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纪朋,是全国最大校园服务平台“58校园网”——徐州元芳商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公司主要从事网站建设、企业发展策划,以及B/S结构网络软件开发等服务。在纪朋心中,母校的创业教育是他创业成功的基石,并让他成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成功的标杆。
在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像纪朋这样的大学生创业者还有很多。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祝木伟告诉记者,该校学生在大学创业园自主创业企业已有32家,创业人数已达600余人。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创业教育驱动战略,使学生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课堂教育,对接“层次化”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的观念要在课堂中传递,要有序地引导学生如何创业。课堂上传授的点点滴滴创业理念,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处长朱伟军告诉记者,学校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兴趣,形成层次化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首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观念、技能、能力、心理”四个层面设置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必修课4门、选修课25门。其中,《大学生就业指导》《创业教育》《通用能力培养》《职前综合训练》等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覆盖全体在校学生;《技术创新方法》《企业管理》等课程以限选课的形式,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创业理论知识培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赚钱法则》等课程以公选课的形式,助力有意创业的学生拓展知识深度。另外,学校还针对不同专业专门开发了《PLC项目开发与工程实践》《食品营销》《环保项目承揽和设备销售》《汽车营销学》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每个年级的创业目标各有侧重:一年级以培养“创业意识”为目标,激发学生“想创业、敢创业”的积极性,通过课堂、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普及创业基本知识;二年级主要是训练学生“创业能力”,以“能创业、会创业”为出发点,安排学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并带项目进入“大学生创业中心”进行模拟创业锻炼;三年级以培养学生“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配备专门指导老师,结合学生的创业意向选择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优势,组建创业团队,推进创业项目走向市场化运作。
模拟创业,多样化“练兵”
模拟是创业的前奏,让学生在模拟创业的过程中了解创业基本流程,是学校创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不断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渗透融合,创造条件,搭建了“创业体验一条街、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创意大赛、暑期创业实践”等创业体验平台。
为引导学生参与模拟商品营销,学校在原有校园二手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学生创业体验一条街”,制定了《创业体验一条街管理考核办法》,规定学生参与活动要经过“注册申请、二级院系审核、校团委审批、颁发经营许可证”四个环节,同时设立由学生组成的管理考核小组,对各摊位经营商品、经营秩序等进行检查和考核。通过“大学生创业体验一条街”这一平台,学生体验了从构思到执行的创业过程,认知并熟悉了市场运营规律,提升了营销技能,初步获得了创业经验。
“大学生创业中心”是学校专门用来让学生模拟创业的“练兵场”。2010年,学校专门辟出1600平方米用房,建立了以“低门槛、小店面”为特征的“大学生创业中心”。该中心各创业项目实行学生“独资经营、自负盈亏”的运行模式。入驻学生通过“市场调研、制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模拟工商注册、采购营销、财务管理”等过程,模拟体验了创办企业和经营企业的全过程。学校为每个创业团队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进行全程指导。“大学生创业中心”创建以来,每年遴选30多个创业项目(团队)入驻,参与创业模拟体验的学生近150人。
除此之外,学校还按照专业类别,在2014年组建10余个暑期创业实践团队,配备指导老师,并按团队规模和实践项目划拨专项经费。在教师指导下,团队设定创业目标,制订创业计划,利用暑假积极开展商品促销、技术服务、开拓市场等创业实践活动。王志峰老师指导的“学习物流运作,服务物流发展”暑期创业实践团、詹新生老师指导的“农机维护与家电维修”暑期创业实践团、赵燕老师指导的“聚焦邳州大蒜产业,助农协企共谋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积累创业经验等方面成效突出。
“校中厂”,培养“准创业者”
单纯的模拟创业只是引导学生慢慢走上创业之路,要想真正创业还是要“真枪实战”。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学校建起了“校中厂”,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更好地施展才华。
“校中厂”是学校创业教育特色平台。学校出台鼓励政策,支持教师依托校内资源创建具有独立法人的公司。学生在跟随教师创业者进行专业实训的同时,全方位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实现了创业实践与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效结合,创业实务训练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融合。“校中厂”实行两种模式:一是“产品驱动”训练模式。针对材料类、化工类、机电类、食品类等具有工艺设计和具体产品的工科类专业,以生产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为目标,设计了市场调研与分析、工艺选择与优化、成本核算与控制、质量检测与评价、市场营销与策划五个实践环节,分步骤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基本创业者素质的“准创业者”。如材料类专业学生依托柳峰老师创办的徐州聚力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食品类专业学生依托张旭光老师创办的徐州海旭食品有限公司开展专业训练。学生按照公司生产要求,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合理配方,核算成本,让学生从市场角度评价配方的经济性与可行性,培养了学生的成本意识和财务能力。近几年,该校学生自行设计、生产的脸盆、口杯、肥皂盒等产品成了学校选用的新生生活用品,学生生产的面包、蛋挞、纯净水等已全面推向校园市场。 二是“项目驱动”训练模式。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依托SYSTEM虚拟现实工作室、WWW软件开发工作室、泰宇网络工作室等专业工作室,通过完成公司承接的项目,培养学生的项目运作能力。
