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健康始终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生态化居住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不仅是城市人口生存的要求,而且是实现人、建筑及环境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从基于建设生态城市的观点出发,对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调控人与环境关系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规划设计原则和依据。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生态设计
1.生态城市规划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①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一是在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完善和执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相结合;二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三是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考虑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合理区划及功能配置。
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强调区域性,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中,从大的背景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规划要有全盘统筹的眼光,促进生态稳定,追求最佳效益。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善有赖于其子系统的平衡发展,在提倡建筑单体生态设计的同时,建筑设计要着眼于城市设计,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及所在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2.2循环再生与节能
①资源的循环使用。建筑材料的选择,首选无害无污的环保性建材,减少木材的使用,同时积极尝试一些新型技术材料;另一方面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通过良好的管理计划重复利用建筑废料,如石膏、玻璃、砖瓦、未装配的建筑构件以及一些废旧的装饰材料等。建立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及回收系统,便于对垃圾等废物进行生态经济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走一条废弃物资源化、生态化、产业化道路。建立城市自然资源循环系统,提倡节能减排。
②降低能耗。资料显示,全球能源消耗中有45%用于满足建筑物的取暖、制冷和采光等需求,一幢典型建筑物的能耗费差不多占了该建筑物总营运费用的25%。如能通过设计降低建筑的能耗,将己造建筑改造成节能建筑,将大大减少对能源的需求。此外,应充分利用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如地热、太阳能、风能等。其中太阳能的利用研究己日渐引起人们重视并开发利,不但与建筑立面较好的结合,还有效的利用太阳能,完美地解决了房屋的采暖及供冷。
3.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3.1生态要素的调查
主要目的是调查搜集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与环境的资料与数据,包括历史资料的搜集、实地取证、测试、社会调查与遥感技术应用等,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特征、生态过程、生态潜力与制约提供基础。
3.2生态分析与评价
生态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过程分析;生态潜力分析;土地质量及区位评价;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适宜度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生态城市规划的工作中,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规划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内容应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方面的内容。
①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和评价某种事物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应根据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手,充分发挥人对复杂系统的辩识能力,建立一套科学、综合、简洁、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
②规划目标和年限。确定生态城市规划的总目标、近远期目标和年限,应同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目标和相应的年限一致,以利用同步、协调、可比、互为应用。
3.4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①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单元,研究其特点、结构、环境污染、环境负荷以及承载力等问题,为各生态区提供管理对策。区划的方法可采用数值聚类法等。具体操作时可将土地利用评价图、工业和居住用地适宜度等图纸进行叠加,并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综合分析,进行城市功能分区。
②土地利用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故无论是新建城市或改建城市的生态规划都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研究。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应综合研究城市用地状况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按照城市的规模、性质、产业结构和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建议和科学依据,促使土地利用布局趋于合理。
3.5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是生态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整体出发制定好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并建立数学模型对城市环境要素的发展趋势、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分析不同发展时期环境污染对城市生态状况的影响,根据各功能区不同的环境目标,按功能区实行分区生态环境质量管理,逐步达到生态规划目标的要求。
3.6人口适宜度规划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生态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必须通过研究人口分布、规模、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男女性比、人口密度、人口组成、人口流动等基本情况,从而确定近远期的人口规模,提出城区人口密度调整意见、提高人口素质对策以及实施人口规划对策。
3.7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
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城市产业结构不仅表现在3个产业的比例关系,还有生产工艺合理设计的问题,即在功能区(工业区)中要设计合理的“生态工业链”,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调整、改善老城市产业布局、搞好新建城市产业的合理布局,是改善城市生态结构、防治污染的重要措施。
3.8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将治污与绿化、美化相结合,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气候、环境特征等,合理组织绿地,制定出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合理安排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研究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绿量(市区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人均公共绿地等),合理设计群落结构、选配植物,并进行绿化效益的估算,形成一个点线面结合、绿地、水面自然相融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3.9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费现象,掠夺式开发导致了人类面对资源枯竭的危险。因此,生态城市规划工作应根据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据城市社会发展趋势和环境保护目标,制定对水、土地资源、大气、动植物物种资源、矿产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规划。
4.结语
现代社会应当依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基础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真正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这也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生态城市也必然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助于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光宇.生态城市研究回顾与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04(06):41-48.
