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明确8种杀虫剂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在松褐天牛成虫期,采用喷雾施药方法,在2019年和2020年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开展了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6%联苯菊酯·噻虫啉微囊悬浮剂、60%吡蚜酮·呋虫胺水分散粒剂、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350 g/L吡虫啉悬浮剂、20%呋虫胺悬浮剂在药后3、5d的防效均在80.00%以上,药后15 d防效为73.09%~89.47%,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对松树无药害,推荐在松褐天牛羽化始盛期使用。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2069),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7NYRD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8种杀虫剂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在松褐天牛成虫期,采用喷雾施药方法,在2019年和2020年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开展了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6%联苯菊酯·噻虫啉微囊悬浮剂、60%吡蚜酮·呋虫胺水分散粒剂、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350 g/L吡虫啉悬浮剂、20%呋虫胺悬浮剂在药后3、5d的防效均在80.00%以上,药后15 d防效为73.09%~89.47%,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对松树无药害,推荐在松褐天牛羽化始盛期使用。
其他文献
为了解2019—2020年北疆某规模化养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体及抗原情况,研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方法对采集的671份猪血清进行PCV2抗体检测及部分样品进行PCV2抗原检测。结果显示,该猪场PCV2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2.00%(416/671),低于国家规定标准(70.00%)。不同类别猪群中,哺乳仔猪群、保育猪群、经产母猪群、后备猪群、肥育猪群、种公猪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8.46%(50/130)、29.20%(33/113)、83.93%(141/168)、75
猪发生白肌病是由于饲喂了缺硒和缺维生素E的饲料。硒含量低于0.05 mg/kg的饲料为缺硒猪饲料。文章对某代养猪场发生大猪白肌病和死猪病例进行诊治,根据病猪体温正常、跛行、体表颜色正常、无发紫淤血疹块等临床症状,剖检内脏器官无传染病的病理变化,结合送检饲料硒含量为0.04 mg/kg的结果,确诊为大猪白肌病。根据洞口县8例猪白肌病典型病例诊治报告,制订洞口县猪白肌病防治技术规范。猪场应警惕因饲粮缺硒发生大猪白肌病死亡现象。
为了解贵阳市猪瘟疫苗免疫情况,2018—2020年期间采集贵阳市8个区(市、县)584个(次)群体17537份猪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猪血清中的猪瘟病毒抗体。结果显示:检测的17537份猪血清样本中,抗体阳性样本16142份,抗体阳性率为92.05%,群体合格率为87.16%;按照不同的年份分类,2018年个体合格率和群体合格率最高分别为92.76%(5962/6427)和97.11%;按照不同的地区分类,花溪区猪瘟病毒抗体个体合格率最高为95.40%(1910/2002);按照不同养殖规模分
红脉穗螟是海南省椰子、槟榔等作物的重要害虫,已引起了严重为害,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自死亡的红棕象甲虫分离得到一株绿僵菌菌株Red-3,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并测试了其对红脉穗螟的致病力。通过DNA提取、ITS序列扩增得到的片段长度为555 bp,经比对后发现该菌株与绿僵菌相似度达99%。实验室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14 d,在孢子含量为1×104个/mL条件下对红脉穗螟幼虫的累积死亡率为62%;在1×108个/mL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98
研究了2株木霉菌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对温室盆栽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绿木霉DB14、加纳木霉DB35孢子悬浮液(1×106cfu/mL)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0.06%和85.95%,对盆栽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可达68.63%、66.67%。喷施木霉菌提高了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同时降低了丙二醛含量,说明喷施绿木霉DB14、加纳木霉DB35也可同时增强小麦抗逆性。
通过对海南岛南繁基地的向日葵病害实地调查,发现了一些北方向日葵产区未见过的新病害。采用柯赫氏法则对所发现的向日葵新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根据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并利用真菌的通用引物对3个样本进行PCR扩增,确认引起该地向日葵叶部病害的病原菌为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和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e),能够侵染向日葵叶片,引起叶斑病;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则对向日葵根部和茎基部造成侵染引起白绢病。
以新疆博乐意大利蝗为研究对象,利用3S技术对人工地面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植被组成、海拔高度、温度对意大利蝗分布的影响,并建立宜生区模型,计算出当地意大利蝗的宜生指数并生成宜生区分布图。结果显示,博乐市意大利蝗宜生区面积48.82万hm2,2018—2020年意大利蝗发生区与宜生区重叠率99.52%,实际发生区与宜生区基本完全吻合、与宜生指数为4级和5级区域的重叠率为58.81%。2017年意大利蝗分布区有96.98%与宜生区重叠。其中,与宜生指数为4级和5级区域的重叠率62.43%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氟啶草酮桶混二甲戊灵和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复配剂防除新疆覆膜棉田阔叶杂草的效果及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2%氟啶草酮悬浮剂与33%二甲戊灵乳油桶混使用以及34%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乳油、38%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在试验剂量下对以龙葵为主的棉田阔叶杂草防效均较高,持效期长,药后60 d株防效为93.9%~100%,优于对照药剂二甲戊灵单剂。但在持续低温、多雨情况下,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复配制剂对棉花出苗和幼苗生长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是世界柑橘产业内最具毁灭性的传染性病害。截近十年来,随着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黄龙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对国内外近十年来应用于黄龙病防治的诱导抗病技术、转基因等新型防治技术以及针对传统防治方法的改良情况进行了集中综述,分析了目前柑橘黄龙病防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黄龙病疫情形势日益严峻情况下,需创新防治思维、创新理论依托、创新产品研发及施用技术,注重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和多种防治手段集成应用,建立全新的综合防治体系,以控制柑橘黄龙
2019—2020年,对浙江嘉兴栽培面积较大的22个水稻品种的稻曲病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供试品种破口时间及该期间气象条件对稻曲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品种发病率和发病程度存在差异。不同品种水稻发病率主要与破口期气象条件有关,在水稻破口期恰遇连续阴雨、相对低温时,发病率和发病程度明显加重,反之则发病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