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建设。2004年1月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形成全面反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材体系,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03年,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研究决定以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为试点单位,着
从孙中山逝世到现在,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和近代化前驱,孙中山的理论和实践一直被人们所铭记.其主要原因在于,孙中山毕生追求的独立、民主
今年秋季,全国普通高校(包括高职高专)2006级新生都将使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新教材。为使“基础”课教师和入学新生全面
学校的一切德育活动及其效果,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和取得的。因此,深入认识和把握社会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今年秋季,全国普通高校(包括高职高专)将普遍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对2006级新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为帮助广大任课教师尽快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