[2]刘葭.基于生态城市的城市水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10(1):87-88.
[3]王明亮,陈德超.生态城市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0(12):14-16.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生态设计
1.生态城市规划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①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一是在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完善和执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相结合;二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三是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考虑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合理区划及功能配置。
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强调区域性,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中,从大的背景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规划要有全盘统筹的眼光,促进生态稳定,追求最佳效益。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善有赖于其子系统的平衡发展,在提倡建筑单体生态设计的同时,建筑设计要着眼于城市设计,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及所在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2.2循环再生与节能
①资源的循环使用。建筑材料的选择,首选无害无污的环保性建材,减少木材的使用,同时积极尝试一些新型技术材料;另一方面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通过良好的管理计划重复利用建筑废料,如石膏、玻璃、砖瓦、未装配的建筑构件以及一些废旧的装饰材料等。建立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及回收系统,便于对垃圾等废物进行生态经济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走一条废弃物资源化、生态化、产业化道路。建立城市自然资源循环系统,提倡节能减排。
②降低能耗。资料显示,全球能源消耗中有45%用于满足建筑物的取暖、制冷和采光等需求,一幢典型建筑物的能耗费差不多占了该建筑物总营运费用的25%。如能通过设计降低建筑的能耗,将己造建筑改造成节能建筑,将大大减少对能源的需求。此外,应充分利用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如地热、太阳能、风能等。其中太阳能的利用研究己日渐引起人们重视并开发利,不但与建筑立面较好的结合,还有效的利用太阳能,完美地解决了房屋的采暖及供冷。
3.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3.1生态要素的调查
主要目的是调查搜集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与环境的资料与数据,包括历史资料的搜集、实地取证、测试、社会调查与遥感技术应用等,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特征、生态过程、生态潜力与制约提供基础。
3.2生态分析与评价
生态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过程分析;生态潜力分析;土地质量及区位评价;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适宜度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生态城市规划的工作中,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规划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内容应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方面的内容。
①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和评价某种事物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应根据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手,充分发挥人对复杂系统的辩识能力,建立一套科学、综合、简洁、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
②规划目标和年限。确定生态城市规划的总目标、近远期目标和年限,应同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目标和相应的年限一致,以利用同步、协调、可比、互为应用。
3.4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①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单元,研究其特点、结构、环境污染、环境负荷以及承载力等问题,为各生态区提供管理对策。区划的方法可采用数值聚类法等。具体操作时可将土地利用评价图、工业和居住用地适宜度等图纸进行叠加,并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综合分析,进行城市功能分区。
②土地利用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故无论是新建城市或改建城市的生态规划都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研究。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应综合研究城市用地状况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按照城市的规模、性质、产业结构和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建议和科学依据,促使土地利用布局趋于合理。
3.5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是生态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整体出发制定好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并建立数学模型对城市环境要素的发展趋势、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分析不同发展时期环境污染对城市生态状况的影响,根据各功能区不同的环境目标,按功能区实行分区生态环境质量管理,逐步达到生态规划目标的要求。
3.6人口适宜度规划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生态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必须通过研究人口分布、规模、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男女性比、人口密度、人口组成、人口流动等基本情况,从而确定近远期的人口规模,提出城区人口密度调整意见、提高人口素质对策以及实施人口规划对策。
3.7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
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城市产业结构不仅表现在3个产业的比例关系,还有生产工艺合理设计的问题,即在功能区(工业区)中要设计合理的“生态工业链”,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调整、改善老城市产业布局、搞好新建城市产业的合理布局,是改善城市生态结构、防治污染的重要措施。
3.8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将治污与绿化、美化相结合,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气候、环境特征等,合理组织绿地,制定出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合理安排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研究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绿量(市区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人均公共绿地等),合理设计群落结构、选配植物,并进行绿化效益的估算,形成一个点线面结合、绿地、水面自然相融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3.9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费现象,掠夺式开发导致了人类面对资源枯竭的危险。因此,生态城市规划工作应根据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据城市社会发展趋势和环境保护目标,制定对水、土地资源、大气、动植物物种资源、矿产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规划。
4.结语
现代社会应当依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基础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真正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这也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生态城市也必然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助于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光宇.生态城市研究回顾与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04(06):41-48.
[2]刘葭.基于生态城市的城市水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10(1):87-88.
[3]王明亮,陈德超.生态城市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0(1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