SYSTEM虚拟现实工作室采用项目工作组的模式。该工作室将参与专业训练的学生组建成不同的项目团队,开发了“青岛太清宫三维仿真”“周恩来故居网上展馆”等项目,并按照企业模式进行项目管理、验收和绩效奖励。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完成自身所承担的项目任务,并从中体验项目运作的全过程。截至2014年底,该工作室已完成了“河南殷墟网上展馆”等25项开发项目,实现产值200余万元。学生开发的“北京朝阳500KV变压器分节开关模拟系统”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成果展暨优秀学生技能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三园一体”,助推学生自主创业
为巩固创业教育成果、打通创业教育与创业的最后环节,学校依托大学科技园暨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建立了“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园的引擎动力、产业园的引领成长、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全生命周期的平台服务”作用,建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园一体”创业平台,有效帮助创业意愿强烈并已拥有了一定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经验的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在创业资金、房租减免、共享资源等方面对创业学子予以扶持,对在校或五年内毕业的学生,三年孵化期内基地免费提供20平方米办公用房,帮助学生创办的“微企业”孵化、成长。通过向政府争取扶持大学科技园、产业园、创业园的各类政策,打破了创业园单一功能园区对企业政策支持的单一性。创业学子可以通过科技园平台实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并开展“学校技术服务与园区企业需求对接洽谈会”等活动。创业园区内还建立了十余个成熟企业与N家创业孵化企业构成的“1 N”创业帮扶团队,打造“师徒传带”的创业指导和相互学习交流的协同发展平台。企业孵化成功后,可就地无迁移性进入产业园发展。
同时,科技园区还开放各类研发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持。江苏省化工新材料、江苏省橡胶循环利用等16个省市研发中心均在园区内开设工作室,免费向创业大学生提供技术及创新支撑服务。通过自建和引建,打造了项目论证、工商财税、法律咨询、融资贷款、专利代理、人才服务、市场推广、物业食宿等服务平台,为学生的创业企业从初创到成长再到成熟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平台服务。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第三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其大学生创业基地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校紧密结合本校发展实际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凝练学校创业工作特色,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新跨越。
在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像纪朋这样的大学生创业者还有很多。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祝木伟告诉记者,该校学生在大学创业园自主创业企业已有32家,创业人数已达600余人。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创业教育驱动战略,使学生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课堂教育,对接“层次化”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的观念要在课堂中传递,要有序地引导学生如何创业。课堂上传授的点点滴滴创业理念,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处长朱伟军告诉记者,学校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兴趣,形成层次化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首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观念、技能、能力、心理”四个层面设置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必修课4门、选修课25门。其中,《大学生就业指导》《创业教育》《通用能力培养》《职前综合训练》等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覆盖全体在校学生;《技术创新方法》《企业管理》等课程以限选课的形式,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创业理论知识培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赚钱法则》等课程以公选课的形式,助力有意创业的学生拓展知识深度。另外,学校还针对不同专业专门开发了《PLC项目开发与工程实践》《食品营销》《环保项目承揽和设备销售》《汽车营销学》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每个年级的创业目标各有侧重:一年级以培养“创业意识”为目标,激发学生“想创业、敢创业”的积极性,通过课堂、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普及创业基本知识;二年级主要是训练学生“创业能力”,以“能创业、会创业”为出发点,安排学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并带项目进入“大学生创业中心”进行模拟创业锻炼;三年级以培养学生“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配备专门指导老师,结合学生的创业意向选择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优势,组建创业团队,推进创业项目走向市场化运作。
模拟创业,多样化“练兵”
模拟是创业的前奏,让学生在模拟创业的过程中了解创业基本流程,是学校创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不断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渗透融合,创造条件,搭建了“创业体验一条街、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创意大赛、暑期创业实践”等创业体验平台。
