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高校表演教學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培养要求与职业发展需要,因此,高校及表演专业教师都应当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从而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逐步增强学生的表演应用能力,使其能够以良好的状态有效地应对就业压力与社会竞争。下文则主要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表演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校;表演教学;改革;就业;策略
前言:
高校相关表演专业则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表演人才的主阵地,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表演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如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完善实践教育内容、教学与实际相脱离等,针对这一情况,积极推进高校表演教学改革则是必然趋势所在。由此可见,高校及表演专业教师都应当聚焦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培养,需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改革途径,促使学生表演能力、艺术内涵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1]。
一、转变理念,实现理实一体化
在高校表演专业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则要求教师积极地转变自身传统教学理念,并善于在教学课堂上适当地调整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真正地将表演理论与表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新型教学形式以及多元化丰富的教学内容中激发自身的表演潜力与创造力。从另一方面上说,教师还应当调整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比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困境,并且在理论教学中安排相应的实践内容,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则应渗透理论知识技巧,从而在理实结合中夯实学生表演基础,增强其艺术表演素质。
二、完善体系,科学补充教学内容
高校表演专业教学改革本质上也是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高校表演专业教师则应当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灵活地应用好各类素材、教学技术等为实际的教学课堂提供补充与支持,一方面逐步丰富表演专业教学内容,为学生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表演课堂,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充实整体表演教学体系,助力学生了解到更加全面、动态的表演知识与表演技巧。在教师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表演教学计划时,也可以按照专业的特色与要求来建立完善的教学实践结构,合理安排好学生们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也可以更对地与本地艺术家、表演家进行合作,邀请他们重返校园,为广大表演专业师生分享经验丰富、德艺双馨的艺术经验。此时,学生们对于表演艺术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当他们站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时,也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表演经验与表演技术充分发挥出来。
三、丰富课程,提供就业层面指导
近年来,社会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这种压力无疑对其今后的成长与就业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为了促使高校表演专业学生日后都能够顺利就业,高校则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适当地对其课业内容、课程部分进行优化调整,并积极地加强就业层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充分的就业意识。首先,高校可以为表演专业的学生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或者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则可以及时地获得院校以及驾驶的指导帮助,促使他们能够更加明确自身就业方向,合理选择就业岗位。其次,不同表演专业在就业时往往有着不同的侧重点,那么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时,其指导工作则应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量身打造的就业指导才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就业[2]。此外,高校也可以另外设置专门的培训班、辅导课,促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获得执业证书、教师资格证等,为学生更好地解决就业后顾之忧。值得注意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贯穿学生的整体专业学习过程,从开始专业学习之初,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增强职业技能、职业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所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够收获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培养能力,多角度提升艺术素质
以就业为教学导向而开展高校表演教学则需要强化培养学生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与竞争力,而增强学生整体实力的最好方法则是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各种各样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当中把握表演机会,积累表演经验。那么对于教师而言,要落实学生能力的培养,则应当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抓住所有能够锻炼并提升学生素质的条件与机会,例如,利用好表演专业的文化周活动、高校运动会开幕、闭幕以及各类文艺会演等,组织引领学生参加舞台表演,无论是演绎经典,还是独立创作,教师都要始终保持鼓励并支持的态度,助力学生逐步地提高个人技巧、个人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好微博、哔哩哔哩、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我,在实践中增加对于表演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其综合实力。总而言之,无论是课堂之内还是课堂之外,教师都应当注重从多个角度、不同方面来培养锻炼学生的舞台素质与表演能力。
五、严格考核,建立系统化评价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表演教学改革需要结合专业实际、专业要求来开展专业教学,那么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调整也意味着考核工作也应当更为完善,因此高校需要结合表演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建立其系统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全方位考察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与社会实践力,以此促使学生在系统化的考核机制中加深自身对于表演内容的认知与理解。在考核方式上,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结果性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手段,从而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表演态度、表演情感、表演技巧等多方面内容。而为了更好发挥出考核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在考核评价中则可以有效地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不同机制,通过全方位反映学生学习状态与近况来对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模式作出适当调整优化,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有效地提高表演专业教学收益。
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表演教学改革是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多方面改革,教师也应当积极地采纳优秀教学经验,为学生呈现异彩纷呈的专业表演课堂。
参考文献:
[1]于玲.以剧目为任务的表演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03):443.
[2]刘钰涵.新时代背景下服装表演专业教学改革思考[J].艺术家, 2020,260(08):124.
