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家的高薪报酬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Y7896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励报酬论。持激励报酬观点的学者认为,高报酬是促使企业家努力工作的手段。如经济学家凯利就认为,激励“是与保持和改变人的行为的方向、质量和强度有关的一种力量”。一般可以把激励报酬分为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内在报酬包括舒适的工作岗位、满意的工作环境、富有诱惑力的个人发展机会和自尊等;外在报酬主要指的是经济收入。对企业家的激励报酬主要是外在报酬,当然也不能忽视内在报酬的重要作用。激励报酬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激励薪金。它是在企业家薪金中随工作的努力程度和经营业绩的变化而变化的部分,包括短期激励(如年终奖金)和长期激励(如股票期权)o(2)股票赠予计划。公司以赠送或低价股票的形式给予企业家的报酬,这种股票一般规定了允许出售的年限。(3)利润分红和激励计划。这是公司为了鼓励企业家搞好公司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而发给他的丰厚的利润分成,有时公司也特意节省部分资金分给管理者。(4)职位津贴。这种收入随管理人员印位的提高而增加,职位越高,津贴越高CEO的津贴最大。(5)福利待遇。主要包括为增加企业家归属感而给予的带薪休假、人身保险等隐性收人。(6)在职消费。大部分公司都给企业家提供无偿使用的交通工具、办公用品等,词多公司的此项消费档次是很高的。
  经济租金论。经济租金是指资沥的所有者凭借所有权,依据垄断地位取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租金收入的性质不同于普通的工资,普通工资是劳动的报酬或价格,而租金是超额劳动机会成本的剩余,是“垄断或稀缺”带来的报酬。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企业家的才能被看作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是比土地、劳动、资本更为稀缺的资源。经济租金论提供了以下理由来说明这种稀缺性:(1)企业家通常具有一般人没有的知识、技能和胆略,而这种综合素质带有许多先天性的成分,特别是现代企业所要求的创新思维,是很难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这就使企业家才能具有一定的“天然的”垄断性质。(2)在一个完善有效的经理市场上,竞争是相当激烈的,经过优胜劣汰的洗礼,成功的企业家寥寥无几,使得企业家才能的供给严重缺乏弹性,自然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处于垄断地位。(3)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家需要具有承受风险的能力和处理风险的艺术,而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基于以上原因,企业家才能被看作是,种稀缺资源,是缺乏供给弹性的,这样就会产生经济租金。在一些企业中,特别是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中,CEO的工资通常是一般工人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这种收入的差距在经济租金论那里得到很好的解释。
  市场竞争论。该理论认为,在完善的经理人市场上,企业家的高额报酬是通过激烈的竞争实现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Robert.1ucas)提出了企业家“明星效应”论。他认为,企业家(特别是优秀的企业家)是长期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是非常稀缺而珍贵的人力资本,就像影视明星一样可以拥有自己的明星收入。并且,许多大企业也青睐这种明星企业家,愿意给他们支付较高的“出场费”。斯坦福大学的拉齐尔(Lazear)和芝加哥大学的罗森(Rosen)提出了“锦标赛”理论。他们认为,经营者的收入与其在公司中的职位有关,职位越高,收入越高,企业家的高报酬就是这种职位收入。中下层的管理者为了得到这种高报酬也会更加努力工作。因此,企业家职位是激烈竞争和层层筛选的结果。这就如同体育比赛一样,冠军位置是竞争选拔、淘汰得来的,收入自然就高。
  风险报酬论。风险是将来可能发生且可以通过保险和预见加以排除的不确定性事件。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个人知识的有限性,企业家在为将来做决策时,必然面临企业盈亏和个人信誉的风险。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家的报酬很大一部分是经营业绩收入。从企业家个人角度来讲,他们很注重自己的经营业绩和人力资本的市场价值。如果企业经营业绩突出,自己会成为优秀的企业家,报酬会不断高升;如果企业经营失利,企业家必然名声扫地,报酬会大幅降低,而且很难再被其它企业聘用。正是由于企业家承担了远远高于一般员工的风险,其报酬也高于一般员工,这也符合高风险高报酬的一般规律。
  效率报酬论。效率报酬论的基本假设是:(1)人是懒惰的,企业家也不例外;(2)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家的偷懒行为不易监管,且监管是需要成本的;(3)高报酬刺激了企业家努力工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该理论认为,收入越高,企业家的工作效率也越高。提高收入解决了经营者的激励问题。高报酬不仅减少了企业家的偷懒行为,而且可以防止优秀企业家和其他管理人员眺槽,也能吸引企业外的优秀人才加盟奉企业。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企业家的限酬大大高于一般员工,也高于劳动市场出清的报酬率。当然,高报酬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但该理论认为,高报酬的激励可以减少对企业家的监督活动,从而降低了监督成本。因此,企业家高报酬的一部分可以看作是一部分监督戊本的转移。也有学者认为,高报酬激励了企业家更加努力地工作,努力工作带来的利润增加可能会超过管理成本的增加。因此,效率报酬论认为,企业家高报酬是企业的理性选择,不但不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反而可能带来利润的增加。
  企业家特点论。企业家特点沦队为,企业家高报酬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企业家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与员工收入的差距。企业者对所有者负责,具有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决策权。他们的管理目标是为所有者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一般员工追求的则是个人收入最大化。这就使企业家与员工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因此,不应与员工实行同一的劳动报酬制度。二是企业家的工作性质、劳动特点决定了他们应该实行高报酬。企业家担负着企业兴衰的使命,决策活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这就决定了企业家需具有高素质的工作能力。他们的劳动成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命运,在一定程度上电关系到众多企业员工的未来收入。正是由于企业家的这一关键地位,决定了企业家不同于一般员工的高收入。同时该理论还认为,由于企业家这一位置的特殊性、关键性,为了激励他们勤奋工作,忠于企业,也应该使他们的报酬高于一般员工的工资。
