄影的门槛,拉蒂格被数不清的拉蒂格淹没。
能不能快点儿,再快点儿,喂喂喂,你看到了吗?手机摄影的帝国版图就在这种欲望的包裹下,不断推进和拓展,2003年,带相机的手机销售数量超过数码相机;2006年,全球一半的手机都装上了照相机,到了2010年,差不多每台手机都能拍照。2008年,诺基亚卖的“照相机”超过了柯达,这挺耐人寻味,因为当下这个岌岌可危的柯达帝国真的是成也大众消费,败也大众消费。
当日本手机厂商们比拼手机摄像头的像素,诺基亚甚至将其提升到令人咂舌的四千一百万像素。苹果公司,更为确切地说,是乔布斯,提供了一个新的理念:手机摄影,不仅仅关乎相机。
我们恐怕要在这里重新审视一下“手机摄影”这个说法,说实话,它显得有点乏味,因为它仿佛预示着,手机摄影不过就是我们在新千年换了一台照相机,它把快照推到无与伦比的新境界,让街头摄影得到复兴,使得新闻摄影有更多可能——也有更多敌人。手机拍的照片已经被挂到了画廊的墙上,摄影节、比赛,也都围绕其展开,一切似乎都是旧摄影时代的一个拷贝。
但这绝不是乔布斯所定义的手机摄影,他的偶像是宝丽来的发明者埃德温,宝丽来那古怪而不拘一格的设计是乔布斯的灵感来源。埃德温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摄影分支,只被少数文艺青年享用,乔布斯却更有雄心。他的传记作者提到,老乔有三样事物要对其进行重建:电视,教科书以及摄影。在乔布斯去世之前,他曾约见光场相机(Lytro)的发明人,这种先拍照后对焦的照相机,已不能为传统的摄影体系所涵盖。
老乔要在的话,iPhone会有什么新的摄影功能?
乔走了,但一个全新的摄影世界已悄无声息地被工程师和程序员占领,光圈快门这些机械的玩意儿被APP取代,它们能变换出你无法想象的效果,用其呈现湿版效果?这只是少数摄影人的一种恋旧。
新的帝国颇有点儿物是人非的感觉,不需要我再举出更多的例子,instagram的发明人也是硅谷来客,我多希望自己是他们,那不仅仅是十亿美金的问题,而是执掌一个新的帝国疆土。
技术还将推进,最新的一个统计数字是数字世界每日照片的吞吐量是十八亿之多,但其中差不多一半在不到十秒就消失了。看样子,人们非常需要摄影,但却已经不再需要照片。
在iPhone4的发布会上,乔布斯曾将这部手机比作徕卡,时下,所有的手机厂商都不遗余力地推荐手机的摄影功能。在不远的未来,当人们再看到乔布斯的这个比喻,恐怕不会认为其有丝毫不妥。
夏普赢了。关于图像,人们并不希望只是看到,分享才是他们更迫切的愿望。此事早有征兆:1997年,一位父亲在产房门外,用实验阶段的拍照手机拍下并发出自己女儿的第一张照片,这张传到2000多个亲朋好友家里的婴儿照,即是手机 摄影的一次成功联姻。这位父亲名叫菲利普.卡汗(Philippe Kahn),一位数学家,同时还在苏黎世音乐学院拿到了作曲和古典长笛演奏的学位,当然,他还有自己的软件公司。
数字与音符,科技与艺术,这种奇妙的连接绝非偶然。如果提取这个故事的关键词:父亲,女儿,摄影,我不禁想到另外一位科学家埃德温.兰德(Edwin Land)。三岁的女儿向他提问:“照片为什么不能拍下就立即看到呢?”是啊,为什么不?1944年,这位化学博士给女儿带来一个新礼物——宝丽来一次成像相机。
这些故事都源于童心未泯,或者说,是一双纯粹天然的眼睛所希望看到的。上世纪初,相机刚刚从笨重变得小巧,一个6岁的孩子,拎着一台相机四处张望,富家小男孩拉蒂格定格他最喜爱的事物:美女,赛车,滑翔机试飞,表姐从台阶上跳下的瞬间……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碎片与快照在其69岁的时候被美国当代艺术中心的策展人约翰.萨考夫斯基(John Szarkowski)发掘出来,并为其举办了展览。
如果拉蒂格穿越到一百年后的今天,故事又会如何发展?最大的可能是,在个人影像如此发达的今天,再也不会有拉蒂格这样的大师,当经济基础不再是摄影的门槛,拉蒂格被数不清的拉蒂格淹没。
能不能快点儿,再快点儿,喂喂喂,你看到了吗?手机摄影的帝国版图就在这种欲望的包裹下,不断推进和拓展,2003年,带相机的手机销售数量超过数码相机;2006年,全球一半的手机都装上了照相机,到了2010年,差不多每台手机都能拍照。2008年,诺基亚卖的“照相机”超过了柯达,这挺耐人寻味,因为当下这个岌岌可危的柯达帝国真的是成也大众消费,败也大众消费。
当日本手机厂商们比拼手机摄像头的像素,诺基亚甚至将其提升到令人咂舌的四千一百万像素。苹果公司,更为确切地说,是乔布斯,提供了一个新的理念:手机摄影,不仅仅关乎相机。
我们恐怕要在这里重新审视一下“手机摄影”这个说法,说实话,它显得有点乏味,因为它仿佛预示着,手机摄影不过就是我们在新千年换了一台照相机,它把快照推到无与伦比的新境界,让街头摄影得到复兴,使得新闻摄影有更多可能——也有更多敌人。手机拍的照片已经被挂到了画廊的墙上,摄影节、比赛,也都围绕其展开,一切似乎都是旧摄影时代的一个拷贝。
但这绝不是乔布斯所定义的手机摄影,他的偶像是宝丽来的发明者埃德温,宝丽来那古怪而不拘一格的设计是乔布斯的灵感来源。埃德温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摄影分支,只被少数文艺青年享用,乔布斯却更有雄心。他的传记作者提到,老乔有三样事物要对其进行重建:电视,教科书以及摄影。在乔布斯去世之前,他曾约见光场相机(Lytro)的发明人,这种先拍照后对焦的照相机,已不能为传统的摄影体系所涵盖。
老乔要在的话,iPhone会有什么新的摄影功能?
乔走了,但一个全新的摄影世界已悄无声息地被工程师和程序员占领,光圈快门这些机械的玩意儿被APP取代,它们能变换出你无法想象的效果,用其呈现湿版效果?这只是少数摄影人的一种恋旧。
新的帝国颇有点儿物是人非的感觉,不需要我再举出更多的例子,instagram的发明人也是硅谷来客,我多希望自己是他们,那不仅仅是十亿美金的问题,而是执掌一个新的帝国疆土。
技术还将推进,最新的一个统计数字是数字世界每日照片的吞吐量是十八亿之多,但其中差不多一半在不到十秒就消失了。看样子,人们非常需要摄影,但却已经不再需要照片。
在iPhone4的发布会上,乔布斯曾将这部手机比作徕卡,时下,所有的手机厂商都不遗余力地推荐手机的摄影功能。在不远的未来,当人们再看到乔布斯的这个比喻,恐怕不会认为其有丝毫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