作者简介:丁新懿,1998年12月,男,汉,山东潍坊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表演系 610037
关键词:高校;表演教学;改革;就业;策略
前言:
高校相关表演专业则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表演人才的主阵地,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表演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如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完善实践教育内容、教学与实际相脱离等,针对这一情况,积极推进高校表演教学改革则是必然趋势所在。由此可见,高校及表演专业教师都应当聚焦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培养,需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改革途径,促使学生表演能力、艺术内涵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1]。
一、转变理念,实现理实一体化
在高校表演专业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则要求教师积极地转变自身传统教学理念,并善于在教学课堂上适当地调整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真正地将表演理论与表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新型教学形式以及多元化丰富的教学内容中激发自身的表演潜力与创造力。从另一方面上说,教师还应当调整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比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困境,并且在理论教学中安排相应的实践内容,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则应渗透理论知识技巧,从而在理实结合中夯实学生表演基础,增强其艺术表演素质。
二、完善体系,科学补充教学内容
高校表演专业教学改革本质上也是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高校表演专业教师则应当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灵活地应用好各类素材、教学技术等为实际的教学课堂提供补充与支持,一方面逐步丰富表演专业教学内容,为学生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表演课堂,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充实整体表演教学体系,助力学生了解到更加全面、动态的表演知识与表演技巧。在教师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表演教学计划时,也可以按照专业的特色与要求来建立完善的教学实践结构,合理安排好学生们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也可以更对地与本地艺术家、表演家进行合作,邀请他们重返校园,为广大表演专业师生分享经验丰富、德艺双馨的艺术经验。此时,学生们对于表演艺术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当他们站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时,也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表演经验与表演技术充分发挥出来。
三、丰富课程,提供就业层面指导
近年来,社会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这种压力无疑对其今后的成长与就业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为了促使高校表演专业学生日后都能够顺利就业,高校则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适当地对其课业内容、课程部分进行优化调整,并积极地加强就业层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充分的就业意识。首先,高校可以为表演专业的学生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或者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则可以及时地获得院校以及驾驶的指导帮助,促使他们能够更加明确自身就业方向,合理选择就业岗位。其次,不同表演专业在就业时往往有着不同的侧重点,那么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时,其指导工作则应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量身打造的就业指导才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就业[2]。此外,高校也可以另外设置专门的培训班、辅导课,促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获得执业证书、教师资格证等,为学生更好地解决就业后顾之忧。值得注意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贯穿学生的整体专业学习过程,从开始专业学习之初,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增强职业技能、职业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所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够收获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培养能力,多角度提升艺术素质
以就业为教学导向而开展高校表演教学则需要强化培养学生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与竞争力,而增强学生整体实力的最好方法则是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各种各样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当中把握表演机会,积累表演经验。那么对于教师而言,要落实学生能力的培养,则应当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抓住所有能够锻炼并提升学生素质的条件与机会,例如,利用好表演专业的文化周活动、高校运动会开幕、闭幕以及各类文艺会演等,组织引领学生参加舞台表演,无论是演绎经典,还是独立创作,教师都要始终保持鼓励并支持的态度,助力学生逐步地提高个人技巧、个人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好微博、哔哩哔哩、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我,在实践中增加对于表演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其综合实力。总而言之,无论是课堂之内还是课堂之外,教师都应当注重从多个角度、不同方面来培养锻炼学生的舞台素质与表演能力。
五、严格考核,建立系统化评价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表演教学改革需要结合专业实际、专业要求来开展专业教学,那么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调整也意味着考核工作也应当更为完善,因此高校需要结合表演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建立其系统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全方位考察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与社会实践力,以此促使学生在系统化的考核机制中加深自身对于表演内容的认知与理解。在考核方式上,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结果性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手段,从而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表演态度、表演情感、表演技巧等多方面内容。而为了更好发挥出考核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在考核评价中则可以有效地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不同机制,通过全方位反映学生学习状态与近况来对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模式作出适当调整优化,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有效地提高表演专业教学收益。
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表演教学改革是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多方面改革,教师也应当积极地采纳优秀教学经验,为学生呈现异彩纷呈的专业表演课堂。
参考文献:
[1]于玲.以剧目为任务的表演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03):443.
[2]刘钰涵.新时代背景下服装表演专业教学改革思考[J].艺术家, 2020,260(08):124.
作者简介:丁新懿,1998年12月,男,汉,山东潍坊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表演系 61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