  规模报酬论。规模报酬论认为,企业家的报酬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增加,大企业的经理人,其收入也高。据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公司最高职位的五位经理的收入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芝加哥大学罗森教授研究了美国的统计资料后也指出,企业销售额每增加10%,经理人员的收入可增加大约2—3%,近年来公司年度财务报表电证实这一点。对于规模差异所引起的企业家报酬的差异,规模报酬论提出了两种理论解释:一方面,是企业家所承担的任务和风险及对经理人的素质要求不向,大企业这方面的要求高于小企业,所以在收入上也必然会体现这种差别;另一方面,由于经营企业规模或层次不同可用于支付管理者收入的成本也存在着差异,大企业有能力电愿意支付较高管理成本。
  契约报酬论。契约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前沿理论。有学者根据契约理论提出了企业家报酬的契约论。该理论认为,与一般员工不同,企业家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不易观察,正是这种不易观察性决定了企业家的高报酬。契约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模型构建了契约问题的分析框架。此理论认为,股东是企业的委托人,企业家是代理人。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股东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企业家追求的是个人效用的最大化。由于信息不对称、环境的不确定性、经营情况的复杂性,使得企业家的行为不易观察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可能不惜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来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即易出现机会主义问题。为避免机会主义问题,契约理论主张给予企业家监督权和剩余索取权,以激励他努力工作,尽量使企业家个人目标和股东目标接近。正是由于掌握监督权和剩余索取权,企业家以此占有高额的报酬。契约理论认为,这种高报酬就是实现企业家激励、减少机会主义所付出的代价。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企业均具有双重身份。企业既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具有谋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特征。同时,企业又是社会的一分子,是“社会的公器”,应当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然而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正处于一个急功近利的历史阶段,很少考虑身上的社会责任。针对这种现实状况,本文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依据、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以及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措施进行粗略的探讨。    一、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问题,是西部大开发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大开发中有效的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通过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保证国有
中印基本情况比较    印度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约是同一个时期成立的,前者是在1947年,后者是在1949年,但两国进行经济改革的时间相差十几年。中国的市场改革始于1979年,而印度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逐步启动改革进程。这是两国总体经济实力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印度虽然在政治方面继承了英国的议会民主制,但在经济方面同中国一样以苏联为榜样,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印度的工业基础也与中国一样,都是在苏
陕西省是全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加工基地之一.陕西棉纺织工业的主体是国家在"一五"、"二五"时期重点投资建设的,经过建国50多年来的发展,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以出口
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导致商业银行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也逐级下滑.经过近年来的多次降息后,目前贴现利率已由最高时的3.8‰-5‰,下降到目前的2.6‰,商业银行转贴
随着社会对"诚信"需求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各行各业都投入很大的精力搞"诚信"工程,抓"诚信"建设,"诚信"已逐渐成为人们建立各种关系的基础.而作为"诚信"的倡导者--各级政府,
一、财务治理的制度逻辑分析    从企业财务的性质来看,与企业有关系的各利益主体都向企业投入了一定的要素资源,在企业对要素的合理配置过程中,对企业的价值创造做出一定的贡献,也都对企业提出了一定的财务要求权。利益相关者为实现自身的利益追求而将要素投入企业,他们在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由于不同利益主体都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基本目标,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导致各方的财务行为出现非理性化。由于
敏捷供应链的提出  敏捷供应链的提出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互联网以及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各种网上应用如火如荼,在给传统产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首先,经历多年的激烈竞争历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达白热化状态,产品生命周期愈来愈短,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愈来愈快,为企业盈利的新产品寿命比工业社会的产品明显缩短。其次,随着BTOB(企业对企业)、BTOC(企业对顾客
近20年来,国内不少大企业兴起了并购合作的风潮.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并购合作增强企业实力,增加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使企业在长期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入世"和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