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红香蕉甘薯在朝阳地区的引种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整地起垄、适时栽插、合理施肥、田间管理、适时收获与贮藏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甘薯;红香蕉;引种;栽培技术;辽宁朝阳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048-01
甘薯在我国北方地区称为地瓜、红薯,在南方地区称为番薯,在我国常年种植面积约640万hm2。南方一般可种植2季,分为春薯和夏薯。北方只能种植1季,春种秋收。因此,在北方地区种植甘薯要选择一个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的良好的品种进行栽培。红香蕉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以西农大82-43-1为母本、SQ52-7×绵粉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甘薯新品系,具有早结实、优质、高产、耐贮藏的特点。该品种有以下特征:叶色浅绿,叶脉绿色,脉基浅紫色。生长前期叶片心脏形缺刻,中后期叶心脏形,偶有缺刻。叶片较小,茎细,中长,绿色;顶端茸毛少,基部分枝多,株型葡萄。薯块纺锤形,粉红皮,桔红肉,薯块大而均匀,光滑。薯块萌芽性好,易繁苗。生长前期茎叶长势旺,封垄后(结薯期)不徒长。结薯早而集中,单株结薯数较多(4~6个)。幼苗期偶有开花现象,较耐旱、耐湿、喜肥水。鲜食为主,适于加工薯脯,薯肉呈鲜艳,桔红色,味甜浓香,面沙无筋,品质上等。春夏均可栽,鲜薯产量高,抗病性强,耐贮藏。一般产量为67.5 t/hm2左右,高产达75.0 t/hm2以上。
朝阳县地形多样,丘陵分布广泛,平原面积较小,只有延河冲积的平洼地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而向东南倾斜。朝阳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北部受蒙古高原高压影响较大,气候大陆性显著。该地区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 861.7 h,日照率65%。朝阳县的天然地理气候与甘薯的生活习性相适宜。因此,根据朝阳地区的环境气候及土壤条件,引进高产耐旱的甘薯新品种红香蕉在该地区进行引种栽培。种植过程采用了朝阳地区传统的种植甘薯的方法,主要过程分为深耕起垄、合理施肥、适时栽插、田间管理等。现将红香蕉甘薯在朝阳地区的引种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整地起垄
及早整地,甘薯为地下块根作物,要求土质疏松、通气良好、土层深厚的土壤环境[1],在冬季或早春开沟深翻30 cm,按南北或根据地势进行起垄,垄距60 cm,垄高20 cm,一般起垄比未起垄栽培增产10%左右。起垄时要保持垄土疏松、垄面拉耙平实[2]。
2 适时栽插
在朝阳地区,甘薯以气温稳定在18 ℃以上、5~10 cm地温稳定在15 ℃栽插为宜[3],此次引种在5月5日栽插。甘薯栽插密度一般掌握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一般在5.25万株/hm2左右。栽插时应选无病壮苗,栽秧深度以8~10 cm为宜,顶芽露出地面3~4叶片[4]。甘薯栽后3~5 d查苗、补苗。
3 合理施肥
施肥采取“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一般需基施过磷酸钙375~600 kg/hm2、钾肥375~600 kg/hm2、土杂肥30.0~37.5 t/hm2 [5]。采用粗肥深施与细肥浅施相结合、迟效肥料与速效肥料相结合、深层施与分层施相结合的方法,将基肥全部施在30 cm左右的土层内[6]。追肥以前期为主,追肥量应根据甘薯生长情况、土壤肥力、基肥用量而定。
4 田间管理
在甘薯苗期中耕锄草2~3次,以消除杂草,保持土壤松软[7]。待薯苗恢复生长开始拉蔓时(苗长40 cm左右,有2~3个分枝)进行中耕封土。甘薯膨大期施硫酸钾150 kg/hm2,及时浇水培土。为了防止早衰,延长和增加叶片的光合作用,追施硫酸铵75 kg/hm2,对水750 kg左右进行追施。
5 适时收获与贮藏
适时进行收获,一般在地温18 ℃开始收刨,在枯霜前收刨完毕[8]。甘薯入窖初期(一般20 d左右),应打开气窗、气眼,降温散湿,防止窖内温度过高。一般窖内温度稳定在12~13 ℃,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甘薯入窖30 d左右以后,应以防寒保温为主,可根据窖温和气温的降低情况,分别采取窖外培土或增加秸秆柴草等覆盖物,确保窖温在11~14 ℃。贮藏末期,翌年春天气回暖,此时气温尚不稳定,因此要做好保温和散热通风2项工作,不可过早地打开窖门,应根据天气情况,可适当打开通气孔通风排气即可,但要使窖内温度保持在10~11 ℃为宜[9]。
6 参考文献
[1] 王宏明.优质甘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5):94,97.
[2] 姚金林,吕艳辉.承德地区退耕还林地甘薯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2(18):12.
[3] 李小梅,陈燕艺.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12(5):13-15.
[4] 陈辉,张治良,霍礼欢.甘薯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4):272-273.
[5] 陈清火,柯启柱,刘德友.甘薯简约高效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2,30(2):41-42.
[6] 洪桂芬.无公害甘薯优质栽培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2011,36(4):35-37.
[7] 刘景峰.晋中地区优质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20):66-67.
[8] 赵艳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6):21-22.
