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教育是近些年教育界越来越提倡的教育理念,其强调以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式去引导人们正确体悟与抒发内心的正能量,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学会用乐观、豁达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从而逐步提高幸福感。在传统的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权利过大,“一言堂”并不少见,不少班级的学生在行为规范上主要是遵从班主任的意志与相关规程,可自主发挥的空间少、自信感低,这对于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期的他们来说无疑是具有不利影响的,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压迫”下,会无形中加快学生消极心理产生与发展的速度。本文就积极教育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融入意义及相关措施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班级管理;积极教育
一、積极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融入的意义
(一)充分彰显人本思想
积极教育的出发点是正向情绪,而情绪主体又是对人本性的着重强调,在传统班级管理中,制度化的管控与阶层化设计,让诸多学生发挥不了自己的优势与潜力,本应顺应天性发展、勤学猛进的他们却被教师主观意识或者一些传统的教育制度束缚了,一些学校以成绩为核心、以学科知识掌握为内涵,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被忽视,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阻碍了学生的潜能发挥。这样不仅从精神层面做不到教育公平,更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将积极教育融入班级管理中,首先就是要做到以生为本,照顾学生的感受,尽可能地实现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班集体的附属品,而是被集体所需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单元。
(二)让学生的优点得到展示与提升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讲求的是管理效率与管理结果,即管理所需要的做工能不能适应实际要求,管理是否能达到预期成果,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有部分教师认为,以威慑、批评、训斥的方式给心智不成熟的学生施加压力,以塑造“绝对权威”形象,能够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一个严厉的眼神、一声斥责呐喊就能让学生乖乖听话、言行规矩,在这样的错觉影响下慢慢形成了这样一种模式,即教师管——学生迎合——学生精神受损——学生心态消极——学生表现不佳——教师越管越严。积极教育不是去利用人性的弱点实行管理以塑造管理者自身的伟岸形象,或通过直接他人缺点去树立自身权威,而是通过对他人优点的发掘与保护,达到逐步覆盖与改进缺点的效果,其核心内容是对学生优点的培养,这对于处于发展关键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二、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教育融入策略
(一)给出更多管理机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
我国是尊重公平、注重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从小就应该为其打造和谐友爱的集体氛围,以激活其主观意识、增强人权意识。因此,中小学班级管理就不能是班主任的“一言堂”,而应该是有极强包容性,能促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伊甸园。”为积极改善现状,班主任应该学会放权,对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进行重新定义,从保障集体纪律性为第一要义转换到保障集体内各成员健康成长上来,适当地增添班级管理岗位,为每个学生提供可参与的机会,促使人人能成为班级中“有用”之人,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与集体归属感。
具体在实行上,比如,班主任可在现有管理岗位的“人事架构”中增设有关职位,如,副班长、副课代表、副组长、副班委等,将原有的班级管理名额进行扩充,同时增设有具体职能的各种岗位,以切实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与建设中能够有所发挥,而不是一直处于被管理的地位从而对校园生活失去期待。例如,可以增设班级“保安”“监督员”“废品回收员”等职位。这些职位的创设一来是为了方便教师快速发现每个学生除学习态度、学科成绩外的其它优点,找到学生在学习之外的闪光点;二来是为了让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切实去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每一个学生对班级发展或多或少都有所贡献,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以保障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体验,感受到“精神公平”。
(二)实行岗位轮换制度
有一部分中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就会以“任免”的形式组建班委团队,且在学生直至毕业前很少有时间会进行大规模调整,这样做无疑是有失公平、不以人为本的。因此,教师应该定期地实行岗位轮换制度:首先,在班委选举过程中要以推荐、自荐为主要方式来确认班级管理者的候选人,随即通过不记名投票的方式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选出学生群体中最受青睐的人选。如此操作,一是为了保障选举的尽可能地公平、公正、公开,二是为了提升班委在班级学生群体中的信服度、避免不服管理的现象,以便班干部日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其次,开展岗位轮换制度,改变班委手握“铁饭碗”的现状,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多“向上”攀登的机会。一是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二是为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正向、积极的发展欲望,让每个人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去谋求突破创新,在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寻求包括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的综合素质提升,走健康全面发展路线。三是给与有过“实权”的班干部一些压力与挑战,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以不断提升班干部自身的管理水平。在岗位轮换制度实行过程中,班主任尤其注意要不断输出正向积极的价值观,在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引导其正确的发展方向,在班级内创设竞争与合作的氛围,让学生去自主思考个体与集体、管理与被管理间的关系,慢慢地将积极的、利他的思想用于实践之中,一点点地参悟管理这门学问。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教育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价值无可厚非,相关工作者要在实践中寻找方法,在两者的交融共促中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管理的“艺术魅力”,共同为构建优秀班集体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忠.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论与探讨,2018(11).
