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是目前通行于全球的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与外界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因此,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目前,英语学科作为我国初中阶段的必修课,是初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对于英语学科也都是相当的重视,然而与这种重视不相适应的就是,我国的英语教学质量一直都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尤其是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的听说方面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听说能力跟不上。就失去了学习英语最初的本意。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改变学生这种听说能力薄弱的局面呢?
一、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
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获取外界知识的过程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来自于听觉器官,而在中国,学生由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因此学会“听”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听得懂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信心去开口“说”,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会“听”的好习惯呢?
1 让学生理解听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英语往往都希望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在学的过程中就缺乏认真“听”的耐心,而是急于练习口语。这时候教师就要在上课之初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口语是在良好的听力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要想说好英语,首先就要听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尽量地多用英语进行教学。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听得很吃力。但是如果坚持下来。就会对学生的听力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2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听”的习惯
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听”的环境,更要让学生在课堂以外也养成听英语的习惯。学生可以在课下经常听一些英语录音、教学光碟等。教师还可以把一些听录音、听广播的节目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并让家长配合教师从旁督促。以便为学生的英语听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完了英语中的“听”,再来说一说如何培养“说”的能力。
二、创设各种条件为学生提供“说”的条件
课堂教学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活动往往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教师需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说”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锻炼“说”的能力。
1 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对话情境。
要想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英语对话无疑是最实用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知识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多开口说英语,通过这种情景对话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
现如今,迫于各种考试的压力,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把45分钟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甚至会招来学生的厌学情绪,尤其是不利于学生的口语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多一些机会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学生问教师答的形式,总之,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适当的交流方法。
3 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在英语教学中,一般的程序往往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各种知识点、语法、生词,学生就负责在下面专心听、认真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单一。而且枯燥乏味,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适当改变一下教学方式。采用一些比较新颖的教法。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己设计编辑一个情景短剧、小品之类的节目,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让学生在玩乐中锻炼听与说的能力。
4 把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目前,虽然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但却不是唯一的形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适当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像是让学生创办一些“英语角”“英语交流会”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不仅在课堂,在课外也一样能够有机会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这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往往非常有效。但同时要注意的是,在开展这些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从旁指导。毕竟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知识、阅历还是自控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活动很可能由于缺乏组织性而脱离主题或流于形式,从而起不到课外活动应有的作用。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这种综合素质体现在英语学习上就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全面发展,不能让学生在学习了十几二十年的英语以后依然是听不懂、说不出。变成名副其实的“聋子英语”、“哑巴英语”。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又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养成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以便使得学生能够成为符合现代化社会要求的合格的人才。
一、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
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获取外界知识的过程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来自于听觉器官,而在中国,学生由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因此学会“听”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听得懂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信心去开口“说”,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会“听”的好习惯呢?
1 让学生理解听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英语往往都希望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在学的过程中就缺乏认真“听”的耐心,而是急于练习口语。这时候教师就要在上课之初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口语是在良好的听力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要想说好英语,首先就要听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尽量地多用英语进行教学。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听得很吃力。但是如果坚持下来。就会对学生的听力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2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听”的习惯
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听”的环境,更要让学生在课堂以外也养成听英语的习惯。学生可以在课下经常听一些英语录音、教学光碟等。教师还可以把一些听录音、听广播的节目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并让家长配合教师从旁督促。以便为学生的英语听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完了英语中的“听”,再来说一说如何培养“说”的能力。
二、创设各种条件为学生提供“说”的条件
课堂教学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活动往往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教师需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说”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锻炼“说”的能力。
1 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对话情境。
要想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英语对话无疑是最实用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知识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多开口说英语,通过这种情景对话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
现如今,迫于各种考试的压力,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把45分钟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甚至会招来学生的厌学情绪,尤其是不利于学生的口语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多一些机会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学生问教师答的形式,总之,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适当的交流方法。
3 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在英语教学中,一般的程序往往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各种知识点、语法、生词,学生就负责在下面专心听、认真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单一。而且枯燥乏味,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适当改变一下教学方式。采用一些比较新颖的教法。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己设计编辑一个情景短剧、小品之类的节目,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让学生在玩乐中锻炼听与说的能力。
4 把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目前,虽然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但却不是唯一的形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适当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像是让学生创办一些“英语角”“英语交流会”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不仅在课堂,在课外也一样能够有机会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这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往往非常有效。但同时要注意的是,在开展这些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从旁指导。毕竟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知识、阅历还是自控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活动很可能由于缺乏组织性而脱离主题或流于形式,从而起不到课外活动应有的作用。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这种综合素质体现在英语学习上就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全面发展,不能让学生在学习了十几二十年的英语以后依然是听不懂、说不出。变成名副其实的“聋子英语”、“哑巴英语”。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又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养成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以便使得学生能够成为符合现代化社会要求的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