为引导学生参与模拟商品营销,学校在原有校园二手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学生创业体验一条街”,制定了《创业体验一条街管理考核办法》,规定学生参与活动要经过“注册申请、二级院系审核、校团委审批、颁发经营许可证”四个环节,同时设立由学生组成的管理考核小组,对各摊位经营商品、经营秩序等进行检查和考核。通过“大学生创业体验一条街”这一平台,学生体验了从构思到执行的创业过程,认知并熟悉了市场运营规律,提升了营销技能,初步获得了创业经验。
“大学生创业中心”是学校专门用来让学生模拟创业的“练兵场”。2010年,学校专门辟出1600平方米用房,建立了以“低门槛、小店面”为特征的“大学生创业中心”。该中心各创业项目实行学生“独资经营、自负盈亏”的运行模式。入驻学生通过“市场调研、制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模拟工商注册、采购营销、财务管理”等过程,模拟体验了创办企业和经营企业的全过程。学校为每个创业团队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进行全程指导。“大学生创业中心”创建以来,每年遴选30多个创业项目(团队)入驻,参与创业模拟体验的学生近150人。
除此之外,学校还按照专业类别,在2014年组建10余个暑期创业实践团队,配备指导老师,并按团队规模和实践项目划拨专项经费。在教师指导下,团队设定创业目标,制订创业计划,利用暑假积极开展商品促销、技术服务、开拓市场等创业实践活动。王志峰老师指导的“学习物流运作,服务物流发展”暑期创业实践团、詹新生老师指导的“农机维护与家电维修”暑期创业实践团、赵燕老师指导的“聚焦邳州大蒜产业,助农协企共谋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积累创业经验等方面成效突出。
“校中厂”,培养“准创业者”
单纯的模拟创业只是引导学生慢慢走上创业之路,要想真正创业还是要“真枪实战”。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学校建起了“校中厂”,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更好地施展才华。
“校中厂”是学校创业教育特色平台。学校出台鼓励政策,支持教师依托校内资源创建具有独立法人的公司。学生在跟随教师创业者进行专业实训的同时,全方位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实现了创业实践与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效结合,创业实务训练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融合。“校中厂”实行两种模式:一是“产品驱动”训练模式。针对材料类、化工类、机电类、食品类等具有工艺设计和具体产品的工科类专业,以生产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为目标,设计了市场调研与分析、工艺选择与优化、成本核算与控制、质量检测与评价、市场营销与策划五个实践环节,分步骤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基本创业者素质的“准创业者”。如材料类专业学生依托柳峰老师创办的徐州聚力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食品类专业学生依托张旭光老师创办的徐州海旭食品有限公司开展专业训练。学生按照公司生产要求,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合理配方,核算成本,让学生从市场角度评价配方的经济性与可行性,培养了学生的成本意识和财务能力。近几年,该校学生自行设计、生产的脸盆、口杯、肥皂盒等产品成了学校选用的新生生活用品,学生生产的面包、蛋挞、纯净水等已全面推向校园市场。 二是“项目驱动”训练模式。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依托SYSTEM虚拟现实工作室、WWW软件开发工作室、泰宇网络工作室等专业工作室,通过完成公司承接的项目,培养学生的项目运作能力。
SYSTEM虚拟现实工作室采用项目工作组的模式。该工作室将参与专业训练的学生组建成不同的项目团队,开发了“青岛太清宫三维仿真”“周恩来故居网上展馆”等项目,并按照企业模式进行项目管理、验收和绩效奖励。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完成自身所承担的项目任务,并从中体验项目运作的全过程。截至2014年底,该工作室已完成了“河南殷墟网上展馆”等25项开发项目,实现产值200余万元。学生开发的“北京朝阳500KV变压器分节开关模拟系统”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成果展暨优秀学生技能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三园一体”,助推学生自主创业
为巩固创业教育成果、打通创业教育与创业的最后环节,学校依托大学科技园暨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建立了“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园的引擎动力、产业园的引领成长、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全生命周期的平台服务”作用,建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园一体”创业平台,有效帮助创业意愿强烈并已拥有了一定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经验的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在创业资金、房租减免、共享资源等方面对创业学子予以扶持,对在校或五年内毕业的学生,三年孵化期内基地免费提供20平方米办公用房,帮助学生创办的“微企业”孵化、成长。通过向政府争取扶持大学科技园、产业园、创业园的各类政策,打破了创业园单一功能园区对企业政策支持的单一性。创业学子可以通过科技园平台实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并开展“学校技术服务与园区企业需求对接洽谈会”等活动。创业园区内还建立了十余个成熟企业与N家创业孵化企业构成的“1 N”创业帮扶团队,打造“师徒传带”的创业指导和相互学习交流的协同发展平台。企业孵化成功后,可就地无迁移性进入产业园发展。
同时,科技园区还开放各类研发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持。江苏省化工新材料、江苏省橡胶循环利用等16个省市研发中心均在园区内开设工作室,免费向创业大学生提供技术及创新支撑服务。通过自建和引建,打造了项目论证、工商财税、法律咨询、融资贷款、专利代理、人才服务、市场推广、物业食宿等服务平台,为学生的创业企业从初创到成长再到成熟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平台服务。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第三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其大学生创业基地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校紧密结合本校发展实际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凝练学校创业工作特色,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