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的改进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283488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482-02
  中图分类号:R 656.2+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64
  
  腹股沟斜疝是儿童的常见疾病,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约有1%左右的复发率[1],需再次手术治疗。为降低手术复发率,我科从2003年2月起,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作了改进,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203例,男性194例,女性9例。患儿年龄15天~13岁,平均4.1岁。疝嵌顿急诊手术26例,其中肠管坏死2例,择期行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177例。术中发现6例为滑动疝,另197例为普通斜疝。
  2.手术方法 均采用下腹横纹切口,长约2 cm,在精索内前方找到疝囊后横断,用一把止血钳横行夹闭近端疝囊以作牵引,边提拉边游离疝囊至见到疝囊颈处腹膜外脂肪上方约1~2 cm止,游离过程中因疝囊始终处于封闭状态,操作简单且很少撕裂,再用另一把止血钳在尽可能高位钳夹疝囊,钳夹时使疝囊壁展开,减少皱折,继续用第一把止血钳牵引疝囊,用4#或7#丝线在止血钳近端连续“S”形贯穿缝扎疝囊,即相当于“外荷包”缝扎,在缝扎线近端再结扎一圈。嵌顿疝切开疝囊后先处理、还纳疝内容物,滑动性斜疝充分游离、还纳疝内容物后行疝囊重建,同法高位结扎疝囊。
  
  结果
  
  本组203例,手术时间12 ~40分钟,平均18分钟;术中出血1~5 ml。术后阴囊血肿3例,未做特殊处理,均于术后6周内症状缓解。医源性隐睾1例,术后三月在外院行睾丸固定术,患儿术后第1~3天出院。术后169例获得随访3个月~5年,无一例复发。
  
  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小儿斜疝与成人斜疝发病机制不同,因此小儿斜疝只要作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就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这是公认的治疗小儿斜疝的典型方法。手术方法很多,但核心均为尽可能高位结扎疝囊,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手术方法有腹部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及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小儿常见、简单手术,但仍有1%左右的复发率,复发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① 游离疝囊未到内环口水平就结扎疝囊,未做到真正的高位结扎[2];②因疝内容物与疝囊颈粘连,术中未将其游离就行结扎,从而使疝囊高位结扎不牢固;③滑动性斜疝未充分游离、还纳疝内容物及疝囊重建,即“低位”结扎疝囊;④由于一味追求小切口,导致手术操作难度加大,在作疝囊高位内荷包缝合时缝合不在同一水平面或无法做到高位缝扎,甚至很多手术者仅行简单“8”字缝扎疝囊。容易残留“小疝囊”致术后复发。本手术操作方法的特点有: ①游离疝囊简单、安全。操作时用第一把止血钳牵引疝囊后,只需用湿血垫沿疝囊壁向近端轻推即可轻松游离疝囊至高位,游离过程中因疝囊始终处于封闭状态,不需像常规方法那样将疝囊用多把止血钳提拉、左手食指伸入疝囊游离,具有操作简单、极少撕裂疝囊且不易损伤疝内容物等优点。②能做到真正的高位或超高位结扎疝囊。在行疝囊高位结扎时,大多数手术医师均用贯穿缝扎或内荷包缝扎。贯穿缝扎操作简单,对较小的疝囊效果肯定,但在疝囊颈大者,容易残留小疝囊致术后疝复发;而内荷包缝扎对大小疝囊结扎效果较好,但操作相对困难、易出现缝合线不在同一水平面而未真正做到高位结扎,特别是经验不足者易出现撕裂疝囊或针尖损伤精索等副损伤。本手术操作方法在用第一把止血钳牵引疝囊后,很容易在高位或超高位用第二把止血钳钳夹疝囊颈部,钳夹疝囊时注意将疝囊尽量展开、减少皱折,止血钳只需钳夹1~2齿即可避免夹破疝囊壁,在钳夹上方,可轻松行连续“S”形贯穿缝扎疝囊(即外荷包缝合),在缝扎线近端再结扎一圈加固,从而真正做到了高位或超高位结扎疝囊。本法对疝囊颈较大者优点尤为突出。滑动性斜疝在充分游离、还纳疝内容物、重建疝囊后同法处理。③降低复发率。由于该手术方法较好的避免了上述疝复发因素,真正做到了高位或超高位、牢固结扎疝囊,从而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率。
  随着医学的发展,很多医院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都采用了腹腔镜,但现阶段使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医院也不少,尤其是我国“新医改”和“新农合”的普及,很多基层医院均开展了此类手术,如何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手术关键。笔者认为,本组病例的手术方法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副损伤、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 建,余小炯.小儿腹股沟疝78例术后复发原因及防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7):126.
  [2]宫 莉,芮有臣.小儿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再手术治疗[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26(3):208-209.
   (收稿日期:2009-04-17 修回日期:2009-08-13)
  (编辑:梁明佩)
其他文献
餐饮具消毒合格率的高低反映餐饮单位的卫生状况,也是评价其卫生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常州市天宁区的餐饮具消毒现状,以进一步采取针对措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关键词】 高压电击伤;观察;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6-0779-02 中图分类号:R 647.0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73    电击伤是一定量电流通过人体引起损伤或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人体直接接触高压电或电源均可致电击伤,而电击伤严重程度与电压高低、电流强度、电流种类、电流途径、接触点及时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改变情况及其与CHF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CHF患者(心功能Ⅱ级7例,Ⅲ级19例,Ⅳ级24例)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三碘
人体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人们把这种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又称第三种状态、灰色状态等。一般是指机体无明显的疾病,却呈现活力降低,各种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
小儿腺样体肥大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发生在4~7岁。小儿腺样体与睡眠呼吸障碍、鼻塞、中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儿腺样体肥大与阻塞性睡眠呼
【关键词】 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37-02 中图分类号:R 654.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70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是采用微电子技术,模拟心脏电激动和传导等电生理功能,用低能量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发生激动,帮助心脏恢复跳动的治疗方法。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
脑弓形虫病是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最容易并发的一种机会性感染。通过分析3例经流行病学史、实验室资料及临床表现综合证实为脑弓形虫病的CT、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认识。
关键词 早期干预;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2—0233—02