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开设,校园网的落成,宽带的接入,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利用网络中检索信息的技术,他们可以随意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网络世界非常神奇,非常具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可以崇尚自我、标新立异的“虚拟世界”。而面对这样的虚幻世界,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网络对现有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以及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给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新的便利条件。利用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点开展学生德育工作具有传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在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网上行为规范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寻找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拓展德育的新渠道、新空间。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将德育融合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的。
一、明确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做一个有道德的和有责任的人
从上第一节课时,我就把使用计算机的一些要求做了说明,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
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道德。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避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因此,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中学生虽然还不具备编写病毒程序的能力,但是也要尽量减少传播病毒的可能。并且要警惕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袭击,同违法犯罪行为做坚决的斗争,做一个有道德和有责任的人,使用计算机积极为祖国创造财富。
二、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获取知识的重要保障。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开关机的步骤,不能直接关闭电源。让他们了解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部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做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消除网瘾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渴望友谊和交流,网上聊天给了他们倾诉的空间和对象:但是网络并非一片净土。对于这些天真单纯、涉世不深的中学生,特别是一些爱幻想、充满了好奇心的女孩子来说,稍有不慎就会掉进网友设好的陷阱。学生们在网上袒露的几乎都是真实姓名。有的还对网友公开自己的学校、年级、甚至家里的电话。他们认为这很正常,交朋友就应该说真话,完全没有意识到网友会欺骗他们。以这种心态去结识网友,往往使他们处于受伤害的境地。一次次的中学生被网友伤害的案例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当然,我们并不排除网上有良知和温情的存在,但是毕竟网络由于其虚幻性,可能会比社会更复杂,如果中学生不善于识别,抱着侥幸的心理,那么受伤害的总是自己。对此,要教育学生不在网上发布任何不想让人知道的个人隐私。在现实的公共场所不说的话,不做的事,在虚拟的网际空间也同样不说、不做。
四、抓住契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的,芯片是Inter的、许多软件都是国外的),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当然也要让学生们看到国产软件发展的希望。如在学习使用WPS的时候,告诉学生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在讲到计算机病毒的时候。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通过选取以时事为主题的任务进行思想教育。配合学校搞好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纪念活动,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的时候,要尽量选取与时事相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人自己的评论。如:以国庆为主题的网页制作,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时事小报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完成相关的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对历史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极其宽广的,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计算机学科教师,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学生的德育工作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德育工作。只要我们善于挖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就会取得突破和进展。
网络对现有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以及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给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新的便利条件。利用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点开展学生德育工作具有传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在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网上行为规范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寻找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拓展德育的新渠道、新空间。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将德育融合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的。
一、明确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做一个有道德的和有责任的人
从上第一节课时,我就把使用计算机的一些要求做了说明,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
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道德。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避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因此,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中学生虽然还不具备编写病毒程序的能力,但是也要尽量减少传播病毒的可能。并且要警惕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袭击,同违法犯罪行为做坚决的斗争,做一个有道德和有责任的人,使用计算机积极为祖国创造财富。
二、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获取知识的重要保障。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开关机的步骤,不能直接关闭电源。让他们了解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部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做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消除网瘾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渴望友谊和交流,网上聊天给了他们倾诉的空间和对象:但是网络并非一片净土。对于这些天真单纯、涉世不深的中学生,特别是一些爱幻想、充满了好奇心的女孩子来说,稍有不慎就会掉进网友设好的陷阱。学生们在网上袒露的几乎都是真实姓名。有的还对网友公开自己的学校、年级、甚至家里的电话。他们认为这很正常,交朋友就应该说真话,完全没有意识到网友会欺骗他们。以这种心态去结识网友,往往使他们处于受伤害的境地。一次次的中学生被网友伤害的案例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当然,我们并不排除网上有良知和温情的存在,但是毕竟网络由于其虚幻性,可能会比社会更复杂,如果中学生不善于识别,抱着侥幸的心理,那么受伤害的总是自己。对此,要教育学生不在网上发布任何不想让人知道的个人隐私。在现实的公共场所不说的话,不做的事,在虚拟的网际空间也同样不说、不做。
四、抓住契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的,芯片是Inter的、许多软件都是国外的),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当然也要让学生们看到国产软件发展的希望。如在学习使用WPS的时候,告诉学生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在讲到计算机病毒的时候。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通过选取以时事为主题的任务进行思想教育。配合学校搞好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纪念活动,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的时候,要尽量选取与时事相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人自己的评论。如:以国庆为主题的网页制作,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时事小报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完成相关的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对历史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极其宽广的,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计算机学科教师,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学生的德育工作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德育工作。只要我们善于挖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就会取得突破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