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胸部不同部位原发及复发硬纤维瘤的常规MRI各序列特征及ADC值和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的定量表现.方法 搜集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间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硬纤维瘤患者.均行常规MRI和动态增强MRI检查.基于标准MRI影像,根据手术史,进行原发及复发病灶的分组,分析病灶的大小、位置、边缘、形态、信号特点、单侧/双侧、邻近组织结构受累情况,重点记录肿瘤的信号强度、强化特点,通过后处理软件观察肿瘤的强化模式,判别TIC类型,测量病灶内的ADC值,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
【机 构】
:
200030 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胸部不同部位原发及复发硬纤维瘤的常规MRI各序列特征及ADC值和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的定量表现.方法 搜集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间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硬纤维瘤患者.均行常规MRI和动态增强MRI检查.基于标准MRI影像,根据手术史,进行原发及复发病灶的分组,分析病灶的大小、位置、边缘、形态、信号特点、单侧/双侧、邻近组织结构受累情况,重点记录肿瘤的信号强度、强化特点,通过后处理软件观察肿瘤的强化模式,判别TIC类型,测量病灶内的ADC值,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探讨术前影像诊断与术后诊断的误诊原因及影像-病理基础.结果 受检者的平均年龄是(43.07±16.23)岁(17~68岁),男女比例为0.33∶1,平均大小约71.9 mm ×44.3 mm×71.7 mm.发生于胸壁18例(含起源于胸膜外间隙筋膜的胸膜外区局限者8例,起源于胸膜外间隙朝胸腔生长者3例,起源于胸膜外间隙跨胸腔生长者3例,前胸壁乳腺后肌间区2例,侧胸壁含肩/腋窝区2例);颈胸交界锁骨区1例;纵隔区1例.肿瘤边缘清晰15例,边界不清晰5例.形态呈分叶状8例,类椭圆形8例,不规则4例.病灶在T1 WI均显示等信号,在T2WI图像上呈等偏高信号.均匀强化15例,不均匀强化5例,可观测到强化中内部低信号带.单侧19例,双侧1例;胸膜增厚15例(含胸腔积液1例),肺侵犯1例(复发伴4R组淋巴结累及),邻近骨质侵犯9例,邻近软组织侵犯12例,神经血管侵犯1例.14例初诊首发,6例复诊术后复发(含1例初诊复发).20例TIC分布均呈Ⅰ型(持续上升型).原发组14例ADC均值为(1.66 ±0.41)×10-3mm2/s,复发组6例ADC均值为(1.39±0.05)×10-3mm2/s.结论 常规MRI结合ADC值是胸部硬纤维瘤的重要检查手段,动态增强MRI呈持续上升的TIC分布是其重要特征,定量分析结合形态学有助于提高定性诊断效能.复发于原位置居多并向周围延伸且范围不定,通常信号不均,可合并出现淋巴结转移.
其他文献
椎间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主要方法,能促进脊柱力学恢复,维持脊柱稳定性,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外侧腰椎植骨融合术(posterolateral fusion,PLF)均为临床常用融合术式[1-2] ,但不同椎间融合术的适应证及疗效各不相同.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
患者男,25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休息后无缓解,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就诊于当地人民医院,颅脑磁共振检查提示小脑占位,具体治疗不详.患者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既往身体一般,无特殊病史.rn体检:神志清楚,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 15分.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3.0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度良好.颈软,Kerning征阴性,四肢浅感觉正常,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近年来,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通过减压、融合以及内固定等手段能够有效解除临床症状,恢复腰椎稳定性,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得以广泛运用[1].但TLIF手术部位感染治疗难度大,严重者甚至影响内固定及融合效果,对手术预后造成了一定影响[2-3].本研究纳入近3年共34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调查TLIF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相关主观认知抱怨患者的大脑功能网络中心性的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纳入化疗后出现主观认知抱怨的乳腺癌患者40例(SCC组)和化疗前乳腺癌患者51例(BC组),进行静息态功能MRI扫描.基于图论分析,分别使用度中心性(DC)和特征向量中心性(EC)表征不同频段下(经典频段、slow-5频段、slow-4频段)全脑局部和全局功能连接度.使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被试脑功能网络中心性的差异,并进一步利用偏相关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与BC组相比,SCC组在经典频段左侧枕中回及右侧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术前接受DKI检查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74例.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平均扩散系数(ADC)、校正过的平均扩散系数(Dapp)、平均峰度系数(Kapp)三者相关性.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比较两组ADC、Dapp、 Kapp的差异.进一步将口腔颌面部肿瘤分为五个亚组,包括多形性腺瘤组、恶性涎腺肿瘤组、鳞状细胞癌组、腺淋巴瘤组、淋巴瘤组,比较各亚组DKI各参数差异
目的 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两侧海马表观扩散系数平均值(ADCmean)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43例VCIND患者(VCIND组)和43名条件匹配的志愿者(NC组)行常规头颅MRI检查,测量两侧海马体积,以两侧海马作为感兴趣区(ROI),检测其ADCmean值并进行分析,将VCIND组和NC组的ADCmean值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进行相关分析.所有实验对象均为右利手.结果 VCIND组和NC组组内和组间海马体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VCIND组两侧海马
目的 基于放射基因组学探索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成像特征与免疫亚型的关系.方法 对105例HNSC患者的CT增强影像和免疫相关基因数据进行分析.在Intelligence Foundry software软件对CT图像的1022个成像特征进行提取.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1707个免疫相关基因聚类以得到最佳的免疫亚型,进一步以假设检验筛选在免疫亚型中差异显著的特征.COX回归预后模型通过差异特征进行构建并得到风险评分.分析免疫亚型、风险评分与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免疫亚型分为A型和B型,B型提示HNSC
目的 通过能谱CT对桥本甲状腺炎(HT)背景下结节进行分析,得出HT背景下良恶性结节的各能谱CT参数大小,从而探究能谱CT对HT伴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HT伴结节的患者46例,共53枚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32枚)、恶性(21枚)两组.通过能谱CT平扫加增强扫描,得出平扫、动脉、静脉三期结节的碘浓度(IC),分别计算动、静脉期结节的标准化碘浓度(NIC).利用单能量成像得出结节的能谱曲线斜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结节平扫IC、能谱曲线斜率均较
目的 探究MRI双序列联合X线乳腺钼靶摄影(MG)双体位的影像组学特征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分析MRI联合MG影像组学模型的鉴别能力.方法 回顾性搜集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94例乳腺病变患者,其中良性69例,恶性125例.选取患者的MRI-T2WI抑脂序列、MRI-DCE图像上病灶最大面积层面及同一病灶的MG头尾位(CC)、内外斜位(MLO)图像勾画感兴趣区,提取病灶感兴趣区特征,按照7:3比例将样本随机分为训练集136例和测试集58例,通过统计及机器学习方法进行特征降维,筛选出一组最优特征
目的 基于深度学习颈动脉CT血管成像自动化后处理软件(CACTA-AI)在处理及评估颈动脉狭窄与不同年资影像科医师使用常规颈动脉CTA后处理技术诊断效能的对照研究.方法 回顾性搜集118例行颈动脉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比较低年资医师、高年资医师、CACTA-AI及CACTA-AI联合低年资医师诊断颈动脉狭窄(≥50%)的准确率及狭窄程度的一致性,并分别记录CACTA-AI及人工后处理的时间.以DSA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卡方检验比较各组诊断的效能;组内相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