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铭艺术大展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o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桂铭艺术大展”9月4日—9月22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以张桂铭为个案,呈现了其变革前后的艺术作品,其中不乏代表作,如其早期获得全国美展铜奖的《画家齐白石》。
  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研磨、参修、融成。“研磨”单元侧重展现张桂铭早期的水墨人物绘画;“参修”着重呈现其处于变革中,但尚未成熟的作品;“融成”主要展现其变革完成后,色彩绚烂明亮的花鸟畫与人物画。
  张桂铭是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艺术家,其求学之时正是浙江美术学院大师云集之时,“重笔墨、重修养”的学风,给青年时代的张桂铭打下来扎实的功底,从书法入手锤炼的笔墨意蕴,从素描速写训练而来的老辣线条,气息与笔意的融汇,让青年时代的张桂铭一举成名。在上世纪80年代,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开始了自己的变革之路,创作由人物画转向花鸟画,而且通过花鸟题材闯出了“张氏风格”,以当代的平面构成取代对三维空间的追求,以变形取代写实,突出色彩而淡化水墨。正是这转变,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融汇中西绘画精髓的传统气派和现代风貌。
其他文献
由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支持、中央音乐学院出品的歌剧《山海经·奔月》(以下简称《奔月》)于2018年3月16日至18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演。这部规模宏大的歌剧由周海宏编剧、宝玉作曲,是创作团队构思的“连套歌剧”中的第二部(其他两部尚在创作中),主要由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担纲演出,并特邀兰州音乐厅合唱团参演。演出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歌剧爱好者前来观看,不乏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等业内人士,亦有电影界、
期刊
1949年中旬,革新成了上海地区评弹发展的大势所趋,媒体在期间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正如舆论对评弹改革产生的争论一样,谙熟传统的艺人们在面对陌生的革新语境时表现出了普遍的畏惧情绪。为了转变文艺界的观念促进艺人进步,党开始以春节戏曲竞赛的模式引导文艺改革以及对艺人进行思想改造。适时举行的“春赛”从演绎技巧与表演内容上对评弹的发展路径作了规定,并为接踵而至的大规模戏改运动奠定了基础。  1949
期刊
秋色烂漫,普天同庆。面对70年的新中国文艺,就如面对万里河山,苍茫寥廓,不知如何语言为好。新中国70年文艺是一部车载斗量的煌煌巨著。弱水三千,独取一瓢。我甚至连取一瓢的微薄之力也不具备,只是试图以一颗水珠来折射太阳光芒的七彩而已。本文纯属个人的阅读、欣赏和记录。把耳朵贴在70年文艺的苍茫大地上,侧耳倾听江河的奔腾呼吸。对我来说,音乐是共和国文艺最感性最直接的艺术形象。大约三四岁的时候,我随母亲奔波
期刊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不断产生的沪剧优秀剧目在上海乃至全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观演戏曲的热潮,沪剧因此而成了新时期现代戏创演的一面旗帜,在全国的戏曲界发挥了“领头羊”的积极作用。而这些剧目很多是由剧作家余雍和创作的,如《艰难的历程》《女儿的回忆》《张志新之死》《一个明星的遭遇》(执笔)《姊妹俩》《牛仔女》等。尤其是根据《一个明星的遭遇》改编成的戏曲电视剧《璇子》经中央电视台和多省电视台播放
期刊
我对秦腔有限的认知来源于那句“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的网络俗语,以及近年来,一些艺人将秦腔与流行说唱相结合,名之曰“本土摇滚”的电视制作。但作为南方人,对于这类“吼”唱,除了惊愕于他们的嗓门之高,表演之声嘶力竭,实感无福消受,只能敬而远之。而时值昆山举办“百戏盛典”,翻看剧目表,有来自陕西戏曲研究院出品的秦腔《李十三》,不觉好奇心萌发,很想见识一下以“吼”名世的秦腔,如何搅动氤氲
期刊
“记得更小的时候,大约五六岁吧,那时候我的家在昆明。我在那里开始了我的学业……最难忘的是我学会了唱一首非常好听的歌,那是一首送别的歌,我并不全懂那歌词是什么意思,但一唱起来就想哭。后来我才知道,那歌词并不是‘长城外,古道边’,而是‘长亭外,古道边’也不是‘一壶浊酒’,而是‘一瓠浊酒’,原来那歌词是李叔同填的,叫《送别》。直到今天,我唱起来仍旧想哭……”  这是著名导演吴贻弓的“童年的梦—我和《城南
期刊
作为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演剧目,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排的杂技剧《战上海》于七月底在上海城市剧院完成了第二轮试演,今年九月初又将在上海美琪大剧院上演。本人有幸受邀观看了第二轮试演,带着平常心,以为就是老套或者老套翻新的杂技表演,至于红色题材估计也是噱头,或者应时而已。但坐进剧场,随着倒叙的开场,剧情的深入,我的成见完全改观,并认定这是一部海派杂技的转型之作,即使有人
期刊
“网红打卡地”成功帶动了当地城市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看到小视频中分享的美景景点,也都纷纷前往。在这里进行打卡拍照分享到朋友圈,这无疑成为了一种风潮。而在这其中,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也加入网红打卡地的行列。“看展的观众,不要影响拍照的观众”早已不是笑谈。  博物馆、美术馆的天然使命与社会功能是什么?是为了启蒙观者,还是迎合大众?本期将以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博物馆与美术馆在新时期中面临的
期刊
由罗马尼亚著名的百年剧院锡比乌国家剧院制作的话剧《记忆碎片》,其英文名为Slices,直译为“切片/面包碎屑”的意思。罗马尼亚国家剧院的官方网站公布该剧将作为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称此剧为一场“女性秀”,该剧的场刊显示其創作团队有且只有两名女性组成。此剧的编剧(兼导演)莉亚·布加纳(Lia Bugnar)是罗马尼亚著名的女演员,参演过多部电影,并因2007的《血液和巧克力》、 201
期刊
立法,需要深度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文化特性和内部规定性,结合现行立法制度,切实探究当下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经济角色及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经过16年的探索性保护之路,“非遗”似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最被热炒和饱受众议的词汇了。  虽然,以官方号召为出发点对民间文化予以关注、研究和保护的行为,并非首次,但由于全球背景中的文化多样性需求,不同国家的文化立场和综合利益,以及政治演化的象征性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