[2]金梦.浅谈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8):141-142.
[3]叶蕴仪.优化班级管理
【关键词】中小学;班级管理;积极教育
一、積极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融入的意义
(一)充分彰显人本思想
积极教育的出发点是正向情绪,而情绪主体又是对人本性的着重强调,在传统班级管理中,制度化的管控与阶层化设计,让诸多学生发挥不了自己的优势与潜力,本应顺应天性发展、勤学猛进的他们却被教师主观意识或者一些传统的教育制度束缚了,一些学校以成绩为核心、以学科知识掌握为内涵,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被忽视,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阻碍了学生的潜能发挥。这样不仅从精神层面做不到教育公平,更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将积极教育融入班级管理中,首先就是要做到以生为本,照顾学生的感受,尽可能地实现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班集体的附属品,而是被集体所需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单元。
(二)让学生的优点得到展示与提升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讲求的是管理效率与管理结果,即管理所需要的做工能不能适应实际要求,管理是否能达到预期成果,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有部分教师认为,以威慑、批评、训斥的方式给心智不成熟的学生施加压力,以塑造“绝对权威”形象,能够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一个严厉的眼神、一声斥责呐喊就能让学生乖乖听话、言行规矩,在这样的错觉影响下慢慢形成了这样一种模式,即教师管——学生迎合——学生精神受损——学生心态消极——学生表现不佳——教师越管越严。积极教育不是去利用人性的弱点实行管理以塑造管理者自身的伟岸形象,或通过直接他人缺点去树立自身权威,而是通过对他人优点的发掘与保护,达到逐步覆盖与改进缺点的效果,其核心内容是对学生优点的培养,这对于处于发展关键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二、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教育融入策略
(一)给出更多管理机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
我国是尊重公平、注重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从小就应该为其打造和谐友爱的集体氛围,以激活其主观意识、增强人权意识。因此,中小学班级管理就不能是班主任的“一言堂”,而应该是有极强包容性,能促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伊甸园。”为积极改善现状,班主任应该学会放权,对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进行重新定义,从保障集体纪律性为第一要义转换到保障集体内各成员健康成长上来,适当地增添班级管理岗位,为每个学生提供可参与的机会,促使人人能成为班级中“有用”之人,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与集体归属感。
具体在实行上,比如,班主任可在现有管理岗位的“人事架构”中增设有关职位,如,副班长、副课代表、副组长、副班委等,将原有的班级管理名额进行扩充,同时增设有具体职能的各种岗位,以切实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与建设中能够有所发挥,而不是一直处于被管理的地位从而对校园生活失去期待。例如,可以增设班级“保安”“监督员”“废品回收员”等职位。这些职位的创设一来是为了方便教师快速发现每个学生除学习态度、学科成绩外的其它优点,找到学生在学习之外的闪光点;二来是为了让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切实去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每一个学生对班级发展或多或少都有所贡献,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以保障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体验,感受到“精神公平”。
(二)实行岗位轮换制度
有一部分中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就会以“任免”的形式组建班委团队,且在学生直至毕业前很少有时间会进行大规模调整,这样做无疑是有失公平、不以人为本的。因此,教师应该定期地实行岗位轮换制度:首先,在班委选举过程中要以推荐、自荐为主要方式来确认班级管理者的候选人,随即通过不记名投票的方式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选出学生群体中最受青睐的人选。如此操作,一是为了保障选举的尽可能地公平、公正、公开,二是为了提升班委在班级学生群体中的信服度、避免不服管理的现象,以便班干部日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其次,开展岗位轮换制度,改变班委手握“铁饭碗”的现状,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多“向上”攀登的机会。一是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二是为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正向、积极的发展欲望,让每个人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去谋求突破创新,在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寻求包括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的综合素质提升,走健康全面发展路线。三是给与有过“实权”的班干部一些压力与挑战,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以不断提升班干部自身的管理水平。在岗位轮换制度实行过程中,班主任尤其注意要不断输出正向积极的价值观,在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引导其正确的发展方向,在班级内创设竞争与合作的氛围,让学生去自主思考个体与集体、管理与被管理间的关系,慢慢地将积极的、利他的思想用于实践之中,一点点地参悟管理这门学问。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教育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价值无可厚非,相关工作者要在实践中寻找方法,在两者的交融共促中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管理的“艺术魅力”,共同为构建优秀班集体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忠.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论与探讨,2018(11).
[2]金梦.浅谈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8):141-142.
[3]叶蕴仪.优化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