[9] 何素兰,李育明,杨洪康,等.高淀粉甘薯新品种“西成薯007”优化栽培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481-485.
关键词 甘薯;红香蕉;引种;栽培技术;辽宁朝阳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048-01
甘薯在我国北方地区称为地瓜、红薯,在南方地区称为番薯,在我国常年种植面积约640万hm2。南方一般可种植2季,分为春薯和夏薯。北方只能种植1季,春种秋收。因此,在北方地区种植甘薯要选择一个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的良好的品种进行栽培。红香蕉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以西农大82-43-1为母本、SQ52-7×绵粉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甘薯新品系,具有早结实、优质、高产、耐贮藏的特点。该品种有以下特征:叶色浅绿,叶脉绿色,脉基浅紫色。生长前期叶片心脏形缺刻,中后期叶心脏形,偶有缺刻。叶片较小,茎细,中长,绿色;顶端茸毛少,基部分枝多,株型葡萄。薯块纺锤形,粉红皮,桔红肉,薯块大而均匀,光滑。薯块萌芽性好,易繁苗。生长前期茎叶长势旺,封垄后(结薯期)不徒长。结薯早而集中,单株结薯数较多(4~6个)。幼苗期偶有开花现象,较耐旱、耐湿、喜肥水。鲜食为主,适于加工薯脯,薯肉呈鲜艳,桔红色,味甜浓香,面沙无筋,品质上等。春夏均可栽,鲜薯产量高,抗病性强,耐贮藏。一般产量为67.5 t/hm2左右,高产达75.0 t/hm2以上。
朝阳县地形多样,丘陵分布广泛,平原面积较小,只有延河冲积的平洼地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而向东南倾斜。朝阳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北部受蒙古高原高压影响较大,气候大陆性显著。该地区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 861.7 h,日照率65%。朝阳县的天然地理气候与甘薯的生活习性相适宜。因此,根据朝阳地区的环境气候及土壤条件,引进高产耐旱的甘薯新品种红香蕉在该地区进行引种栽培。种植过程采用了朝阳地区传统的种植甘薯的方法,主要过程分为深耕起垄、合理施肥、适时栽插、田间管理等。现将红香蕉甘薯在朝阳地区的引种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整地起垄
及早整地,甘薯为地下块根作物,要求土质疏松、通气良好、土层深厚的土壤环境[1],在冬季或早春开沟深翻30 cm,按南北或根据地势进行起垄,垄距60 cm,垄高20 cm,一般起垄比未起垄栽培增产10%左右。起垄时要保持垄土疏松、垄面拉耙平实[2]。
2 适时栽插
在朝阳地区,甘薯以气温稳定在18 ℃以上、5~10 cm地温稳定在15 ℃栽插为宜[3],此次引种在5月5日栽插。甘薯栽插密度一般掌握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一般在5.25万株/hm2左右。栽插时应选无病壮苗,栽秧深度以8~10 cm为宜,顶芽露出地面3~4叶片[4]。甘薯栽后3~5 d查苗、补苗。
3 合理施肥
施肥采取“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一般需基施过磷酸钙375~600 kg/hm2、钾肥375~600 kg/hm2、土杂肥30.0~37.5 t/hm2 [5]。采用粗肥深施与细肥浅施相结合、迟效肥料与速效肥料相结合、深层施与分层施相结合的方法,将基肥全部施在30 cm左右的土层内[6]。追肥以前期为主,追肥量应根据甘薯生长情况、土壤肥力、基肥用量而定。
4 田间管理
在甘薯苗期中耕锄草2~3次,以消除杂草,保持土壤松软[7]。待薯苗恢复生长开始拉蔓时(苗长40 cm左右,有2~3个分枝)进行中耕封土。甘薯膨大期施硫酸钾150 kg/hm2,及时浇水培土。为了防止早衰,延长和增加叶片的光合作用,追施硫酸铵75 kg/hm2,对水750 kg左右进行追施。
5 适时收获与贮藏
适时进行收获,一般在地温18 ℃开始收刨,在枯霜前收刨完毕[8]。甘薯入窖初期(一般20 d左右),应打开气窗、气眼,降温散湿,防止窖内温度过高。一般窖内温度稳定在12~13 ℃,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甘薯入窖30 d左右以后,应以防寒保温为主,可根据窖温和气温的降低情况,分别采取窖外培土或增加秸秆柴草等覆盖物,确保窖温在11~14 ℃。贮藏末期,翌年春天气回暖,此时气温尚不稳定,因此要做好保温和散热通风2项工作,不可过早地打开窖门,应根据天气情况,可适当打开通气孔通风排气即可,但要使窖内温度保持在10~11 ℃为宜[9]。
6 参考文献
[1] 王宏明.优质甘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5):94,97.
[2] 姚金林,吕艳辉.承德地区退耕还林地甘薯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2(18):12.
[3] 李小梅,陈燕艺.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12(5):13-15.
[4] 陈辉,张治良,霍礼欢.甘薯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4):272-273.
[5] 陈清火,柯启柱,刘德友.甘薯简约高效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2,30(2):41-42.
[6] 洪桂芬.无公害甘薯优质栽培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2011,36(4):35-37.
[7] 刘景峰.晋中地区优质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20):66-67.
[8] 赵艳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6):21-22.
[9] 何素兰,李育明,杨洪康,等.高淀粉甘薯新品种“西成薯007”优化栽培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48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